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98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用导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向血管、尿管和器官等插入导管,或体内置留件插入血管动脉 瘤形成部时作为引导用的适于医疗领域的医疗用导丝。
背景技术
对于医疗用导丝,一般要求前端侧的柔软性,对于以往的导丝100,在芯轴101的 外周外装有螺旋弹簧体102,并将芯轴101的前端部103加工得较细,以提高柔软性(参照 图4)。然而,当用导丝100将导管或体内置留件等器件引导到体内的目的部位时,导丝 100的前端部有时在血管内非人为地折弯成U字形。另外,为了防止误入目的以外的血管、 或利用恢复力来提高与血管壁的卡止力,还有一种预先将导丝100弯曲成U字形进行导入 的手术方法。这里,在以往的导丝100中,由于将芯轴101的前端部103做得较细,故刚性低,容 易因应力集中而产生弯曲。并且,若芯轴101—次折弯成U字形就产生塑性变形,即使解除 了 U字形也会残留有残留角度。并且因为这种残留角度,而使以后的导丝100的操作性下 降,有时在手术途中必须更换导丝100。另外,对于导丝100,在要求前端部具有柔软性、复原性的同时,还要求将手部操作 传递到前端部的良好的转矩传递性,要求既确保前端部的柔软性、复原性,又确保良好的转 矩传递性这两方面。对于导丝100,有一种将芯轴101的前端部103做成绞线结构的技术(参照专利文 献1)。在这种导丝100中,虽然从弯曲状态具有一定复原性,但导丝100弯曲成曲率大的U 字形时,即使解除了 U字形,也无法复原,也不能解决残留角度的问题。另外,对于导丝100,有在螺旋弹簧体102与芯轴101之间配置不透过放射线的内 线圈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3)。在这种导丝100中,在具有内线圈的部分,虽然导丝100 的前端部103刚性得到提高,但折弯成U字形后的残留角度的问题仍未解决。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6149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17354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表2006-5113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导丝,在确保医疗 用导丝前端部的柔软性及复原性的同时,提高医疗用导丝的转矩传递性。技术方案1的医疗用导丝(下面称为导丝),具有芯轴,其具有细径的前端部;外 侧可挠管体,其围住芯轴的外周;绞线,其与芯轴的前端部并行配置;以及多条中空绞线线 圈,其在外侧可挠管体的内侧围住芯轴的前端部及绞线。并且,中空绞线线圈、芯轴和绞线的前端与外侧可挠管体的前端接合。
由于绞线在单股线之间可作相对的微小移动,因此有自由度,除了柔软性高,而且 难以塑性变形,复原性高。因此,通过设置与芯轴前端部并行的绞线,可确保导丝的柔软性, 并可提高导丝从U字形弯曲的复原性。并且,在外侧可挠管体的内侧由多条中空绞线线圈围住芯轴和绞线的外周,中空 绞线线圈、芯轴和绞线的前端与外侧可挠管体的前端接合。多条中空绞线线圈与单线圈相比,转矩传递性好,因此,将中空绞线线圈的前端与 导丝的前端接合配置,可将手部侧的操作顺利地传递到前端侧。因此,可按使用者的目的来 操作导丝,可缩短治疗时间。另外,由于该中空绞线线圈与单线圈相比其复原性优异,故通过围住芯轴和绞线 的外周,导丝前端部的复原性得到提高。技术方案2的导丝是,芯轴其外径向前端阶段性地变细。以此,从芯轴的后端到前端可阶段性地降低刚性。另外,通过阶段性地将芯轴外径 做细,可将芯轴的所需位置设定成所需的刚性。技术方案3的导丝是,中空绞线线圈呈其外径向前端逐渐变细的锥状。以此,由于中空绞线线圈的刚性朝向前端逐渐变低,故可将导丝做成刚性向前端 变低的刚性渐变结构。因此,可减少发生刚性急剧变化所带来的应力集中。