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加药仪的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19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加药仪的软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与药物容器连接、易实现与药物容器内的药物混合的带加药仪的软瓶。
背景技术
为了将药物容器内的药物加入输液容器内的溶液中,然后将混合溶液输入诸如医院的临床机构中的病人。现有将药物容器内的药物和输液容器内的溶液进行混合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首先,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输液容器内的溶液输入药物容器内,然后,也使用该一次性注射器将混合后的溶液移至溶液容器中。因无需另外的装置, 因此在医院的临床机构中通常使用此种方式,但是可能渗入杂质且操作复杂。二、采用诸如双端针或联接管的联接工具将装有溶解药物的容器与装有溶液的容器联接。使装有溶解药物的容器倾斜以使溶解在容器中的药物被注入装有溶液的容器中。 然而,上述操作复杂且费时。特别是当空气中进行在含有药物的容器上打用于连接的孔的操作时,装有的药物被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三、为了解决上述两种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开发了一种注射用的药瓶,在该药瓶中,装有用作药物容器的小瓶的囊通过一管子与装有溶液的、具有液体药物出口的一输液容器连接。在该管子中向着小瓶连接有一中空的针,向着输液容器连接有阻断材料,例如由塑料制成的管子。阻断材料阻塞住管子中的通道以防止液体流动。使用该药瓶时,挤压囊中的小瓶,并用中空的针穿过橡皮塞以使与输液容器连接。使用手指打破阻断材料以重新打开管子中的通道,从而使药物和溶液混合。四、相对于上述注射用的药瓶进一步改进的药瓶包括带有液体通道的输液容器, 在输液容器的最顶端具有一盖,在注射用的药瓶中装有溶液或稀释溶液,与该输液容器连接的囊,通过穿过封住进口的橡胶塞与针连接的药物容器,且该药物容器保持在囊中,以及用于将输液容器的内侧与药物容器的内侧连接的流通管装置。此外,该流通管装置包括 中空的空腔针,该针的中间具有一中心,且在两末端具有针尖,连续地使用空腔针的一针尖穿过药物容器的塞子以及使用空腔针的另一针尖穿过输液容器的盖子以将输液容器与药物容器连接的控制装置。该注射用的药瓶的改进在于药物容器与装有溶液的输液容器连接,但是使用中空的针穿过药瓶的橡皮塞和使用手指打破阻断材料的多个操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当阻断材料未被完全破坏时,会发生溶液难以通过通道的,且需要许多时间溶解的问题。上述注射用的药瓶存在如下不足流通管装置需要在中间具有一中心且两末端具有针尖的中空的骨整形术针,以及用于控制连接顺序的、形状复杂的控制装置以使骨整形术针的一针尖首先穿过药物容器的塞子,然后使骨整形术针的另一针尖穿过输液容器的盖子。此外,由于注射用的药瓶包括许多构件,制造成本高,并且增加了故障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各种大小的药物容器,注射用的常规的药瓶是根据每个药物容器的大小制造的,因此, 由于必须制造与各种药物容器的尺寸相对应的用于生产注射用的药瓶的成型模具会增加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中国专利文献CN101242800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输液容器”,包括输液容器,输液容器在一末端具有与药物容器连接的接合构件,在另一末端具有用于释放供注射的液体药物的释放构件;与接合构件形成为一体以容纳药物容器的防护盖;流通针,流通针可沿着药物容器的方向向前移动并且穿过药物容器的塞子,然后插入连接输液容器和药物容器的接合构件中;以及由固定盖、可动盖、可动法兰和固定密封圈组成的防护盖等部件。但该一体式输液容器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流通针的底部伸入输液容器内,长期浸泡在输液容器内的溶液中,难免会对溶液造成污染;二、流通针需连续穿刺两个密封塞,在穿刺过程中,力度难以控制,易打滑;而且流通针易折断,造成药物和溶液报废, 增加了使用难度,对使用者的操作要求较高;三、使用时,食指和中指置于法兰上,使用拇指挤压流通针底座向上推动流通针,由于拇指与流通针底座之间隔着输液容器壁,挤压时易使输液容器壁褶皱,随着挤压次数的增加,输液容器壁的褶皱处易发生破损;四、接合构件上的法兰顶部与固定盖接合处密封不严,将输液容器内的溶液加入药物容器内或将药物容器内的混合液回流于输液容器内时,易发生渗漏;五、该一体式输液容器的组合部件较多, 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与药物容器在完全无菌状态连接,而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带加药仪的软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带加药仪的软瓶,该软瓶包括加药仪和软瓶瓶体,加药仪包括双针、内套和外套;所述软瓶瓶体的一末端具有与内套连接的瓶口,另一末端具有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端;所述内套的两端开口,内套的内壁横截面上设有双针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上沿内套的轴线方向设有一通孔,所述内套的外壁上设有两排沿周向设置的止 