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痤疮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0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痤疮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中药胶囊,尤其是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痤疮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本病因复杂,而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治疗亦需辩证分型治疗,常采用内服外烫洗的方法。治疗时间长。亦较容易复发,常使患者治疗多年不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满足痤疮患者的治疗需求,提供一种治疗座疮的中药胶囊。
本发明的消痤疮胶囊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制作而成的地骨皮1份,生牡蛎1份,全瓜蒌1份,益母草1份,白芍1份,败酱草3份,广地龙0.5份,白僵蚕0.5份和甘草0.25份。
其制作方法1、将地骨皮、败酱草,生牡蛎,全瓜蒌,益母草,甘草共同煎煮两遍,再浓缩,制成浓缩药液。
2、将白芍、广地龙、白僵蚕粉碎作基质与浓缩药液混合搅匀。
3、干燥、罐装成胶囊。
服用方法是每日口服0#胶囊3次,每次4粒,半月为一疗程,连用2-4疗程。
本发明也可以按照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制剂,如做成散剂和冲剂。
本发明药理作用如下地骨皮性味甘寒,入肺肾经、循经通络。功效清热凉血,以皮治皮、以通皮络。
败酱草性味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循经通皮络。功效清血解毒,清痛排脓,祛瘀。
全瓜蒌性味甘寒,九肺胃大肠经、循经通阴络。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滑肠通便,以通腹气。
益母草性味,辛微苦寒,入心脾经、循经入血络。功效活血调经和利水消肿,有活血祛瘀作用。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循经入血络。功效养血敛阴,入肝脾血分,酸已收敛,苦凉泄热。
广地龙性味,咸寒,入肝,肺,肾经、循经入皮络。功效清热,通经活络。
白僵蚕性味,咸辛平,入肝,肺经、循经入皮络。功效疏散风热,化痰散结。
甘草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肾经。功效和中益气,解药毒,调和诸药性味。
共同功效该组方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散结。
本发明的病理药理创新点在于1、在痤疮病因病机抓住了热,湿、痰、瘀阻滞血络致使皮络不通,化脓为疮。用经络学说认识痤疮病理这在国内是首创。
2、重用化痰散结药生牡蛎、全化萎通络治疗痤疮在国内无有先例。
3、用地龙、僵蚕虫类药搜风通络用于冶疗痤疮,疗效快,愈后不复发,国内亦无先例。
4、用白芍,敛阴养血,以养血络、以扶正气,用扶正解毒之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消痰胶囊治疗,见效快,因抓住了痤疮的根本病机为热、湿、痰、瘀所致络脉不通。故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发明内容所示,在此不再详述。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临床收治患者60其中男29例,女31。男女比例0.93∶1。年龄15 20岁11人,20-30岁30人,30-40岁8人,40岁以上1人,其中职业干部9人,教师5人,学生30人,农民5人,工人1人。治疗观察结果见表1。
其中诊断标准为1、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
2、初发基本损害为粉刺,有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3、痤疮发炎成疮,一般为丘疹性痤疮,有脓者,成脓疱性痤疮。
4、皮脂腺囊肿内含有带血脓液者称囊肿性痤疮。
5、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延延日久。
治疗方法为每日口服3次,每次4粒,半月为一疗程,连用2-4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为好转粉刺不再发生,分泌物减少,痤疮颜色变淡,脓液减少。
显效粉刺基本痊愈,痤疮不再发生,脓液不再渗出。
痊愈粉刺与痤疮全部消失,仅留色素斑。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从表1可以看出,60例青年痤疮患者经过本发明2个月的治疗,好转1例,显效1例,痊愈57例,有效率98.3%。
下面结合具体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疗效。
病例一翟丽,女,19岁,山东省平阴县人,2006年3月初诊。自述面部患痤疮三年,服用中西药皆无效。检查面部见多个疤痕并伴发40多个聚集成硬结的囊肿,按之有脓液溢出,面部油脂分泌较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中医诊断为囊肿型痤疮。此为肺胃湿热,蕴结,热郁成脓。服用消痤胶囊3个月后,脓痤渐消,仍有热结。再服两个月,囊肿基本消退。
病例二李菊花,女,36岁,肥城市王瓜店,2006年2月初诊。自述近3年来,面部反复发作红色丘疹,每逢月经前明显加重,月经量少,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平素,便干,易怒。检查颜面丘疹散在,色暗红,舌质暗,舌边有出痕,苔白、脉弦。中医诊断为痤疮。此为冲任不调,内有蕴热。
治疗服用消痤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两月后复诊,患者面部红润,仅可见面部少许色素沉着,无自觉不适,心情舒畅,寐安便调。
病例三王强,男,20岁,肥城市曹庄矿工人,2007年元月3日初诊。自述自幼体壮,从18岁开始,面部出现多处红色丘疹及黑头、粉刺,近一年以红色丘诊脓泡此起彼伏,日趋严重,大便干结,口臭。检查额部,鼻两侧及下额部均见散在红色丘疹,中心有红色脓头,鼻部皮疹密集,面部油脂分泌较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痤疮,此为肺胃蕴热,外感邪毒。治疗服用消痤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一月后复诊,大便日一次,口干缓解,面部红疹未见新出,原脓泡均已消退,面部油脂仍多,有许多白头及黑头粉刺。治疗服用消痤胶囊月余,面部红疹消退,脓痤痊愈。
表1用本发明治疗观察结果(共60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消痤疮胶囊,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制作而成的地骨皮1份,生牡蛎1份,全瓜萎1份,益母草1份,白芍1份,败酱草3份,广地龙0.5份,白僵蚕0.5份和甘草0.25份;其制作方法是(1)将地骨皮、败酱草,生牡蛎,全瓜蒌,益母草,甘草共同煎煮两遍,再浓缩,制成浓缩药液;(2)将白芍、广地龙、白僵蚕粉碎作基质与浓缩药液混合搅匀;(3)干燥、罐装成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痤疮胶囊,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制作而成的地骨皮1份,生牡蛎1份,全瓜蒌1份,益母草1份,白芍1份,败酱草3份,广地龙0.5份,白僵蚕0.5份和甘草0.25份。其制作方法是将地骨皮、败酱草,生牡蛎,全瓜蒌,益母草,甘草共同煎煮两遍,再浓缩,制成浓缩药液;将白芍、广地龙、白僵蚕粉碎作基质与浓缩药液混合搅匀;干燥、灌装成胶囊。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散结功效,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得痤疮。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1085111SQ20071001604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8日
发明者于洪文, 于风雷, 于春雷 申请人:于洪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