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22701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仿生态方法预防及治疗近视等眼病的装置。
背景技术
据国家最新统计我国近视眼患者已有3.5亿人;2000年第四次全国学 生体质调査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 中生71.29%,大学生73.01%。香港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十分普 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高达60%比纽约高出一倍,估计中学生近视率高 达75%以上。台湾学生近视率也很高,小学生一年级12%,六年级55%, 中学生三年级为76%,高中三年级为85%。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曰 本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 ,而新加坡华人高中毕业生近视率为 78%,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为三分之一,欧洲地区则少一些,但仍有大量近 视人群。调查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三点,即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近视度数越来 越深,患近视者年纪越来越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本人在先申请的200410045480.X应用仿生态思路三位一体治疗近视等 眼病的方法、200410090244.X和200510065499.5应用仿生态思路三位一体 预防及治疗近视等眼病的新方法、及PCT/CN2005/000703使用仿生态方法增 视益智的系统等专利申请(最后将前三个专利申请为第四个专利的优先 权),目的在于在仿生态思路的指导下,借用运动引导装置引导眼球运动、 眼球带动颈椎运动和/或眼球带动脊椎运动,解决眼球组织微循环及代谢问 题,以达到从根本上治疗近视等眼病的目的。该专利已构成生产能力,产品 名称为眼瑜伽增视仪。为一种头戴式双眼光闪烁式仿生增强视力的仪器, 通过仪器视窗内的发光视点的闪烁,在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同时,利用 人眼对光源的趋向性,引领使用者将眼球运动到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
5近做眼球运动、眼球带动颈椎运动、眼球带动脊椎运动,再配合按摩电极对 相关穴位的按摩,从视光学、运动医学、中医穴位按摩三个角度出发,集视 网膜刺激训练、睫状肌潜能训练、晶体弹性训练、融合功能训练、立体视觉 训练、眼外肌训练、周边视野开发训练、颈椎运动(脑循环改善训练)、脊 椎运动(五脏六腑训练)、穴位按摩(经络训练)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 眼球光能激活性补给问题、眼球组织微循环问题、有氧代谢问题、病态眼球 组织生理机能恢复问题、调节与放松迅速切换问题及相应经络激活问题,适 用于近视眼的预防,调节性近视、儿童弱视的快速治疗,真性近视眼调节功 能的快速恢复及视力的逐步回转。但是,上述发明与所有近处用光治疗近视 等眼病的仪器一样,尚存在一个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将仪器训练成果与使用者
实际用眼对接的问题。CN200620041711.4眼睛上下斜肌训练器、 CN200720093111.7眼外肌视力训练仪可以相应解决上述问题,但其存在的问 题是①体积太大不能进入千家万户,更不能随身携带;②虽然仪器在不停的 作直线往复运动,但站在使用者的视角只是可视标记点一会儿变大一点,一 会儿变小一点,没有动感,眼球对运动的东西有更大的捕捉欲望③凝视一 会儿变大一点、 一会儿变小一点、没有动感的可视标记点,易形成眼肌疲 劳,长时间凝视有对人体器官潜在伤害之嫌④除上下斜肌以外,眼外肌中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在目标搜寻及将搜寻到的目标固定在视网 膜中心凹的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此两项专利却没有涉及到另 外四条眼外肌的训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仿生思路向社会提供一种预 防及治疗近视等眼病的装置。其中,近视等眼病包括近视、弱视、斜视、远 视、老花眼、散光、眼颤。
本发明的第一贡献在于找到了与近视仿生相关的积极的例子和反面的教 材,破译了下述与近视等眼病防治相关联的自然界密码-
① 为什么在动物王国中鹰的视力最好?
② 为什么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很少近视、记忆力又好?
③ 为什么练太极的人的寿命很长?
④ 为什么同样是运动竞技性越高的运动员寿命却越短?
