多功能护理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98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护理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垫。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临床医学上的病床大多只能通过手摇使其上部上抬,从而提供病人可以靠背的姿势,使病人可以坐起来吃饭、交谈等,但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或者瘫痪者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无法侧卧,也无法搁脚,一直保持同一种姿势对他们来说并不好受。
例如,对于下肢不便的病人,需要抬高患肢,消除肿胀肢体末端的关节要进行活动锻炼,而且每日需要进行多次。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需要定时翻身。翻身时,需要避免压迫患肢,影响血运,尽量翻向健侧。同时,为了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部分患者还要求经常自己撑起身体进行翻身。如果无法做到,皮肤会变红破坏,甚至会产生褥疮,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而这些难以通过现有技术的病床做到。
综上所述,本领域缺乏一种可以改变病人各种体位的装置。因此,为了克服目前所用病床的这个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小巧而且便于使用的可以改变病人各种体位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获得小巧、便于使用的可以改变病人各种体位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垫,所述护理垫包括-与底面接触的底架;-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底架的至少一个转动连接处上设有第一调角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有上定位结构;下表面设有下定位结构;
-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架和支撑板的至少一个转动连接处上设有第二调角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架上设有下端可与支撑架定位配合的第一辅助撑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下端可与支撑架定位配合的第二辅助撑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撑杆为U型,和/或所述第二辅助撑杆为U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撑杆的上端设在所述底架相对于侧边的另一侧边上;和/或所述第二辅助撑杆的上端设在所述支撑板相对于侧边的另一侧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角器的调节范围为0~85°,和/或所述第二调角器的调节范围为0~3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定位结构为所述第二辅助撑杆可定位配合的凹凸配合结构;和/或所述下定位结构为与所述第一辅助撑杆可定位配合的凹凸配合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凸配合结构为卡槽或凸销,所述第一辅助撑杆和第二辅助撑杆的下端为与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对应的凸销或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支撑柱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为一平面板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支撑板的下表面设有可容纳所述第二辅助撑杆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用来帮助病人抬高头部还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侧翻、搁脚、坐起来,由于可以调节任意角度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要求进行调节,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


图1是使用者处于抬腿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者处于侧卧位或屈膝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使用者处于半卧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可以改变使用者(如病人)各种体位的多功能护理垫。特别适合作为使用者在需要进行体位变化时的护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垫可以适用于多种体位。特别是病人处于卧位状态下的护理。
本实用新型的“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为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本实用新型的“抬腿位”,是指使用者将腿搁置于垫上而采取的一种体位。例如使用时,使用者为了适应自身的舒适度仰卧,护理垫呈“Z”型,使用时可直接把腿搁于垫上。
本实用新型的“侧卧位”,是指使用者侧卧的体位。例如,为使使用者侧卧,可将护理垫直接垫在使用者的腰部位置,使其保持侧卧体位。
本实用新型的“屈膝位”,是指使用者两膝或单膝屈起的体位。例如,使用者仰卧,腿下垫护理垫并使其呈“△”型,使用者两膝屈起搁于垫上。
本实用新型的“半卧位”,是指使用者仰卧,护理垫摇起成一固定角度,例如“30°~50°”,垫于使用者的背后。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撑杆的“下端”是指辅助撑杆的活动端,“上端”是指辅助撑杆的固定端。辅助撑杆上端固定,而下端则可以围绕上端所在的轴线进行转动。
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构设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有上定位结构;下表面设有下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构可以凹凸配合定位结构(例如卡槽和凸销配合),也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结构。
