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23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在将导管插入消化管、血管等生物体管腔内时,为了将该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的目标部位,使用导丝。该导丝插入到导管内而使用。另外,也使用导丝进行使用内窥镜的生物体管腔等的观察、处置,也使用导丝将该内窥镜、插入到内窥镜的内腔中的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等的目标部位。作为该导丝,公知有如下的导丝,其包括长条的导丝主体;覆盖导丝主体的前端部的树脂包覆层;以及配置于树脂包覆层的基端侧,填埋导丝主体与树脂包覆层的层差空间的环状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导丝为以下结构,树脂包覆层的基端外径与环状部件的前端外径相同,树脂包覆层的基端与环状部件的前端接合。 但是,在像这样的以往的导丝中,在例如其前端部以比较小的弯曲半径弯曲的情况下,存在树脂包覆层的基端和环状部件的前端相互离开,在这些边界部产生裂纹,即,树脂包覆层的基端部从导丝主体上剥离,发生卷起的隐患。而且,对该状态的导丝从其基端侧推入导管时,存在该导管的前端挂到上述卷起部分的隐患。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第2008-307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如下状况在包覆层的基端侧的部分卷起,如与导丝组合使用的导管等那样的医疗器具挂到该卷起部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以及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包覆层,其特征在于,上述导丝主体具有在其外周部的全周范围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部与上述包覆层的基端部接触,上述突出部的最大外径比与上述突出部接触的上述包覆层的外径大。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在上述突出部的基端部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少的外径递减部。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导丝主体具有芯线,上述突出部由与上述芯线不同的部件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突出部由呈筒状或圈状的部件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突出部在其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部。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上述包覆层的基端部。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突出部卡合于上述包覆层的基端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包覆层在其基端部具有外径朝向基端部侧逐渐减少的锥形部。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树脂材料主要是聚氨酯类树脂。 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在上述芯线中,其外径具有沿着导丝长度方向恒定的外径恒定部,上述突出部配置于上述外径恒定部。此外,在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为上述各凹部是分别相对于导丝长度方向倾斜的槽。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I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的局部纵截面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的局部纵截面侧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6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第I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I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导丝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图I及图2中(后述的图3 图7也同样)的右侧称作“基端”,左侧称作“前端”。此外,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分别将导丝的长度方向缩短,将导丝的宽度方向夸大地示意性地图示,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比例与实际不同。图I 图3所示的导丝I是插入导管20(也包括内窥镜)的内腔201中使用的导管用导丝,该导丝包括长条的导丝主体2 ;螺旋状的线圈4 ;以及前端侧包覆层6 (以下称作“树脂包覆层6”)。另外,导丝I的全长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00 5000mm左右。而且,导丝I的平均外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O. 2 I. 2mm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导丝主体2包括具有挠性或柔软性的一根连接芯线(线材)3 ;以及从芯线3的中途开始覆盖基端侧部分的基端侧包覆层7 (以下称作“包覆层7”)。再有,导丝主体2具有配置于比芯线3的包覆层7更靠前端侧的部分的突出部件(突出部)5A。关于该“突出部件5A”将后述。此外,导丝主体2也可以具有其他的构成物(例如其他的层等),而且也可以省略包覆层7。芯线3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芯线3在导丝I的大致全长范围延伸。该芯线3可以根据外径的大小,从基端侧开始分为主体部32、第一锥形部33、第一外径恒定部34、第二锥形部35、以及第二外径恒定部36。主体部32是外径大致恒定、与导丝I的主体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而且,主体部32是芯线3中外径最大的部分。