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54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管体由直线形部分和螺旋形部分构成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如需手术治疗,为了防止患者在手术中由于麻醉影响而产生呕吐、窒息,便于术中的操作和增加手术安全性,一般在手术前会插一根导管到胃中进行胃肠减压;术后为了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利于腹部伤口愈合,减轻胃肠道内压力,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防止腹胀,也会留置一根导管在胃中;另外某些饮食不能自理、深度昏迷的危重病人,为了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留置一根导管在胃中或者肠道中,以帮助病人饮水和进食。目前放置此类导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经口腔进入食道最终抵达胃部或者肠道;另一种方法是经鼻腔进入食道最终抵达胃部或者肠道。经口腔的留置方法由于对咽部的刺激会使得病人不停的有吞咽动作,且意识不清晰的病人会有下意识咀嚼反应, 容易破坏导管的密封、完整性,造成医疗事故。经鼻腔的留置方法,虽然对鼻腔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相比经口腔的留置方法而言,病人的刺激反应、后期护理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都大大的降低。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产品,由于材料及产品结构方面的制约导致了引流管存在以下缺点(1)导管官腔很粗,病人刺激反应大,(2)插管成功率低,特别是在插管到肠道的境况下,由于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操作难度很大,(3)在插管过程存在一定的对消化系统造成损伤的几率,(4)在供给营养过程中容易堵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管体由直线形部分和螺旋形部分构成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包括内部为空腔的管体以及与管体相连接的用于实现药物和\或营养物质供给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接头相连接的一端为直线管体部,另一端为螺旋管体部。通过内部为空腔的管体,可以实现引流以及向病人体内注射营养物质;把管体的一端设置为螺旋管体部,有利于实现螺旋管体部在消化系统蠕动力的帮助下通过幽门顺利进入肠道中,方便了操作。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所述接头为Y型接头,该Y型接头包括与管体空腔相连通的营养腔以及与营养腔相连通的注射腔;所述营养腔和注射腔上分别设置有营养腔堵头和注射腔堵头。营养腔和注射腔分别实现营养物质的供给和药物的供给;营养腔堵头和注射腔堵头分别实现营养腔和注射腔的关闭和开启。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还包括用于对管体起支撑导向作用的导丝,该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丝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导丝用于伸入到管体中,并可将螺旋管体部伸展为直线形状,有利于将管体顺利的伸入到病人体内。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所述螺旋管体部的末端设置有封头,该封头的端部为半圆形盲端结构,封头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引流孔;所述半圆形盲端结构内设置有配重块。在封头的侧表面上开设引流孔,而不是在其端部位置,可有效防止管体被堵塞。设置配重块,有利于管体的插入和管体在人体中的留置。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所述管体为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胶医用高分子材料。采用上述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均可实现对管体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亲水性超滑涂层,所述管体与亲水性超滑涂层之间和\或管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抗抑菌涂层。设置在管体外表面的亲水性超滑涂层,有利于实现与水分的结合,减小了在插管过程中管体与人体组织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力;抗抑菌涂层可避免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所述管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疏水性超滑涂层。在管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疏水性超滑涂层,有利于减少管体内壁对注射药物的滞留。 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可在X光或CT下显影的显影层或显影线。管体上设置有显影层和显影线,当把管体插入到病人体内时,通过X光或CT照射,即可观察管体在人体内的位置,有利管体位置的确认和纠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管体的一端设置为螺旋管体部,实现了把螺旋管体部伸入到人体胃部时,螺旋管体部在人体胃和肠的蠕动下顺利的通过幽门进入到肠道部位,操作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中的Y型接头上设置有营养腔和注射腔,可实现向人体内注射药物和营养物质。本实用新型中管体的内侧和外侧上可以设置抗抑菌涂层、亲水性超滑涂层、疏水性超滑涂层,可有效减小管体与人体组织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力, 有效防止药物在管体内壁上滞留。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将导丝伸入到管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封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Y型接头,12营养腔,13注射腔,14营养腔堵头,15注射腔堵头;2导丝,21 导丝连接器,3管体,31直线管体部,32螺旋管体部,4封头,41配重块,42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包括Y型接头1、营养腔12、注射腔13、营养腔堵头14、注射腔堵头15、导丝2、导丝连接器 21、管体3、直线管体部31、螺旋管体部32、封头4、配重块41、引流孔43;所示管体3为内部为空腔的管体结构,管体3由直线管体部31和螺旋管体部32构成,直线管体部31为直线形状且与Y型接头1相连接;螺旋管体部32为螺旋形状,且与直线管体部31相连接,封头 4设置在螺旋管体部32的端部位置上。