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70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皮环切器,尤其是指可以实现松紧调节的锁固结构。
背景技术
成年人包皮环切手术在降低HIV传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商建忠先生设计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采用在外环开口处设置自毁式卡合块的闭合锁固结构,有效解决了传统包皮环切器械使用螺杆螺孔连接而造成的器械重复使用问题,大大提高了包皮环切手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但,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自毁式卡合块式与传动的螺杆螺孔闭合方式相同,均属于一次定位式闭合装置,器械按照环的大小细分为不同的型号。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根据测量结果,选择不同的器械,在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后,套上内环,将包皮外翻,调整好内外环的位置后,闭合外环,完成包皮环切器的上环的动作。由于每个个体间存在差异, 即使是相同的测量结果,每位患者包皮的皮肤组织薄厚不同,每位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也不同,这样,使用相同型号的环切器,却无法兼顾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此外,在完成上述上环的步骤后,要先将患者多余的包皮通过手术切除掉大部分, 患者通过多天佩带包皮环切器,通过包皮环切器的压紧作用,使得剩下的小部分多余包皮自行脱落,而包皮环切器压紧的部位重新建立新的循环机制而获得恢复。此种治疗方式,包皮的恢复过程无需麻药、抗生素药、疼痛少,术后效果光滑美观。但,仍需要手术完成局部切除。在上述整个治疗过程中,外环的松紧程度仅通过安装过程一次确定,无法兼顾个体差异形,且在手术中间不能再对外环的松紧进行调节,如果发生挤压性水肿或患者无法耐受环切器的压迫而产生的疼痛,仍需要外界辅助治疗甚至中途下环。故此,如何提高包皮环切器的不同人群适用性及佩带舒适程度,及真正实现手术微创,是值得探讨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求,商建忠先生研究并设计了兼顾锁固机构和调节结构的开口闭合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说明详细介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包皮环切手术的要求,提供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根本上改变包皮环切手术开刀的手术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具有开口,其中外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咬合;外环开口的另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互咬合,第一齿条在第一齿轮的渐进驱动下向其相对侧运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互咬合,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的驱动下,驱动第二齿条向其相对侧运动。[0013]其中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上的各个锯齿自外环外侧向中心呈倾斜状设置;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包含上端的圆形齿轮环和下端的锥形齿轮环,锥形齿轮环上的锯齿呈与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向匹配的倾斜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各自的圆形齿轮环咬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下端的锥形齿轮环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咬合。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单向旋转齿轮。其中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包含有内固定轴,圆形齿轮环和锥形齿轮环套设在内固定轴外侧,圆形齿轮环驱动锥形齿轮环旋转;内固定轴的外壁上开设容置口,该容置口内放置有弹性橡胶块及活动卡块,圆形齿轮环内壁设置若干嵌槽;内固定轴外壁上开设容置口,容置口内放置有弹性体及活动卡块,该活动卡块外端形状与上述嵌槽形状匹配;活动卡块卡置于嵌槽内,或受内固定轴外壁挤压力,压缩弹性体,容置于容置口内。其中所述嵌槽呈月牙尖形,并向一侧倾斜,所述活动卡块的外端同样呈月牙尖形,并向一侧倾斜。其中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的相对侧设置有容置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上设置有线性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线性凹槽。其中外环刀口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减轻水肿的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的闭合调节结构,可以根据不同手术者的实际情况,例如,每位患者包皮皮肤组织薄厚不同及每位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的不同,适当适度控制上环时的松紧程度。而后,根据人体皮肤组织可以逐渐耐受环的压紧程度,在手术中的不同时期,逐步缩小环的大小。这样,在外环的逐渐压紧的过程中,环外多余包皮逐渐自然坏死。由于手术过程中,人体对外环压紧产生的疼痛是循序渐进耐受,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耐受程度,择机调整或者不调整环的大小,使得包皮环切手术更加人性化,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舒适程度,提高该项手术的接受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皮环切吻合器采用双齿轮闭合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皮环切吻合器采用双齿轮闭合方式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皮环切吻合器采用双齿轮闭合方式的另一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皮环切吻合器采用双齿轮闭合方式的后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皮环切吻合器采用双齿轮闭合方式的立体图。图6、图7为本发明包皮环切吻合器齿轮单向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可以采用整体C型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无论整体结构还是分体结构,在外环刀口于开口端的一侧具有上半部刀口结合处,外环刀口于开口端的另一侧具有下半部刀口结合处。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其中,外环1采用分体结构,包含左半环1和右半环2。外环外壁内侧设有刀口结构,由于外环分体,外环形成开口端和连接端,外环连接端通过设置在外环外壁的枢接结构(圆孔和枢接轴结合)实现连接,外环上的刀口结构于开口端和连接端分别形成相互匹配的上半部刀口结合处和下半部刀口结合处。以开口端为例左半环1刀口的开口端具有上半部刀口结合处11,该上半部刀口结合处11包含沿刀口自外向内凹陷、薄于相邻刀口。右半环2刀口的开口端具有下半部刀口结合处21,该下半部刀口结合处21包含沿刀口自内向外凹陷、薄于相邻刀口,该上半部刀口结合处11和下半部刀口结合处21的外沿可以为圆角、方角或斜角。当开口端闭合时,上半部刀口结合处11和下半部刀口结合处21的凹陷部相互匹配形成完整的刀口结构,避免上环的过程中夹肉,且,完整的刀口结构使得术后效果非常美观。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改进在于,左半环1的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 的双轮结构,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相互咬合。