在主体部32的前端侧配置第一锥形部33。第一锥形部33的外径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而且,第一锥形部33的基端外径与主体部32的外径相同。在第一锥形部33的前端侧配置第一外径恒定部34。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外径大致恒定,其外径与第一锥形部33的前端外径相同。在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前端侧配置第二锥形部35。第二锥形部35的外径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即,尖端逐渐变细。而且,第二锥形部35的基端外径与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外径相同。在第二锥形部35的前端侧配置第二外径恒定部36。第二外径恒定部36的外径大致一定,其外径与第二锥形部35的前端外径相同。
这样,在导丝I中,在芯线3上设有第一锥形部33及第二锥形部35。由此,从主体部32和第一锥形部33的边界部附近开始朝向前端方向,芯线3的柔软性逐渐(连续地)增加,结果,导丝I的柔软性增加,因此插入生物体时的操作性和安全性提高。此外,第一锥形部33和第二锥形部35的锥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再有,第一锥形部33和第二锥形部35的锥度分别可以是沿着芯线3的长度方向恒定的,也可以有沿着长度方向变化的部位。此外,芯线3的从第一锥形部33起的前端侧部分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导丝I的全长的O. I 20%,更优选为导丝I的全长的O. I 10%。作为芯线3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不锈钢、Ni-Ti系合金、Ni-Al系合金、Cu-Zn系合金等的超弹性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和具有较高刚性的树脂材料,可以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此外,芯线3的从第一锥形部33的中途起到基端侧的部分,其外周面被包覆层7所覆盖。包覆层7可以出于各种目的形成,以下作为其中一例,降低导丝I的摩擦(滑动阻力),提高滑动性,由此提高导丝I的操作性。为了谋求降低导丝I的摩擦(滑动阻力),包覆层7优选为由以下所述的能够降低摩擦的材料构成。由此,降低与和导丝I 一起使用的导管20的内周面202的摩擦阻力(滑动阻力),提高滑动性,导管20内的导丝I的操作性变得更加良好。此外,导丝I的滑动阻力变低,由此当使导丝I在导管20内移动及/或旋转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导丝I的弯曲(弯折)或扭转。作为像这样的能够降低摩擦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酯(PET、PBT等)、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硅树脂、氟类树脂(PTFE、ETFE、PFA等)、或这些材料的复合材料。另外,在这些材料中特别优选氟类树脂(或含有氟类树脂的复合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的可以提高操作性外,还可以通过烧结、喷涂等方法在将该树脂材料加热后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向芯线3的包覆。而且,芯线3和包覆层7的密合性特别优异。包覆层7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包覆层7的形成目的和构成材料、形成方法等适当选取,通常包覆层7的平均厚度优选为I 100 μ m左右,更优选为I 30 μ m左右。而且,包覆层7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层叠体。此外,在本发明中,在芯线3的外周面,也可以实施用于提高包覆层7和树脂包覆层6的密合性的粗糙面加工、化学处理、热处理等处理,或设置能够提高树脂包覆层6和包覆层7的密合性的中间层。在芯线3 (导丝主体2)的前端部的外周,即在图示的结构中芯线3的第二外径恒定部36的外周以及直至第二锥形部35的中途的外周,线圈4延伸配置。该线圈4是将线材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部件,该线圈4覆盖在芯线3的前端部的外周。芯线3穿过线圈4的内侧的大致中心部。而且,线圈4在图示的结构中与芯线3不接触,即远离芯线3的外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芯线3的外周接触。此外,在图示的结构中,线圈4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材之间空开间隙,但是也可以与图示不同,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材彼此之间无间隙地紧密地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线圈4使用横截面为圆形的线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横截面为例如椭圆形、方形(特别是长方形)等的线材。 线圈4优选为由金属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不锈钢、超弹性合金、钴系合金、或金、钼、钨等贵金属或含有这些贵金属的合金(例如钼-铱合金)等。特别是在由如贵金属这样的X线不透过材料(具有X线造影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在导丝I上可以得到X线造影性,能够在X线透视下一边确认前端部的位置一边插入生物体内,因此优选如贵金属这样的X线不透过材料。此外,线圈4也可以是前端侧和基端侧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例如,可以分别构成为前端侧为X线不透过材料的线圈,基端侧为比较来说透过X线的材料(不锈钢等)的线圈。线圈4的基端部通过固定材料81固定于芯线3的第二锥形部35,线圈4的前端部通过固定材料82固定于芯线3的第二外径恒定部36。而且,固定材料81及82分别由例如焊锡(焊料)构成。此外,导丝I具有将芯线3的前端部、线圈4、固定材料81及82 —起覆盖的树脂包覆层6。该树脂包覆层6紧密贴合于芯线3的前端部的外周。此外,在图示的结构中,树脂包覆层6进入线圈4内,但也可以不进入线圈4内。树脂包覆层6可以出于各种目的形成,以下作为其中一例,除了能够如包覆层7那样提高滑动性来使导丝I的操作性提高之外,也能够以提高将导丝I插入血管等时的安全性为目的而设置树脂包覆层6。