另外,通过将中空绞线线圈的前端侧直径做细,导丝的柔软性得到提高,插入管腔 末梢部的插入性得到提高。技术方案4的导丝是,中空绞线线圈呈其外径向前端阶段性地变细。以此,与技术方案3相同,可将导丝做成刚性渐变结构,并可提高插入管腔末梢部 的插入性。另外,通过将中空绞线线圈阶段性地做细,可将中空绞线线圈的所需位置设定成 所需的刚性。技术方案5的导丝是,中空绞线线圈其内径从前端到后端为恒定。以此,芯轴及绞线容易插入中空绞线线圈,可容易进行合适的导丝的装配。技术方案6的导丝是,形成中空绞线线圈的金属单股线由不锈钢合金形成。以此,可提高中空绞线线圈的刚性,可提高导丝的转矩传递性和操作性。技术方案7的导丝是,形成中空绞线线圈的金属单股线由滞弹性合金形成。以此,可提高中空绞线线圈的复原性,可提高导丝前端部的复原性。技术方案8的导丝是,中空绞线线圈是将不锈钢合金的金属单股线和滞弹性合金 的金属单股线组合形成。以此,可由不锈钢合金提高中空绞线线圈的刚性,由滞弹性合金提高中空绞线线 圈的复原性。因此,可提高导丝的转矩传递性、操作性和复原性。技术方案9的导丝是,芯轴的前端侧由滞弹性合金形成,后端侧由不锈钢合金形 成。以此,可提高导丝前端部的复原性,并可提高转矩传递性和操作性。技术方案10的导丝是,芯轴的前端部,从前端依次具有由不锈钢合金形成的第1 前端部、以及由滞弹性合金形成于第1前端部的后端侧的第2前端部,第2前端部的后端侧 由不锈钢合金形成。以此,可利用滞弹性合金提高芯轴前端部的复原性。另外,通过在由滞弹性合金形成的部分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两方设置由不锈钢合金形成的部分,从而能将后端侧的转矩可 靠地传递到前端侧,可进一步提高转矩传递性和操作性。


图1是导丝的侧视图(包含局部剖视图)(实施例1)。图2是导丝前端部的侧剖视图(实施例1)。图3是芯轴的局部侧视图(变形例)。图4是导丝前端部的侧剖视图(以往例)。附图标记说明1 导丝2 芯轴22芯轴的前端部26 第1前端部27 第2前端部3 绞线4外侧可挠管体5中空绞线线圈
具体实施例方式最佳实施方式1的导丝是,具有芯轴,其具有细径的前端部;外侧可挠管体,其围 住芯轴的外周;绞线,其与芯轴的前端部并行配置;以及多条中空绞线线圈,其在外侧可挠 管体的内侧围住芯轴的前端部和绞线。并且,中空绞线线圈、芯轴和绞线的前端与外侧可挠管体的前端接合。另外,芯轴的外径向前端阶段性地变细。另外,中空绞线线圈是将多根金属单股线捻合而成的多条中空绞线线圈,且呈外 径向前端逐渐变细的锥状。另外,中空绞线线圈其内径从前端至后端为恒定。另外,形成中 空绞线线圈的金属单股线由不锈钢合金形成。实施例1(实施例1的结构)现用图1 2来说明实施例1的导丝1的结构。在图1、2中,右侧是前端侧,左侧 是后端侧。导丝1具有芯轴2 ;与芯轴2并行配置的绞线3 ;贯通插有芯轴2和绞线的外侧 可挠管体4 ;以及设在外侧可挠管体4内侧的中空绞线线圈5,将芯轴2和绞线3贯通插入 中空绞线线圈5内,再将它们贯通插入外侧可挠管体4内。芯轴2由不锈钢合金形成,在后端侧具有粗直径的把持部21,在前端侧具有细直 径的前端部22。芯轴2的前端部22阶段性地变细,具有隔着阶梯部23而做成小直径的小 径部2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小直径部25的外径是0. 03mm。绞线3是将多根不锈钢线材等金属单股线捻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将外径 为0. 014mm的不锈钢单股线捻合七根而成。
5
绞线3与芯轴2的前端部22并行配置,绞线3的前端与芯轴2和后述的中空绞线 线圈5的前端一起钎焊在外侧可挠管体4前端的前端焊接部41上,绞线3的后端位于芯轴 2的小径部25后端的后端侧,绞线3的后端部在阶梯部23的后端侧与芯轴2 —起被钎焊在 中空绞线线圈5上(钎焊部7)。外侧可挠管体4是由不锈钢单股线形成的单线圈,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用外径为 0. 05mm的不锈钢单股线形成单线圈的外径为0. 355mm。另外,外侧可挠管体4仅前端侧的线圈间距宽大,以赋于前端侧进一步的柔软性。 