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679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负压吸引式 胸膜腔引流装置。胸腔手术后,胸膜腔负压改变,并有积血积液, 一般釆取水 封瓶引流的方法,排除积血积液,上述水封瓶引流方法,现虽广泛推广应用,但也存有不足之处 一是胸腔积液量过多,需要更 换水封瓶时,用血管钳关闭胸腔导管,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 二是当遇到气胸严重或肺段切除术后,需迅速排除胸膜腔内的气 体和渗液,单靠水封瓶难以实现,存有适应性差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 省力,并能迅速排除积液积气,适应性强的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 流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负压 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由胸腔导管、吸液孔、坡璃管、水封瓶、 水封瓶盖构成,胸腔导管一端设吸液孔,于手术时置入胸膜腔, 另一端与玻璃管连接,坡璃管的一端通过水封瓶盖的一侧插入水封瓶内;其特征在于水封瓶盖的另一侧插入玻璃管,玻璃管的上端与引流橡胶管的一端连接,引流橡胶管的另一端与玻璃管连接后,通过负压瓶盖插入负压瓶内,在负压瓶盖上还设有吸气管,
吸气管与吸气球相接;为便于更换水封瓶,在胸腔导管上还设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负压瓶,在负压瓶内设负压调节管,负压调节管上端与外界大气相通,下端插入负压瓶内的水中10 15cm之间,用以调节和保持负压。使用 本实用新型时,先将胸腔导管设有吸液孔的一端置于胸膜腔内, 然后检查玻璃管、引流橡胶管、吸气管是否通畅和整个装置是否 密封,检查达到要求后,护理人员操作吸气球,使负压瓶内形成 负压,积液或积气便迅速流入水封瓶内,当更换水封瓶时,将胸 腔导管上的控制开关关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水封瓶相比,具 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并能迅速排除积液积气,适 应性强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 由胸腔导管1、吸液孔2、坡璃管3、水封瓶4、水封瓶盖5构成, 胸腔导管1 一端设吸液孔2,另一端与坡璃管3连接,坡璃管3 的一端通过水封瓶盖5的一侧插入水封瓶4内;其特征在于水封 瓶盖5的另一侧插入玻璃管3',坡璃管3'的上端与引流橡胶管6的 一端连接,引流橡胶管6的另一端与坡璃管3〃连接后,通过负
压瓶盖7插入负压瓶8内,在负压瓶盖7上还设有吸气管9,吸 气管9与吸气球10相接;在胸腔导管1上还设控制开关11。所 述的负压瓶8,在负压瓶8内设负压调节管12,负压调节管12 上端与外界大气相通,下端插入负压瓶8内的水中10 15cm之 间。
权利要求1、一种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由胸腔导管(1)、吸液孔(2)、玻璃管(3)、水封瓶(4)、水封瓶盖(5)构成,胸腔导管(1)一端设吸液孔(2),另一端与玻璃管(3)连接,玻璃管(3)的一端通过水封瓶盖(5)的一侧插入水封瓶(4)内;其特征在于水封瓶盖(5)的另一侧插入玻璃管(3′)玻璃管(3′)的上端与引流橡胶管(6)的一端连接,引流橡胶管(6)的另一端与玻璃管(3″)连接后,通过负压瓶盖(7)插入负压瓶(8)内,在负压瓶盖(7)上还设有吸气管(9),吸气管(9)与吸气球(10)相接;在胸腔导管(1)上还设控制开关(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瓶(8 ),在负压瓶(8 )内设负压调节管(12 ), 负压调节管(12)上端与外界大气相通,下端插入负压瓶(8) 内的水中10~ 15c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由胸腔导管1、吸液孔2、玻璃管3、水封瓶4、水封瓶盖5构成,胸腔导管1一端设吸液孔2,另一端与玻璃管3连接,玻璃管3的一端通过水封瓶盖5的一侧插入水封瓶4内;其特征在于水封瓶盖5的另一侧插入玻璃管3′,玻璃管3′的上端与引流橡胶管6的一端连接,引流橡胶管6的另一端与玻璃管3″连接后,通过负压瓶盖7插入负压瓶8内,在负压瓶盖7上还设有吸气管9,吸气管9与吸气球10相接;在胸腔导管1上还设控制开关11。该负压吸引式胸膜腔引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并能迅速排除积液积气,适应性强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046262SQ200720152720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8日
发明者吕桂娟, 吕贵东 申请人:吕贵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