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式按摩器和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20447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式按摩器和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式按摩器和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I所示,关于座椅式按摩器的靠背部,已知有在其内部安装有使左右一对按摩部件进行按摩动作的按摩机构的靠背部。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已经开发出了在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的侧部配置有气囊等按摩机构的座椅式按摩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9-297350号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特开2010-162071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2的座椅式按摩器中,通过使上述按摩机构相互配合进行动作,能够对使用者进行舒适的按摩施术。但是,作为使用者的要求,可以举出“希望利用上述座椅式按摩器重点对穴位进行按压按摩”等的要求。然而,目前还未开发出能够实现在准确按压使用者的穴位的同时不会对使用者带来“疼痛”等不适感的按摩的技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施舒适的“穴位按压按摩(局部按压按摩)”的座椅式按摩器和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即,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设置于该座部后部的靠背部;在上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该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在上述座部的上表面、座部的侧部以及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该座椅式按摩器设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使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与上述气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征在于,设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设置于该座部后部的靠背部、以及设置于座部前部的放脚架;在上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该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在上述座部的上表面、座部的侧部以及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在上述放脚架中设有腿部揉捏机构,该腿部揉捏机构设有对使用者的下肢实施按摩的揉捏部件;该座椅式按摩器设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使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上述气囊以及上述腿部揉捏机构的揉捏部件中的至少两个以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优选上述控制部被构成为使下述动作相互协作进行,其中,上述动作是指:通过使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使按摩件移动至患部的动作、使上述按摩件朝向患部突出的动作、以及使设置于上述座部的上表面、 座部的侧部以及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的气囊膨胀的动作。优选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具有:按摩机构,其设有配置有左右一对且具有施疗部件的按摩部件和向该按摩部件传递按摩动作的驱动部;基座部件,其利用摆动枢支部支承该按摩机构,从而将该按摩机构以朝向前后方向摆动自如的方式加以保持;上下移动机构,其能够使该基座部件在上述靠背部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进退动作机构,其使上述按摩机构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沿着前后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及摆动限制机构,其在上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机构成为向前突出的状态时,能够以向前突出的状态保持上述按摩部件。优选上述按摩部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分别设有施疗部件;上述摆动限制机构被构成为:在上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部件的上端部成为向前突出的状态时,能够以该上端部向前突出的状态保持按摩部件,并且,在上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按摩部件的下端部成为向前突出的状态时,能够以该下端部向前突出的状态保持按摩部件。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是下述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上述座椅式按摩器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设置于该座部后部的靠背部;在上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该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忠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在上述座部的上表面、座部的侧部以及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该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使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与上述气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是下述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上述座椅式按摩器设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设置于该座部后部的靠背部以及设置于座部前部的放脚架;在上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该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在上述座部的上表面、座部的侧部以及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在上述放脚架中设有腿部揉捏机构,该腿部揉捏机构设有对使用者的下肢实施按摩的揉捏部件;该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使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上述气囊以及上述腿部揉捏机构的揉捏部件中的至少两个以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优选该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使下述动作相互协作进行,上述动作是指:通过使上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使按摩件移动至患部的动作、使上述按摩件朝向患部突出的动作、以及使设置于上述座部的上表面、座部的侧部以及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的气囊膨胀的动作。