这样的树脂包覆层6由富有柔软性的材料(软质材料、弹性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与包覆层7相同的材料或胶乳橡胶、硅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或将这些材料中的两种以上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另外,在这些材料中特别地优选聚氨酯类树脂。在树脂包覆层6主要由聚氨酯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导丝I的前端部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在向血管等插入时,更加可靠地防止损伤血管内壁等,安全性非常闻。此外,树脂包覆层6的前端面61带有圆头。由此,可以防止前端面61对血管等的体腔内壁的损伤。在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部,形成外径朝向基端方向逐渐减少的锥形部62。由此,如图2所示,在将导管20向前端方向推入时,导管20的前端203可以容易地越过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部即锥形部62,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推入操作。此外,通过在芯线3逐渐减少的位置形成锥形部62,由此可以使刚性从基端侧开始朝向前端平稳地减少。根据形成这样的结构,有提高导丝I的操作性的优点。此外,锥形部62的锥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芯线3的长度方向是恒定的。作为该锥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I 90度,更优选为5 20度。此外,锥形部62也可以有锥度沿着长度方向变化的部位。此外,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位于芯线的第一外径恒定部34和第二锥形部35的边界部。在树脂包覆层6中可以分散有由X线不透过材料构成的粒子(填充物)。在这种情况下,在导丝I上可以得到X线造影性,能够在X线透视下一边确认前端部的位置一边插入生物体内。作为X线不透过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钼、钨等贵金属或含有这些贵金属的合金材料。树脂包覆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树脂包覆层6的形成目的和构成材料、形成方法等适当选取,通常树脂包覆层6的平均厚度优选为10 500 μ m左右,更优选为 150 350 μ m左右。而且,树脂包覆层6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层叠体。于是,如前所述,导丝I具有在芯线3的外周部突出的突出部件5A。突出部件5A配置并固定于第一外径恒定部34,由在该外周部的全周范围呈筒状(环状)的部件构成。而且,突出部件5A的前端51与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接触。再有,突出部件5A的最大外径Φ Cl1比树脂包覆层6的突出部件5A的前端51所在位置部分的外径,即比基端63的外径Φ4大。根据这样的突出部件5Α,基端63位于比突出部件5Α的最大外径Φ Cl1更靠内侧的位置。此外,基端63的层厚比较薄,相应地,根据导丝I的使用状态,在树脂包覆层6中最易从芯线3剥离,即基端63是容易卷起的部分,这些是公知的。如图2(a)所示,在想要使用具有突出部件5Α的导丝1,将导管20推进至生物体管腔内的目标部位的情况下,导管20的前端203顺次滑过导丝I的包覆层7、突出部件5Α。然后,如图2(b)所示,最终前端203抵接于树脂包覆层6的锥形部62。从图2(b)所示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推进导管20,则前端203可以登上树脂包覆层6的锥形部62 (参照图2 (c)),因此,能够使前端203到达生物体管腔内的目标部位。在导管20的前端203从越过突出部件5A开始到抵接于锥形部62的过程中,防止导管20的前端203与位于比突出部件5A的最大外径Ctd1更靠内侧的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接触。结果,即使基端63有少许卷起,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导管20的前端203挂到该基端63。此外,在突出部件5A的基端部,形成外径朝向基端方向逐渐减少的基端侧锥形部(外径递减部)52。与此相同,在突出部件5A的前端部,形成外径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的前端侧锥形部(外径递减部)53。也可以省略该前端侧锥形部53。在导丝I中,形成基端侧锥形部52,由此能够使从基端侧开始移动的导管20的前端203顺利地越过突出部件5A (参照图2(a))。此外,突出部件5A的最大外径Ad1比树脂包覆层6的最大外径Φ d2大(或相同)。突出部件5A的长度L1也比树脂包覆层6的长度L2短。根据这样的大小关系,例如当导丝I在生物体管腔内移动时,在导丝I的前端部,滑动性高的树脂包覆层6比突出部件5A更优先地抵接于形成生物体管腔的壁部。由此,能够不降低导丝I的操作性地进行操作。如前所述,突出部件5A配置于第一外径恒定部34。与此相对,在例如假设突出部件5A配置于第一锥形部33的情况下,该突出部件5A被朝向前端方向推入的导管20推压,易从第一锥形部33上偏离。但是,通过将突出部件5A配置于第一外径恒定部34,由此即使被从基端方向推入的导管20推压,也可以防止产生上述的位置偏离。此外,突出部件5A在图I的结构中在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全长范围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配置突出部件5A。换言之,突出部件5A的长度与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全长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比第一外径恒定部34短。此外,作为突出部件5A相对于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嵌合、铆接、粘接(通过粘接剂或焊料的粘接)、熔融接合(热熔融接合、高频熔融接合、超声波熔融接合等)、焊接等方法。此外,在作为突出部件5A的固定方法使用粘接的方法的情况下,优选为对突出部件5A的基端侧溢出的粘接剂或焊料施加圆角或倒角。