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26139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属于粒毛盘菌属(丄ac/2"wm属)和/或i^ei^/aegen'to 属的菌来制造尾孢酰胺(cercosporamide)的方法、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 的尾孢酰胺以及制造尾孢酰胺的菌等。
背景技术
尾孢酰胺是从真菌类CercosporWwm /2e"z力gw7的培养液中分离的 天然物质(参照美国专利第4983587号公l良;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1年,第56巻,第909 910页;Tetrahedron, 1992年, 笫48巻,第4757 4766页和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1994年, 第14巻,第1017 - 1025页)。
已知尾孢酰胺具有抗真菌活性。此外,还已知尾孢酰胺的某些衍 生物与尾孢酰胺一样具有抗真菌活性(美国专利第4983587号公报)。
尾孢酰胺作为用于合成其衍生物的前体也是有用的,并要求开发 更有效率的生产方法。
作为产生尾孢酰胺的孩i生物,已知有真菌类Cwco^ on'c^w Z"gw7,但并不知道属于粒毛盘菌属禾口尸wt^aege〃Ya属的菌产生尾孢 酰胺。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微生物制造尾孢酰胺的方法。本 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根据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尾孢酰胺。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制造尾孢酰胺的微生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尾孢酰胺
是由属于粒毛盘菌属和尸^t^aegehto属的菌产生的,并发现了使用上 述菌制造尾孢酰胺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括以下(1) (12):
(1) 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属于粒毛盘菌属的 菌,并从其培养物中回收尾孢酰胺;
(2) 上述(l)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粒毛盘菌 属的菌为至少一种选自Z^c/2"wm ^kyc^scem、 Lgc/z"ww ca(ydo/(i^禾口 Lac/zw蘭cafera/Zaf簡的菌;
(3) 上述(l)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粒毛盘菌 属的菌为至少一种选自丄ac/^ww yk cescem SANK 19096菌才朱、 丄ac/zw謂ca(yc/o油51 SANK 12497菌抹禾口丄ac/zw簡caesa/Zafww SANK 10906菌抹的菌;
(4) 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属于尸wwt/aegehto 属的菌,并从其培养物中回收尾孢酰胺;
(5) 上述(4)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 尸sei^aeger/to属的菌为尸sew(iaegm'to we6他h;
(6) 上述(4)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 尸5^wdaegm.to属的菌为尸^W(iae,/to we/ 他"'SANK 1歸6菌林;
(7) 尾孢酰胺,其是按照上述(1) (6)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8) 药物,其含有按照上述(1) (6)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尾 孢酰胺作为有效成分;
(9) Z^rc/w,加cescmy SANK 19096菌抹;
(10) 丄a由Mm ca(yc/o/fifes SANK 12497菌抹;
(11) 丄ac/zw應caera/Www SANK 10906菌抹;禾口<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 (I)
尾孢酰胺显示下述的物理化学性质。
1) 性状弱酸性、脂溶性、黄褐色粉末
2) 分子式C16H13N07
3) 分子量331(EI质谱法测定)
4) 利用高分辨EI质谱法测定的精密质量[^1]+ (Q6H!3N07)如下 实测值331.0690
计算值331.0692
5) 比旋光度[oc]D25 - 396.4° (c 0.51,乙腈) 6^H-核磁共振图谱(5,卯m)
在重氯仿中,以其残留质子信号(7.27ppm)为内标测定的^-核磁 共振图谱(500 MHz)如下。
1.75 (3H,s), 2.68 (3H,s), 5.99 (lH,s), 6.26 (lH,s), 6.38 (lH,s), 6.96 (lH,s), 10.55 (lH,s), 12.98 (lH,s), 18.83 (lH,s) 7)"C-核磁共振图谱(5,ppm)
在重氯仿中,以重氯仿的信号(77.23卯m)为内标测定的"C-核磁共 振图谱(125 MHz)如下。
27.9 (q), 32.1 (q), 58.8 (s), 94.0 (s), 99.4 (d), 101.5 (d), 104.0 (s), 105.6 (s), 155.2 (s), 158.1 (s), 166.1 (s), 169.8 (s), 178.2 (s), 191.8 (s), 197.7 (s), 5201.9 (s)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根据该方法制造的尾孢 酰胺和制造尾孢酰胺的属于粒毛盘菌属或i^ewtfaeg^7'to属的菌。本发 明所提供的产生尾孢酰胺的菌具体有Z^c/2做w ykyc"ce似SANK 19096菌抹、丄ac/w應 ca(yc/o/fifes SANK 12497菌抹、丄ac/w應 a7era/W謂SANK 10906菌抹和尸化i^aegen'to曹6她n. SANK 11006菌 抹。尾孢酰胺其本身作为抗真菌剂是有用的,此外,其作为用于制造 尾孢酰胺衍生物的前体也是有用的。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l.尾孢酰胺产生菌
本发明人等广泛检索了产生尾孢酰胺的微生物,结果在Lac/z咖m /赃esc面SANK 19096菌林、Lac/j"簡ca/戶oto SANK 12497菌抹、 Lac/m謂a^a/z'(^應SANK 10906菌抹和尸5^<^,"" SANK 11006菌抹的培养物中发现了尾孢酰胺。
对尾孢酰胺产生菌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属于粒毛盘菌属和 尸"M(iaegm'to属的菌即可,优选为至少 一种选自丄ac/zw纖,cesce/w 、