(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技术,能够对使用者实施舒适的穴位按压按摩(局部按压按摩)。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的图。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所设有的背部用按摩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所设有的背部用按摩机构的侧视图(揉捏球位于最上方)。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所设有的背部用按摩机构的侧视图(揉捏球位于最下方)。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所设有的背部用按摩机构的导轨部的图。(符号说明)10 按摩机构11 摆动枢支部12 基座部件13 上下移动机构14 进退动作机构 15 摆动限制机构17 按摩部件18 驱动部20 支承臂21 按摩件

21a 上按摩件21b 下按摩件23 揉捏驱动部 24 拍打驱动部25 倾斜旋转部件 26 第一旋转轴28 止动机构31 第二旋转轴32 拍打电动机 34 偏心驱动部件35 壳体36 连杆37 电动机支架 38 导杆39 齿轮箱40 导架41 纵导向支承部 42 枢轴47 升降电动机 48 螺旋轴50 滑块52 传动臂53 轨道部54 滑动部件64 电动机66 侧板部80 第一转动限制部81 第二转动限制部82 转动许可部 85 导轨部86 滑动部件102 座椅式按摩器103 座部104 靠背部105 放脚架106 底座107 侧部揉捏机构 108 扶手部110 保持槽111 揉捏板112 座部按摩机构 113 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4 背部用按摩机构115 腿部揉捏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102的一例。图1所示的座椅式按摩器102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103、设置于该座部103后部的靠背部104、以及设置于座部103前部的放脚架105。在座部103的底部,设有用于将该座椅式按摩器102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106,通过该底座106将座部103支承在离地面规定高度的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图1中箭头所示前后、左右方向来说明座椅式按摩器102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些各方向与就座于座椅式按摩器102上的使用者观察到的方向一致。靠背部104的下端部被枢轴支承(pivotally support)在座部103的后部,由此靠背部104被保持为前后摆动自如的状态。该靠背部104能够通过配设在底座106内的由线性传动机构构成的斜度调整机构而相对于座部103向后倾斜。另外,在靠背部104的内部,设有进行揉捏或拍打等按摩动作的背部用按摩机构114。关于该背部用按摩机构114的详细结构之后进行叙述,该背部用按摩机构114具有左右一对的按摩部件17,该按摩部件17具有回旋镖形(boomerang-shaped)的支承臂20和按摩件21 (施疗部件),其中,回旋镖形支承臂20的前端部朝向前方且沿斜上方和斜下方突出,按摩件21设置于该支承臂20的上下两端部上。左右的按摩部件17进行相互靠近或分离的动作从而实现揉捏按摩,并且,通过进行具有振动性质的进退动作从而实现拍打按摩动作。当按摩部件17按摩使用者的腰部等时,呈下侧的按摩件21b向前突出而上侧的按摩件21a向后后退的状态。此时,由下侧的按摩件21b按压使用者的患部。当按摩部件17按摩使用者的肩部等时,呈上侧的按摩件21a向前突出而下侧的按摩件21b向后后退的状态。此时,由上侧的按摩件21a按压使用者的患部。该按摩件21沿着前后方向(靠近或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前进或后退的动作,通过后述的进退动作机构14和摆动限制机构15来实现。座部103具有足够从下方支承使用者臀部的宽度。在座部103的上表面上沿左右方向配设有两个气囊A、B,其构成座部按摩机构112。通过向该气囊A、B供给空气而使其膨胀,从而能够对使用者的臀部实施从下方按压这样的按压按摩。气囊A配置于座部103的左侧部,从而对使用者的左腿 左臀部实施按压按摩,气囊B配置于座部103的右侧部,从而对使用者的右腿 右臀部实施按压按摩。在靠背部104的两侧设有侧部揉捏机构107。该侧部揉捏机构107具有设置于靠背部104左右两侧的气囊C、D,并且被构成为:通过以规定节奏使该气囊C、D反复进行膨胀和收缩,从而从左右两侧按压按摩靠在靠背部104上的使用者的上臂侧部或肩部的侧部。具体来说,气囊C设置于靠背部104的左侧,通过向该气囊C供给空气而使其膨胀,从而对使用者的左肩侧部 左上臂侧部实施按压这样的按压按摩。另外,气囊D设置于靠背部104的右侧,通过向该气囊D供给空气而使其膨胀,从而对使用者的右肩侧部 右上臂侧部实施按压这样的按压按摩。放脚架105能够支承就座于座部103上的使用者的下肢(左右腿的腿肚 脚部)。该放脚架105能够通过配设于底座106内的放脚架移动机构而在收纳位置、使用位置(第一使用位置、图1表示该第一使用位置的状态)以及使用位置(第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收纳位置是指放脚架 105被收纳于座部103下方时的位置,第一使用位置是指放脚架105从座部103向前突出,并且以前低后高的倾斜姿势将座部103前方的地面与座部103的上表面之间加以连接时的位置,第二使用位置是指放脚架105从该倾斜姿势进一步朝向地面上方抬起,并且以与座部103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变为大致水平姿势时的位置。在放脚架105的前面形成有左右一对保持槽110、110,在放脚架105停在第一使用位置或第二使用位置、或者该第一使用位置与第二使用位置之间时,使用者的下肢能够分别嵌入该左右一对保持槽110、110中。在该左右一对保持槽的内部对置面中内置有腿部揉捏机构115。该腿部揉捏机构115具有揉捏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揉捏部件是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通过使该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反复靠近或分离,从而从左右两侧按压按摩嵌入该揉捏板111、111之间的使用者的下肢。另外,揉捏部件也可以取代揉捏板111、111而使用气囊。进而,在座部103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部108。在该扶手部108的相互对置的内侧面(左侧扶手部108的右侧面和右侧扶手部108的左侧面)上设有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3。