突出部件5A由比构成树脂包覆层6的树脂材料更硬质的材料构成,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材料或硬质的树脂材料。作为金属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钛、钛合金、Ni-Ti合金、招、金、钼等。作为硬质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碳酸酯、聚酰胺(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醛、聚苯硫醚等。通过使用这样的材料,能够可靠地承受来自向前端侧移动的导管20的推压力,因此,能够保护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免受导管20的前端203影响。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导管20的前端203挂到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第2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的局部纵截面侧视图。下面,参照该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项目的说明。本实施方式除去突出部件的结构不同之外其他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图3所示的导丝I中,在突出部件5B的外周部形成多个槽(凹部)54。而且各槽54分别相对于导丝长度方向倾斜。此外,各槽54优选是分别为贯穿突出部件5B的壁部的缝隙。通过形成这样的槽54,突出部件5B自身成为易弯曲的部件,因此,导丝I、特别是突出部件5B处的相对于弯曲的生物体管腔的追随性提高。此外,在突出部件5B的外周部形成的凹部并不限定于槽54,例如也可以是在侧视图中呈例如圆形或正方形的结构。此外,突出部件5B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件5A不同,突出部件5B省略了前端侧锥形部53,但是也可以与突出部件5A相同,形成前端侧锥形部53。〈第3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的部分纵截面侧视图。下面,参照该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项目的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突出部件的结构不同之外其他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图4所示的导丝I中,突出部件5C由将线材55绕芯线3的轴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线圈构成。由此,突出部件5C自身成为易弯曲的部件,因此,导丝I、特别是突出部件5C处的相对于弯曲的生物体管腔的追随性提高。此外,突出部件5C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相互相邻的线材55彼此之间紧密贴合,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相互相邻的线材55之间也可以相互离开。〈第4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下面,参照该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项目的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突出部件的设置状态不同之外其他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图5所示的导丝I的突出部件中,前端侧锥形部53重叠设置在树脂包覆层6 的基端部64上。在这样的结构中,本实施方式的导丝I也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导丝I相同,突出部件的最大外径Ctd1比树脂包覆层6的突出部件的前端51所在位置部分的外径Φ(12大。由此,更加可靠地防止了使导管20沿着导丝I向前端方向推进时,导管20的前端203挂到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包覆层6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包覆层6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包覆层6在基端部64省略锥形部6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像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或后述的第5实施方式的树脂包覆层6那样,形成锥形部62。此外,在突出部件中,基端侧锥形部52的长度比前端侧锥形部53的长度长。〈第5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下面,参照该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项目的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突出部件的结构不同之外其他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相同。在图6所示的导丝I中,突出部件5E具有卡合于树脂包覆层6的导丝I。该卡合部56由在突出部件5E的前端内周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爪构成。这样的突出部件5E可靠地防止在导丝I的使用中突出部件5E从树脂包覆层6上非本意地剥离。特别是在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通过弯曲部时发挥效果,能够防止在树脂包覆层6和突出部件5E之间产生间隙。〈第6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6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下面,参照该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导丝的第6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项目的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突出部件的形成状态不同之外其他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图7所示的导丝I中,芯线3由第一导丝37和第二导丝38构成。