菌。更优选为至少一种选自Lac/2"ww/wsc^ce"s SANK 19096菌才朱(以下 称作"SANK 19096菌林,,)、Lac/2肌m ca(yc,'o^fey SANK 12497菌林(以 下称作"SANK 12497菌林,,)、丄ac/2"wm caera/Wwm SANK 10906菌抹 (以下称作"SANK 10906菌林,,)和Aewdtoeg^7'towA对e"SANK11006 菌林(以下称作"SANK110C^菌抹,,)的菌。
以下,描述SANK 19096菌抹、SANK 12497菌抹、SANK 10906 菌抹和SANK 11006菌林的真菌学性质。
在真菌学特征的描述中,根据"Kornerup, A & Wanscher, JH (1978)Methuen handbook of colour.第3版,EyreMethuen, London, UK, 1~
252"来表示菌落颜色。
观察各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的真菌学性状时,使用以下各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以下称作"PDA培
养基")将39 g日水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日水制药0朱)制)溶解在
1000ml蒸馏水中,在12rC下灭菌15分钟后制作平板(plate)。
改良型Weitzman and Silva-Hutner培养基(以下称作"WSH培养
基")将10g日食燕麦粉、lg七水硫酸镁、1 g磷酸二氢钾、1 g硝酸
钠和20 g琼脂溶解在1000 ml蒸馏水中,在121。C下灭菌15分钟后制作平板。
麦芽提取物琼脂(Malt extract agar)培养基(以下称作"MEA培养 基")将20g麦芽提取物、1 g多聚蛋白胨(日本制药)、20g葡萄糖 和20g琼脂溶解在1000 ml蒸馏水中,在12rC下灭菌15分钟后制作 平板。
玉米粉琼脂(CornMealAgar)培养基(以下称作"CMA培养基") 将17 g日水玉米粉琼脂(日水制药(抹)制)溶解在1000 ml蒸馏水中,在 121。C下灭菌15分钟后制作平板。
Abdullah's麦芽提取物琼脂(Abdullah's malt extract)培养基(以下称 作"AMEA,,培养基)将0.76g麦芽提取物、0.14 g甘油、0.16 g糊 精、0.046 g GE90M (DMV公司制)和15 g琼脂溶解在1000 ml蒸馏水 中,在121。C下灭菌15分钟后制作平板。
培养SANK 19096菌抹、SANK 12497菌抹和SANK 10906菌抹时 使用PDA培养基、WSH培养基、CMA培养基和MEA培养基;培养 SANK 11006菌林时使用PDA培养基、WSH培养基、CMA培养基和 AMEA培养基。
(1)丄ac/m扁ykscesc SANK 19096菌抹
从在日本国长野县采集的落叶上产生的子实体中分离丄ac/wwm /wsc^cms SANK 19096菌林,作为Z^c/z"w/ 7 sp. SANK 19096菌林。以下,记述用于分离SANK 19096菌抹的子实体干燥标本的真菌 学性状。子嚢盘为短柄,用水再浸泡时,高263〃m,直径约557 /rni, 盘面呈浅凹状,淡褐色。干燥时边缘向内侧褶曲,直径499pm,呈淡 褐色。外嚢盘被为矩胞菌丝组织,呈淡褐色 褐色,由厚壁细胞组成, 从最外层形成毛样短突起或毛。髓嚢盘被由致密的交错菌丝组织组 成,无色。毛为圆筒形,笔直或略弯,尖端为钝头,有隔膜,表面有 粒状,呈褐色,宽4.5-6/mi,长71 76^m。毛的尖端部分稀疏地附 着有结晶。柄为圓筒形,呈淡褐色,长115〃m。子嚢为无嚢盖的,圓 筒状棍棒形,含8个孢子,其大小为30~43 x 3.5~5/mi。子嚢的尖端 遇梅尔泽试剂(Melzer,sreagent)变蓝。侧丝为矛尖状,无隔膜,依稀有 1~2隔膜,无色,长50.9-68.7/rni,最粗的部分为2.7 ~4.1/mi,超出 子囊尖端9.1 16.5/mi。子嚢孢子为纺锤形 长椭圓形,无隔膜,无色, 其大小为5.5 ~ 8.5x1.3 ~ 2.2/mi。
SANK 19096菌抹在上述各培养基上显示出以下真菌学性状。
PD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19~21 mm。菌 落为绒毛状 绵毛状,由向中心部隆起的菌丝层组成,呈赤灰色 (Reddish Grey (11B2)) 白色。未观察到浸出液、菌核、分生孢子。菌 落背面的中心部分为灰橙色(GreyishOrange(5B4)),边缘部分呈白色, 具有放射状的褶皱。未观察到可溶性色素。菌丝有隔膜,分枝,无色, 直径达1.5 ~ 3.5戶。
WSH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29 31mm。菌 落为羊毛状 绒毛状,由薄菌丝层组成,呈白色。未观察到浸出液、 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呈白色。未观察到可溶性色素。
CM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33 34mm。菌 落仅由极薄的菌丝层组成,无色。未发现浸出液、菌核、分生孢子。 菌落背面为无色。未》见察到可溶性色素。
ME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21 22mm。菌 落的中心部分为绵毛状,朝边缘部分菌丝密集,变成绒毛状,呈灰黄色(Greyish Yellow (4C4)) 黄白色(Yellowish White (4A1)),气生菌丝密 集的部分呈白色,边缘部分仅由基质菌丝(basalmycelia)组成,茶橙色 (Browish Orange (5C3)) 黄灰色(Orange Grey (5C2))。未观察到浸出液、 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呈黄茶色(Yellowish Brown (5D6)) 灰橙色 (Greyish Orange (5B3)),边缘部分呈白色。未观察到可溶性色素。
上述真菌学特征与Spooner的文献(Spooner, BM (1987) Bibliotheca Mycologica 116: 1 ~ 711)的粒毛盘菌属的描述一致。因此,鉴定本菌 为丄ac/mww sp.,并命名为丄ac/mi/m sp. SANK 19096菌4朱。
而且,SANK 19096菌林与Dennis的文献(Dennis, RWG (1949) Mycological Papers 32: 1 ~ 97)的Dos7"/ /2z^yksce鮮"s (Pers.) Gray以 及Tanaka和Hosoya的文献(Tanaka, I和Hosoya, T (2001) Mycoscience 42: 597 ~ 609)的Z^c/2"ww >sc^cera (Pers.) P. Karst.种的描述一致(除
少i午例夕卜)。现在D057JCJ^/2U51 /z^CMCe"5^皮当4乍AXac/2"Wm /iWCMCeWS