另外,在扶手部108内设有前臂按摩机构。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3被构成为:通过以规定节奏使气囊E、F反复进行膨胀和收缩等,从而对就座于座部103上的使用者的大腿或腰部实施按摩。具体来说,气囊E配置于左侧扶手部108的右侧面上,从而对使用者的左大腿 左腰部实施按压按摩,气囊F配置于右侧扶手部108的左侧面上,从而对使用者的右大腿 右腰部实施按压按摩。由此,座椅式按摩器102具有按摩各种施疗部位的多个按摩部(背部用按摩机构114、座部按摩机构112、侧部揉捏机构107、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3、腿部揉捏机构115)。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那样的座椅式按摩器102能够进行重点按压穴位这样的按摩(局部按压按摩)。 局部按压按摩是通过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腿部揉捏机构115 (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以及其他按摩机构(气囊/Cf)等协作进行动作来实现。以下,根据图2、图3对于由背部用按摩机构114、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气囊A^F进行联动而实现的按摩动作、即“协作按摩I ” “协作按摩8”的情况进行说明。上述按摩动作是在内置于座椅式按摩器102中的控制部的控制下实现的。(协作按摩I)在协作按摩I中,首先,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图2、图3表示按摩件21在肩部位置处向前突出的状态。然后,向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气囊B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A、气囊B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通过气囊A和/或气囊B的膨胀而向上抬起使用者,从而成为按摩件21局部按压患部的状态(穴位按压状态)。另外,由于气囊A、B能够向下凹陷,因此,即使按摩件21按压使用者患部的力量过大,在穴位按压状态下也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从而能够实现舒适的局部按压按摩。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即使将按摩件21的动作时机与气囊A、B的膨胀时机颠倒也没问题。(协作按摩2)在协作按摩2中,首先,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之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图2、图3表示按摩件21在肩部位置处向前突出的状态。然后,向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气囊B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A、气囊B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然后,在稍等片刻之后向侧部揉捏机构107的气囊C、气囊D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C、气囊D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通过气囊A和/或气囊B的膨胀而向上抬起使用者,从而成为按摩件21局部按压患部的状态(穴位按压状态)。另外,由于气囊A、B能够稍微向下凹陷,因此,即使按摩件21按压使用者患部的力量过大,在穴位按压状态下也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从而能够实现舒适的局部按压按摩。另外,由于向气囊C和/或气囊D供给空气而使其膨胀,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左右移动,从而能够进行更加有效(强有力)的局部按压按摩。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B的膨胀时机与侧部揉捏机构107的气囊C、D的膨胀时机中的任一时机在前亦可,两个时机为同时亦可。另外,即使将按摩件21的动作 时机与气囊A D的膨胀时机颠倒也没问题。(协作按摩3)在协作按摩3中,首先,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之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图2、图3表示按摩件21在肩部位置处向前突出的状态。然后,向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气囊B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A、气囊B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然后,在稍等片刻之后向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3的气囊E、气囊F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E、气囊F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通过气囊A和/或气囊B的膨胀而向上抬起使用者,从而成为按摩件21局部按压患部的状态(穴位按压状态)。另外,由于气囊A、B能够稍微向下凹陷,因此,即使按摩件21按压使用者患部的力量过大,在穴位按压状态下也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从而能够实现舒适的局部按压按摩。另外,由于向气囊E和/或气囊F供给空气而使其膨胀,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左右移动,从而能够进行更加有效(强有力)的局部按压按摩。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B的膨胀时机与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3的气囊E、F的膨胀时机中的任一时机在前亦可,两个时机为同时亦可。另外,即使将按摩件21的动作时机与气囊A、B、E、F的膨胀时机颠倒也没问题。(协作按摩4)
在协作按摩4中,首先,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之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图2、图3表示按摩件21在肩部位置处向前突出的状态。然后,向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气囊B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A、气囊B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然后,在稍等片刻之后向侧部揉捏机构107的气囊C、气囊D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C、气囊D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进而,向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3的气囊E、气囊F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E、气囊F两个气囊中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通过气囊A和/或气囊B的膨胀而向上抬起使用者,从而成为按摩件21按压患部的状态(穴位按压状态)。