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6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血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止束带松脱与快速卸除能力
的止血带。
背景技术
止血带的发明带来医疗技术上的便利,除了最初可应用于提供大力道紧束压力达成局部紧急止血外,止血带还可更加应用到辅助病患静脉注射或抽血等用途,其原理是藉由紧束肢体而使得静脉血管受到压縮,令静脉血管管径縮小,进而使静脉血管回流心脏的血液受阻,相对的使受阻的血液阻塞于静脉血管中令静脉血管膨胀,借着静脉血管膨胀而令静脉血管可以明显浮现于皮肤表层下,医护人员可利用上述原理快速精确的找出病患静脉血管所在处,令注射或抽血的过程顺利,而不会因为找不到静脉血管使得病患须承受重复挨针的不适与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然而,最初传统止血带仅是利用细长管状的橡皮管直接绑在欲紧束的肢体处,其橡皮管的直径小,利用绑紧的方式容易造成紧束力道难以掌握,所产生紧束力道与摩擦力过大常造成病患的不适,对于皮肤较脆弱的病患则可能直接造成伤害,而松绑时亦容易因其弹性回复力太大,令止血带急速松脱弹开,对脆弱皮肤造成再一次摩擦伤害,且若要调整止血带绑束的位置时,还须经繁复的松绑解开再绑上,其步骤繁琐,若在紧急的状况下,如大量的病患欲进行注射治疗时,必然造成医疗人员的困扰,为能使止血带更便于使用,于是有各式改良的止血带相应而生,其中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263082号的"止血带结构改良"所示,利用该扣接体及该插结头连接,使该束带形成环绕状,再拉紧穿过该插结头内的该束带,配合该插结头内的横杆,完成束紧定位的目的,其利用扁平状束带的方式,大幅改善了病患因摩擦或拉扯皮肤所带来的不适,但该种利用该束带环绕该横杆的方式,因该横杆为圆柱状而使该束带易滑动松脱,若要进一步进行微调紧束力道的动作,则会因该横杆的结构而难以调整,且该扣接体及该插结头连接后的态样为翘起于肢体上,而并非密贴于病患肢体,造成较易受到外物碰撞,使得该止血带有松脱的可能,且若使用在布满灰尘或沙子的环境下,则可能会因为该横杆与该束带间布有灰尘或沙子而失去固定力道,同时失去止血带紧束的作用;再者如中国台湾专利第395234号的"可控式止血带结构"所示,为本案发明人先前所申请的专利,利用该扣座与该接头结合,令该弹性带呈环状而紧缚在使用者的肢体,而该结构不同于前述技术利用横杆提供该弹性带定位力道,而是利用位于端部的该齿面夹接该弹性带,形成牢固结合关系,不会受到灰尘或沙子而影响结合力道,但该种架构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亦是其并非密贴于病患肢体, 一样较易受到外物碰触,而利用该齿面结合定位该弹性带的操作方式亦为繁琐,实为缺憾。由上述习知技术得知止血带结构还有改善的空间,还待一种具备可快速调整松紧的功能,同时还能简化复杂构造降低制造成本,兼具方便使用、且不受灰尘或沙子影响,并与制造成本间取得平衡的lh^l带。[0004]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止血带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止血带,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止血带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止血带,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止血带,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止血带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止血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受灰尘或沙子影响而造成失去紧束力道,同时具备可快速调整松紧且更方便使用并简化复杂构造的结构,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止血带,包含有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用以环绕人体且一端穿过该第一构件的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一端具有一至少设一卡扣件的扣合槽;该第二构件一端设有一可与该卡