的别名。另夕卜,在Baral和Krieglsteiner的文献(Baral, HO & Krieglsteiner, GJ (1985) Beihefte zur Zeitschrift fiir Mykologie 6: 1 ~ 160)中,为象 Z^c/2做w /w"^ce似一样具有茶色毛的粒毛盘菌属的种设立了新属 fin/朋z戸7a属,并看作是不同于粒毛盘菌属的属。而在Baral和 Krieglsteiner的文献中,Lac/z"謂加cesce"s被看作是5rw朋一a /^ceycmy (Pers.) Baral的别名。然而,此想法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在 Krik等人的出版物(Krik, PM等.(2001) 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Fungi第9版,CABI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UK, 1~655)中, 万ra朋一7"属被看作是粒毛盘菌属的别名。因此,在本专利中,根据 Tanaka和Hosoya的文献,将SANK 19096菌抹鉴定为Lac/mww /kscescms* , 并命名为丄ac/2w羅/kycescmy SANK 19096菌抹。
SANK 19096菌林作为丄ac/2做w sp. SANK 19096,于2005年5月 24日国际保藏在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许生物寄托 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筑波市东1-1-1中央第6),授予保藏号为 FERM BP-10338。(2)丄a由謂ca(y"'o/cfes SANK 12497菌林
以下,描述SANK 12497菌一朱的真菌学性质。
Z^c/www ca/_yc/o/fifey SANK 12497菌株是自在日本国鸟取县采集的 草本枯茎上产生的子实体中分离的。
以下,记述用于分离SANK 12497菌抹的子实体干燥标本的真菌 学性状。子嚢盘散在或丛生,有柄,干燥时边缘向内侧褶曲,高1271 ~ 1817戶,直径437 913戶,盘面呈灰橙色(Greyish Orange (6B4)), 毛呈明茶色(Light Brown (7D4)) 暗茶色(Dark Brown (7F7)),柄和外嚢 盘被呈灰橙色(Greyish Orange (6B4》。外嚢盘被为矩胞菌丝组织,呈 无色 褐色,由厚壁细胞组成,自最外层形成毛样的短突起或毛。髓 嚢盘被由致密的交错菌丝组织组成,无色。毛为圆筒形,笔直或稍弯 曲,尖端为钝头,有隔膜,表面为粒状,褐色,宽3.8 5.5/rni,长58.1 ~ 111.6/mi。毛尖端部分有附着物质,其上面常常附着有子嚢孢子。柄 为圓筒形,长908 ~ 1374/mi,直径170 ~ 205/mi,呈无色 褐色。子嚢 为无嚢盖的,圆筒状棍棒形,尖端为圓锥形,含8个孢子,其大小为 69.3 - 80.2x3.9 ~ 6.8 ^m。子嚢尖端经3% KOH处理后,遇梅尔泽试剂 变蓝。侧丝为矛尖状,通常无隔膜,依稀有1 3隔膜,无色,长98.1-130.2 〃m,最粗的部分为4.4 7.0〃m,超出子嚢尖端13.5 ~ 36.0/mi。 子嚢孢子为纺锤形 长椭圓形,无隔膜,无色,其大小为8.8 15.6x1.8 ~
3.0 ^m。
SANK 12497菌林在各培养基上显示出以下真菌学性状。 PD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21 25mm。菌 落为绒毛状 绵毛状,由向中心部分略隆起的菌丝层组成,呈赤茶色 (Reddish Brown (8E2)) 灰橙色(Greyish Orange (5B3》。菌落边缘部分 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未7见察到浸出液、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的 中心部分为暗茶色(Dark Brown (6F4)) 灰橙色(Greyish Orange (5B3)), 边缘部分呈白色,具有放射状的褶皱。未产生可溶性色素。菌丝有隔 膜,分枝,呈无色 淡褐色,直径1.3 2.6/mi。WSH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32-34mm。菌 落由薄菌丝层组成,呈明黄色(Light Yellow(2A5)) 白色。菌落边缘部 分圆滑。没有观察到浸出液、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的颜色与表 面相同。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CM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33 -35 mm。菌 落仅由极薄的菌丝层组成,无色。菌落边缘部分圆滑。未发现浸出液、 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的颜色与表面相同。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ME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18-27mm。菌 落为薄绒毛状,朝向边缘部分具有放射状的褶皱,呈灰橙色(Greyish Orange (5B6)) 明黄色(Light Yellow (3A4))。菌落边缘部分有稀少的平 緩锯齿。未观察到浸出液、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呈灰橙色(Greyish Orange (5B6》 橙灰色(Orange Grey (5B2》,边缘部分呈白色。未产生 可溶性色素。
上述真菌学特征与Spooner的文献(Spooner , BM (1987) BibliothecaMycologica 116: 1 ~ 711)的粒毛盘菌属的记载一致。而且, 上述真菌学特征与Rehm的出版物(Rehm, H (1896) Dr. Rabenhorst's Kryptogamen-Flora von Deutschland , Oesterreichs und der Schweiz Zweite Auflage. 巻 1. III. Abtheilung: Ascomyceten (子嚢菌) Hysteriaceen und Discomyceten, Eduard Kummer, Leipzig, Germany, 1 ~ 1275)的丄c c/z"w附ca(ycz'o/cfes (Rehm) Rehm、 Brietenbach禾口 Kranzlin 的出版物(Brietenbach, J & Kranzlin , F (1984) Fungi of Switzerland.巻 1 Ascomycetes (子嚢菌),Verlag Mykologia, Luzern Switzerland, 1 ~ 310)的 Da,c,/m ca/戸'o油s (Rehm) Sacc.和 Scheuer 的文献 (Scheuer, C (1988) Bibliotheca Mycologica 123: 1 ~ 274)的B簡"一a ca/y"'oz'cfes (Rehm) Baral种的i己载 一 至丈(除少i午例夕卜)。