另外,由于气囊A、B能够稍微向下凹陷,因此,即使按摩件21按压使用者患部的力量过大,在穴位按压状态下也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从而能够实现舒适的局部按压按摩。另外,由于向位于使用者侧部的四个气囊C F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气囊供给空气而使其膨胀,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左右移动,从而能够进行更加有效(强有力)的局部按压按摩。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B的膨胀时机、侧部揉捏机构107的气囊C、D的膨胀时机、以及大腿或腰部按摩机构113的气囊E、F的膨胀时机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也可以全部同时进行(同时膨胀)。另外,即使将按摩件21的动作时机与气囊A F的膨胀时机颠倒也没问题。(协作按摩5)在协作按摩5中,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之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向侧部揉捏机构107的气囊C、D两个气囊中供给空气而使其膨胀,从而成 为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左右移动的状态。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依次向前突出从而局部按压使用者。通过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动作从而成为按摩件21按压患部的状态(穴位按压状态)。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即使将按摩件21的动作时机与气囊C、D的膨胀时机颠倒也没问题。(协作按摩6)在协作按摩6中,首先,在使用者就座于座部103上之后,使放脚架105移动至第一使用位置(向前突出位置),并将使用者的下肢插入左右一对的保持槽110、110内。然后,使腿部揉捏机构115进行动作,利用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夹住下肢。进而,使配设于底座106内的斜度调整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使靠背部104向后倾斜。另外,利用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进行的夹持动作和靠背部104的倾斜动作中的任一动作在前亦可,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亦可。进而,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之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依次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由此,能够实施(施术)有效的穴位按压按摩。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以上对放脚架105处于第一使用位置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放脚架105处于第二使用位置(前方抬起位置)。(协作按摩7)在协作按摩7中,首先,在使用者就座于座部103上之后,使放脚架105移动至第一使用位置(向前突出位置),并将使用者的下肢插入左右一对的保持槽110、110内。然后,使腿部揉捏机构115进行动作,利用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夹住下肢。进而,使配设于底座106内的斜度调整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使靠背部104向后倾斜。另外,利用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进行的夹持动作和靠背部104的倾斜动作中的任一动作在前亦可,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亦可。然后,向设置于座部103中的气囊A、气囊B中的任一气囊、或者气囊A、气囊B两个气囊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通过气囊A和/或气囊B的膨胀而稍微向上抬起使用者。进而,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之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由此,能够实施(施术)有效的穴位按压按摩。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可以将按摩件21的动作时机与气囊A、B的膨胀时机颠倒,也可以同时进行按摩件21的动作和气囊A、B的膨胀。另外,以上对放脚架105处于第一使用位置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放脚架105处于第二使用位置(前方抬起位置)。(协作按摩8)在协作按摩8中,首先,在使用者就座于座部103上之后,使放脚架105移动至第一使用位置(向前突出位置),并将使用者的下肢插入左右一对的保持槽110、110内。然后,使腿部揉捏机构115进行动作,利用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夹住下肢。进而,使配设于底座106内的斜度调整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使靠背部104向后倾斜。另外,利用左右一对的揉捏板111、111进行的夹持动作和靠背部104的倾斜动作中的任一动作在前亦可,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亦可。然后,向侧部揉捏机构107的气囊C和/或气囊D供给空气从而使其膨胀。之后(也可以是与气囊C、D的膨胀同时),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进行动作,在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之后使按摩件21位于实施按压的位置。然后,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由此,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左右移动,从而能够进行更加有效(强有力)的局部按压按摩。