右半环2开口端处向外延伸有第一齿条 5和第二齿条6,第一齿轮3与第一齿条6相互卡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6相互卡合,所述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6之间形成供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运行的通道7,左半环1上开设有供第一齿条5容置的第一凹槽8和供第二齿条6容置的第二凹槽9,为了方便齿条与凹槽之间的连接以及增加齿条和凹槽之间的稳固性能,在齿条与凹槽接触的底端或侧端设置有相互匹配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是相互匹配的线型凸起和线性凹槽或者为其他卡位结构,具体来讲,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上设置有线性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线性凹槽。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该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6上的各个锯齿分别自外侧向中心侧倾斜,呈倾斜状,该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包含上端的圆形齿轮环和下端的锥形齿轮环,锥形齿轮环上的锯齿呈与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相匹配的倾斜状,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之间通过上端的圆形齿轮环咬合;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通过下端的锥形齿轮环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咬合。其中,上述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是单向旋转机构,防止其反向打开,造成器械的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请参见图6和图7所示,其为齿轮单向控制的结构示意图,以第二齿轮4为例,圆形齿轮环41内壁设置若干嵌槽411,嵌槽411呈月牙尖形,并向一侧倾斜(图中顺时针)。该圆形齿轮环41和锥形齿轮环42套设在一内固定轴43外侧,由圆形齿轮环41的旋转驱动锥形齿轮环42的联动旋转。内固定轴43底端固定在外环上,起到固定的作用。该内固定轴43的外壁上开设容置口 431,该容置口 431内放置有弹性橡胶块432 及活动卡块433,该活动卡块433的外端呈月牙尖形,向一侧倾斜,其形状与上述嵌槽411相匹配。圆形齿轮环41可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圆形齿轮环41内壁挤压活动卡块433压迫弹性橡胶块432缩小,使得活动卡块抵制于容置口 431内,当活动卡块433与嵌槽411相交, 由于其倾斜方向相同。故在继续施加外力时,嵌槽411非常容易脱离活动卡块433的限制, 继续顺时针滑动,当反向旋转圆形齿轮环41时,由于受到活动卡块433的限制,最终无法实现旋转。此设计,保障了外齿轮环的单向旋转,当开口闭合后,防止其反向打开,避免了该医疗器械的反复使用,保证了使用者的使用安全。上环时,将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分别与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6卡合,将左半环1和右半环2形成闭合,当内环套设在龟头上,将包皮外翻后,再将其套设在手术部位上,此时,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旋转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驱动第二齿轮4,并带动第一齿条 5和第二齿条6向对面咬合行进,闭合和紧缩外环开口。综上所述,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的闭合调节结构,可以根据不同手术者的实际情况,例如,每位患者包皮皮肤组织薄厚不同及每位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的不同,适当适度控制上环时的松紧程度。而后,根据人体皮肤组织可以逐渐耐受环的压紧程度,在手术中的不同时期,逐步缩小环的大小。这样,在外环的逐渐压紧的过程中,环外多余包皮逐渐自然坏死。由于手术过程中,人体对外环压紧产生的疼痛是循序渐进耐受,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耐受程度,择机调整或者不调整环的大小,使得包皮环切手术更加人性化,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舒适程度,提高该项手术的接受度。同时,在外环刀口上,设置有引流装置10,引流装置10可以是均勻布设在外环上的尖齿,在外环夹紧的过程中,可以缓解手手术过程中的水肿情况。
权利要求1.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具有开口,其特征在于外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咬合; 外环开口的另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 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互咬合,第一齿条在第一齿轮的渐进驱动下向其相对侧运动; 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互咬合,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的驱动下,驱动第二齿条向其相对侧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上的各个锯齿自外环外侧向中心呈倾斜状设置;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包含上端的圆形齿轮环和下端的锥形齿轮环,锥形齿轮环上的锯齿呈与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向匹配的倾斜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各自的圆形齿轮环咬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下端的锥形齿轮环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咬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单向旋转齿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包含有内固定轴,圆形齿轮环和锥形齿轮环套设在内固定轴外侧,圆形齿轮环驱动锥形齿轮环旋转;内固定轴的外壁上开设容置口,该容置口内放置有弹性橡胶块及活动卡块,圆形齿轮环内壁设置若干嵌槽;内固定轴外壁上开设容置口,容置口内放置有弹性体及活动卡块,该活动卡块外端形状与上述嵌槽形状匹配;活动卡块卡置于嵌槽内,或受内固定轴外壁挤压力,压缩弹性体,容置于容置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呈月牙尖形,并向一侧倾斜,所述活动卡块的外端同样呈月牙尖形,并向一侧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的相对侧设置有容置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上设置有线性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线性凹槽。
8.如权利要求7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外环刀口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减轻水肿的引流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包含外环,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具有开口,其中外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咬合;外环开口的另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互咬合,第一齿条在第一齿轮的渐进驱动下向其相对侧运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互咬合,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的驱动下,驱动第二齿条向其相对侧运动,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的闭合调节结构,可以根据不同手术者的实际情况,例如,每位患者包皮皮肤组织薄厚不同及每位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的不同,适当适度控制上环时的松紧程度。
文档编号A61B17/326GK202096272SQ20112014433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商建忠, 商晶晶 申请人:商建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