Lac/mww ca/yc/oW^ 、 Dos^^cj^/ws ca(yc/oZ<5fes*牙口 Srww"^ f7a ca(yc/o/<ies是同 一种 的别名,在Baral和Krieglsteiner的文献(Baral, HO & Krieglsteiner, GJ (1985) Beihefte zur Zeitschrift fiir Mykologie 6: 1 ~ 160)中Da,观/2ws c一c/o/(5fes被看作是Srw朋一a ca(yc/o油s的另'J名。然而, Scheuer的文献中所使用的5rw朋^,7a属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在Krik 等人的出版物(Krik, PM等(2001) 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Fungi第9版,CABI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UK, 1~ 655)中, Srw"m;^7a属被看作是粒毛盘菌属的别名。因此,在本专利中将SANK 12497菌4朱鉴定为丄(3c/ "MW CGr(yc/o/(iM,并命名为丄ac/ "wm ca/yc/o/cfes" SANK 12497。
SANK 12497菌抹作为Lac/2肌附calycioides SANK 12497,于2006 年6月29日国际保藏在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许生 物寄托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筑波市东1-1-1中央第6),授予保藏 号为FERMBP-10636。 (3)丄a由謂(:<^ //加蘭SANK 10906菌林
以下,描述SANK 10906菌林的真菌学性质。
丄ac/zm/m 07^a//afww SANK 10906菌4朱是自在日本国神奈川县采 集的落叶上产生的子实体中分离的。
以下,记述用于分离SANK 10906菌抹的子实体干燥标本的真菌 学性状。子嚢盘散在或丛生,有柄,干燥时边缘向内侧褶曲,高391~ 858〃m,直径212 446/mi,盘面呈暗橙色(Dark Orange (5A8)),毛为 白色,柄和外嚢盘被呈明橙色(Light Orange (6A5))。将其再浸入水中 时,直径为532- 739/rni,盘面为浅凹状,并且整体呈淡橙色。
外嚢盘被为矩胞菌丝组织,呈无色 淡褐色,由厚壁细胞组成, 自最外层形成毛样的短突起或毛。髓嚢盘被由致密的交错菌丝组织组 成,无色。毛为圓筒形,笔直或略弯曲,尖端为钝头,有隔膜,表面 有粒状,无色,宽2.1 ~2.7〃m,长43.9 98.9〃m。柄为圆筒形,长310~ 530/mi,直径55 90/mi,呈无色 淡褐色。子嚢为无嚢盖的,为圓筒 状棍棒形,含8个孢子,其大小为29.8 ~ 42.0x3.6 ~ 5.4 /mi。子嚢尖端 经3。/。KOH处理后,遇梅尔泽试剂变蓝。侧丝为细长矛尖状,无隔膜, 无色,长33.9-42.6/mi,最粗的部分为1.4 ~ 2.8 〃m,超出子嚢尖端5 9.5/mi。子嚢孢子为纺锤形 长椭圆形,无隔膜,无色,长11.4- 17.2/mi, 宽1.5 ~2.4/mi。
SANK 10906菌4朱在各培养基上显示以下真菌学性状。
PD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10 12mm。菌 落为绒毛状 绵毛状,呈灰黄色(Greyish Yellow (4C7)) 明黄色(Light Ydlow(4A5))。菌落边缘部分呈白色,呈不规则锯齿状。未观察到浸 出液、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的中心部分为黄茶色(YellowishBrow (5F8-5E6)),边缘部分呈白色。未产生可溶性色素。菌丝有隔膜,分 枝,呈明茶色 无色,直径达1.7 5.1/mi。
WSH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17-20mm。菌 落由薄菌丝层组成,其中一部分形成白色的绵毛状气生菌丝,呈白色。 菌落边缘部分圆滑。未^L察到浸出液、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呈 白色。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CM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30 34mm。菌 落仅由极薄的菌丝层组成,无色。菌落边缘部分圆滑。未观察到浸出 液、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为无色。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ME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23。C下培养21天,直径达8~11 mm。菌 落为绒毛状,呈茶橙色(Browish Orange (5C4》 灰橙色(Greyish Orange (5B3))。菌落边缘部分呈白色,依稀有平緩锯齿。未观察到浸出液、 菌核、分生孢子。菌落背面呈黄茶色(Yellowish Brown (5F8)) 金茶色 (GoldBrown(5D8)),边缘部分呈白色。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上述真菌学特征与Spooner的文献(Spooner, BM (1987) Bibliotheca Mycologica 116: 1 ~ 711)的粒毛盘菌属的记载一致。在粒毛盘菌属的 已有种中,SANK 10906菌林和Spooner的文献所记载的丄ac/z"ww ,r油/ /^〃wm (Rodway) Spooner和丄ac/ "應 vahimy (Rehm) M.P. Sharma接近。但是,SANK 10906菌林是从木本植物的落叶中分离的, 一目只寸于jt匕,丄ac/wiwm/^en'<iop/^//ww;fpZ^c/2"wm van'aMS迄今为止是,人才沙 秒科宿主中分离的,与SANK 10906菌抹相比,其子嚢长、毛宽等,因此明确区别于SANK 10906菌林。因此,判断SANK 10906菌株是粒 毛盘菌属的未记载种,暂且将本种命名为丄flc/7mw2 <%f^ra//afww,将 SANK 10906菌4朱命名为Lac/2"wm caera/ZWwm SANK 10906菌#朱。
SANK 10906菌林作为SANK 10906,于2006 年6月29日国际保藏在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许生 物寄托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筑波市东1-1-1中央第6),授予保藏 号为FERM BP-10634。 (4)潔6他"'SANK 1兩6菌抹 以下,描述SANK 11006菌抹的真菌学性质。 尸ww^egmto we^teh SANK 11006菌林是自在日本国宫崎县采集 的落枝上生成的繁殖体(propagules)中分离的。