但是,按摩件21向前突出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肩部,即使是头部、背部或者腰部位置也毫无问题。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相反地,通过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件21向前突出从而按压使用者,然后使按摩部件17上下移动。另外,可以将按摩件21的动作时机与气囊C、D的膨胀时机颠倒,也可以同时进行按摩件21的动作和气囊C、D的膨胀。另外,以上对放脚架105处于第一使用位置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放脚架105处于第二使用位置(前方抬起位置)。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座椅式按摩器102的控制部进行“协作按摩I” “协作按摩8”,不会对使用者带来不适感,能够进行有效的穴位按压按摩。但是,在进行以上的协作按摩I 协作按摩8时,背部用按摩机构114的结构并无限制,只要是按摩部件17的下侧按摩件21b能够向前突出,并且上侧按摩件21a能够向前突出的结构即可。优选为当按摩件21向前突出时能够将其位置暂时地固定,从而不会因为来自使用者的反力而使按摩件21进行后退动作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采用满足上述条件的本发明特有的背部用按摩机构114。以下,对于背部用按摩机构114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背部用按摩机构114具备:按摩机构10、经由摆动枢支部11支承该按摩机构10下端部的基座部件12、以及能够使该基座部件12在靠背部104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13。进而,背部用按摩机构114具有进退动作机构14和摆动限制机构15,其中,进退动作机构14使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相对于基座部件12前后摆动从而改变按摩机构10的前后倾斜角,摆动限制机构15限制按摩机构10所具备的按摩部件17的转动或摆动。按摩机构10具有左右一对的按摩部件17和使该左右一对的按摩部件17进行适当的按摩动作的驱动部18。按摩部件17具有回旋镖形的支承臂20和按摩件21 (施疗部件),其中,回旋镖形的支承臂20的前端部朝向前方且沿斜上方和斜下方突出,按摩件21设置于该支承臂20的上下两端部。各按摩件21例如可以利用树脂或硬橡胶等形成为厚度较厚的圆盘形或球形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根据需要将上端侧的按摩件21称为“上按摩件21a”,另外根据需要将下端侧的按摩件21称为“下按摩件21b”。驱动部18具有揉捏驱动部(用于实现揉捏按摩的驱动部)23和拍打驱动部(用于实现拍打按摩的驱动部)24,其中,揉捏驱动部23使左右的按摩部件17进行相互靠近或分离的动作,拍打驱动部24使左右的按摩部件17进行交替的拍打动作。揉捏驱动部23设有:倾斜旋转部件25,其以埋入状态设置于按摩部件17的支承臂20的中央弯曲部中;第一旋转轴26,其以贯穿该倾斜旋转部件25且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架设;揉捏电动机(用于实现揉捏按摩的电动机),其驱动该第一旋转轴26进行旋转;以及止动机构28,其设置于支承臂20的中央弯曲部的后部并且限制该支承臂20随着第一旋转轴26 —同进行转动。该止动机构28例如可以采用球接头或万向接头等的通用接头。倾斜旋转部件25经由轴承等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嵌合保持在安装凸台部的周围,其中,该安装凸台部被设置为与第一旋转轴26同心且以倾斜状态与第一旋转轴26呈一体地旋转。因此,当通过揉捏电动机的驱动使第一旋转轴26旋转时,倾斜旋转部件25以第一旋转轴26的旋转中心为轴产生摇摆状的旋转摆动,并且,该旋转摆动经由支承臂20传递至按摩件21。支承臂20虽然被止动机构28保持为不会随着第一旋转轴26 —同进行转动的状态,但是,允许支承臂20沿着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动作。另夕卜,在左右的支承臂20之间,倾斜旋转部件25的倾斜方向在第一旋转轴26周围被保持为180°的相位差。由此,该揉捏驱动部23使左右的支承臂20以下述方式进行动作,即,上按摩件21a彼此沿左右方向反复相互靠近和相互分离的动作,并且下按摩件21b彼此沿左右方向反复相互分离和相互靠近的动作。由于当上按摩件21a彼此相互靠近时下按摩件21b彼此相互分离,当上按摩件21a彼此相互分离时下按摩件21b彼此相互靠近,由此使按摩部件17产生揉捏动作。另一方面,拍打驱动部24具有:第二旋转轴31,其被设置为在相比倾斜旋转部件25的第一旋转轴26更靠上部的位置处与第一旋转轴26平行且轴心朝向左右方向;拍打电动机(用于实现拍打按摩的电动机)32,其驱动该第二旋转轴31进行旋转;左右一对的偏心驱动部件34,其按照以180°的相位差偏心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旋转轴31的左右两端部;以及连杆36 (长尺状的曲轴),其被设置为从将上述左右一对的偏心驱动部件3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加以夹持的壳体35向下突出。偏心驱动部件34是通过在轴承的内圈侧或外圈侧安装偏心轴环,从而使第二旋转轴31的轴心与壳体35的轴心不一致的部件。另外,连杆36的下端部与按摩部件17所具有的支承臂20的中央弯曲部相连接,并且,该连接部分形成上述止动机构28 (球接头等)。即,在连杆36的下端部设有止动机构28,连杆36的下端部经由该止动机构28与支承臂20的末端部(后端部)相连 接。因此,在该拍打驱动部24中,当使拍打电动机32进行驱动时,偏心驱动部件34相对于第二旋转轴31的轴心进行偏心旋转,由此使壳体35进行圆周移动。因此,从该壳体35向连杆36(长尺状的曲轴)传递上下方向的推拉动作。由此,左右支承臂20使彼此的按摩件21绕第一旋转轴26微微摆动,并使上按摩件21a和下按摩件21b沿前后方向相对逆向地移动,由此使按摩部件17产生拍打动作。另外,由于左右的偏心驱动部件34是以180°的相位差设置,因此,由左右支承臂20产生的摆动是交替产生的。S卩,当左侧支承臂20使上按摩件21a向前移动时,右侧支承臂20使上按摩件21a向后移动。相反地,当左侧支承臂20使下按摩件21b向前移动时,右侧支承臂20使下按摩件21b向后移动。另外,如图4所示,在从拍打电动机32向第二旋转轴31传递旋转驱动的部分上,作为内置减速器的结构而设有拍打电动机32用的电动机支架37。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两个导杆38以相互相隔规定间隔平行的状态呈串状地贯穿该电动机支架37。上述导杆38架设于侧视呈凹状的导架40内部,该导架40被固定为以齿轮箱39为支撑(基础)朝向齿轮箱39的上侧延伸的状态,其中,齿轮箱39用于向第一旋转轴26传递揉捏驱动部23的揉捏电动机的旋转驱动且内置有减速器。S卩,拍打电动机32被保持为沿着导杆38朝向上下方向(靠近或远离揉捏电动机的方向)移动自如的状态,在此,导杆38和导架40构成用于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保持拍打驱动部24的纵导向支承部41。由于设有上述纵导向支承部41,因此能够实现下述作用。即,无论是揉捏电动机使第一旋转轴26旋转时,还是拍打电动机32使第二旋转轴31旋转时,原则上来说按摩部件17绕第一旋转轴26的随动旋转均被止动机构28限制。但是,当因为使用者依靠在靠背部上而对按摩部件17施加了负荷时,与止动机构28、连杆36、第二旋转轴31、电动机支架37等之间都有连接关系的拍打电动机32上下移动。因此,允许按摩部件17以第一旋转轴26为中心在规定范围内转动或摆动。具备上述结构的按摩机构10的下端部经由摆动枢支部11被支承在基座部件12上。摆动枢支部11具有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42,按摩机构10被保持为其上端侧相对于基座部件12以该枢轴42为支点朝向前后方向摆动自如。此外,在揉捏电动机的齿轮箱39上设有向下突出的铰接片部,并且,设有从基座部件12的下端部朝向前方突出且从左右两侧将铰接片部夹持的铰接架部。枢轴42以沿左右方向贯穿上述铰接片部和铰接架部的状态设置。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与基座部件12 —同上下移动,在基座部件12上部和下部的左右两侧以旋转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设有导辊,该导辊以沿左右一对的导轨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被引导,其中,该左右一对的导轨以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组装在靠背部104的内部 。