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880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人类控制和征服癌症逐步变成现实,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放疗及化疗是三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放疗因其适应症比较宽泛,选择性较大,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治疗的某个阶段都需要接受放疗。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区(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一些重要器官如脑干、晶体、脊髓、 肾、性腺等,则需要特别保护。传统放疗技术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初级阶段,其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亦带来了正常组织器官的一次性或永久性伤害,甚至以牺牲一些重要器官为代价,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治疗。肿瘤放疗的理想境界是只照肿瘤,而不照射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现代精确放疗技术虽然还没有达到此种境界,但计算机技术的超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精确放疗技术朝此理想化目标跨越了一大步。所谓精确放疗,即三维适型调强放疗,是指将放疗医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理学等相结合所进行的肿瘤治疗方式,整个放疗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完成。其与传统放疗技术不同之处可概括为“四最”,即靶区(病变区)内受照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靶区内剂量分布最均勻,靶区定位及照射最准确,优点是“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主要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精确放疗是在常规放疗基础上通过精确的肿瘤定位,精确的计划设计、剂量计算及在治疗机上精确执行的一种全新的肿瘤放疗技术,在精确放疗的全过程中,每一步都强调精度,这相对于常规放疗是质的飞跃。精确的肿瘤定位是实现精确放疗的基础,首先是定位方面,因为肿瘤受体位、呼吸等因素的影响,位置很难固定,普通放疗是通过模拟定位机定位,用皮肤墨水在病人皮肤上标记治疗范围。而精确放疗很好地解决了体位固定问题,其利用三维立体定向体架及体模和真空垫,先让病人平躺在三维适形治疗床上,然后用体模将病人予以固定,在螺旋CT上进行定位,这样不但能够对肿瘤进行充分固定,且能进行精确的三维立体定向定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将所有的射线都集中在肿瘤上面,减少误差,避免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三维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发展迅速,尽管还有不少问题有待克服,但它所显示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标志着肿瘤放射治疗进入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特征的时代已经到来,三维立体定向放疗也给我们放射肿瘤临床医生、放射物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筑起新的高技术平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它可以实现精确的体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提高了精确放疗的定位精度、摆位精度和照射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所述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由核磁头架底板和U型头架两大部分组成;所述U型头架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上;所述U型头架由基座、头枕和面模构成;所述基座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上,基座上设置有一排定位孔,头枕安装于基座上、可沿着定位孔前后移动;基座两侧设置有四组用于将面模固定的面模定位固定杆,通过面模定位固定杆、面模安装于头枕上方;所述核磁头架底板由一块有机玻璃平板和一组螺旋调节机构组成,平板上的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旋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是强度高没有伪影的塑料板。既保证了头架的精度又符合了影像没有伪影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面模固定杆,人躺在头枕里周热塑膜将头固定住,并在面模和皮肤上做上标记点,这在定位摆位中将起重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病人的病灶位置选择合适的头枕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核磁头架底板上设置有一组螺纹调节机构,可通过它的精确调整,使病灶中心的坐标位置和扫描时一致,以达到精确放疗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将核磁U型头架固定在核磁的头线圈内,根据病灶位置,将头枕固定于合适的定位孔内,病人躺在头枕上,做病人的面模并于基座上做标记。将三个标记板放置在病灶附近的面模上,固定好,并在面模上做好标记基准线。进行核磁扫描。将扫描数据传送到工作站里,做出治疗计划。再将核磁头架底板固定在加速器治疗床上,基座固定在核磁头架底板上,头枕按核磁扫描时的位置放好。病人躺好后,将面模罩到头上,并将面模的标记对准,固定好面模。用激光灯做为定位基准,调整一组底板上的螺旋机构,使其摆位误差在Imm之内。按照治疗计划治疗病人。如果核磁的头线圈里没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就不能精确定位,就不能做到三维精确治疗,有些影像CT是诊断不出来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精确的体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提高了精确放疗的定位精度、摆位精度和照射精度。所以制作在核磁头线圈里能精确定位的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意义非常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所述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由核磁头架底板10和U型头架11两大部分组成;所述U型头架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上;所述U型头架由基座1、头枕2和面模3构成;所述基座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4上, 基座上设置有一排定位孔5,头枕安装于基座上、可沿着定位孔前后移动;基座两侧设置有四组用于将面模固定的面模定位固定杆6,通过面模定位固定杆、面模安装于头枕上方;所述核磁头架底板由一块有机玻璃平板和一组螺旋调节机构组成,平板上的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旋调节机构7。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是强度高没有伪影的塑料板。既保证了头架的精度又符合了影像没有伪影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面模固定杆,人躺在头枕里用热塑膜将头固定住,并在面模和皮肤上做上标记点,这在定位摆位中将起重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病人的病灶位置选择合适的头枕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核磁头架底板上设置有一组螺纹调节机构,可通过它的精确调整,使病灶中心的坐标位置和扫描时一致,以达到精确放疗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将核磁U型头架固定在核磁的头线圈内,根据病灶位置,将头枕固定于合适的定位孔内,病人躺在头枕上,做病人的面模并做标记。将三个标记板放置在病灶附近的面模上,固定好,并在面模上做好标记基准线。进行核磁扫描。将扫描数据传送到工作站里,做出治疗计划。再将核磁头架底板固定在加速器治疗床上,基座固定在核磁头架底板上,头枕按核磁扫描时的位置放好。病人躺好后,将面模罩到头上,并将面模的标记对准,固定好面模。用激光灯做为定位基准,调整一组底板上的螺旋机构,使其摆位误差在Imm之内。按照治疗计划治疗病人。如果核磁的头线圈里没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就不能精确定位,就不能做到三维精确治疗,有些影像CT是诊断不出来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精确的体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提高了精确放疗的定位精度、摆位精度和照射精度。所以制作在核磁头线圈里能精确定位的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意义非常大。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 一种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由核磁头架底板和U型头架两大部分组成;所述U型头架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上;所述U型头架由基座、头枕和面模构成;所述基座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上,基座上设置有一排定位孔,头枕安装于基座上、可沿着定位孔前后移动;基座两侧设置有四组用于将面模固定的面模定位固定杆,通过面模定位固定杆、面模安装于头枕上方;所述核磁头架底板由一块有机玻璃平板和一组螺旋调节机构组成,平板上的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旋调节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所述核磁头部立体摆位框架由核磁头架底板和U型头架两大部分组成;所述U型头架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上;所述U型头架由基座、头枕和面模构成;所述基座安装于核磁头架底板上,基座上设置有一排定位孔,头枕安装于基座上、可沿着定位孔前后移动;基座两侧设置有四组用于将面模固定的面模定位固定杆,通过面模定位固定杆、面模安装于头枕上方;所述核磁头架底板由一块有机玻璃平板和一组螺旋调节机构组成,平板上的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旋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精确的体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提高了精确放疗的定位精度、摆位精度和照射精度。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2086475SQ20112011094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
发明者崔艳慧, 李四清, 苗战会, 袁肖敬, 陈金樑, 霍晓庆 申请人:北京大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