以下,记述SANK 11006菌林在AMEA培养基中在15。C下培养28 天时所观察到的繁殖体和用于分离SANK 11006菌^f朱的干燥标本的真 菌学性状。
AMEA培养基中的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表面或潜入其中,有隔膜, 分枝,茶色 无色,直径1.3~3.2 〃m。分生孢子柄为单生,未分化或 略分化,有隔膜。产孢细胞为多芽殖性。繁殖体为球形 近球形,分 散在基质表面,稀疏丛生,呈白色,直径达26.6 80.9/mi。繁殖体由 串状高度分枝的组织组成,各细胞为球形 近圆形,直径为3.6~5.6 /mi。各细胞间有空隙,各生出1~4个子细胞。未观察到瓶梗形的分生 孢子。落枝上形成的繁殖体与AMEA培养基上的繁殖体大致相同,直 径为37.0~ 106.0 pm,各细胞的直径达3.4 ~ 6.8/mi。未观察到瓶梗形 的分生孢子。
SANK 11006菌林在上述各培养基上显示以下真菌学性状。 PD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15。C下培养28天,直径达13-14mm。菌 落为绒毛状,由向中央隆起的菌丝层组成,呈橄榄色(01ive(2F6》 橄 榄灰色(01ive Grey (2D2))。菌落边缘部分为平緩锯齿状。没有观察到 浸出液、菌核、繁殖体。菌落背面的颜色与表面相同。未产生可溶性色素。菌丝有隔膜,分枝,呈红褐色 无色,直径达1.6 3.0/mi。
WSH培养基中的菌落在15。C下培养28天,直径达13mm。菌落由 薄菌丝层和羊毛状气生菌丝组成,呈橄榄色(01ive(2F4-2E5))。菌落边 缘部分圆滑。没有观察到浸出液、菌核、繁殖体。菌落背面呈橄榄色 (Olive (2F7)) 橄榄灰色(Olive Grey (2F2))。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CM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15。C下培养28天,直径达13-18mm。菌 落仅由薄菌丝层组成,呈橄榄色(Olive (3F3)) 灰黄色(Greyish Yellow (3B3))。菌落边缘部分圆滑。从菌落中心部分到边缘部分稀疏形成白 色的繁殖体。没有观察到浸出液、菌核。菌落背面的颜色与表面相同。 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AMEA培养基中的菌落在15。C下培养28天,直径达6-16mm。菌 落仅由薄菌丝层组成,呈橄榄色(Olive (3F3)) 灰黄色(Greyish Yellow (3B3))。从菌落中心部分到边缘部分稀疏形成白色的繁殖体。没有观 察到浸出液、菌核。菌落背面的颜色与表面相同。未产生可溶性色素。
上述真菌学特征与Abdullah等人的文献(Abdullah, SK等(2005) Mycological Research 109 : 590 ~ 594)的尸sewcfcfeger"a "w由feh Abdullah & Guarro种的记载一致(除少许例外)。SANK 11006菌抹和 i^ewdaegw'to we6weh的记载之间略有不同在Abdullah等人的记载 中繁殖体的各细胞的直径为3~4 //m,而SANK 11006菌林为3.6~5.6 戶。因jt匕,鉴定本菌为i^ew(iaeger/to we&fer/,并命名为i^ewdaegeWto wte" SANK 11006。
SANK 11006菌4朱作为尸犯i^aegen'to wefe&n' SANK 11006,于 2006年6月29日国际保藏在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 许生物寄托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筑波市东1-1-1中夹第6),授予 保藏号为FERMBP-10635。
众所周知,真菌类在自然界或经人工处理(例如紫外线照射、放射 线照射、化学药品处理等)容易发生变异,在这一点上本发明的SANK 19096菌林、SANK 12497菌林、SANK 10906菌抹和SANK 11006菌林也是如此。本发明中所说的SANK 19096菌抹、SANK 12497菌林、 SANK 10906菌抹和SANK 11006菌抹包含其所有的变异菌林。
上述变异菌抹中还包括通过遗传方法,例如重组、转导、转化等 得到的菌抹。即,产生尾孢酰胺的SANK 19096菌林、SANK 12497 菌林、SANK 10906菌林和SANK 11006菌株、它们的变异菌抹和与 它们没有明确区别的菌林均包含在SANK 19096菌林、SANK 12497 菌抹、SANK 10906菌抹和SANK 11006菌抹中。
2.发酵
尾孢酰胺产生菌可以使用通常用于经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含有微 生物可以同化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碳源包括葡萄糖、果糖、麦牙糖、蔗糖、甘露醇、甘油、糊精、 燕麦、黑麦、压榨大麦、玉米淀粉、马铃薯、玉米粉、大豆粉、棉籽 油、糖蜜、枸橼酸、酒石酸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将两种以 上结合使用。碳源的含量通常在培养基量的1 10%重量内变动。
氮源可以使用含有蛋白质或其水解产物的物质、无机盐等。上述 氮源例如有大豆粉、麦麸、落花生粉、棉籽油、酪蛋白水解物、 farmamine、鱼粉、玉米浆、蛋白胨、肉类提取物、酵母、酵母提取物、 麦芽提取物、硝酸钠、硝酸铵、硫酸铵等,上述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 者将两种以上结合使用。氮源的含量通常在培养基量的0.1 10%重量 范围内变动。
营养无机盐可以使用可提供离子的普通盐类、金属盐等。盐类例 如有钠、铵、钙、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等。金属盐例 如有钾、钩、钴、锰、铁、镁等的金属盐。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维生素B1、生物素等维生素类;硫 胺等菌体增殖促进物质等。
液体培养尾孢酰胺产生菌时,可以使用^5圭油、;f直物油、表面活性
剂等作为消泡剂。为了制造尾孢酰胺而培养选自SANK 19096菌林、SANK 12497菌抹、SANK 10906菌株和SANK 11006菌抹的任一种菌 抹时,培养基的pH因培养基的成分、生育温度等而异,但通常只要 是用于生产发酵产物的pH即可。
SANK 19096菌抹、SANK 12497菌林、SANK 10906菌林和SANK 11006菌林的发酵温度因培养基的成分、pH等而异,通常为10°C 30 °C, 20 26。C的范围对生育良好。在尾孢酰胺的生产中优选发酵温度 为23 26°C。
对用于制造尾孢酰胺的发酵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通常用于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即可,可以使用使用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法、搅拌 培养法、振荡培养法、通气搅拌培养法等。