例如,所述上定位结构配合结构为卡槽,与所述第一U型辅助撑杆的端部配合。同理,第二U型辅助撑杆的端部为与所述下定位配合结构的卡槽配合。
卡槽的宽度应当与辅助撑杆的端部相适应。
辅助撑杆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撑杆设在底架以及支撑板上,例如设在底架或支撑板的一条侧边上。撑杆以侧边为轴心,可以进行转动。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撑杆可以围绕侧边进行75-80°之间的转动。撑杆的下端与支撑架上的定位结构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撑杆可以是一条、两条或两条以上。例如,设置第一辅助撑杆;或仅设置第二辅助撑杆;也可以设置两条辅助撑杆;甚至可以是多条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撑杆可以是U型,例如,所述第一辅助撑杆由两条支撑柱构成,支撑柱的柱臂围绕轴心转动,柱臂之间由一条或一条以上横梁连接,底部的横梁与支撑架上的下定位结构进行配合定位;所述第二辅助撑杆由两条支撑柱构成,支撑柱的柱臂围绕轴心转动,柱臂之间由一条或一条以上横梁连接,底部的横梁与支撑架的上定位结构进行配合定位。
显然,如果辅助撑杆由三条支撑柱组成,则辅助撑杆为“III”型;类似地,辅助撑杆可以根据支撑柱和横梁而形成相应的形状。
较佳地,第一辅助撑杆在收起状态下与底架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可隐藏于底架内。在支撑板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二辅助撑杆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这样,第二辅助撑杆在收起状态下嵌入凹槽,从而隐藏于支撑板内。显然,此时第一辅助撑杆的长度和宽度小于底架的长度和宽度,第二辅助撑杆的长度和宽度小于支撑板的长度和宽度。
调角器支撑架和底架的至少一个转动连接处上设有第一调角器。较佳地,支撑架和底架的两个转动连接处均设有第一调角器。
支撑架和支撑板的至少一个转动连接处上设有第二调角器。较佳地,支撑架和底架的两个转动连接处均设有第一调角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角器的调节范围为0~8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角器的调节范围为0~36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护理垫,包括与底面接触的底架1;与所述底架1转动连接的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和底架1的转动连接处上设有第一调角器2;所述支撑架5的上表面设有上定位结构51;下表面设有下定位结构52;与所述支撑架5转动连接的支撑板6,所述支撑架5和支撑板6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第二调角器7。
第一U型辅助撑杆3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下端可与支撑架5定位配合;第二U型辅助撑杆4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6上,下端可与支撑架5定位配合。如图1所示,支撑架5和底架1的交界处为侧边15,所述第一U型辅助撑杆3的上端设在所述底架1相对于侧边15的另一侧边11上。支撑架5和支撑板6的交界处为侧边56,所述第二U型辅助撑杆4的上端设在所述支撑板6相对于侧边56的另一侧边61上。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撑杆3的上端也可以设在侧边11与侧边15之间并与所述两条侧边平行的横边上;第二辅助撑杆4的上端也可以设在侧边61和侧边56之间并与所述两条侧边平行的横边上。
所述第一调角器2的调节范围为0~85°。因此,底架1和支撑架5之间的转动范围为0~85°(例如75~80°)。所述第二调角器7的调节范围为0~360°。因此,支撑板6和支撑架5之间的转动范围为0~360°。
所述支撑架5由两条支撑柱构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而采用两条以上的支撑柱。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支撑架5还可以是平面板状结构。所述面板可以为独立的平面板状,所述平面板上设有条状卡槽;或是所述面板镶嵌在两根支撑柱之间。优选面板式支撑架5的厚度小于支撑板6的厚度所述上定位结构51、下定位结构52为凹凸配合结构。所述凹凸配合结构为卡槽,所述第一U型辅助撑杆3和第二U型辅助撑杆4的下端为与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对应的凸销。所述凸销结构的凸度可以不需要特别设置(当然,此时的卡槽应当设置成与辅助撑杆的粗细程度相适应,使得辅助撑杆可以镶嵌在卡槽中),也可以特意制成与定位卡槽相配合的弧度。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槽的弧度和宽深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例如撑杆下端的形状)进行调整。例如,当支撑架5为一平面板状结构时,此时卡槽可以是与撑杆下端配合的横条形。
这样,第一辅助撑杆3在收起状态下与底架1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可隐藏于底架内。在支撑板6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二辅助撑杆4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图中未示),这样,第二辅助撑杆在收起状态下嵌入凹槽,从而隐藏于支撑板内。
使用时,两个U型的辅助撑杆的作用在于帮助支撑板6和支撑架5固定保证其安全性。支撑架5可以转动85度并可以在85度范围内调节任意角度,当其转动任意角度时若垫在病人的头部下方可以供病人靠背,而且若垫在病人的腰部下方还可以帮助病人进行侧翻,实现任意角度的侧卧位,同时当支撑架5抬起时,第一辅助U型撑杆3会自动弹起帮助支撑架5受力分解使它不至于因为受力过大而破坏;当支撑架5保持在一个角度时,可以把支撑板6抬起,同样的当支撑板6抬起时,也会有第二U型辅助撑杆4自动翻出,其中支撑板6也可以在0~360度范围内调节任意角度,可以实现病人任意角度的屈膝位及任意角度的抬腿位。从而实现各个体位的变化。