Π ;所述外套的一端封闭,封闭端上设有一可开启的密封盖,在外套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排沿周向设置、且与内套上的止口密封配合使用的止口环;所述双针包括基座以及中空结构的上针和下针;所述上针和下针分别设置在基座的上方和下方,且针尖向外,上针的内腔和下针的内腔相通;所述内套的一端套在瓶口上并与瓶口焊合;所述双针的下针穿过通孔,基座卡在通孔内;外套从内套的另一端套在内套上,外套上的止口环与内套上的止口密封配合,上针与外套的封闭端对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套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套的内螺纹端套在瓶口上并与瓶口焊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的内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
4[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由内套的内壁圆周上均布设置的数个弹性片组成,数个弹性片在内套的轴线上形成通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座的外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可开启密封盖的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加药仪的软瓶具有如下优点1、使用该带加药仪的软瓶时,只需将内套的内螺纹端套在软瓶瓶体的瓶口上并焊合,将药物容器放置于内套内,使双针的上针尖对准药物容器的密封塞,然后将开启密封盖的外套套在内套上,向下推压外套,外套上的最下一个止口环推至内套上的最上一个止口内时,封闭密封盖,使药物容器处于密封状态;混药时,开启密封盖瞬间连通大气,从而才能进一步将外套上的最上一个止口环推至内套上的最上一个止口内时,双针的基座穿过双针弹性支撑装置,上针穿透药物容器的密封塞,下针穿透瓶口内的密封塞,挤压软瓶瓶体便可将软瓶瓶体内的溶液与药物容器内的药物混合。整个过程,该药物容器与装有溶液的软瓶瓶体可在完全无菌的状态连接,从而使药物与溶液通过短时间的一次接触而混合,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使用更方便。2、使用时,只需推动外套,便可使药物容器处于密封状态或使软瓶瓶体内与药物容器相通,完全避免了通过输液容器壁向上挤压流通针底座而破坏输液容器壁,可反复挤压软瓶瓶体使药物和溶液充分混合。3、使用中可实现对用药安全性的监控,防止药物错配、乱配,及不科学用药,为患者提供更可靠地用药信息。4、该软瓶主要由软瓶瓶体、内套、外套、双针以及设置在内套横截面上的双针弹性支撑装置组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图1为带加药仪的软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药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外套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5为双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双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双针弹性支撑装置实施一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双针弹性支撑装置实施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 一双针;2 —内套;3—外套;4一双针弹性支撑装置;5—通孔; 6—止口; 7 —止口; 8—止口环;9一止口环;10 —基座;11 一上针;12 —下针; 13—内螺纹;14 一凸起;15 —吊环;16—弹性片;17—软瓶瓶体;18—药物容器; 19一瓶口 ; 20—输液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0037]图1为带加药仪的软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带加药仪的软瓶包括加药仪和软瓶瓶体17,软瓶瓶体17的一末端具有与内套2连接的瓶口 19,另一末端具有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端20,瓶体内为配药溶液。加药仪包括双针1、内套2和外套3,加药仪的结构如图 2所示。其中,内套2的两端开口(如图3所示),内套2的内壁横截面上设有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上沿内套2的轴线方向设有一通孔5,内套2的外壁上设有两排沿周向设置的止口 6、7。