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熨脐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8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本草熨脐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用治疗贴,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脐部给药的本草熨脐贴。
背景技术
在目前临床中,有许多疾病是通过脐部治疗保健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脐部通达 于人体的各部分,同时,脐部周围分布有许多穴位,通过对脐部采用药物热疗或温炙或熏蒸 的方法,可以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但传统的热疗或温炙方法一般采用艾柱点燃后 进行热疗或温炙,这种治疗的缺点很多,而且操作也比较不便,热疗或温炙过程中药物容易 散发,从而降低治疗效果。也有的治疗方法采用用热水袋热敷的方式或是采用电加热来进 行热疗或温炙,这些方式往往使用时都比较不便,或是费用很高,而许多的疾病往往需要热 敷心减轻疼痛和治疗,现有的热疗或温炙方式使用不便,不能保证脐部对药物很好的吸收 治疗效果不好,另外无法使热疗或温炙的温度保持一致,也无法确保热疗或温炙的时间,同 时也增加了治疗费用和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热疗或温炙 温度和时间相对比较稳定,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本草熨脐贴。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本草熨脐贴底部为无纺布透气层,在所述无纺布透气层上置有自发热片层, 自发热片层上置有药物层,药物层外覆有一层药物保护罩,所述的无纺布透气层、自发热片 层和药物层通过热压紧密的粘合在一起。所述的无纺布透气层的两端置有粘贴用的背胶层,背胶层采用医用压敏胶。所述自发热片层的厚度均勻,发热时间和温度稳定,优选厚度在l_2mm,优选发热 时间在4-8h之间,最佳时间为6h,优选温度在38-45°C之间,最佳温度为40°C。所述的药物层呈圆柱凸起状,为吸附药液后的医用海绵体、药饼或包裹药粉后的 药袋,优选采用吸附药液后的医用海绵体,所述的药液为纯天然中草药萃取物或中草药精 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熨脐贴的药物 层在自发热层热量的促进作用下更容易散发药性,利于人体脐部更多的吸收药性,增强治 疗效果,同时自发热片层本身散发的热量还起到对脐部的热敷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本草熨脐贴底部由无纺布透气层1,以及在无纺布透气层1 上放置的自发热片层2,自发热片层2上放置的药物层3和包裹自发热片层2和药物层3的 药物保护罩4构成,并在无纺布透气层1上剩余部位黏贴放置背胶层,背胶层采用医用压敏 胶。无纺布透气层1、自发热片层2和药物层3通过热压紧密的粘合在一起。自发热片层2 的厚度均勻,发热时间和温度稳定,优选厚度在l_2mm,优选发热时间在4-8h之间,最佳时 间为6h,优选温度在38-45°C之间,最佳温度为40°C。药物层3呈圆柱凸起状,为吸附药液 后的医用海 绵体、药饼或包裹药粉后的药袋,优选采用吸附药液后的医用海绵体,药液为纯 天然中草药萃取物或中草药精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无纺布透气层1上端的药物保护罩4剥离,这样无纺 布透气层1、自发热片层2和药物层3 —直粘合在一起,然后将圆柱凸起状的药物层2对准 人体的肚脐,贴附在人体表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一种本草熨脐贴,底部为无纺布透气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纺布透气层上置有自发热片层,自发热片层上置有药物层,药物层外覆有一层药物保护罩,所述的无纺布透气层、自发热片层和药物层通过热压紧密的粘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本草熨脐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层呈圆柱凸起状。
专利摘要一种本草熨脐贴,涉及外用治疗贴,底部为无纺布透气层,在所述无纺布透气层上置有自发热片层,自发热片层上置有药物层,药物层外覆有一层药物保护罩,所述的无纺布透气层、自发热片层和药物层通过热压紧密的粘合在一起。所述的药物层呈圆柱凸起状,为吸附药液后的医用海绵体、药饼或包裹药粉后的药袋,优选采用吸附药液后的医用海绵体,所述的药液为纯天然中草药萃取物或中草药精油。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熨脐贴的药物层在自发热层热量的促进作用下更容易散发药性,利于人体脐部更多的吸收药性,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自发热片层本身散发的热量还起到对脐部的热敷作用。
文档编号A61F13/02GK201564664SQ20092007030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王凌峰 申请人:王凌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