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9082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属于一种腔镜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国内腔镜手术中,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钛夹钳多为重复使用的单发钛夹钳。重复 使用的单发钛夹钳虽可以有效的施夹结扎血管,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较低,但因其 在使用过程中需在手术者和护士间进行传递,既手术者施完一枚钛夹后,需将单发钛夹钳 传给护士来完成下一枚的钛夹安装,再传给手术者。每完成一枚钛夹钳施夹过程,需用较长 的过程时间,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且增加了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甚至会造成因出血过 多而发生手术风险。经检索,目前国内已有可重复使用的半自动连发钛夹钳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告号CN 101049251A和CN 201001755Y)。这两项专利,主要 是由钳夹钳和钛夹盒所组成,使用时需将钛夹盒插入钳体内,并由手动进行填装钛夹,但实 际手术中,手术者一般都是单手操作,既手术者两手都在操作不同的器械进行手术,手术者 很难解放出另一只手进行填装钛夹操作;且该钛夹钳并未设可转动部分,对不同位置的血 管进行结扎时,操作不便;其可重复使用部分,很难清洗清毒干净,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自动填装钛夹、可 连发的、钛夹和钳体一体式结构的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包 括钳头、钳杆、转轮、固定手柄、活动手柄、手柄外壳,所述的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通过固定 销相连,所述的钳杆通过转轮与手柄外壳相连,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钳杆分为右半圆钳杆 和左半圆钳杆两部分,所述的手柄外壳分为右半手柄壳和左半手柄壳两部分,钳头固定设 置在右半圆钳杆上,钳头和右半圆钳杆之间设置有钳头垫片,钳头与钳头垫片的外面套有 夹紧推杆;所述的左半圆钳杆中设置有送夹推杆、送夹垫片、钛夹、钛夹顶杆、送夹弹簧、弹 簧护板和弹簧座,所述的送夹推杆贯穿设置在左半圆钳杆的内侧,所述的送夹垫片固定设 置在左半圆钳杆中,所述的钛夹、钛夹顶杆、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和弹簧座依次相连,所述的 钛夹、钛夹顶杆、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和弹簧座设置在送夹推杆和送夹垫片之间;所述的活 动手柄上设置有夹紧齿条,夹紧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的夹紧推杆相连,另外一端通过换向齿 轮与送夹齿条相连,送夹齿条与送夹推杆相连;所述的活动手柄通过复位拉簧与右半手柄 壳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送夹垫片上设置有方窗。在装配时,方窗用来装入钛夹、钛夹顶 杆、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和弹簧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送夹垫片上设置有与左半圆钳杆内壁相匹配的三角尖,用来固 定送夹垫片和左半圆钳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钳头设置有圆孔,在右半圆钳杆上的圆柱凸台,所述的圆孔与圆柱凸台相匹配。用来固定钳头、钳头垫片、右半圆钳杆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送夹垫片的末端设置有钛夹导向台、钛夹前限位、钛夹后限位。 能够更好的控制钛夹固定的位置和推出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半手柄壳和左半手柄壳中设置有夹紧滑道、送夹滑道,夹紧 滑道与夹紧齿条相匹配,送夹滑道与送夹齿条相匹配。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夹紧齿条与送夹 齿条保持平行向前和向后的运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钳杆的外面包裹有热缩包覆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紧齿条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与夹紧推杆相连接。