扣件卡合扣接的扣合件,而另一端则与该束带的另一端固接;该第一构件具有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及一枢设于该上、下壳体内的制动单元,该上、下壳体设有供该束带一端穿过的上、下穿孔,而该制动单元具有枢接于该第一构件的轴体,与一触抵该束带的止挡缘,且在该轴体的一侧更延伸有一连动块,并在该第一构件上设有一连动该连动块令该轴体为轴心摆动位移该制动单元在该上、下壳体间的释放压钮,与一连动该卡扣件令该卡扣件与该扣合件脱离的解脱压钮;该制动单元设有一令该止挡缘由该上穿孔往该下穿孔方向抵顶该束带于该下壳体的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止血带,其中所述的止挡缘包含一第一平面及一第二平面。 前述的止血带,其中所述的第一、二平面可为复数凹面,令该止挡缘呈三角锯齿状
端缘、凹弧锯齿状端缘或凸弧锯齿状端缘。 前述的止血带,其中所述的束带穿设该第一构件的一端固接一大于该上穿孔大小的抵止件。 前述的止血带,其中所述的束带由该第二构件绕至该下穿孔的部分,更穿设有一垫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血带,不受灰尘或沙子影响而造成失去紧束力道,同时具备可快速调整松紧且更方便使用并简化复杂构造的结构,以弥补习知结构的缺憾。[0014]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用以环绕人体且一端穿过该第一构件的束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一端为一扣合槽并至少设一卡扣件,该第二构件的一端为一与该卡扣件连接的扣合件,另端与该束带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构件包含有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及一置于该上、下壳体间的制动单元,该上、下壳体各设有一令该束带穿过的上、下穿孔,该制动单元的一端为一触抵该束带的止挡缘,另端连接一枢接于该第一构件的轴体,且在连接该轴体的一端更延伸有一连动该制动单元以该轴体为轴心位移于该上、下
壳体间的连动块,并该第一构件上设有分别连动该卡扣件及该连动块的一解脱压钮及一释
放压钮,此外更可在该制动单元设有一弹性体提供该止挡缘由该上穿孔往该下穿孔方向抵
顶该束带于该下壳体的力道,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架构,其中该束带由该第二构件
绕至该下穿孔的部分,更穿设有一垫体使得本实用新型更趋完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止血带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制动单元取代习知利用该横杆来固定该束带的方式,可防止
因灰尘或沙子布于该束带上时,造成摩擦力不足而使得该束带松脱,令止血带的应用更为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解脱压钮及释放压钮可设置于明显易施力处,令止血带更为方便操作,以达可快速装卸与松脱的目的,且藉由该制动单元而兼具快速调整松紧的功能。[0018] 3、本实用新型利用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的结合,令止血带环绕固定于患者肢体时,得以贴合于病患肢体上,而避免如习知止血带环绕固定于患者肢体时无法贴合而翘起凸出,减少被误触或碰撞松脱的可能性。 4、本实用新型除了本身利用该束带提供大部分紧缚的力道外,更可藉由该垫体,使得按压力道更可集中在垫体上,增加单向或单点按压力道,提升止血带的止血功效与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止血带,特别是具有防止束带松脱与快速卸除能力的止血带,具有第一、二构件及一用以环绕人体且一端穿过该第一构件的束带,其特征在该第一构件一端为一扣合槽并设一卡扣件,该第二构件的一端为一与该卡扣件连接的扣合件,另端固接该束带的一端,该第一构件具有上、下壳体及一设于其内的制动单元,该上、下壳体各设有一令该束带穿过的上、下穿孔,该制动单元的一端为一止挡缘,另端连接一轴体且延伸有一连动该制动单元以该轴体为轴心位移于该上、下壳体间的连动块,并设有一弹性体供该止挡缘由该上穿孔往该下穿孔方向抵顶该束带于该下壳体的力道,该第一构件上设有分别连动该卡扣件及该连动块的解脱压钮及释放压钮,藉此增加止血带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3A至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构件动作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构件剖视图。 