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45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探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针。更加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通过操作配置于体外的近位端侧的操作部而能够容易地使插入到体腔内的远位端附近的朝向变化的探针。
背景技术
在通过血管而插入到心脏内部的电极式探针等探针中,通过操作在配置于体外的探针的近位端(基端或手边侧)所装配的操作部而偏转插入到体内的探针的远位端(末端)的朝向。作为使探针的远位端偏转的机构,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板弹簧以及隔着板弹簧而配置于两侧的一对操作用线,通过牵拉该操作用线而使远位端朝两个方向偏转。在通过使用板弹簧来偏转远位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探针的弯曲部的平面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61350号公报近年来,以探针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为目的,渴望实现通过增加设置于探针的末端的电极数、或者在探针的末端设置各种传感器,而将期望的液体从探针的末端排出的技术。在该情况下,需要增加插通于探针的管内的导线、导管等(以下,适当地将这些部件称作导线类部件)的数量。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探针中,插通于管内的板弹簧成为增加所插通的导线类部件时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偏转远位端的探针中,既能适当地保持弯曲部的平面性又能增加能插通于探针的管内的导线类部件的数量的技术。

本发明的某一方式为探针。该探针的特征在于具备:管状部件;一对棒弹簧,该一对棒弹簧沿管状部件的中心轴设置于管状部件的内部,一方的棒弹簧相对于中心轴错开配置,另一方的棒弹簧相对于中心轴朝与一方的棒弹簧相反的方向错开配置;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该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沿管状部件的中心轴设置于管状部件的内部,并配置于通过一对棒弹簧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的一方的面侧及另一方的面侧中的至少一方;以及操作用线,该操作用线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其一方的端部与管状部件的远位端附近连接。根据上述方式,在能够使远位端偏转的探针中,能够适当地保持弯曲部的平面性,并能够增加能插通于探针的管内的导线类部件的数量。在上述方式的探针中,可以具备多个管部,该多个管部设置于管状部件的内部,并用于形成包括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在内的多条通路,多个管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在管状部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并且相邻的管部彼此外接。另外,多个管部中的至少一个管部可以配置成跨越假想平面的一方的面侧以及另一方的面侧。另外,在上述方式的探针中,可以配置成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与假想平面分离。另夕卜,在圆周方向上排列的管部可以配置成与以管状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假想近似圆内接。另外,一对棒弹簧可以配置于被在圆周方向上排列的管部中的相邻的两个管部与假想近似圆包围的区域。另外,一对棒弹簧的垂直于管状部件的中心轴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圆形,并且该一对棒弹簧可以配置成与两个管部外接且与假想近似圆内接。另外,一对棒弹簧的沿其轴向延伸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埋设于管状部件。另外,在上述方式的探针中,多个管部包括第一 第五管部与第一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第一管部配置成包括管状部件的中心轴,第二及第三管部与配置于其间的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配置于假想平面的一方的面侧,第四及第五管部与配置于其间的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配置于假想平面的另一方的面侧,第二 第五管部与第一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包围第一管部。另外,可以在远位端区域具备多个电极,多个电极用的导线可以插通多条通路中的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以外的至少一部分通路。

此外,适当地组合上述各单元而成的结构也能够涵盖于本专利申请所请求保护的发明专利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在能够使远位端偏转的探针中,能够适当地保持弯曲部的平面性,并能够增加能插通于探针的管内的导线类部件的数量。