所示的Y型接头1包括营养腔12和注射腔13,营养腔12与管体3的空腔相连通,注射腔13与营养腔12相连通。营养腔堵头14和注射腔堵头15分别设置在营养腔12和注射腔13上,分别实现营养腔12和注射腔13的开启和关断;在注射药物时,要保证营养腔12处于关闭、注射腔13处于开启状态;在输入营养物质时,注射腔关闭,营养腔开启。管体3可以采用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胶等医用高分子材料。设置在螺旋管体部32的末端位置的封头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示的封头 4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引流孔42,封头4的端部位置为半圆形结构并设置有配重块41 ; 这样就使得封头4的底面为密封状态,而侧表面上设置有开孔,这种结构可有效防止管体3 的堵塞。设置在侧面上的引流孔42用于营养物质、药物的流出,以及体内待排出物质进入管体3。导丝2与导丝连接器21相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导丝4用于伸入到管体3的内部空腔中,实现对管体3的支撑和导向。为了减小管体3与人体组织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力,管体3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亲水性超滑涂层;为了避免药物在管体3的内壁上滞留,可以设置疏水性超滑涂层。还可以在管体3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设置抗抑菌涂层,以便实现抗菌抑菌功效,防止有效细菌的滋生。如图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手持导丝连接器21,将导丝2伸入到管体3的空腔中,此时,螺旋管体部32变为直线形状;然后,在导丝2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下,将管体3通过人体的口腔或鼻腔伸入到人体的胃部中,然后将导丝2抽出;最后,螺旋管体部32会在人体胃和肠道的蠕动作用下,进入到人体的肠道内,实现了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的放入过程。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胃肠营养引流管在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步骤包括挤出、注塑、粘合、浸渍、混炼、喷涂、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方法,以便制作出符合性能要求和尺寸要求的合格的引流管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包括内部为空腔的管体(3)以及与管体相连接的用于实现药物和\或营养物质供给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与接头相连接的一端为直线管体部(31),另一端为螺旋管体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Y型接头(1),该Y型接头包括与管体(3)空腔相连通的营养腔(12)以及与营养腔相连通的注射腔(13);所述营养腔和注射腔上分别设置有营养腔堵头(14)和注射腔堵头(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管体(3)起支撑导向作用的导丝(2),该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丝连接器(2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营养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体部(32)的末端设置有封头(4),该封头的端部为半圆形盲端结构,封头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引流孔(42 );所述半圆形盲端结构内设置有配重块(4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营养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为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胶医用高分子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营养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亲水性超滑涂层,所述管体与亲水性超滑涂层之间和\或管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抗抑菌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营养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疏水性超滑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营养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上设置有可在X光或CT下显影的显影层或显影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进型肠胃营养引流管,包括内部为空腔的管体以及与管体相连接的用于实现药物和\或营养物质供给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接头相连接的一端为直线管体部,另一端为螺旋管体部。所述螺旋管体部的末端设置有封头;所述管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疏水性超滑涂层。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管体部在人体胃和肠的蠕动下顺利的通过幽门进入到肠道部位,且插管过程中对鼻腔粘膜、胃和肠道的刺激小,损伤小。封头两侧开引流孔,方便了营养液的流出,不易堵管。配有导丝,方便插管,同时具备射线可探测性,显影效果好。克服了现有导管的容易堵塞、对病人刺激大、插管困难、插管成功率低等缺点。
文档编号A61M25/09GK202179714SQ20112028854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
发明者吴本强 申请人:山东峰源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