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628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居传染病的首位,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是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属于中医“时行感冒”、“外感发热”、“温病”、“疫疠”的范畴。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或腹泻。高热是重症流感首发和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多超过39°C。最早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中医防治瘟疫是根据患者临床征象而辨证论治,因此,无论病毒变异与否,中医瘟疫理论与实践是治疗流感的有效途径。此外,流感病邪主要是六淫与疠气,湿热邪气为外感病的常见病因,且变化多端,证候复杂。二者合邪,更增加了流感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湿邪侵袭人体,阻滞气机,留滞经络,甚至弥漫三焦,故常见全身不适,头重如裹,且湿邪常与其他病邪相因为病。在临床上,湿热病偏重者,往往兼有少阳三焦之证,表现为寒热起伏,胸满腹胀,尿赤,舌苔腻等。迄今为止,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流行的主要措施,但从生产到使用周期长及病毒的变异性,因此西药抗病毒药物是当前防控流感大流行的主要选择。对流感的治疗多以抗病毒、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上述药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感的问题。如对于重症流感,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不能预防病毒性肺炎的发生,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还有可能引发机会感染和其他副作用,增加临床死亡率,同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会进一步诱导病毒的复制。因此,研发一种低毒高效、安全、无耐药性或低耐药抗病毒药物以预防和控制流感,避免轻症向重症、危症转化受到广泛重视。中药复方治疗流感具有几千年的经验,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 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肺循环及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中药早期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至重症, 同时缩短病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治流感疗效肯定、安全,减少耐药株产生。因此,中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包括湿毒型流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湿毒型流感的治疗,贵在辨证论治,多以祛湿为主,使湿祛则热孤,在上宜宣,在中宜燥,在下宜利,采用辛开、苦泄、芳宣、淡渗并施。化湿法在温病中运用非常广泛,轻宣之剂,发汗宣肺,及芳香化湿之品,体现了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化则脾湿自化,但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有效的中药复方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该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0 20份,布渣叶10 20份,藿香5 15份,贯众5 15份,五指柑5 15份,金银花10 20份,连翘10 20份,白芷3 9 份,崩大碗5 15份,大青叶5 15份,芦根10 20份,菊花3 9份。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5份,布渣叶15份,藿香10份,贯众10份,五指柑10份,金银花15份,连翘15份,白芷5份,崩大碗10份,大青叶10份,芦根15份,菊花5份。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岗梅根 10 20份,布渣叶10 20份,藿香5 15份,贯众5 15份,五指柑5 15份,金银花 10 20份,连翘10 20份,白芷3 9份,崩大碗5 15份,大青叶5 15份,芦根10 20份和菊花3 9份,混合后加水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后取出的药汁合并,静置M 48h, 过滤,滤液浓缩后得到相对密度为1. 30 1. 35g/cm3,温度为50 70°C的稠膏;将稠膏喷雾干燥,得到喷雾干燥粉,再进一步粉碎至80 120目,得到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加水煎煮两次是将中药原料混合后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 12倍的50 90°C热水,浸泡1 池后加热,沸后计时,煎煮1 池,然后过滤取出药汁,再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 12倍的50 90°C热水,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1 池,再过滤取出药汁。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条件为压力-0. 07 -0. 09Mpa,温度50 70°C。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风温度160 180°C,出风温度70 80°C。各种中药原料的药理疗效如下岗梅根性寒,味苦、甘;归肺、肝、大肠经;清热生津,散瘀,解毒;布渣叶性平,味淡、微酸;归肝、脾、胃经;清热利湿,健脾消滞,化痰,退黄;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化湿,止呕,解暑;贯众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五指柑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肺经;祛风,除痰,行气,止痛;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白芷性温,味辛;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崩大碗性寒,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大青叶性寒,味苦;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芦根性寒,味甘;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本发明的原理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湿毒型流感,抓住湿毒这一致病要点,芳香化浊,解毒除湿,为调理脾胃升降,使已生之湿得化,后起之湿不生,为治本之法。