6⑤为什么在动物王国中熊的视力非常不好? 其中-
鹰的视力最好,来源于其锁定目标后的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空中 盘旋(特别是在眼看猎豹享受其战利品时),在此过程中鹰眼球外的六条眼 外肌得到了充分的运动与锻炼,眼球内晶状体、眼内肌的调节与放松能力也 得到了充分的运动和发展,因此鹰的视力在不断的捕食和盘旋中变得越来愈 好。
古人读书时的摇头晃脑与上述鹰在盘旋过程中的忽左、忽右有异曲同工 之妙,可使左右眼在工作状态下的调解与放松在不经意间得到完美的融合。 此外,摇头晃脑还可打通脑部气血循环,为眼部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提供前 提条件。
练太极的人寿命长的原因在于太极的每一招、每一势都都离不开养生, 都离不开阴阳相济,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随曲就伸,运劲恰当,无过不及 的精髓。
竞技性越高的运动员寿命越短的原因在于,高竞技项目的超负荷训练、 超负荷竞技,使人体器官超负荷的代偿性的运动或抻拉,使人体受到潜在的 难以修复的伤害,因此,虽然在万众瞩目下,在比赛时可拿得好成绩,但由 于潜在的难以修复的伤害,使运动员应有的寿命大大的縮短。
熊的眼睛不会拐弯是出了名的,因此从两个角度都可导致其视力不好
①长时间直线式的凝视容易造成眼肌的潜在性损伤;②长时间直线式的凝视
使眼外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机会。 一面是得不到锻炼, 一面是容易造成潜在 的伤害,因此,熊的视力非常不好。
本发明提供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包括一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用于引 导眼球运动,其目的在于带动六条眼外肌运动及引发眼球内晶状体和眼内肌 的调节与放松能力得到恢复性的锻炼、使视域的近点更近、远点更远、恢复
到健康少年时期应有的状态,所述往复运动引导装置包括载体;位于所述 载体上的至少一个的可视标记点;由所述可视标记点限定的可视的往复式运 行轨迹,或由手持可视标记点限定的可视运行轨迹,所述眼球运动沿该运动 轨迹进行。
本发明的第二贡献在于将上述与近视等眼病防治相关联的自然界密码以 仿生的思路用于近视等眼病的防治。首先,本发明将摇头晃脑、颈椎运动和脊椎运动引入到了所述往复运动 引导装置使近点更近、远点更远、使视域更深远的训练过程中。用于有效地 避免现有技术将头完全固定双眼长时间凝视状态下的局部眼内肌或眼外肌因 超负荷的代偿性的运动或抻拉所造成的潜在性伤害之嫌,此处的摇头晃脑与 古人看书时的摇头晃脑及太极的云手一样阴阳相济、随曲就伸、运劲恰当、 无过不及,在使晶状体与眼球强调节和大放松的同时,头部每轻轻的晃动一 次都是在使过渡紧张得以缓解、使不足调整到位而趋近完美的过程,使左右 眼在强工作状态下的调解与放松在不经意间得到完美的融合。
第二,为避免现有技术单纯直线往复运动轨迹训练对眼球所造成的潜在 伤害之嫌(像棕熊一样),将鹰在空中的盘旋的曲线轨迹引入可视标记点的 运行轨迹,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单纯直线往复运动轨迹,使更多的眼肌有 参与锻炼及协同作用的机会。
第三,如同鹰在空中盘旋使它的视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样,所述往复运 动引导装置的往复运动的目的是使近点更近,远点更远;其中,①往复运动 训练的近点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最初可在距离眼球12 9厘米的位置 寻找,中期不断冲击9 7厘米,最终达到7 4厘米;②所述往复运动训 练的远点,依据训练进程可设置在距离眼球0.5米、l米、2米的位置,最后 可达到5米甚至更远。
所述可视标记点
① 可视标记点可为发光视点或反光视点;
② 所述发光视点可以是光源、文字、符号或图像;
③ 所述反光视点可以是文字、符号或图像;
④ 所述可视标记点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为了引起眼球的凝 视欲望,更优选的是可切换的、禾B/或旋转的。
所述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的成形方式
① 可以选用以摆锤式的形式成形;
② 悬挂圆周或椭圆运动式的形式成形;
③ 旋转式的形式成形;
④ 回形针形传动式的形式成形;
8⑤ 遥控汽车式的形式成形;
⑥ 更优选的是以手持式的形式成形;
⑦ 最优选的是以手持或眼镜上的可视标记点加环境配合式的形式成形。 所述手持式
① 可以以卡片的形式成形;或者,
② 以可切换的或不可切换的、可旋转的或不可旋转的发光或反光的文字 或图像的形式成形;或者,
(D以手持的led光源的形式成形。
所述手持或眼镜加环境配合式
① 可以以手持的卡片与环境中的卡片相配合的形式成形;或者,
② 以手持的led光源与环境中由近至远的led光源相配合的形式成形;
③ 以眼镜上的可视标记点与环境中由近至远的led光源相配合的形式成形。
所述往复运动引导装置还可包括一发光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 所述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通 过控制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顺序限定出所述可视发光视点的运行轨迹。
可比优势
本发明将仿生的思路引入到了所述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设计及使近点更 近、远点更远、使视域更深远的训练过程中。克服掉了现有技术①体积太大 不能进入千家万户,更不能随身携带;②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视标没有动感, 眼球对视标的捕捉欲望低③长时间凝视有对人体器官潜在伤害之嫌 六 条眼外肌,四条没有锻炼的机会等四项不足。


图1为摆锤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图2为悬挂圆周或椭圆运动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图3 6为旋转式(平转、侧转、左斜转、右斜转)往复运动引导装置