图5A至5B为本实用新型的束带在第一构件内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止血带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架构包含有一第一构件10、一第二构件20及一用以环绕人体且一端穿过该第一构件的束带5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10一端为一扣合槽13并至少设一卡扣件14 (示于图3A),该第二构件20的一端为一与该卡扣件14连接的扣合件21,另端与该束带50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构件10包含有一上壳体11、一下壳体12及一置于该上、下壳体11、12间的制动单元30,该上、下壳体11、12分别设有一令该束带50穿过的上、下穿孔15、 16,该制动单元30的一端为一触抵该束带50的止挡缘31,另端连接一枢接于该第一构件10的轴体32,且在连接该轴体32的一端更延伸有一连动该制动单元30以该轴体32为轴心位移于该上、下壳体11、 12间的连动块33,并该第一构件10上设有分别连动该卡扣件14及该连动块33的一解脱压钮41及一释放压钮42,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架构。 承前述图式及内容,请参阅图3A至3B所示,为该第一、二构件10、20连接及脱离的方式,在本案较佳实施图例中,当该第二构件20的扣合件21经该扣合槽13与该卡扣件14扣接时,则该解脱压钮41因受该扣合件21抵顶而弹起,其中该解脱压钮41与该扣合件21相触的地方皆有相互对应的斜面,当欲脱离该第一、二构件10、20时,则按压该解脱压钮41,令该解脱压钮41抵顶该扣合件21,使该扣合件21利用本身材质弹性而稍有位移,进而脱离该卡扣件14使该第二构件10得以脱离该第一构件10,然而上述较佳实施例图中所示,该第一、二构件10、20的扣接方式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该第一、二构件10、20的扣接方式可依需求而置换成不同习知结构。而本实用新型定位该束带50的方式,请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其中该制动单元30设有一弹性体40,提供该止挡缘31由该上穿孔15往该下穿孔16方向抵顶该束带50于该下壳体12的力道,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图式中,该弹性体40为环绕该轴体32且一端抵顶于该制动单元30,另端抵顶于该上壳体11内壁,利用该弹性体40提供推抵该制动单元30与该上壳体11内壁的压力,而令该止挡缘31得以抵顶该束带50于该下壳体12内壁,而该止挡缘31更包含有一第一平面311及一第二平面312,该第一、二平面311、312可为复数凹面,令该止挡缘31呈三角锯齿状端缘、凹弧锯齿状端缘或凸弧锯齿状端缘,其目的在于利用不同形状的该止挡缘31,增加该止挡缘31于抵顶该束带50于该下壳体12时的抓附定位力道,请再参阅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该束带50的一端与该第二构件20固接,然后环绕欲束紧部位后,经由该下穿孔16由该上穿孔15穿出束紧,其中该束带50在该第一构件10内的动作细节于后说明,然,穿出该上穿孔15的一端更可连设一大于该上穿孔15大小的抵止件51,用以避免该束带50欲松脱时与该第一构件10脱离,造成再次使用时还须穿过该第一构件10的动作所造成的不便,且在该束带50束紧接触人体的部分更可穿设一垫体52,令环绕处得以更均匀的受力也不易偏移,当该扣合件21插入该扣合槽13与该卡扣件14卡接,令该第一、二构件10、20卡接而使该束带50形成封闭路径后,若欲快速松脱该第一、二构件10、20,则仅需按压该解脱压钮41,令该解脱压钮41抵推该扣合件21,进而使该扣合件21脱离该卡扣件14,令该第一、二构件10、20得以脱离,其图式内容仅为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该卡扣件14、扣合件21相互配合的形式态样可依需求而改变,藉上述构件关系,使得本实用新型更趋完善。