凸台的设置, 使得夹紧齿条与夹紧推杆的连接更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实现了自动填装钛夹,连续施夹进行结扎血管,有效的提高止血效率和手术成功 率;钳杆可360°旋转,方便操作;整体结构设计,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装配简单,结 构稳定,工作时的效率高、稳定性好,各个部件活动平滑、精准,从而保证了操作准确、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B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1拆除左半圆钳杆、左半手柄壳后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1的后视图拆除右半圆钳杆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7为手柄内部连接示意图;图8为图IK-K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左半圆钳杆与送夹推杆装配头部示意图;图10为左半圆钳杆与送夹推杆、钳头垫片、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弹簧座装配尾部 示意图;图11为左半圆钳杆与送夹垫片连接头部示意图;图12为钳头、右半圆钳杆、夹紧推杆连接头部示意图;图13为钳头夹紧状态示意图;图14为钳头张开与钛夹填装临界位置示意图;图15为钛夹填装到位时的示意图;图16为钳杆与送夹齿条、夹紧齿条、复位拉簧、活动手柄连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 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标号说明钳头1、钳杆2、转轮3、固定手柄4、活动手柄5、钛夹6、送夹推杆7、钳头垫片8、右半圆钳杆9、左半圆钳杆10、右半手柄壳11、左半手柄壳12、钛夹顶杆13、送夹垫片14、送夹 弹簧15、弹簧护板16、弹簧座17、夹紧齿条18、送夹齿条19、换向齿轮20、复位拉簧21、夹紧 推杆22、凸台23、夹紧滑道24、送夹滑道25、固定销26、转轴27、热缩包覆管28、方窗29、三 角尖30、圆柱凸柱31、钛夹导向台32、钛夹前限位33、钛夹后限位34、滑道35。如图1至6、11所示,钳杆2部分是由左半圆钳杆9和右半圆钳杆10扣后组成,一 端与固定手柄4相连,另端装钳头1。钳杆扣合前先将钳头1 一侧覆贴钳头垫片8后插入夹 紧推杆22 —端的方孔内,再装入右半圆钳杆9中,使得钳头1后三个圆孔分别相对应右半 圆钳杆9上的三个圆柱凸台31,右半圆钳杆9与钳头1、钳头垫片8成相对固定状态,夹紧 推杆22可灵活滑动,当夹紧推杆22向钳头端移动时,压迫钳头1闭合,向另一端移动时,钳 头1靠自身弹性自动恢复张开状态,见图12 ;将送夹推杆7装入左半圆钳杆10相应槽中, 如图9所示,且灵活滑动。送夹垫片14强行压入左半圆钳杆10相应的位置内,送夹垫片14 侧边均布若干三角尖30刺入左半圆钳杆10内壁,并牢固定位。从送夹垫片14尾部的方窗 29依次装入钛夹6、钛夹顶杆13、弹簧护板16、送夹弹簧15、弹簧座17,钛夹6在送夹弹簧 15的弹力下向前部运动,见图10 ;将装配好的右半圆钳杆9、左半圆钳杆10扣合起来,并用 热缩包覆管28包覆后加热缩紧,使两半圆钳杆合成为一整圆钳杆,其内部装配次序见图8 所示。如图7、图16所示,夹紧推杆22与夹紧齿条18相连接,送夹推杆7与送齿条19相 连接,且送夹齿条19能在夹紧齿条18槽内灵活滑动。当用力握活动手柄5时,活动手柄5 绕转轴27逆时针转动,并通过夹紧齿条18上的两个凸台23推动杆夹紧齿条18向前移动, 因有夹紧滑道24的限制,夹紧齿条18只产生平行向前的运动。夹紧齿条18的向前运动, 带动换向齿轮20的转动,经换向齿轮20两次齿条齿轮副的传动转变,使送夹齿条19向后 运动,并由送夹滑道25限制,只产生平行向后的运动。由夹紧齿条18和送夹齿条19带动 夹紧推杆22、送夹推杆7呈相反方向运动,既当夹紧推杆22向前运动时,送夹推杆7向后运 动,反之依同,两者间的相对运动距离有严格的比例。当活动手柄5被释放外作用力时,在 复位拉簧21的拉力下,夹紧齿条18开始向后运动,带动夹紧推杆22也向后运动,相应的送 夹推杆7则向前运动,两者保持着一定的行程比例。由于钳杆与手柄、夹紧推杆22与夹紧 齿条18、送夹推杆7与送夹齿条19都采用可相互转动的连接方式,使得当转动转轮3时,转 轮3带动钳杆,实现钳钳杆的360°的旋转。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当要击发第一枚钛夹6时,用力握活动手柄5,使夹紧推 杆22和送夹推杆7分别做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当各行至临界位置时,夹紧推杆22施压使 钳头1闭合,送夹推杆7也运行至第一枚钛夹6后方位置,为推夹动作做好准备,如图14。 需说明的是送夹推杆7在向后运动过程,其头部折弯部分会对钛夹6也产生一个向后的力, 通常情况钛夹6也会在送夹推杆7的带动下向后运动,如果这样送夹推杆7就永不会到达 钛夹6后方的位置,也就不能做推夹的动作。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送夹垫片14头部分别设 计了钛夹导向台32、钛夹前限位33、钛夹后限位34,这样就解决了当送夹推杆7在向后运动 时钛夹6跟动的问题,使送夹推杆7能顺利到达预设计的位置。钛夹前限位33是为了使钛 夹6在送夹弹簧15的推力不会继续向前运动。钛夹前限位33和钛夹后限位34使得钛夹 6在没有送夹推杆7的推动时,位置不会变动。松开活动手柄5,夹紧推杆22向后运动,送 夹推杆7推动钛夹6向前运动,由于钛夹前限位33的特殊设计,其在送夹推杆7较大力量