外侧可挠管体4只要具有可挠性,不限于单线圈,也可是中空绞线线圈、树脂管等。外侧可挠管体4仅外装在芯轴2的前端侧,外侧可挠管体4的后端42固定在芯轴 2后端侧的粗直径部分的外周面上。另外,外侧可挠管体4的外周面实施有亲水性的树脂被覆。中空绞线线圈5是,用绳索绞合机将多根不锈钢单股线绞合成绳索状,成为将中 心材料抽去的中空形态、或者将多根单股线绞合构成为中空状的形态。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了使柔软性和转矩传递性良好地平衡,将外径0. 04mm的不 锈钢单股线绞合六根并形成外径为0. 188mm。并且,中空绞线线圈5的前端部52,利用电解研磨而被加工成其外径向前端变小 的锥状。中空绞线线圈5的内径从后端至前端为恒定。中空绞线线圈5其外径小于外侧可挠管体4的内径,轴向长度比外侧可挠管体4 短,在轴向,中空绞线线圈5的后端53位于外侧可挠管体4后端的前端侧。并且,中空绞线线圈5和外侧可挠管体4在至少一个部位被固定,以固定互相的相 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阶梯部23的位置,通过钎焊而固定有中空绞线线圈5、外侧可挠 管体4、绞线3和芯轴2 (钎焊部8)。另外,在轴向上,在绞线3的后端位置的后端侧固定有 中空绞线线圈5和外侧可挠管体4 (钎焊部9)。另外,在芯轴2和绞线3的关系中,中空绞线线圈5的后端53位于芯轴2阶梯部 23的后端侧,且位于绞线3后端的后端侧。并且,如上所述,中空绞线线圈5的前端与芯轴2和绞线3的前端一起固定在外侧 可挠管体4前端的前端焊接部41上,中空绞线线圈5的后端53固定在芯轴2的外周面上。(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例的导丝1中,与芯轴2的前端部22并行配置绞线3。并且,芯轴2的前 端部22向前端阶段性变细。这里,由于绞线3可在单股线之间作相对微小的移动,因此具有自由度,除了柔软 性高以外,难以塑性变形,复原性好。因此,为了确保柔软性,通过与做成细直径的芯轴2的前端部并行地设置难以塑 性变形的绞线,从而确保导丝1的柔软性并提高从U字形弯曲的复原性。另外,导丝1具有在外侧可挠管体4的内侧围住芯轴2的前端部22和绞线3的中 空绞线线圈5,中空绞线线圈5与芯轴2和绞线3的前端一起接合在外侧可挠管体4的前端 上。多条中空绞线线圈5与单线圈相比,转矩传递性好,因此,通过将中空绞线线圈5 的前端接合在外侧可挠管体4的前端上并配置在导丝1的前端部,从而可将手部侧的操作顺利地传递到前端侧。因此,能按使用者的目的来操作导丝,可缩短治疗时间。另外,由于该中空绞线线圈5与单线圈相比,复原性优异,因此,将芯轴2和绞线3 的外周围住,可提高导丝1的前端部的复原性。另外,由于中空绞线线圈5的前端部52形成为向前端逐渐变细的锥状,因此,导丝 1成为向后端侧刚性逐渐提高的刚性渐变结构,可进一步降低刚性急剧变化所产生的应力 集中,转矩传递性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将中空绞线线圈5的前端侧的直径做细,从而提高导丝1的柔软性,提 高向管腔末梢插入的插入性。另外,由于中空绞线线圈5的内径从前端至后端为恒定,因此,芯轴2和绞线3容 易插入中空绞线线圈5,可容易进行适合的导丝1装配。另外,由于形成中空绞线线圈5的金属单股线用不锈钢合金形成,因此可提高中 空绞线线圈5的刚性,可提高导丝1的转矩传递性和操作性。(变形例)在实施例1中,芯轴2的前端部22虽然向前端阶段性变细,但也可向前端锥状地变细。在实施例1中,虽然芯轴2由不锈钢合金形成,但也可由复原性优异的滞弹性合金 (例如Ni-Ti合金)形成芯轴2的前端部分(至少小径部25),其后端侧由不锈钢合金形成。 以此,可提高导丝1的前端部的复原性,并可提高转矩传递性和操作性。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小径部25的前端部分由不锈钢合金形成(第1前端 部26),小径部25的后端部分由滞弹性合金形成(第2前端部27),小径部25后端侧的芯轴 2由不锈钢合金形成。以此,可利用滞弹性合金提高芯轴2的前端部22的复原性。