[0032] 关于该束带50在该第一构件10内的动作,请参阅图5A至5B所示,图式中该束带50已经由该上、下穿孔15、16穿过该第一构件10,在图5A中,对该束带50施以由该上穿孔15拉出的力道,同时所施加的力道亦传达至紧触该束带50的该止挡缘31,进而令该制动单元30承受向该上穿孔15方向位移的力道,此时该制动单元30压縮该弹性体40而移靠在该上壳体11内壁,令该束带50不再被紧触在该止挡缘31与该下壳体12间了,令该束带50得以顺利由该上穿孔15拉出,且由于该制动单元30靠在该上壳体11内壁使该止挡缘31偏移,令该束带50在位移过程中较易推拨到该第二平面312,经由该第二平面312与该止挡缘31继续提供该制动单元30抵靠在该上壳体11内壁的力道,请参阅图5B,当该束带50由该穿孔15拉出的力道中断时,该制动单元30压縮该弹性体40的力道获得释放,而使得该制动单元30复位,令该束带50被紧紧夹抵在该止挡缘31及该下壳体12内壁间,相反的,此时若有一力道欲将该束带50由该下穿孔16拉出,则会使得该束带50推挤该第一平面311,使得该止挡缘31越是紧抵该束带50,最后更加牢固定位该束带50,令该束带50无法动弹,而若欲松脱该束带50时,仅需按压该释放压钮42,利用该释放压钮42压抵该连动块33,进而连动该制动单元30位移而抵靠在该上壳体11内壁,令该束带50不再被紧触在该止挡缘31与该下壳体12间而成为可松脱的态样,藉上述构件关系,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有紧束该束带50的功能而不易松脱,且本实用新型固定该束带50的方式为利用该止挡缘31,其固定力道大幅提升,较习知利用横杆的方式更为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止血带,包含有一第一构件(10)、一第二构件(20)及一用以环绕人体且一端穿过该第一构件(10)的束带(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0)一端具有一至少设一卡扣件(14)的扣合槽(13);该第二构件(20)一端设有一可与该卡扣件(14)卡合扣接的扣合件(21);而另一端则与该束带(50)的另一端固接;该第一构件(10)具有一上壳体(11)、一下壳体(12)及一枢设于该上、下壳体(11)(12)内的制动单元(30),该上、下壳体(11)(12)设有供该束带(50)一端穿过的上、下穿孔(15)(16),而该制动单元(30)具有枢接于该第一构件(10)的轴体(32),与一触抵该束带(50)的止挡缘(31),且在该轴体(32)的一侧更延伸有一连动块(33),并在该第一构件(10)上设有一连动该连动块(33)令该轴体(32)为轴心摆动位移该制动单元(30)在该上、下壳体(11)(12)间的释放压钮(42),与一连动该卡扣件(14)令该卡扣件(14)与该扣合件(21)脱离的解脱压钮(41);该制动单元(30)设有一令该止挡缘(31)由该上穿孔(15)往该下穿孔(16)方向抵顶该束带(50)于该下壳体(12)的弹性体(40)。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止挡缘(31)包含一第一平面(311)及一第二平面(31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二平面(311) (312)可为复数凹面,令该止挡缘(31)呈三角锯齿状端缘、凹弧锯齿状端缘或凸弧锯齿状端缘。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束带(50)穿设该第一构件(10)的一端固接一大于该上穿孔(15)大小的抵止件(5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束带(50)由该第二构件(20)绕至该下穿孔(16)的部分,更穿设有一垫体(5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止血带,特别是具有防止束带松脱与快速卸除能力的止血带,具有第一、二构件及一用以环绕人体且一端穿过该第一构件的束带,其特征在该第一构件一端为一扣合槽并设一卡扣件,该第二构件的一端为一与该卡扣件连接的扣合件,另端固接该束带的一端,该第一构件具有上、下壳体及一设于其内的制动单元,该上、下壳体各设有一令该束带穿过的上、下穿孔,该制动单元的一端为一止挡缘,另端连接一轴体且延伸有一连动该制动单元以该轴体为轴心位移于该上、下壳体间的连动块,并设有一弹性体供该止挡缘由该上穿孔往该下穿孔方向抵顶该束带于该下壳体的力道,该第一构件上设有分别连动该卡扣件及该连动块的解脱压钮及释放压钮,藉此增加止血带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A61B17/132GK201469343SQ2009201545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
发明者赵嘉昌 申请人:赵嘉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