5的推力下,发生弹性变形,使得钛夹6在送夹推杆7的推动下能通过钛夹前限位。当钛夹6 通过前限位后,后面的另一枚钛夹6在送夹弹簧15的推力下又重新到达该位置,为下一次 推夹做好准备。钛夹6在送夹推杆7的推动下向前运动,同时夹紧推杆22也按一定的行程 比向后运动,钳头1也随着夹紧推杆22的向后运动张开。当送夹推杆7和夹紧推杆22运 动到一个预设计的临界位置时,如图14,既钛夹6到达钳头1的滑道35处,钳头1也刚好 张开至正常尺寸。此时夹紧推杆22再向后运动,钳头也不再继续张开,保持正常张开尺寸。 直至活动手柄5完全松开,送夹推杆7将钛夹6送至钳头1设计位置,如图15。
Γ夹紧推杆22向前运动“ 钳头1闭合 握紧活动手柄5 1送夹推杆7向后运动钛夹6后位置
r夹紧推杆22向后运动■ 钳头1张开 松开活动手柄5 (送夹推杆7向前运动i推动钛夹6向前运动以上为整个循环过程,直至数枚钛夹6用完。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 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 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 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包括钳头、钳杆、转轮、固定手柄、活动手柄、手柄外壳,所述的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通过固定销相连,所述的钳杆通过转轮与手柄外壳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钳杆分为右半圆钳杆和左半圆钳杆两部分,所述的手柄外壳分为右半手柄壳和左半手柄壳两部分,钳头固定设置在右半圆钳杆上,钳头和右半圆钳杆之间设置有钳头垫片,钳头与钳头垫片的外面套有夹紧推杆;所述的左半圆钳杆中设置有送夹推杆、送夹垫片、钛夹、钛夹顶杆、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和弹簧座,所述的送夹推杆贯穿设置在左半圆钳杆的内侧,所述的送夹垫片固定设置在左半圆钳杆中,所述的钛夹、钛夹顶杆、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和弹簧座依次相连,所述的钛夹、钛夹顶杆、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和弹簧座设置在送夹推杆和送夹垫片之间;所述的活动手柄上设置有夹紧齿条,夹紧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的夹紧推杆相连,另外一端通过换向齿轮与送夹齿条相连,送夹齿条与送夹推杆相连;所述的活动手柄通过复位拉簧与右半手柄壳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其特征是所述的送夹垫片上设置有 方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其特征是所述的送夹垫片上设置有 与左半圆钳杆内壁相匹配的三角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其特征是所述的钳头设置有圆孔,在 右半圆钳杆上的圆柱凸台,所述的圆孔与圆柱凸台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其特征是所述的送夹垫片的末端设 置有钛夹导向台、钛夹前限位、钛夹后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其特征是所述的右半手柄壳和左半 手柄壳中设置有夹紧滑道、送夹滑道,夹紧滑道与夹紧齿条相匹配,送夹滑道与送夹齿条相 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其特征是所述的钳杆的外面包裹有热缩包覆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其特征是所述的夹紧齿条上设置有 凸台,凸台与夹紧推杆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属于一种腔镜手术器械。该一次性自动连发钛夹钳包括钳头、钳杆、转轮、固定手柄、活动手柄、钛夹,所述的钳杆部分包括右半圆钳杆、左半圆钳杆,内置送夹垫片、钛夹、钛夹顶杆、送夹弹簧、弹簧护板、弹簧座、夹紧推杆、送夹推杆、钳头及钳头垫片8。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可自动填装钛夹、可连发的、钛夹和钳体一体式结构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128GK201683954SQ20102018017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5日
发明者王水良 申请人:王水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