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74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腰椎脱 位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将脱位绞锁的关节突撬拨复位 的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腰椎脱位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对于脱 位绞锁的关节突进行复位时,多是以骨刀或骨膜起子进行撬 拨,使之复位。此种做法存在一些问题①撬拨过程中, 骨刀或骨膜起子因过宽或过厚而不易插入绞锁关节突间。② 侧方不易控制,有可能伤及关节突内外的脊髓或血管。③当 撬拨至"顶对顶"时,因骨刀被夹于上下关节突之间,难于 使下位椎的上关节突前移复位及将骨刀或骨膜起子拔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在撬拨复位过 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将撬拨器顺利插入绞锁的关节突 间,而不内移伤及脊髓、撬拨复位时又能使下位椎之上关节 突前移复位并轻松拔出撬拨器,可较容易地将脱位绞锁的关 节突撬拨复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椎脱位撬 拨复位器,该复位器由复位棒和压棒构成,所述的复位棒为 中空的长圆柱形结构,它的上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把手,它 的下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三角形结构的撬板,另一部分 是半圆柱形结构的限位槽;所述的压棒呈T字形长圆柱形结 构,插于复位棒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腰椎脱位行后
路切开复位术,切开各层组织显露伤椎棘突、椎板、绞锁的
关节突后,助手以两把co-co钳提拉脱位上下椎的棘突,术
者将撬拨复位器撬板插入绞锁的关节突间,限位槽与下位椎 上关节突相对,将复位器由头侧向尾侧撬拨,当撬拨至"顶 对顶"时,将压棒插入复位棒内,压棒下端顶住下位椎上关 节突,在上端用力下压,使下位椎的上关节突前移ax立并将 复位器拔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复位快速准确, 无脊髓、神经、血管的损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复位棒和压力棒组成。复位棒3是中空的 长圆柱形,它的近端两侧方分别有与其为一体的把手2,把 手2与复位棒本体组成"十"字形。复位棒3的下端分成两 部分, 一部分是扁平的三角形结构的撬板5,撬板5的顶端 是小元角结构,其作用是用于插入脱位关节突间。另一部分 是半圆柱形结构的限位槽4,限位槽4位于撬板5的近端, 其侧缘用于限制关节突向侧方滑移,同时也可避免撬板5插 入过深引起副损伤。压棒1近端呈T字形长圆柱形结构,插 于复位棒3内用于下压下位椎的上关节突使其前移复位。 工作过程实施例(以L2前脱位行后路复位固定术为
例)
患者俯卧位,后正中切口。切开各层组织显露L2/3棘 突、椎板、关节突。见L3双或单侧上关节突脱位于L2下关 节突背侧,呈绞锁状。
助手以两把C0-C0钳分别提拉L2、 L3的棘突。既可加
大绞锁关节突之间的间隙,又可稳定伤椎避免大幅度移动加重损伤。
术者持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将限位槽与下位椎上关节 突相对,撬板插入绞锁的关节突间,将复位器由头侧向尾侧 撬拨,当撬拨至"顶对顶"时,将压棒插入复位棒内,压棒 下端顶住下位椎上关节突,在上端用力下压,使下位椎的上 关节突前移复位并将复位器拔出。
可分别进行左右侧复位,也可以两把复位器两侧同时进 行复位。
助手持C0-C0钳下压L2、 L3使之完全复位。
于L2、 L3两侧安置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伤椎。手术结束。
权利要求1、一种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器由复位棒和压棒组成,所述的复位棒为中空的长圆柱形结构,它的上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把手,它的下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三角形结构的撬板,另一部分是半圆柱形结构的限位槽;所述的压棒呈T字形长圆柱形结构,插于复位棒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撬板是扁平的三角形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腰椎脱位撬拨复位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复位器由复位棒和压棒组成,所述的复位棒为中空的长圆柱形结构,它的上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把手,它的下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三角形结构的撬板,另一部分是半圆柱形结构的限位槽;所述的压棒呈T字形长圆柱形结构,插于复位棒内。利用该复位器进行腰椎脱位行后路切开复位术,操作简单,复位快速准确,无脊髓、神经、血管的损伤。
文档编号A61F5/04GK201064504SQ20072010181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刘兰泽 申请人:刘兰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