以下,作为用于制造尾孢酰胺的方法例,列举SANK19096菌抹 的发酵方法,但只要可以制造尾孢酰胺即可,并不限于本方法。
SANK 19096菌抹的发酵通常从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种子 培养开始,在旋转式振荡培养机中、在20 26。C(优选26。C)下振荡5 10 天(优选7天)或者振荡至充分生育。
固体培养SANK 19096菌抹时,可以将上述种子培养液接种在锥 形烧瓶等固体培养基培养容器中的本发酵培养基(fmal fermentation medium)中。培养时,将接种的固体培养基培养容器在20 26。C(优选 26。C)下静置10~20天(优选14天),进行生产培养。在如此操作得到 的本发酵培养基(培养物)中可以得到所需的尾孢酰胺。
以较小规^t进行液体培养SANK 19096菌抹时,将种子培养液接 种在含有本发酵培养基的锥形烧瓶中,在旋转式振荡培养机中、在 20 26。C(优选26'C)下振荡数日。在如此操作得到的发酵液(培养物)中 可以得到所需的尾孢酰胺。
另一方面,以较大规^t进行液体培养SANK 19096菌抹时,优选 使用带有搅拌机、通气装置、保温装置等的适当的发酵槽。通过使用 该装置,可以事先在该槽中制作培养基。例如,将本培养培养基在121 。C下加热灭菌,冷却。接下来,接种种子培养物,在26。C下一边通气搅拌一边进行本发酵。在如此操作得到的发酵液(培养物)中可以得到 所需的尾孢酰胺。这种发酵方法适于大量制造所需的尾孢酰胺。
发酵本发明的尾孢酰胺产生菌来制造该物质时,该培养物中的尾 孢酰胺的产量可以利用后述的高效液相色镨法(HPLC)等进行经时监
测。利用HPLC分析进行监测时,首先,用丙酮等亲水性溶剂提取培 养物,馏去该亲水性溶剂后,用乙酸乙酯等与水不混溶的溶剂提取。 接下来,馏去该与水不混溶的溶剂后,优选将重新溶解于适当溶剂中 的产物供给分析或试验。
3.尾孢酰胺的回收和纯化
可以从按照上述"2.发酵"项所示的方法发酵的尾孢酰胺产生菌 的固体培养基(培养物)或培养液(培养物)中回收尾孢酰胺。对尾孢酰胺 的回收和純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以回收和纯化尾孢酰胺即 可。
例如,在尾孢酰胺产生菌的液体发酵结束后,向发酵液(培养物) 中加入丙酮等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利用以硅藻土等为助剂的过滤操 作或离心操作等,将培养物分成可溶组分(培养上清液)和不溶组分(菌 体),将存在于所得培养上清液中的尾孢酰胺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 提取纯化,从而可以回收尾孢酰胺。作为其他方法,在尾孢酰胺产生 菌的液体发酵结束后,向发酵液(培养物)中添加沸石等过滤助剂,然 后进行过滤,将得到的含有菌体的不溶组分浸在丙酮等与水混合的溶 剂的水溶液中,将自菌体中提取的尾孢酰胺再利用其物理化学性状进 行提取纯化,也可以回收尾孢酰胺。
从培养上清液中纯化尾孢酰胺的方法例如有向培养上清液中加 入盐酸等酸性物质,将pH调节至3.0,然后添加乙酸乙酯进行提取的 方法,但并不受限于此。
将得到的提取物通过使用硅胶、镁-硅胶系硅碳镁载体(Florisil)等 载体的吸附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使用TSK Gel ToyoPearl HW-40F(注册商标,Tosoh(林)公司制)、Sephadex LH-20 (注册商标,Amersham Biosciences公司制)等的分配柱色谱法;使用Cosmosil 140C18 (注册商 标,Nacalai Tesque公司制)等的反相柱色谙法;使用正相或反相柱的 HPLC等进行纯化,可以分离所需的尾孢酰胺。
纯化本发明的尾孢酰胺时,各纯化步骤中的该物质的行为例如可 以通过HPLC在下示条件下进行监测。
(用于检测尾孢酰胺的HPLC条件) 分离柱YMC J, sphere ODS-H80 S画4 4.6x150 mm (YMC(抹)制) 流动相乙腈0.4。/。三乙胺-磷酸緩冲液(pH3.2)(45 : 55) 流速l.Oml/分钟 检测紫外线吸收225 nm 保留时间9.3分钟
4.含有尾孢酰胺的药物
将本发明的尾孢酰胺或其盐作为药物对人或人以外的动物进行 给药时,可以制成各种形式。其给药形式取决于制剂、年龄、性别、 疾病等。例如,片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糖浆剂、溶液剂、悬浮 剂、乳剂、胶嚢剂等进行口服给药。注射剂等进行静脉内给药、肌肉 内给药、皮内给药、皮下给药或腹腔内给药。栓剂进行直肠内给药。 软膏等用作外用剂。
含有尾孢酰胺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制剂,可以按照常规方法,使 用赋形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溶解剂、矫味矫臭剂、包衣剂 等药物制剂领域中通常可以使用的公知补助剂进行制备。
制成片剂时,作为载体可以广泛使用该领域中公知的物质,例如 有乳糖、蔗糖、氯化钠、葡萄糖、尿素、淀粉、碳酸钙、高岭土、 结晶纤维素、硅酸等赋形剂;水、乙醇、丙醇、单糖浆、葡萄糖溶液、 淀粉浆、明胶溶液、羧曱基纤维素、虫胶、甲基纤维素、磷酸钾、聚 乙烯吡咯烷酮等粘合剂;千淀粉、海藻酸钠、琼脂粉末、海带多糖粉末、碳酸氢钠、碳S臾锅、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十二烷
基硫酸钠、硬脂酸单甘油酯、淀粉、乳糖等崩解剂;蔗糖、甘油三硬 脂酸酯、可可脂、氢化油等崩解抑制剂;季铵碱、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吸收促进剂;甘油、淀粉等保湿剂;淀粉、乳糖、高岭土、膨润土、 胶态硅酸等吸附剂;精制滑石粉、硬脂酸盐、硼酸粉末、聚乙二醇等 润滑剂等。片剂根据需要可以制成普通包衣片,例如糖衣片、明胶包 衣片、肠溶衣片、薄膜衣片或双层片、多层片。
制成丸剂时,作为载体可以广泛使用该领域中公知的物质,例如 有葡萄糖、乳糖、淀粉、可可脂、硬化植物油、高岭土、滑石粉等 赋形剂;阿拉伯胶粉末、黄蓍胶粉末、明胶、乙醇等粘合剂;海带多 糖、琼脂等崩解剂。
制成注射剂时,优选将溶剂和悬浮剂灭菌,并且与血液等渗。制 成上述溶液剂、乳剂和悬浮剂时,作为稀释剂可以广泛使用该领域中 公知的物质,例如有水、乙醇、丙醇、环氧化异十八烷醇、环氧化 十八烷醇、聚氧化异十八烷醇、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等。 为了维持等渗,可以含有足够量的食盐、葡萄糖或甘油。可以含有助 溶剂、緩冲剂、无痛化剂糖(indolent sugar)、着色剂、保存剂、香料、 风味剂、甜味剂、其他药剂等。
应说明的是,将注射剂静脉内给药时,将其和葡萄糖、氨基酸等 普通补液混合或者作为与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等的乳 液来单独进行给药
制成栓剂时,作为载体可以广泛使用该领域中公知的物质,例如 有聚乙二醇、可可脂、高级醇、高级醇的酯类、明胶、半合成甘油 酯等。
