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739阅读:18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脑血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中医传统口服药丸是纯中药制剂,脑血通是中医传统药丸生产技术革命,是采用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配伍生产的、既保持了中医传统口服药丸的剂型和药效,又体现了中西医优势结合的特色,临床疗效优于市售中西商品药,是治疗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脑缺血、脑梗塞、脑痴、脑血管硬化、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脑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的特效新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脑缺血、脑梗塞、脑痴、脑血管硬化、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脑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是长期脑部血液流变学改变(包括血液粘、浓、稠、慢、);血脂增高、血管壁增厚、血管硬化、血管平滑肌痉挛、管腔狭窄导致脑血循环障碍而发生头晕、头痛、健忘;严重者突发脑溢血死亡等临床难症。而目前市售中西商品药临床疗效又不佳,是国际性脑血管病临床防治的难题。本脑血通采用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中西药配伍,有效调整了脑血循环,保障了脑血供应,使脑部组织和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病变发展。同时配伍了快速消除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药物,起到了防病治病的综合作用。脑血通采用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中西药配伍,选用具有抗凝血、溶血栓、降血脂、扩张脑血管、软化血管、补钙和阻滞钙通道的中草药和生化药为主药,配伍潜阳熄风、通络、祛痰,止痛的中草药和生化药迅速缓解病人头晕、头痛、恶心或呕吐等临床症状,起到了标本兼治的综合作用。脑血通的制药技术采用中医传统原生中草药粉碎与现代机械化制丸技术,药丸剂型仍保持中医传统药丸剂型而药效则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的现代新药特色。

发明内容
脑血通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脑缺血、脑梗塞、脑痴、脑血管硬化、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脑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的病因病理是长期脑血循环障碍和脑血管病变所致。在配方理论上采用具有扩张脑血管、 抗凝血、溶血栓、降血脂、软化血管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相关的生化药为主药;再配伍镇静、解痉(驱风)、止痛、抗炎、止吐的中草药和生化药快速消除病人临床症状。具体配方为川芎、 防风、臭牡丹、桂枝、白芷、生黄芪、钩藤、生白术、木香、生杜仲、赤芍、红花、6M2-2片、曲克芦丁片、双氯灭痛、去痛片、维生素Bl片、地芬尼多片、尼莫地平片共计19种中西药组成;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原始中草药粉碎制丸,既保存了中草药原始的药物有效成分和中医传统口服药丸剂型,又体现了脑血通药名与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疗效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与现代化机械制丸的新技术特征。临床应用按成年人常用剂量5克/袋分装,分装袋为塑料袋。13-71岁的成年人常用剂量为1次口服1袋,1日3次。71岁以上的老年人和13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剂量酌减。
具体实施例方式脑血通药名和配方专利所有权属于发明人,发明人将脑血通药名和配方专利使用权转让给中国境内和境外华人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以支持国内外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权利要求
1.脑血通是一种治疗现代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脑缺血、脑梗塞、脑痴、脑血管硬化、 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脑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特效新药,本发明专利要求保护脑血通药名专利权、任何药物名称不得与脑血通相雷同。
2.脑血通的技术特征是脑血通的独特配方,具体配方为川芎、防风、臭牡丹、桂枝、白芷、生黄芪、钩藤、生白术、木香、生杜仲、赤芍、红花、6M2-2片、曲克芦丁片、双氯灭痛、去痛片、维生素Bl片、地芬尼多片、尼莫地平片共计19种中西药组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脑缺血、脑梗塞、脑痴、脑血管硬化、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脑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效新药。
全文摘要
脑血通是治疗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脑缺血、脑梗塞、脑痴、脑血管硬化、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脑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的现代中西医结合特效新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脑血通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症状,采用标本兼治与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中西药配伍。具体配方为川芎、防风、臭牡丹、桂枝、白芷、生黄芪、钩藤、生白术、木香、生杜仲、赤芍、红花、6542-2片、曲克芦丁片、双氯灭痛、去痛片、维生素B1片、地芬尼多片、尼莫地平片共计19种中西药组成。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原始中草药粉碎制丸,既保存了中医传统药丸剂型和中草药原始的药物有效成分;又体现了脑血通药名与脑血通病因病理和临床疗效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与现代化机械制丸的新技术特征。
文档编号A61P25/02GK102475804SQ20101056019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3日
发明者鲜丹科 申请人:鲜丹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