而且,如图5、图6所示,在两个导轨相互之间设有能够通过升降电动机47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螺旋轴48,在基座部件12中内置有与该螺旋轴48螺合的螺母部件。因此,通过升降电动机47的动作驱动螺旋轴48进行旋转,从而使按摩机构10与基座部件12 —同在靠背部104内上下移动。由此,就座于座部103上且背部紧贴在靠背部104上的使用者,能够接受从肩部至背部以及腰部为止的较大范围的按摩。接下来,根据图5、图6对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102所具备的特征性机构“进退动作机构14”和“摆动限制机构15”进行说明。进退动作机构14具有:滑块50,其被设置为相对于基座部件12上下移动自如;滑动机构,其使该滑块50上下移动;传动臂52,其将滑块50与按摩机构10加以连接;轨道部53,其设置于基座部件12上;以及滑动部件54,其被设置为从按摩机构10朝向轨道部53突出的突出状。滑块50配置于基座部件12的前面并且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柱状块。通过使架设于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的上下之间的导杆呈串状地贯穿该滑块50,从而能够使滑块50相对于基座部件12上下移动,其中,上部托架被设置为从基座部件12的前面上部向前突出的突出状,下部托架被设置为从基座部件12的前面下部向前突出的突出状。相对于此,滑动机构具有进给丝杠和驱动该进给丝杠旋转的电动机64,其中,该进给丝杠以与滑块50用的导杆平行且旋转自如的方式架设于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的上下之间。进给丝杠沿上下方向贯穿滑块50,在滑块50中设有与该进给丝杠螺合的阴螺纹部。上述阴螺纹部与进给丝杠的螺合结构由螺旋推力和防振动性出色的方螺纹形成,优选由梯形螺纹形成。轨道部53设置于从基座部件12的左右两侧部朝向前方突出的侧板部66的、彼此相对置的内表面上。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为轨道部53以槽的形式凹设于侧板部66上。该轨道部53被形成为具有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的上凸形的圆弧曲线,其中,基座部件12经由摆动枢支部11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按摩机构10的下端部。滑动部件54由以滑动自如的状态与轨道部53(槽)卡合(嵌合)且旋转自如的滚柱形成。因此,当对按摩机构10施加使其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进行摆动这样的外力时,该滑动部件54沿着轨道部53进行圆弧移动,从而使按摩机构10的摆动变得稳定。传动臂52设有左右一对(两个),并且分别分开配置在按摩机构10和滑块50的左右两侧。在上述各个传动臂52的、与按摩机构10连接的部分上,设有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第一枢支轴,并且形成有以该第一枢支轴为中心摆动自如的连杆接合部。该连杆接合部配置于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另外,按摩机构10的设有滑动部件54的位置(滚柱的旋转中心)与传动臂52上的、按摩机构10侧的连杆接合部,在该连杆接合部所具有的第一枢支轴的轴心上呈单轴配置。因此,经由传动臂52传递至按摩机构10的推拉力也被有效地传递至滑动部件54,由此,容易使该滑动部件54顺畅地沿着轨道部53进行移动。在传动臂52的、与滑块50连接的部分上,设有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第二枢支轴,并且形成有以该第二枢支轴为中心摆动自如的连杆接合部。在具备上述结构的进退动作机构14中,通过滑动机构的电动机64的驱动而使进给丝杠进行旋转,从而经由与该进给丝杠螺合的阴螺纹部在滑块50上产生向上移动力或者向下移动力,由此能够使滑块50沿着导杆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当滑块50向上移动时,如图5所示,传动臂52将滑动部件54沿着轨道部53朝向前方推出,由此使按摩机构10以摆动枢支轴11为中心按照向前突出的方式进行摆动。因此,将左右的按摩部件17朝向前方推出。图5表示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移动至上端位置(使用者的肩部位置)并停止的状态。当使滑动机构的电动机64朝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驱动时,如图6所示,经由与进给丝杠螺合的阴螺纹部而使滑块50向下移动。此时,传动臂52将滑动部件54沿着轨道部53朝向后方拉回,由此使按摩机构10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按照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向后返回)的方式进行摆动。因此,左右按摩部件17也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向后返回)。图6表示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使按摩机构10位于下端位置(使用者的腰部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摆动限制机构15是附加于进退动作机构14上并且与进退动作机构14协作(联动)进行动作的机构。摆动限制机构15具有下述功能,即,当按摩机构10呈向前倾斜或者向后立起的状态时,通过纵导向支承部41所得到的、局部限制按摩部件17以第一旋转轴26为中心转动或者摆动的功能。该摆动限制机构15设有第一转动限制部80,该第一转动限制部80在上按摩件21a突出至最前方且下按摩件21b后退至最后方这样的位置时限制支承臂20转动(绕第一旋转轴26转动)。另外,摆动限制机构15设有第二转动限制部81,该第二转动限制部81在上按摩件21a后退至最后方且下按摩件21b突出至最前方这样的位置时限制支承臂20转动。进而,摆动限制机构15设有转动许可部82,该转动许可部82在按摩部件17 (支承臂20)呈被第一转动限制部80和第二转动限制部81限制的姿势以外的其他姿势时允许按摩部件17进行转动(绕第一旋转轴26转动)。
上述第一转动限制部80、第二转动限制部81以及转动许可部82被构成为:与设置于基座部件12侧的导轨部85的规定部位相对应,并且,通过使滚柱状的滑动部件86位于上述规定部位上从而发挥作为第一转动限制部80、第二转动限制部81、转动许可部82的功能,其中,滚柱状的滑动部件86被设置为从按摩机构10朝向导轨部85突出的突出状。具体来说,导轨部85是环状的轨道,并且形成于从基座部件12的左右两侧部朝向前方突出的侧板部66(与设有进退动作机构14的轨道部53的侧板部相同)的、相互对置的内面壁上。换而言之,在侧板部66的内面壁上形成有从左右侧观察时具有菱形开口形状的凹部(菱形开口),该菱形开口的竖立侧壁成为导轨部85。另外,在该侧板部66上还形成有上述进退动作机构14的轨道部53。导轨部85具有供滚柱状滑动部件86嵌入的半圆部LI。从该半圆部LI的上部端起形成有朝向斜上方延伸的直线部L2,并且以与直线部L2相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与直线部L2相比倾斜度缓和的直线部L3。在直线部L3前端且与半圆部LI相对置一侧形成有供滚柱状滑动部件86嵌入的半圆部L4。该半圆部L4的上部端与直线部L3圆滑地相连接。从半圆部L4的下部端起形成有朝向斜下方延伸的直线部L5,并且以与直线部L5相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与直线部L5相比倾斜度缓和的直线部L6。