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晕车护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77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晕车护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护腕,尤其是具有防晕车效能的护腕。
背景技术
在很多人身上,存在晕车现象。有人发现根据中医传统的压穴方法,压迫内关穴吋,能减轻晕车症状,甚至能消除晕车反应。内关穴位于人手腕第一横纹下三指处,由自己操作吋,只能轮流互換双手压穴,为增加防晕车效果,请别人帮助压迫双手内关穴吋,效果特别好。但旅途中的人,尤其是単独出行的人,不方便请别人帮助,只能自己双手轮流压穴,防晕车效果不好,且操作得比较累。有人设计出以护腕为载体,在护腕上设置凸扣,当凸扣对准内关穴时,能起到压迫穴位的效果,而且,双手同时戴上该护腕时,能同时压迫穴道,提高防晕车效果。这种产品的凸扣设置在护腕内表面,在护腕正面采用ー压扣连接凸扣,压扣设轴、凸扣设孔,轴上涂胶,再将轴贯穿护腕伸入孔内,胶合后与护腕相对固定。但在制造生产时,发现涂胶时一方面会粘污护腕,另ー方面,粘合后,凸扣还会相对于护腕转动,长期使用,会扩大扣孔,造成扣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ー种利用压扣、凸扣材料特性,结合两者形状改变,使两者间能直接形成不易分离的连接状态的防晕车护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护腕、设置在护腕内表面的凸扣和设置在护腕外表面用于固定凸扣的压扣组成, 所述的凸扣为半球形或锥形,底面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两级台阶孔;所述的压扣底面设有连接轴,接近轴端部位设有ー圈凸箍;连接孔小台阶孔的内径略小于凸箍的最大直径。所述的压扣底面上设有凸尖。本发明改变了以往压扣与凸扣间依靠胶合剂连接的技术方案;在压扣轴端部设置了ー圈凸箍,同时将凸扣孔改为台阶孔,装配时,将凸箍挤压进台阶孔,形成过盈配合状态,从而使两者间连接牢靠,不易分离。为了克服连接后与护腕间存在相对转动的问题,本发明在压扣底面设置了凸尖,它能扎进护腕本体内,限制扣件与本体间转动自由度。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是压扣,2是凸尖,3是轴,4是凸箍,5是台阶孔,6是凸扣;
图2是图1中A-A视图。图3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7是护腕。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广3,本发明由护腕7、设置在护腕7内表面的凸扣6和设置在护腕7外表面用于固定凸扣6的压扣I组成,凸扣6为半球形或锥形,底面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两级台阶孔5 ;压扣I底面设有连接轴3,接近轴3端部位设有ー圈凸箍4 ;连接孔小台阶孔5的内径略小于凸箍4的最大直径。 压扣I底面上设有凸尖2。
权利要求
1.防晕车护腕,由护腕、设置在护腕内表面的凸扣和设置在护腕外表面用于固定凸扣的压扣组成,其特征在干,所述的凸扣为半球形或锥形,底面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两级台阶孔;所述的压扣底面设有连接轴,接近轴端部位设有ー圈凸箍;连接孔小台阶孔的内径略小于凸箍的最大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扣底面上设有凸尖。
全文摘要
一种防晕车护腕。涉及一种具有防晕车效能的护腕。本发明由护腕、设置在护腕内表面的凸扣和设置在护腕外表面用于固定凸扣的压扣组成,所述的凸扣为半球形或锥形,底面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两级台阶孔;所述的压扣底面设有连接轴,接近轴端部位设有一圈凸箍;连接孔小台阶孔的内径略小于凸箍的最大直径。本发明改变了以往压扣与凸扣间依靠胶合剂连接的技术方案;在压扣轴端部设置了一圈凸箍,同时将凸扣孔改为台阶孔,装配时,将凸箍挤压进台阶孔,形成过盈配合状态,从而使两者间连接牢靠,不易分离。为了克服连接后与护腕间存在相对转动的问题,本发明在压扣底面设置了凸尖,它能扎进护腕本体内,限制扣件与本体间转动自由度。
文档编号A61H39/04GK103027834SQ2011102925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胡洋林 申请人:胡洋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