并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临床上治疗作用良好。湿毒型流感多属中医“湿温病”范畴,湿热之证往往是热由湿生,湿中生热, 热处湿中,二者相互裹结,难解难分,湿得热则愈深,热因湿而愈炽,湿热胶结,在治疗上尤当以祛湿为要务,使湿祛则热孤,使疾病有向愈的转机。湿热之邪因阻中焦脾胃,致使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气机壅滞,见有大便不爽,脘闷腹胀者,治疗多以芳香化浊;温病初起,从口
4鼻而入,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的传变途径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方中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能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又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用为主药。温邪伤人,多阴液不足,故用芦根甘寒之品,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专清肺胃之热,且能生津,有味甘而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的特点,对湿温病、热重及小便不利者,特别适宜,此时, 治疗体现分晓消走泄,着重宣气化湿,使气机宣通,水道通调则湿邪自除,同时寓有温病“存得一分阴液,便保得一分生机”的治疗原则。湿热胶结,治以清热祛湿法,使湿祛则热孤,恢复三焦的气化。用藿香芳化湿浊,止呕,微温之性不助热,有助化湿;白芷芳香化湿,兼以解表;贯众、大青叶、崩大碗清热解毒,利湿,助主药解毒避瘟,菊花甘寒,轻清,疏散肝经风热; 五指柑、布渣叶、岗梅根清热祛湿,行气消滞,为广东凉茶常用之品,为清解上焦湿热的常用之品。本方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温病用药原则。本发明可全方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避瘟,对湿毒型流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依据,采用上述有效药物成分相互配伍组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清瘟之功效,达到治疗湿毒型流感的目的,且成本低,药源广。上述制备方法所得的中药药粉可制备成常见的中药制剂,如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服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称取岗梅根1500g,布渣叶1500g,藿香lOOOg,贯众lOOOg,五指柑lOOOg,金银花 1500g,连翘1500g,白芷500g,崩大碗lOOOg,大青叶lOOOg,芦根1500g和菊花500g,混合后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倍的90°C热水,浸泡lh,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1. 5h,过滤取出药汁,再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10倍的90°C热水,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池,过滤取出药汁,合并取出的药汁,静置36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压力为-O.OSMpa,温度为70°C )至密度为1. 30g/cm3,温度为60°C的稠膏,将得到的稠膏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70°C,出风温度为70°C),得喷雾干燥粉,再粉碎成100目,即得到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药粉。按每粒胶囊含0. 3g中药药粉分装。患者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胶囊,3天为一个疗程,服用1 3 个疗程,病情会有明显好转。实施例2称取岗梅根lOOOg,布渣叶lOOOg,藿香500g,贯众1500g,五指柑500g,金银花 IOOOg,连翘lOOOg,白芷300g,崩大碗500g,大青叶500g,芦根2000g和菊花900g,混合后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10倍的50°C热水,浸泡1.证,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2h,过滤取出药汁,再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倍的50°C热水,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lh,过滤取出药汁, 合并取出的药汁,静置M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压力为_0.09Mpa,温度为50°C )至密度为1. 32g/cm3,温度为50°C的稠膏,将得到的稠膏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60°C,出风温度为 80°C ),得喷雾干燥粉,再粉碎成120目,即得到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药粉。按每粒胶囊含 0. 3g中药药粉分装。患者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胶囊,3天为一个疗程,服用1 3个疗程,病情会有明显好转。
实施例3称取岗梅根2000g,布渣叶2000g,藿香1500g,贯众500g,五指柑1500g,金银花 2000g,连翘2000g,白芷900g,崩大碗1500g,大青叶1500g,芦根IOOOg和菊花300g,混合