9的载体示意图7为回形针形传动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图8为遥控汽车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图9 10为卡片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图11为手持可切换大小视力表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图12为手持可切换大小光栅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图13为眼镜上的可视标记点示意图14为手持的卡片与环境中的卡片相配合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 示意图15为手持的led光源或眼镜上的可视标记点与环境中由近至远的led 光源相配合式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受此限制的给出如下实施方式
1、 图l 8的可视标记点可选用带有不同宽度斑马线的旋转的立体光 栅,以能否看清楚旋转的斑马线为继续推进视域的近点或拉远远点的依据。
2、 图l 8的可视标记点往复运动时,头部可以跟随摆动,但幅度不
要太大。
3、 图9 14的可视标记点往复运动时,手臂、头部、颈椎、脊椎可以 尽情摆动,特别是在使远点更远的训练中还可以配合腿部前后移动身体达到 使远点更远的目的。但所有过程,应以凝视的视线始终不离开可视标记点为 前提条件。
注释
由于本系列产品只是在眼瑜伽增视仪"通过仪器视窗内的发光视点的 闪烁,在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同时,利用人眼对光源的趋向性,引领使 用者将眼球运动到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做眼球运动、眼球带动颈椎 运动、眼球带动脊椎运动,再配合按摩电极对相关穴位的按摩,从视光学、 运动医学、中医穴位按摩三个角度出发,集视网膜刺激训练、睫状肌潜能训
10练、晶体弹性训练、融合功能训练、立体视觉训练、眼外肌训练、周边视野 开发训练、颈椎运动(脑循环改善训练)、脊椎运动(五脏六腑训练)、穴位 按摩(经络训练)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眼球光能激活性补给问题、眼球 组织微循环问题、有氧代谢问题、病态眼球组织生理机能恢复问题、调节与 放松迅速切换问题及相应经络激活问题"的基础上引入鹰概念的锦上添花。 因此,本系列产品暂定名为眼瑜伽增视伴侣。
权利要求
1. 一种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用于引导眼球运动、带动六条眼外肌运动及引发眼球内晶状体和眼内肌的调节与放松能力得到恢复性的锻炼、该往复运动引导装置包括载体;位于所述载体上的至少一个的可视标记点;由所述可视标记点限定的可视的往复式运行轨迹,或由手持可视标记点限定的可视运行轨迹,所述眼球运动沿该运动轨迹进行。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 征在于,将摇头晃脑、颈椎运动、脊椎运动甚至脚步移动引入到了所述往复 运动引导装置使近点更近、远点更远、使视域更深远的训练过程中。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往复式运行轨迹,将鹰在空中的盘旋的曲线轨迹引入可视标记 点的运行轨迹,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单纯直线往复运动轨迹。
4、 根据权利要求l、 3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 特征在于,如同鹰在空中盘旋使它的视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样① 往复运动训练的近点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最初可在距离眼球12 9厘米的位置寻找,中期不断冲击9 7厘米,最终达到7 4厘米;② 所述往复运动训练的远点,依据训练进程可设置在距离眼球0.5米、1 米、2米的位置,最后可达到5米甚至更远。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标记点① 可视标记点可为发光视点或反光视点;② 所述发光视点可以是光源、文字、符号或图像;③ 所述反光视点可以是文字、符号或图像;④ 所述可视标记点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为了引起眼球的凝 视欲望,更优选的是可切换的、和/或旋转的。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载体的成形方式① 可以选用以摆锤式的形式成形;② 悬挂圆周或椭圆运动式的形式成形;③ 旋转式的形式成形;④ 回形针形传动式的形式成形;⑤ 遥控汽车式的形式成形;⑥ 更优选的是以手持式的形式成形;⑦ 最优选的是以手持或眼镜上的可视标记点加环境配合式的形式成形。
7、 根据权利要求l、 6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① 可以以卡片的形式成形;或者,② 以可切换的或不可切换的、可旋转的或不可旋转的发光或反光的文字 或图像的形式成形;或者,(D以手持的led光源的形式成形。
8、 根据权利要求l、 6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或眼镜加环境配合式① 可以以手持的卡片与环境中的卡片相配合的形式成形;或者,② 以手持的led光源与环境中由近至远的led光源相配合的形式成形;③ 以眼镜上的可视标记点与环境中由近至远的led光源相配合的形式成
9、根据权利要求l、 6所述的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引导装置还可包括一发光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 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 单元通过控制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顺序限定出所述可视发光视点的运行轨 迹。
全文摘要
一种仿鹰立体眼肌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将仿生的思路引入到了所述往复运动引导装置的设计及使近点更近、远点更远、使视域更深远的训练过程中。克服掉了现有技术①体积太大不能进入千家万户,更不能随身携带;②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视标没有动感,眼球对视标的捕捉欲望低③长时间凝视有对人体器官潜在伤害之嫌④六条眼外肌,四条没有锻炼的机会等四项不足。
文档编号A61F9/00GK101507680SQ20081006399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4日
发明者林 丛, 丛繁滋 申请人:丛繁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