而且,在 由滞弹性合金形成的部分(第2前端部27)的前端侧及后端侧两方设置由不锈钢合金形成 的部分,由此可将后端侧的转矩可靠地传递到前端侧,可进一步提高转矩传递性和操作性。另外,在实施例1中,虽然中空绞线线圈5的前端部52向前端呈锥状变细,但也可 向前端阶段性地变细。另外,在实施例1中,虽然仅由不锈钢单股线形成中空绞线线圈5,但也可仅由滞 弹性合金单股线形成。以此,可进一步提高中空绞线线圈5的复原性。另外,也可使不锈钢单股线和滞弹性合金单股线组合形成中空绞线线圈5 (例如, 组合三根不锈钢单股线和三根滞弹性合金单股线)。以此,可用不锈钢单股线提高中空绞线 线圈5的刚性,可用滞弹性合金单股线提高中空绞线线圈5的复原性。因此,可提高导丝1 的转矩传递性、操作性和复原性。实施例1的导丝1是用外侧可挠管体4只围住芯轴2前端侧的结构,但也可是外 侧可挠管体4外装在芯轴2整体上的结构。
权利要求
一种医疗用导丝,该医疗用导丝具有芯轴,其具有细径的前端部;外侧可挠管体,其围住所述芯轴的外周;绞线,其与所述芯轴的前端部并行配置;以及多条中空绞线线圈,其在所述外侧可挠管体的内侧围住所述芯轴的前端部及所述绞线,所述中空绞线线圈、所述芯轴及所述绞线的前端与所述外侧可挠管体的前端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所述芯轴其外径向所述前端部阶段性变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所述中空绞线线圈呈其外径向前端逐渐变 细的锥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所述中空绞线线圈其外径向前端阶段性变细。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所述中空绞线线圈其内径从前端至后端 为恒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形成所述中空绞线线圈的金属单股线由不 锈钢合金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形成所述中空绞线线圈的金属单股线由滞 弹性合金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所述中空绞线线圈是将由不锈钢合金构成 的金属单股线和由滞弹性合金构成的金属单股线组合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所述芯轴的前端侧由滞弹性合金形成,后端 侧由不锈钢合金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导丝,其中,所述芯轴的前端部从前端按顺序具有由不 锈钢合金形成的第1前端部、由滞弹性合金形成于所述第1前端部后端侧的第2前端部,所述第2前端部的后端侧由不锈钢合金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医疗用导丝,可确保前端部的柔软性和复原性,并提高导丝的转矩传递性。在导丝(1)中,与芯轴(2)的前端部(22)并行配置绞线(3),以此,确保导丝(1)的前端部的柔软性和复原性。另外,在外侧可挠管体(4)的内侧具有围住芯轴(2)的前端部(22)和绞线(3)的多条中空绞线线圈(5),中空绞线线圈(5)与芯轴(2)及绞线(3)的前端一起接合在外侧可挠管体(4)的前端上。可将转矩传递性优异的多条中空绞线线圈(5)配置在导丝(1)的前端部上,可将手部侧的操作顺利地传递到前端侧。因此,可按使用者的目的来操作导丝(1),可缩短治疗时间。另外,中空绞线线圈(5)的复原性优异,导丝(1)的前端部的复原性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A61F2/84GK101920056SQ20101020657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宫田尚彦, 西岸诚, 长野聪 申请人:朝日印帝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