内套2竖直放置时,最上一个止口的附图标记为6,最下一个止口的附图标记为7。外套的结构如图4所示,外套3的一端封闭,封闭端上设有一可开启的密封盖,在外套3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排沿周向设置、且与内套2上的止口 6、7密封配合使用的止口环(本实施例中,在外套3的内壁上设有两排沿周向设置、且与内套2上的止口 6、7密封配合使用的止口环8、9,外套竖直放置时,最上一个止口环的附图标记为8,最下一个止口环的附图标记为9)。既可在内套2的外壁上设有两排沿周向设置的止口 6、7,在外套3的内壁上设置一排与内套2上的止口 6、7密封配合使用的止口环,将外套3套在内套2上后向下推压外套3,外套3上的止口环推至内套2上的最上一个止口 6内时,封闭密封盖,使药物容器处于密封状态;混药时,开启密封盖,再将外套3的止口环推至内套2上的最下一个止口 7内,实现混药。也可在外套3的内壁上设置两排与内套2上的止口 6、7密封配合使用的止口环8、9,向下推压外套3,外套3上的最下一个止口环9推至内套2上的最上一个止口 6内时,封闭密封盖,使药物容器处于密封状态;混药时,开启密封盖,再将外套3推至外套3上的最上一个止口环8推至内套2上的最上一个止口 6内时,此时,外套3上的最下一个止口环9位于内套2上的最下一个止口 7内,且外套3和内套2的配套结构处于两级固定状态,更稳定,牢固。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等同替换,也可在外套3的内壁上设有两排沿周向设置的止口环8、9,而在内套2的外壁上设有一排或两排与外套3的内壁上的止口环8、9密封配合的止口,同样可实现整个过程该密封和混药效果。双针1包括基座10以及中空结构的上针11和下针12,如图5所示。上针11设置在基座10的上方,下针12设置在基座10的下方,上针11和下针12的针尖向外,上针11 的内腔和下针12的内腔相通。内套2的一端(图中所示为下端)套在瓶口 19上并与瓶口 19焊合,双针1的下针 12穿过通孔5,基座10卡在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通孔5内;外套3从内套2的另一端(图中所示为上端)套在内套2上,外套3上的止口环与内套2上的止口密封配合,上针11与外套3的封闭端对应。本实施例中,基座10的厚度大于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厚度。当然, 基座10的结构也并不局限于图5的结构,也可采用图6的结构,基座10的外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使用时,将锯齿型结构的基座10卡在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内孔5中,与该内孔壁上均布的锯齿型结构的凸起14之间紧啮合,同样可将基座10卡在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上。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结构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结构,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内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14,双针1的基座10卡在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通孔5内时,基座10 —旦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因凸起14具有良好的弹性,凸起部位便会向内凹部位内挤压,内凹部位为受压的凸起部位提供了受挤压空间,使基座10在受力状态下更容易穿过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通孔5。当然,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结构也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结构。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由内套2的内壁圆周上均布设置的数个弹性片16组成,数个弹性片16在内套2的轴线上形成通孔5。双针1的基座10卡在通孔5内时,基座10—旦受到向下的压力,弹性片16向下弯曲,通孔5增大,基座10同样可穿过该增大后的通孔。本实施例中,内套2的下端为与软瓶瓶体17的瓶口 19焊合的连接端,上端为外套 3的套入端,连接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3,热焊接时,内套2的内螺纹13套在瓶口 19后再进行热焊,可保证内套2与软瓶瓶体17焊合更牢固,内套2与软瓶瓶体17的密封效果更佳。密封盖上设有可开启密封盖的吊环15,用手指拉动吊环15便可将密封盖的一侧拉开,开启密封盖;并通过该吊环15可将软瓶瓶体17以及软瓶瓶体17上的加药仪一起悬挂在支撑架上。