最后,直线部L6的后端与半圆部LI的下部端圆滑地相连接,从而形成环状的导轨部85。在上述导轨部85中,直线部L2与直线部L3的连接点P3、直线部L3与半圆部L4的上部端的连接点、直线部L5与直线部L6的连接点P4、直线部L6与半圆部LI的下部端的连接点处,通过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半圆部LI的上部端与直线部L2的连接点P2、半圆部L4的下部端与直线部L5的连接点Pl处呈尖状(凸点P1、凸点P2),且通过具有极值的曲线进行连接。另外,对于在侧视 时导轨部85呈菱形开口形状的情况进行了叙述,该情况下,连接半圆部LI与半圆部L4的线成为菱形开口的长轴,导轨部85以该长轴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形成于侧板部66上。即,导轨部85在从摆动枢支部11的枢轴42观察时配置于相比进退动作机构14的轨道部53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上,并且被倾斜地设置为菱形开口的长轴沿着以摆动枢支部11为中心的圆弧。菱形开口的导轨部85的短轴(与长轴大致垂直的线)的长度为长轴长度的大致一半左右。该短轴朝向沿导杆38延伸的方向,其中,该导杆38将拍打电动机32以朝向上下方向(靠近或远离揉捏电动机的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加以支承。导轨部85的短轴长度与拍打电动机32的上下移动范围大致相同。另一方面,滑动部件86由从第二旋转轴31的左右两端部起与第二旋转轴31的轴心同轴地朝向左右两外侧突出且旋转自如的滚柱形成,并且分别在嵌入菱形开口的凹部之后能够在左右导轨部85内滚动。在确定为如上所述的配置和开口形状的导轨部85中,相当于半圆部L4的部位成为第一转动限制部80。另外,半圆部LI成为第二转动限制部81。上述第一转动限制部80和第二转动限制部81均具有能够与滑动部件86以不会产生晃动的方式嵌合这样的开口幅度。另外,在导轨部85中,随着从第一转动限制部80朝向连接点P3而凹部在上下方向上逐渐变宽,相反地,随着从连接点P3靠近第二转动限制部81而凹部在上下方向上逐渐变窄。由此,上述区域(直线部L3与直线部L5的上下之间、直线部L2与直线部L6的上下之间)的宽度在上下方向上比滑动部件86宽。即,成为滑动部件86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空间,该空间成为转动许可部82。进而,如图7所示,在设置于摆动限制机构15中的导轨部85上设有第一突出调整部93和第二突出调整部92。在摆动限制机构15具有第一转动限制部80、第二转动限制部81、以及用于允许按摩部件17绕第一旋转轴26转动的转动许可部82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夕卜,导轨部85是环状的轨道且形成于从基座部件12的左右两侧部朝向前方突出的侧板部66的、相互对置的内面壁上的结构等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并且在该导轨部85中形成有第一转动限制部80、第一突出调整部93、第二转动限制部81、第二突出调整部92以及转动许可部82 (与导轨部85内的规定部位相对应)。首先,如图7所示,导轨部85的后方下部具有供滚柱状滑动部件86嵌入的半圆部Gl0从该半圆部Gl的上部端起形成有朝向前方稍微向斜向上延伸的直线部G2,并且形成有从该直线部G2的前端起以更大的倾斜角度朝向斜上方延伸的直线部G3,进而,以与该直线部G3相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与该直线部G3相比倾斜角度缓和的直线部G4。 直线部G4朝向前方延伸超过了菱形的一边所需长度,并且,在直线部G4的前端且与半圆部Gl相对置的一侧形成有供滚柱状滑动部件86嵌入的半圆部G5。半圆部G5的上部端与直线部G4相连接。从半圆部G5的下部端起形成有直线部G6,该直线部G6与直线部G4朝向前方延伸的范围平行且朝向后方延伸,并且形成有从该直线部G6的后端起朝向斜下方延伸的直线部G7,进而,以与该直线部G7相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与该直线部G7相比倾斜角度缓和的直线部G8。直线部G8具有 菱形的一边所需的长度,并且与直线部G2平行地朝向后方延伸,直线部G8的延伸部后端与半圆部Gl的下部端相连接,最后,上述部分整体形成环状的导轨部85。由于滑动部件86可嵌入位于后方的半圆部Gl中,因此,能够将直线部G2与直线部G8的平行部分相互之间的空间用作滑动部件86的通道,其中,直线部G2与直线部G8的平行部分以与该半圆部Gl的直径相对应的方式设置。由此,该后方侧的半圆部Gl作为用于阻止滑动部件86向后移动的第二转动限制部81而形成,另外,配置于该第二转动限制部81与菱形开口之间的后方通道部(两直线部G2、G8相互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二突出调整部92而形成,该第二突出调整部92用于仅允许滑动部件86以嵌入状态朝向前后方向滑动。同样地,由于滑动部件86可嵌入位于前方的半圆部G5中,因此,能够将直线部G4与直线部G6的平行部分相互之间的空间用作滑动部件86的通道,其中,直线部G4与直线部G6的平行部分以与该半圆部G5的直径相对应的方式设置。由此,该前方侧的半圆部G5作为用于阻止滑动部件86向前移动的第一转动限制部80而形成,另外,配置于该第一转动限制部80与菱形开口之间的前方通道部(两直线部G4、G6相互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一突出调整部93而形成,该第一突出调整部93用于仅允许滑动部件86以嵌入状态朝向前后方向滑动。半圆部Gl的上部端与直线部G2的连接点、直线部G4与半圆部G5的上部端的连接点、半圆部G5的下部端与直线部G6的连接点、以及直线部G8与半圆部Gl的下部端的连接点处均通过直线或平滑的曲线连接。另一方面,直线部G2与直线部G3的连接点Q2、直线部G6与直线部G7的连接点Ql被形成为具有凸起的凸交叉部、即阻止滑动部件86的移动的尖状部(凸点Q1、凸点Q2)。另外,对于在侧视时导轨部85呈菱形开口形状的情况进行了叙述,该情况下,连接靠近第二转动限制部81 (半圆部Gl)的第二突出调整部92与靠近第一转动限制部80 (半圆部G5)的第一突出调整部93的线成为菱形开口的长轴,导轨部85以该长轴朝向前后方向方式形成于侧板部66上。另外,在进行本发明的特征性动作“协作按摩I 协作按摩8”时,背部用按摩机构114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 构。例如,作为按摩机构10例示了四个球结构(左右一对的按摩部件17分别设有上按摩件21a和下按摩件21b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两个球结构(左右一对的按摩部件17分别设有一个按摩件21的结构)。另外,使按摩机构沿着前后方向前进或后退的进退动作机构,也可以采用能够通过控制器的操作改变按摩件21的向前突出量的结构。该情况下,在进行“协作按摩I 协作按摩8”时,使用者可以改变按摩件21的突出量,从而能够以更加舒适的按压强度进行协作按摩。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按摩件21的突出量为最大并且将按压强度调整固定在最强位置的状态。另外,也可以采用下述按摩机构10,即,构成为施力部件(可以使用弹簧)对按摩件21进行作用的结构,从而能够根据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或作用量来改变按摩件21的突出量。然而,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以上所说明的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具有同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后部的靠背部, 在所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其中,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 在所述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座部的侧部以及所述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设有控制部,其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与所述气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
