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134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血液透析护理包,包括血透导管处置上、下机护理包及内瘘处置护理包。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的方法包括深静脉透析导管留置和建立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我们首先用血液透析护理包消毒处置病人的血管通路,然后将预冲好的透析器及血路管连接至病人的血管通路,建立体外循环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原有的血液透析护理包主要由1、血透导管处置护理包(分为上机处置包和下机处置包)两个不锈钢弯盘,三块无菌纱布等组成。为重复循环使用,使用前,护士必须进行血透护理包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打开不锈钢弯盘,内置一块干纱布、一块碘伏纱布、一块酒精纱布及4颗酒精棉球,另外准备两副5ml针筒、橡皮手套3只、一张无菌敷贴、一块治疗巾及胶布若干。使用后由护士负责消毒清洗不锈钢弯盘,打包后再次经高温消毒后备用。 2、内瘘处置原有的内瘘病人穿刺时没有专门的护理包,上机穿刺时,护士准备一副手套、 两根穿刺针及治疗巾一块,使用传统的护理治疗盘进行操作;下机拔针时,护士则需事先分发干棉球,准备手套一副及胶布若干备用。原有的血管通路处置方法存在的缺陷是耗时耗力;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繁复,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污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消毒包的灭菌保存时间短,仅M小时内有效;不锈钢弯盘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清洗消毒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的血液透析护理包,由血透导管上机处置护理包、血透导管下机处置护理包及内瘘穿刺护理包组成;血透导管上机处置护理包(A型护理包)由1只一次性黄色床贴袋(装辅料,纱布等医疗垃圾用)、3只橡皮手套、1块无纺布治疗巾、1块碘伏纱布、1块酒精纱布、4颗酒精棉球、 1块无菌纱布、2副5ml针筒、1张无菌敷贴、1张1开4胶布、2只一次性治疗盘、1只外包装袋组合,其中橡皮手套、碘伏纱布、酒精纱布及酒精棉球均为独立密封包装,以上物品从上至下叠放置于外包装袋内,外包装袋采用普通塑料袋,整体密封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血透导管下机处置护理包(B型护理包)由2只橡皮手套、1块无纺布治疗巾、1块酒精纱布和2颗酒精棉球、2块无菌纱布、2只导管帽、1张1开4胶布、2只一次性治疗盘、 1只外包装袋组合,其中橡皮手套、导管帽、酒精纱布及酒精棉球均为独立密封包装,以上物品从上至下叠放置于外包装袋内,外包装袋采用普通塑料袋,整体密封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内瘘处置护理包(C型护理包)由1只一次性床贴袋(装辅料,纱布等医疗垃圾用)、 1块无纺布治疗巾、2双橡皮手套、6根碘伏棉签、6颗干棉球、2张1开3无菌敷贴、2张1开4胶布、2只一次性治疗盘、1只外包装袋组合,其中橡皮手套、碘伏棉签、4颗干棉球均为独立密封包装,以上物品从上至下叠放置于外包装袋内,外包装袋采用普通塑料袋,整体密封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C型护理包上下机共用。本实用新型采用完全封闭包装,所有物品整体灭菌,即拆即用,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状态,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一次操作一包,大大减少准备工作的工作量,无须再携带其他物品,使用非常方便。灭菌有效期长,无须定期对个别物品单独消毒,节省人力物力。 另外经人力物力等成本核算,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更加经济。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临床上原有的血透护理包存在的耗时耗力及容易交叉感染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产品设计一次性使用的血透护理包,操作十分简便安全,而且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血透导管上机处置护理包(A型护理包)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血透导管下机处置护理包(B型护理包)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瘘处置护理包(C型护理包)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血透导管上机处置护理包(A型护理包)由一只一次性黄色床贴袋1 (装辅料,纱布等医疗垃圾用)、三只橡皮手套2、一块无纺布治疗巾3、一块碘伏纱布4、一块酒精纱布和四颗酒精棉球5、二副5ml针筒6、一块无菌纱布7、一张无菌敷贴8、一张1开4胶布9、二只一次性治疗盘10、一只外包装袋11组合,其中橡皮手套2、碘伏纱布 4、酒精纱布和酒精棉球5均为独立密封包装,以上物品从上至下叠放置于外包装袋11内, 