制成软膏等外用剂时,作为赋形剂可以广泛使用该领域中^^知 的、属于疏水性基质(油脂性软膏基质)、吸水基质、亲水性基质(乳膏) 以及水溶性基质(非润滑脂制软膏基质)中的任一种的物质。
对上述药物制剂中所含的尾孢酰胺或其盐的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上限为30~70%重量,下限为1%重量,优选范围是1~30%重量。
尾孢酰胺或其盐的给药量取决于症状、年龄、体重、给药方法、
剂型等,通常对于成人,每天给予的尾孢酰胺或其盐的量,上限为
100 1,000mg,下限为l 10mg,优选范围是10 100 mg。
尾孢酰胺或其盐的给药次数为数日1次、l日l次或l日多次。 本发明还提供包含给予药理上有效量的尾孢酰胺或其盐的感染
症的治疗或预防方法、尾孢酰胺或其盐在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中的应用。
尾孢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曰月M击il"!告-^、漆岳i1
体。作为尾孢酰胺的衍生物,已知将尾孢酰胺的羟基用醚4定进行化学 修饰的衍生物,但只要能够以尾孢酰胺为前体即可,对衍生物没有限制。
实施例
接着,列举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
(实施例1) Z^c/mMw/i^c^cem SANK 190%菌冲朱(FERM BP-10338)的 烧瓶发酵
从SANK 19096菌抹的斜面培养(slant)上切取边长约5 mm的菌丝 片,悬浮在约2 ml的生理盐水中,使用玻璃陶器(glass potter)进行匀 浆。将全量无菌接种在含有30ml表l所示的培养基(以下记作"培养 基A,,)的100 m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在23。C下以210转/分钟(以下 记作"rpm")的旋转式振荡培养机中预培养5天。
将所得预培养液按5%(容量/容量以下记作"v/v")接种在含有 80ml培养基A的500 m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在26。C、 210rpm的旋 转式振荡培养机中本培养7天。按后述条件进行HPLC分析。此时在培养液中确认到保留时间与尾孢酰胺一致的峰(

图1),可以确认SANK 19096菌林产生了尾孢酰胺。图1中,9.315分钟的峰表示尾孢酰胺。
沐l)
培养基A培养基组成
蔗糖20 g
生马铃薯100 g
多聚蛋白胨10 g
磷酸二氢钾5 g
七水石危酸4美15 g
消泡剂CB-442100 mg
(曰本油脂公司制)
自来水1000ml
培养基未调节pH在121 'C下灭菌20分钟后使用。
按以下条件进行HPLC分析。 分离柱YMC J, sphere ODS-H80 S-4 4.6小x 150 mm (YMC(抹)制) 流动相乙腈0.4。/。三乙胺-磷酸緩冲液(pH3.2)(45 : 55) 流速1.0ml/分钟 检测紫外线吸收225 nm 保留时间9.3分钟
(实施例2) Lac/2肌m ykyc^cera SANK 19096菌4朱(FERM BP-10338)的 大量发酵
从SANK 19096菌^f朱的一个斜面培养上切取菌丝片,悬浮在约2 ml生理盐水中,使用玻璃陶器进行勻浆。将全量接种在含有30 ml表 2所示的培养基(以下记作"培养基B,,)的100m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 在23。C、 210 rpm的条件下在旋转式振荡培养机中培养7天。向培养 结束后的培养液中加入等量的20%甘油,混合。将该混合液在-80°C 下保存,作为种子培养液。
将2 ml种子培养液接种在含有30 ml培养基B的100 m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在23。C、 210 rpm的条件下在旋转式振荡培养机中进行 5天最初的预培养(第1预培养)。
将第l预培养中得到的培养液(第l预培养液)按5。/。(v/v)接种在含 有500 ml培养基B的2 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在23°C 、 210 rpm的条 件下在旋转式振荡培养机中进行4天第2次的预培养(第2预培养)。
将第2预培养得到的培养液(第2预培养液)按5% (v/v)植菌在含有 30 L培养基B的60 L容积的发酵槽中。 一边调节搅拌速度使溶氧浓 度保持在3 5 ppm的范围, 一边以每分钟30 L的通气量在培养温度 23。C下进行2天第3次的预培养(第3预培养)。
将笫3预培养得到的培养液(第3预培养液)按5。/。(v/v)植菌在含有 300 L培养基B的600 L容积的发酵槽中。 一边调节搅拌速度使溶氧 浓度保持在3~5 ppm的范围, 一边以每分钟300 L的通气量在培养温 度23。C下进行2天笫4次的预培养(第4预培养)。
将第4预培养得到的培养液(笫4预培养液)按5% (v/v)植菌在含有 4,000 L培养基B的6,000 L容积的发酵槽中。 一边调节搅拌速度使溶 氧浓度保持在5 ppm, —边以每分钟2,000 L的通气量在培养温度26 。C下培养8天。在发酵的第4天和第5天分别添加200 L 20%的蔗糖 溶液。在发酵的第6天和第7天分别再添加300 L 20%的蔗糖溶液。 按以下所示的HPLC条件确认尾孢酰胺的产生。
(表2)
培养基B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 40 g
马铃薯颗粒(Agrawest公司制) 20 g
多聚蛋白胨 10 g
培养基未调节pH在121 。C下灭菌20分钟后使用。按以下条件进行HPLC分析。 分离柱Cadenza CD-C18, 4.6())x75 mm (Imtakt (才朱)制) 流动相乙腈0.02%三氟乙酸(40 : 60)。用8分钟将溶剂的组成变
为(90 : 10),进行洗脱。 流速l.Oml/分钟 检测紫外线吸收225 nm 保留时间5.4分钟
(实施例3)从Lac/2"wwyksc^cem SANK 19096菌4朱(FERM BP-10338) 的发酵液中纯化尾孢酰胺
在实施例2所记载的HPLC条件下进行目标物质尾孢酰胺的确认。 使用沸石545 (Celite Corp.公司制)作为过滤助剂,过滤实施例2中 得到的4,800 L Z^c/ "wm/iwc^ce朋SANK 19096菌抹的发酵液。向得 到的含有沸石的781 kg菌体中加入2,500 L自来水均匀悬浮。向悬浮 液中加入2,500 L丙酮进行提取。将得到的4,973 L提取液供给用50% 丙酮水平4紆化的80LDiaionHP-20柱(三菱化学制)。用50%丙酮水洗 涤DiaionHP-20柱,将通过液和洗涤液合并,得到5,500 L溶液。
向所得溶液中添加75。/。辟l酸,调节至pH3.0,之后加入3,000 L 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将4,218L经乙酸乙酯提取的溶液用1,000L25% 的食盐水洗涤。减压下自洗涤后的3,841 L提取液中馏去乙酸乙酯。 减压下浓缩至81L ,之后使用20L的旋转蒸发仪进一步馏去乙酸乙 酯,得到浓缩液。
将得到的约10 L浓缩液在4 。C下放置,使析出尾孢酰胺的结晶。 将所得的4,700 g湿结晶真空干燥,得到4,140 g尾孢酰胺的干燥结晶。