第一导丝37和第二导丝38通过对焊机,一边施加规定的电压,一边使第一导丝37的基端面371与第二导丝38的前端面381加压接触。通过该加压接触,在接合部39形成熔融层,第一导丝37和第二导丝38被牢固地连接。此外,接合部39在图示的结构中位于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导丝长度方向的中途。另外,通过上述加压接触,第一导丝37的基端部与第二导丝38的前端部分别变形隆起,因此在接合部39附近,形成突出部5F。该突出部5F中,前端51与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接触。而且,突出部5F的最大外径Φ Cl1比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的外径Φ d2大。根据这样的突出部5F,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突出部件5A相同,更加可靠地防止了使导管20沿着导丝I向前端方向推进时,导管20的前端203挂到树脂包覆层6的基端63。此外,第一导丝37和第二导丝38相互之间构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构成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导丝37及第二导丝38可以分别由例如Ni-Ti系合金构成,也可以由不锈钢构成。另外,在构成材料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导丝37可以由例如Ni-Ti系合金构成,第二导丝38可以由例如不锈钢构成。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导丝的图示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导丝的各部分可以与能够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结构的部件置换。而且,也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
此外,本发明的导丝也可以是由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结构(特征)组合而成的。此外,基端包覆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分别远离突出部的基端,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突出部的基端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突出部,与防止前端侧包覆层的基端侧部分的卷起相同,也能够防止基端侧包覆层的前端侧部分的卷起。工业h的可利用件本发明的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以及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包覆层,上述导丝主体具有在其外周部的全周范围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部与上述包覆层的基端部接触,上述突出部的最大外径比与上述突出部接触的上述包覆层的外径大。因此,在使如与导丝组合使用的导管等医疗器具(以“导管”为代表)沿着导丝推进至生物体管腔内的目标部位的情况下,导管的前端滑过导丝的突出部,继续推进时,导管的前端与比包覆层的基端部更前端的前端侧抵接。由此,从导管的前端越过突出部开始到与比包覆层的基端部更前端的前端侧抵接的期间,防止导管的前端与包覆层的基端侧部分的接触。包覆层的基端侧部分存在根据导丝的使用状态剥离的隐患。这样,由于防止导管的前端与包覆层的基端侧部分接触,因此即使万一包覆层的基端侧部分剥离,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导管的前端挂到该剥离的部分。因此,本发明的导丝具有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以及覆盖该导丝主体的前端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包覆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丝主体具有在其外周部的全周范围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突出部的前端部与上述包覆层的基端部接触, 上述突出部的最大外径比与上述突出部接触的上述包覆层的外径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突出部的基端部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少的外径递减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丝主体具有芯线, 上述突出部由与上述芯线不同的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由呈筒状或线圈状的部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上述包覆层的基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卡合于上述包覆层的基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覆层在基端部具有外径朝向基端部侧逐渐减少的锥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材料主要是聚氨酯类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导丝主体;以及覆盖导丝主体的前端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包覆层。该导丝的导丝主体具有在其外周部的全周范围突出的突出部。而且,突出部的前端部与包覆层的基端部接触,突出部的最大外径比与突出部接触的包覆层的外径大。再有,突出部在其基端部具有外径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少的外径递减部。
文档编号A61M25/01GK102811759SQ2011800153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
发明者锅岛阳助, 玉井则之, 田野丰, 渡边龙一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