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治疗归轴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弱视治疗归轴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弱视治疗归轴镜片。
背景技术
弱视是青少年与幼儿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占人群中的4_5%。根据儿童弱视斜视 防治学组1987年定为双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 9 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按弱视的注视性质分类分为中心注视和旁中心注视,前者是指 在遮盖健眼时,弱视眼注视时使用的是黄斑部,即用环行滤光板进行眼底检查时,注视光源 落在环靶中央;后者是指在偏斜的眼视网膜上有一个点与注视眼的黄斑相对应,这个点称 为"假黄斑",遮盖健眼,弱视眼使用"假黄斑"注视时就称为旁中心注视。弱视影响视觉的 发育,影响视觉中枢发育,影响眼立体视觉的形成,影响智力和终身职业限制。长期以来,医 疗中的治疗,主要是散瞳后验光配镜,加上遮盖,压抑、精细法,视剌激,海丁格、滤光、后像、 同视机方法。如此多的方法能够解决和改变部分患者的视力,提高视觉。但弱视中的负光 轴,尤其是正负高度散光者,医疗上诊断基本是终身带眼镜,医治无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 治疗效果好的弱视治疗归轴镜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弱视治疗归轴镜片,所 述镜片是轴位为90度或者270度的正柱镜。 本实用新型的归轴训练原理是利用轴位为90度或者270度的正柱镜,而轴位90 度或者270度是人的生理眼球光轴线,这时入射光线聚会在黄斑区中心小凹上,发射出的 广为鼻侧成像,使中心小凹接受区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最大限度的活跃,由此间接的训 练了黄斑区中心小凹的功能,促进人的眼睛调节功能。黄斑是指视网膜后极部的一直径约 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 小凹,黄斑区无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 小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为中心小凹反射,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黄斑中心是视锥 细胞最为集中的地方,中心小凹处每平方毫米约15万个,偏离中心小凹接受区l平方毫米 减少约0. 5万个,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直接感受光剌激的光感受器,本实用新型 从验光的眼位,眼运动,双眼视觉功能,双眼视知觉,双眼视中枢及屈光反射的视中心注视, 视旁中心注视、视游离性注视等方面检查入手,确定辩论施治,个性化矫正的方案,将旁中 心注视改变为中心注视,中心注视改变为中心小凹注视,所以视力很快能提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l和图2,本实用新型弱视治疗归轴镜片,镜片为轴位是90度或者270度
的正柱镜。根据病眼程度正柱镜可以为分为中黄、浅黄、淡黄,大小直径可以为50-30mm或
者40-20mm,中间厚度为3-8m,边缘为l-3mm,柱镜度数是随着患者的视力和病情程度而具
体设计的。治疗时根据病眼的视网膜对应,移动光柱入射线,将入射光柱通过折射线聚合到
眼中心的小凹接收区上,入射线与反射线相等,不能形成夹角,使双眼视网膜黄斑区的中心
小凹对应线与其他的对应线重叠。以上是根据病眼状况不同而个性化设定的。强调辩论施
治,个性化矫正。对于不同性质的弱视不同性质的屈光不正或睫状肌痉挛,可采用不同的方
式,个性化的为其设计。
权利要求一种弱视治疗归轴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是轴位为90度或者270度的正柱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弱视治疗归轴镜片,所述镜片是轴位为90度或者270度的正柱镜。本实用新型将旁中心注视改变为中心注视,中心注视改变为中心小凹注视,使中心小凹接受区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最限度的活跃,使黄斑中心凹得到集中有效的训练,所以视力很快能提升。
文档编号A61F9/00GK201445593SQ200920047640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0日
发明者卢志明 申请人:卢志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