后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12倍的80°C热水,浸泡池,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lh,过滤取出药汁,再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12倍的80°C热水,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1. 5h,过滤取出药汁,合并取出的药汁,静置32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压力为_0.07Mpa,温度为60°C )至密度为1. 35g/cm3,温度为70°C的稠膏,将得到的稠膏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80°C,出风温度为75°C),得喷雾干燥粉,再粉碎成80目,即得到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药粉。按每粒胶囊含0. 3g中药药粉分装。患者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胶囊,3天为一个疗程,服用1 3 个疗程,病情会有明显好转。实施例4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胶囊,临床治疗湿毒型流感115例,均为门诊治疗,其中男78例,女37例;年龄4 58岁,平均年龄16. 3岁,其中咽部充血89例(77.4% ),发热 98 例(85. 2%),咳嗽 96 例(83. 5% ),咽痛 105 例(91. 3% ),头痛 80 例(69.6%),肺部啰音41例(35. 7% ),咳痰30例1%),畏寒32例(27.8% )0患者口服,每日3次,每次 3粒胶囊,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患者连服1 3个疗程。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9年 10月修订的《甲型Hmi流感诊断方案(2009年第3版)》中的诊断标准执行。疗效标准 痊愈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正常,增高的血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显示炎症完全吸收。显效咳嗽明显减轻,咳痰明显减少,体温正常, 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血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胸部X线显示炎症大部分吸收。有效咳嗽减轻,咳痰减少,体温有所下降,肺部啰音减少,血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胸部X线显示炎症有所吸收。无效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无变化,或有加重。临床治疗结果为治愈90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 8%。实施例5临床治疗4例病症分析1、赵某,男,16岁,发热39. 5°C,咳嗽,咽痛3天,伴有咳痰,畏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胶囊,2个疗程后治愈。2、齐某,女,23岁,发热畏寒,体温38. 5°C,2天,流涕,咽痛,舌红苔白,脉浮数。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胶囊,1个疗程后治愈。3、陈某,男,7岁,发热咽痛2天,体温39. 8°C,肺部啰音明显,头痛,咳痰,量少色黄,舌红苔薄白,脉数。患儿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胶囊,3个疗程后治愈。4、王某,男,51岁,发热咳嗽,体温38. 8°C,肺部啰音明显,咳痰,畏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胶囊,2个疗程后治愈。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0 20份,布渣叶10 20份,藿香5 15份,贯众5 15份,五指柑5 15份,金银花10 20份,连翘10 20份,白芷3 9份,崩大碗5 15份,大青叶5 15份,芦根10 20份,菊花3 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5份,布渣叶15份,藿香10份,贯众10份, 五指柑10份,金银花15份,连翘15份,白芷5份,崩大碗10份,大青叶10份,芦根15份, 菊花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岗梅根10 20份,布渣叶10 20份,藿香5 15份,贯众5 15份, 五指柑5 15份,金银花10 20份,连翘10 20份,白主3 9份,崩大碗5 15份, 大青叶5 15份,芦根10 20份和菊花3 9份,混合后加水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后取出的药汁合并,静置M 48h,过滤,滤液浓缩后得到相对密度为1. 30 1. 35g/cm3,温度为50 70°C的稠膏;将稠膏喷雾干燥成粉,再粉碎至80 120目,得到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煎煮两次是将中药原料混合后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 12倍的50 90°C热水,浸泡1 池后加热,沸后计时,煎煮1 池,过滤取出药汁,再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 12倍的50 90°C热水,加热煎煮, 沸后计时,煎煮1 2h,再过滤取出药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条件为压力-0. 07Mpa -0. 09Mpa,温度 50 70°C。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风温度 160 180°C,出风温度70 80°C。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成岗梅根10~20份,布渣叶10~20份,藿香5~15份,贯众5~15份,五指柑5~15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10~20份,白芷3~9份,崩大碗5~15份,大青叶5~15份,芦根10~20份,菊花3~9份。制备方法是把各种中药原料经二次水提后喷雾干燥得中药粉,可制成各种中药制剂。本发明采用传统中药制备方法,保留了药物的药性,原药配伍合理,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透热清瘟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药效好,抗病毒能力强,无毒副作用,而且服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2302688SQ20111024524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李恩庆, 陈孝银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