(实施例4)利用Z^c/zm^7 /ksce"era SANK 19096菌4朱(FERM BP-10338)产生尾孢酰胺从SANK 19096菌林的斜面培养上切取边长约5 mm的菌丝片, 悬浮在约2ml的生理盐水中。使用玻璃陶器进行匀浆,将全量无菌接 种在含有20 ml以下记栽的培养基的100 m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在23 °C、 210 rpm的旋转式振荡培养机中预培养7天。将所得预培养液按 5% (容量/容量以下记作"v/v")接种在含有80 ml相同组成的培养 基的500 m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在26°C 、 210 rpm的旋转式振荡培养 机中本发酵10天。如下进行用于分析的提取。向2ml发酵液中添加 0.4 ml 3 M的甘氨酸盐酸緩冲液(pH3.2)、 1 ml丙酮、2 ml正丁醇,室 温下振荡提取10分钟。在3,000 rpm的转速下离心10分钟,向所得 溶剂层中添加2 ml饱和食盐水。室温下振荡洗涤10分钟。减压浓缩 溶剂层,将所得油状提取物溶解在0.2 ml二甲基亚砜甲醇(7 : 3)溶 液中。将该提取物溶液供给后述条件下的HPLC分析。此时确认到保 留时间与用作对照的尾孢酰胺一致的峰(保留时间20.7分钟)。
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40 g
马铃薯颗粒(Agrawest公司制)20 g
多聚蛋白胨10 g
磷酸二氢钾5 g
七水;充酸4美"g
消泡剂CB-442 (日本油脂公司制)500 mg
自来水1000 ml
培养基未调节pH在121。C下灭菌20分钟。
按以下条件进行HPLC分析。 柱Symmetry Cl8 4.6(j)x150 mm (Waters 0朱)制) 流动相乙腈0.3。/。三乙胺-磷酸緩沖液(pH3.2)(5 : 95)。用28分钟将 溶剂的组成变为(90 : 10),进行洗脱。 流速1.0ml/分钟 检测紫外线吸收210 nm(实施例5)利用Lac/j"wm ca c/oz'血s SANK 12497菌4木(FERM BP-10636)产生尾孢酰胺
从SANK 12497菌抹的斜面培养上切取边长约5 mm的菌丝片, 悬浮在约2ml的生理盐水中,使用玻璃陶器进行匀浆。以下按照与实 施例4相同的方法进行发酵、提取、分析。通过HPLC分析,在发酵 液中确认到保留时间与尾孢酰胺一致的峰(保留时间20.7分钟)。
(实施例6)利用Z^c/j肌m caeM//Ww/T2 SANK 10906菌才朱(FERM BP-10634)产生尾孢酰胺
自SANK 10906菌抹的斜面培养上切取边长约5 mm的菌丝片, 悬浮在约2ml的生理盐水中。使用玻璃陶器进行匀浆。以下按照与实 施例4相同的方法进行发酵、提取、分析。通过HPLC分析,在发酵 液中确认到保留时间与尾孢酰胺一致的峰(保留时间20.7分钟),确 认SANK 10906菌林产生了尾孢酰胺。
(实施例7)利用SANK 11006菌林(FE腹 BP-10635)产生尾孢酰胺
自SANK 11006菌抹的斜面培养上切取边长约5 mm的菌丝片, 无菌接种在含有20 ml培养基的100 ml容积的锥形烧瓶中。以下按照 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进行发酵、提取、分析。通过HPLC分析,在 发酵液中确认到保留时间与尾孢酰胺一致的峰(保留时间20.7分钟), 确认SANK 11006菌林产生了尾孢酰胺。
附图简述
图l表示利用HPLC来分析由丄ac/2"wm ykscMcms SAKK 19096菌 抹(FERM BP-10338)的发酵液得到的尾孢酰胺时的色谱图。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尾孢酰胺,根据该方法制造的尾孢酰胺,其 本身可以用作药物的有效成分。另外,该尾孢酰胺作为尾孢酰胺衍生 物的前体也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属于粒毛盘菌属(Lachnum属)的菌,并从其培养物中回收尾孢酰胺。
2. 权利要求l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粒毛盘 菌属的菌为至少 一种选自Lac/w羅ykyce5"cmr 、丄0c/2w應"'oZ^fes和 Aac/w丽caeratof訓的菌。
3. 权利要求l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粒毛盘 菌属的菌为至少一种选自Z^c/ "wm /i^cescew SANK 19096菌抹、 丄ac/m簡c一cz'oz'cfe51 SANK 12497菌抹和Z^c/m應caesa/Z^ww SANK 10906菌抹的菌。
4. 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属于i^ewdaegehto 属的菌,并从其培养物中回收尾孢酰胺。
5. 权利要求4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 尸化W(iaegm.to属的菌为T^ewc/aegm'to weZ)败"'。
6. 权利要求4的尾孢酰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属于 尸"M(iaege"'to属的菌为尸sez^crege"'to w6他n' SANK 11006菌抹。
7. 尾孢酰胺,其是按照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8. 药物,其含有按照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尾孢酰胺作为有效成分。
9. 丄ac/wwm yksresce"s SANK 19096菌斗朱。
10. 丄ac/w訓c"/戸.o法5 SANK 12497菌株。
11. 丄ac/m應0^< //加謂SANK 10906菌抹。
12. ,6欲h SANK 11006菌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尾孢酰胺(cercosporamide)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属于粒毛盘菌属(Lachnum)的菌和/或属于Pseudaegerita属的菌,并从该培养物中回收尾孢酰胺。另外,本发明提供由该制造方法取得的尾孢酰胺。本发明还提供新的微生物即Lachnum fuscescens SANK19096菌株、Lachnum calycioides SANK 12497菌株、Lachnum caesaliatum SANK 10906菌株和Pseudaegerita websteri SANK 11006菌株。
文档编号A61P31/10GK101292039SQ20068003658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9日
发明者三浦正巳, 大隅润, 小野泰典, 滨野洁, 细矢刚 申请人: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