2.—种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后部的靠背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前部的放脚架, 在所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其中,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 在所述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座部的侧部以及所述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 所述放脚架中设有腿部揉捏机构,其中,所述腿部揉捏机构设有对使用者的下肢实施按摩的揉捏部件,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设有控制部,其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所述气囊以及所述腿部揉捏机构的揉捏部件中的至少两个以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被构成为使下述动作相互协作进行,其中,上述动作是指:通过使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使按摩件移动至患部的动作、使所述按摩件朝向患部突出的动作、以及使设置于所述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座部的侧部以及所述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的气囊膨胀的动作。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具有: 按摩机构,其具有按摩部件和驱动部,其中,所述按摩部件配置有左右一对且具有施疗部件,所述驱动部向所述按摩部件传递按摩动作; 基座部件,其利用摆动枢支部支承所述按摩机构,从而将所述按摩机构以朝向前后方向摆动自如的方式加以保持; 上下移动机构,其能够使所述基座部件在所述靠背部内沿上下方向移动; 进退动作机构,其使所述按摩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沿着前后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及 摆动限制机构,其在所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所述按摩机构成为向前突出的状态时,能够以向前突出的状态保持所述按摩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部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分别设有施疗部件, 所述摆动限制机构被构成为:在所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所述按摩部件的上端部成为向前突出的状态时,能够以所述上端部向前突出的状态保持所述按摩部件,并且,在所述进退动作机构使所述按摩部件的下端部成为向前突出的状态时,能够以所述下端部向前突出的状态保持所述按摩部件。
6.一种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座椅式按摩器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后部的靠背部,在所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在所述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座部的侧部以及所述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与所述气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
7.—种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座椅式按摩器设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后部的靠背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前部的放脚架,在所述靠背部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在所述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座部的侧部以及所述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所述放脚架中设有腿部揉捏机构,所述腿部揉捏机构设有对使用者的下肢实施按摩的揉捏部件,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的按摩件、所述气囊以及所述腿部揉捏机构的揉捏部件中的至少两个以上协作进行按摩动作。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的控制方法使下述动作相互协作进行,其中,上述动作是指:通过使所述背部用按摩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使所述按摩件移动至患部的动作、使所述按摩件朝向患部突出的动作、以及使设置于所述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座部的侧部以及所述靠背部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 处的气囊膨胀的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座椅式按摩器能够对使用者实施舒适的穴位按压按摩(局部按压按摩);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102)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103)和设置于该座部(103)后部的靠背部(104);在靠背部(104)中设有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该背部用按摩机构(114)设有对患部实施揉捏按摩的按摩件(21);在座部(103)的上表面、座部(103)的侧部以及靠背部(104)的侧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位置处设有用于进行按压按摩的气囊(A~F);该座椅式按摩器(102)设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使背部用按摩机构(114)的按摩件(21)与气囊(A~F)协作进行动作。
文档编号A61H7/00GK103179937SQ2010800697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5日
发明者李力, 出口智靖, 清水新策 申请人: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