如图1所示,为病人处于抬腿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支撑架5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例如30-75°,根据病人的舒适程度进行调节)。当支撑架5抬起时,第一辅助U型撑杆3会弹起(例如采用弹簧装置使得第一辅助U型撑杆自动弹起),与支撑架5下表面上的定位机构52(如卡槽)进行配合,从而帮助支撑架5受力分解使它不至于因为受力过大而破坏。此时再抬起支撑板6,与支撑架5成一角度。由于支撑板6可以在0~360度范围内调节任意角度,因此为了实现病人的抬腿位,可以根据病人的舒适感进行调节(例如30-60°)。当支撑板6抬起,第二U型辅助撑杆4自动翻出,与支撑架5上表面上的定位机构51进行配合受力。病人的腿部搁置在支撑板6的上表面上。从而可以实现病人任意角度的抬腿位。
如图2所示,为病人处于侧卧位或屈膝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支撑架5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例如30-75°,根据病人的舒适程度进行调节)。当支撑架5抬起时,第一辅助U型撑杆3会自动弹起,与支撑架5下表面上的定位机构52(如卡槽)进行配合,从而帮助支撑架5受力分解使它不至于因为受力过大而破坏。支撑板6与支撑架5并未抬起(成0度)。将支撑板6置于病人的腰部下方(侧边15大致与病人的腰部平行)可以帮助病人进行侧翻,实现任意角度的侧卧位。将支撑板置于病人的腿部下方则可以实现屈膝位。
病人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屈膝位。此时,支撑架5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例如30-75°,根据病人的舒适程度进行调节)。当支撑架5抬起时,第一辅助U型撑杆3会自动弹起,与支撑架5下表面上的定位机构52(如卡槽)进行配合,从而帮助支撑架5受力分解使它不至于因为受力过大而破坏。此时再抬起支撑板6,与支撑架5成一角度(图中未示)。由于支撑板6可以在0~360度范围内调节任意角度,因此为了实现病人的屈膝位,可以根据病人的舒适感进行调节(例如240-280°,相对于支撑架5所在平面)。病人的腿部搁置在支撑板6的上表面上。可以实现病人任意角度的屈膝位。
如图3所示,为病人处于半卧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支撑架5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例如30-75°,根据病人的舒适程度进行调节)。当支撑架5抬起时,第一辅助U型撑杆3会自动弹起,与支撑架5下表面上的定位机构52(如卡槽)进行配合,从而帮助支撑架5受力分解使它不至于因为受力过大而破坏。同时,支撑板6翻转180度并垫在病人的背后可以实现他们任意角度的半卧位,此时支撑板6的第二U型辅助撑杆4会自动弹回。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护理垫可以进行组合使用,可以同时实现上述各种体位变化。例如,同时采用两个护理垫,一为半卧位状态,一为屈膝位状态。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垫中,支撑板和支撑架的角度调节范围大,因此可以实现各种体位的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垫并不局限于图1-4中提出的体位变化。显然,通过调节支撑板和支撑架的角度,还可以用于各种体位,包括但不局限于去枕仰卧位、屈膝仰卧位、中凹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
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垫包括-与底面接触的底架(1);-与所述底架(1)转动连接的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和底架(1)的至少一个转动连接处上设有第一调角器(2);所述支撑架(5)的上表面设有上定位结构(51);下表面设有下定位结构(52);-与所述支撑架(5)转动连接的支撑板(6),所述支撑架(5)和支撑板(6)的至少一个转动连接处上设有第二调角器(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底架(1)上设有下端可与支撑架(5)定位配合的第一辅助撑杆(3);所述支撑板(6)上设有下端可与支撑架(5)定位配合的第二辅助撑杆(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撑杆(3)为U型,和/或所述第二辅助撑杆(4)为U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撑杆(3)的上端设在所述底架(1)的一侧边(11)上;和/或所述第二辅助撑杆(4)的上端设在所述支撑板(6)的一侧边(6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角器(2)的调节范围为0~85°,和/或所述第二调角器(7)的调节范围为0~36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结构(51)为与所述第二辅助撑杆(4)可定位配合的凹凸配合结构;和/或所述下定位结构(52)为与所述第一辅助撑杆(3)可定位配合的凹凸配合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配合结构为卡槽或凸销,所述第一辅助撑杆(3)和第二辅助撑杆(4)的下端为与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对应的凸销或卡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支撑柱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为一平面板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垫,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板(6)的下表面设有可容纳所述第二辅助撑杆(4)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垫,所述护理垫包括与底面接触的底架;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支撑板,其中,所述底架上设有下端可与支撑架定位配合的第一辅助撑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下端可与支撑架定位配合的第二辅助撑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护理垫小巧、便于使用,并可以改变病人各种体位。
文档编号A61G7/05GK2910152SQ200620043770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钱培芬, 孙琼怡, 钱蒨健, 陆树良, 肖玉瑞, 秦臻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