外包装袋11采用普通塑料袋,整体密封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血透导管下机处置护理包(B型护理包)由一块无纺布治疗巾13、二只橡皮手套14、一块酒精纱布和二颗酒精棉球15、二只导管帽16、二块无菌纱布 17、张1开4胶布18、二只一次性治疗盘19、一只外包装袋20组合,其中橡皮手套14、酒精纱布和酒精棉球15、导管帽16均为独立密封包装,以上物品从上至下叠放置于外包装袋20 内,外包装袋采用普通塑料袋,整体密封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内瘘处置护理包(C型护理包)由一块无纺布治疗巾21、二双橡皮手套22、六根碘伏棉签23、一只一次性床贴袋M (装辅料,纱布等医疗垃圾用),六颗干棉球25、二张1开3无菌敷贴沈、二张1开4胶布27、二只一次性治疗盘观、一只外包装袋 29组合,其中橡皮手套22、碘伏棉签23和干棉球25均为独立密封包装,以上物品从上至下叠放置于外包装袋四内,外包装袋采用普通塑料袋,整体密封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C型护理包上下机共用。实施例二置管血透病人上机处置上机时,检查置管病人上机处置护理包(A型护理包)的外包装是否完整密闭及有效的灭菌时间。打开护理包,取出一次性床贴袋贴置于床侧,拆开塑封的橡皮手套并戴上,拆分叠在一起的二只一次性治疗盘,拆开塑封的碘伏纱布和酒精纱布棉球备用;拆开血透病人包裹导管的纱布及敷料放入床贴袋中,取酒精纱布消毒导管及周围皮肤,铺一次性治疗巾于导管下,取碘伏纱消毒导管及周围皮肤,打开导管帽,取酒精棉球消毒导管口,取5ml针筒依次抽取导管动脉端及静脉端血栓,以酒精棉球再次消毒导管口,连接病人,开始治疗;取无菌敷贴贴于病人导管插管处,取下一次性治疗巾放入一次性床贴袋中,取无菌干纱布包裹病人导管和透析血路管的连接处,以1开4胶布妥善固定。置管血透病人下机处置待治疗结束,回血完毕。检查置管病人下机处置护理包 (B型护理包)的外包装是否完整密闭及有效的灭菌时间。打开护理包,戴手套。拆分叠在一起的一次性治疗盘,拆开酒精纱布棉球备用。拆开包裹导管和血路管连接处的纱布放入一次性床贴袋中,取酒精纱布消毒导管连接处。铺一次性治疗巾于导管下,断开连接,取酒精棉球消毒导管口,取封管液依次对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进行封管,盖好导管帽。取下一次性治疗巾放入一次性床贴袋中,取无菌纱布包裹病人导管,以1开4胶布妥善固定。上机时,检查内瘘处置护理包(C型护理包)的外包装是否完整密闭及有效的灭菌时间。打开护理包,取出一次性床贴袋贴于床侧。戴手套。铺一次性治疗巾于导管下。拆开塑封的碘伏棉签,取碘伏棉签消毒选择好的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内瘘穿刺。穿刺成功后, 取1开3无菌敷贴2张依次贴在动脉端穿刺点和静脉端穿刺点,取1开4胶布妥善固定。上机后,内瘘穿刺护理包内剩余干棉球4颗、手套2只、1开4胶布1张,以备下机时使用。
权利要求1.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其特征在于,由血透导管上机处置护理包、血透导管下机处置护理包及内瘘穿刺护理包组成,血透导管上机处置护理包由一次性黄色床贴袋(1)、三只橡皮手套O)、一块无纺布治疗巾(3)、一块碘伏纱布G)、一块酒精纱布和四颗酒精棉球 (5)、二副5ml针筒(6)、一块无菌纱布(7)、一张无菌敷贴(8)、一张1开4胶布(9)、二只一次性治疗盘(10)、一只外包装袋(11)组合;血透导管下机处置护理包由一块无纺布治疗巾 (13)、二只橡皮手套(14)、一块酒精纱布和二颗酒精棉球(15)、二只导管帽(16)、二块无菌纱布(17)、一张1开4胶布(9)、二只一次性治疗盘(19)、一只外包装袋00)组合;内瘘处置护理包由一块无纺布治疗巾(21)、二双橡皮手套(22)、六根碘伏棉签(23)、一只一次性床贴袋(M),六颗干棉球0 、二张1开3无菌敷贴06)、二张1开4胶布(XT)、二只一次性治疗盘(观)、一只外包装袋09)组合,所述的三个护理包所含物品从上至下叠放分别置于各自外包装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其特征在于,血透导管上机处置护理包中的橡皮手套( 、碘伏纱布(4)、酒精纱布和酒精棉球( 分别独立密封包装;血透导管下机处置护理包中橡皮手套(14)、酒精纱布和酒精棉球(15)、导管帽(16)分别独立密封包装;内瘘处置护理包中橡皮手套(22)、碘伏棉签和干棉球0 分别独立密封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外包装袋材料采用普通塑料袋,整体密封后用环氧乙烷灭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由血透导管上、下机处置护理包及内瘘穿刺护理包组成,上、下机处置护理包由一次性床贴袋、橡皮手套、无纺布治疗巾、碘伏纱布、酒精纱布、酒精棉球、无菌纱布、针筒、无菌敷贴、胶布、导管帽、一次性治疗盘、外包装袋组合,内瘘处置护理包由一次性床贴袋、无纺布治疗巾、橡皮手套、碘伏棉签、干棉球、无菌敷贴、胶布、一次性治疗盘、外包装袋组合,各物品叠放置于各自外包装袋内,整体密封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本实用新型所有物品整体灭菌,即拆即用,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状态,降低交叉感染机会,无须定期对个别物品单独消毒,节省人力物力,使用成本降低,操作简便安全。
文档编号A61M1/14GK202198901SQ20112013417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30日
发明者袁静, 陈江华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