使用该带加药仪的软瓶时,在无菌条件下,只需将内套2的内螺纹套在软瓶瓶体 17的瓶口 19上并焊合,将药物容器18放置于内套2内,使双针1的上针11对准药物容器的密封塞,然后将开启密封盖的外套3套在内套2上,外套3的内壁上的两排止口环8、9与内套2的外壁形成气密封,向下推压外套3,外套3上的最下一个止口环9推至内套2上的最上一个止口 6内时,封闭密封盖,使药物容器18处于密封状态,此时密封装置内部为无菌环境,且外套3无法继续向前推动;输液混药时,拉动吊环15开启密封盖,使密封装置可以瞬间连通大气,从而才能进一步将外套3上的最上一个止口环8推至内套2上的最上一个止口 6内,外套3上的最下一个止口环9位于内套2上的最下一个止口 7内时,双针的基座 10穿过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上针11穿透药物容器18的密封塞,下针12穿透瓶口 19内的密封塞,挤压软瓶瓶体17便可将软瓶瓶体17内的溶液与药物容器18内的药物混合。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带加药仪的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药仪和软瓶瓶体(17),加药仪包括双针 (1)、内套(2)和外套(3);所述软瓶瓶体(17)的一末端具有与内套(2)连接的瓶口( 19),另一末端具有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端(20);所述内套(2)的两端开口,内套(2)的内壁横截面上设有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上沿内套(2)的轴线方向设有一通孔(5),所述内套(2)的外壁上设有两排沿周向设置的止口(6、7);所述外套(3)的一端封闭,封闭端上设有一可开启的密封盖,在外套(3)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排沿周向设置、且与内套(2)上的止口(6、7)密封配合使用的止口环;所述双针(1)包括基座(10)以及中空结构的上针(11)和下针(12);所述上针(11)和下针(12)分别设置在基座(10)的上方和下方,且针尖向外,上针(11)的内腔和下针(12) 的内腔相通;所述内套(2)的一端套在瓶口(19)上并与瓶口(19)焊合;所述双针(1)的下针(12) 穿过通孔(5),基座(10)卡在通孔(5)内;外套(3)从内套(2)的另一端套在内套(2)上,外套(3)上的止口环与内套(2)上的止口密封配合,上针(11)与外套(3)的封闭端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药仪的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2)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3),所述内套(2)的内螺纹端套在瓶口(19)上并与瓶口(19)焊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药仪的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的内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药仪的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4)由内套(2)的内壁圆周上均布设置的数个弹性片(16)组成,数个弹性片(16)在内套(2)的轴线上形成通孔(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药仪的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可开启密封盖的吊环(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药仪的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的外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带加药仪的软瓶,其特征在于在外套(3)的内壁上设有两排沿周向设置、且与内套(2)上的止口(6、7)密封配合使用的止口环 (8、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加药仪的软瓶,包括加药仪和软瓶瓶体,加药仪包括双针、内套和外套;内套的内壁横截面上设有双针弹性支撑装置,外壁上设有两排止口;外套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排、且与止口密封配合的止口环;双针包括基座、上针和下针;内套的一端与软瓶瓶体连接,下针穿过通孔,基座卡在通孔内,外套套在内套上时上针与外套的封闭端对应。使用时,将内套的内螺纹端焊合在软瓶瓶体的瓶口上,将药物容器放置于内套内,套上外套,向下推压外套,可使药物容器与装有溶液的软瓶在完全无菌的状态连接,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使用更方便,可反复挤压软瓶瓶体使药物和溶液充分混合;同时,该软瓶结构也简单,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A61M5/14GK202207300SQ20112034384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周兵, 张昱, 李科, 王英, 赵斌, 赵柳英, 邱宇 申请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