图1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探针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探针的简要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线上的简要剖视图。图4是与图2的B-B线上的截面面对的简要立体图。图5是与图4的C-C线上的截面面对的简要立体图。图6是图1的E-E线上的简要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管的配置的简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所有附图中对同样的结构单元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在以下说明中适当地省略其详细说明。(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探针是能够进行末端偏转操作的电极式探针,例如能够用于对心脏的脉律不齐的诊断或治疗。图1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探针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探针的简要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线上的简要剖视图。其中,在图3中省略了操作用线50a、50b的图示。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探针2具备管状部件4、手柄6、末端片状电极10以及多个环状电极12a 12k (以下,适当地将环状电极12a 12k总称为“环状电极12,,)。探针2在管状部件4的远位端部具有末端片状电极10以及环状电极12。例如利用粘接剂、熔融接合的方式等而将末端片状电极10固定于管状部件4。另外,例如通过对直径大于管状部件4的外径的金属制的环进行敛缝而将环状电极12a 12k固定于管状部件4的外周面。环状电极12的数量并未被特殊限定,可以根据能够插通于管状部件4的导线的数量等而适当地设定。在管状部件4的近位端装配有手柄6。另外,在手柄6装配有用于对管状部件4的末端部进行偏转操作(摆头操作)的旋钮7。手柄6与旋钮7构成了操作部。如图3所示,管状部件4包括:具有单腔构造的外筒4a ;以及中空状的内筒4b,该内筒4b设置于外筒4a的筒腔内并具有收纳空间20。内筒4b在起始自外筒4a的远位端的规定区域内延伸。另外,外筒4a的内周面与内筒4b的外周面彼此密接固定。能够利用粘接、熔接等方法进行外筒4a与内筒4b的固定。如后所述,在收纳空间20中设置有棒弹簧与多条通路(在图3中仅示出了通路31、32、33 (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第一管43))。优选管状部件4构成为:远位端附近的柔软性相对较高、且近位端附近的柔软性相对较低。例如,管状部件4具有下述部件接合而成的构造:部件I,该部件I配置于远位端侧且肖氏D硬度为20 63 ;部件II,该部件II配置成与部件I的近位端侧相邻、肖氏D硬度为45 72、且柔软性低于部件I ;以及部件III,该部件III配置成与部件II的近位端侧相邻、肖氏D硬度为55 80、且柔软性低于部件II。其中,管状部件4可以是外筒4a与内筒4b形成为一体的构造。另外,外筒4a以及/或者内筒4b可以是多层构造。管状部件4的主要部分例如由聚烯烃、聚酰胺、聚醚聚酰胺、聚氨酯等合成树脂构成。管状部件4的外径一般约为0.6mm 3mm,管状部件4的长度约为500mm 1200mm。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部件4的外径约为2.0mm,管状部件4的长度约为1170mm。末端片状电极10及环状电极12例如由铝、铜、不锈钢、金、白金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构成。其中,为了对X射线具有良好的造影性,优选利用白金或其合金构成末端片状电极10及环状电极12。虽然末端片状电极10及环状电极12的外径并未被特殊限定,但是优选为与管状部件4的外径同等程度的大小,通常约为0.5mm 3mm。图4是与图2的B-B线上的截面面对的简要立体图,图5是与图4的C-C线上的截面面对的简要立体图。图6是图1的E-E线上的简要剖视图。其中,图5相当于利用假想平面H对图4所示的探针进行剖切后的状态下的简图。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探针2在管状部件4的内部具备一对棒弹簧 22a,22b 以及多条通路 31、32、33、34、35、36、37。一对棒弹簧22a、22b是沿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设置于管状部件4的内部的具有弹性的棒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空间20(参照图3)收纳有一对棒弹簧22a、22b。一对棒弹簧22a、22b中,一方的棒弹簧22a相对于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错开配置,另一方的棒弹簧22b相对于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朝与棒弹簧22a相反的方向错开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棒弹簧22a配置于外筒4a的附近,棒弹簧22b设置在以中心轴Xl为对称轴而与棒弹簧22a对称的位置。作为构成棒弹簧22a、22b的材料,能够举出尼龙(注册商标)
6等聚酰胺、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等树脂、或者不锈钢(SUS)、镍钛合金、β钛等金属。

这样,通过设置一对棒弹簧22a、22b并将其配置成互相偏离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I,当对插通于后述的通路31、32的操作用线50a、50b进行牵拉操作时,能够使探针2的弯曲部弯曲,且不使通过棒弹簧22a的中心轴X2与棒弹簧22b的中心轴X3的假想平面H扭转。即,能够使探针2以在垂直于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的方向上排列的、假想平面H上的各点分别从弯曲前的位置朝同一方向进行等量位移的方式弯曲。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探针2的弯曲部的平面性。另外,一对棒弹簧22a、22b在收纳空间20内占据的容积,小于板弹簧在收纳空间20内所占据的容积。因此,能够设计成使得更多的导线类部件插通于管状部件4。例如,能够以与棒弹簧22a和棒弹簧22b之间的区域重叠的方式形成供导线类部件插通的通路。另外,一对棒弹簧22a、22b不会像板弹簧那样地将收纳空间20分隔为两个空间,因此能够更加自如地设计通路的配置。对于一对棒弹簧22a、22b而言,其远位端延伸到管状部件4的远位端附近,其近位端从管状部件4的远位端延伸到规定的距离。棒弹簧22a、22b具有例如500mm以下的长度。另外,一对棒弹簧22a、22b的沿其轴向延伸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管状部件4。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对棒弹簧22a、22b的沿轴向延伸的外周面而言,在圆周方向上约2/3的区域遍及棒弹簧22a、22b的全长地埋设于管状部件4的内筒4b。由此,由于形成为各棒弹簧22a、22b遍及全长地卡定于管状部件4的状态,因此能够限制对后述的操作用线50a、50b进行操作时可能产生的、各棒弹簧22a、22b相对于管状部件4的扭转。其结果,探针2的扭转刚性得以提高,从而能够更加提高探针2的弯曲部的平面性。另外,由此而能够更加降低在探针2产生弯曲形状的不良的可能性、因棒弹簧22a、22b的扭转而导致管状部件4破损的可能性。此处所说的“埋设”例如是指棒弹簧22a、22b的外周面中的、在圆周方向上的约1/4以上的区域与内筒4b的内壁接触。此外,能够根据探针2的弯曲区域的长度等而适当地设定一对棒弹簧22a、22b的存在范围。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探针2中,棒弹簧22a、22b的存在范围与探针2的弯曲区域的存在范围基本一致,棒弹簧22a、22b的远位端位置与末端片状电极10的近位端位置基本一致。多条通路31 37沿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设置于管状部件4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条通路31 37收纳于收纳空间20 (参照图3)。多条通路31 37中的通路31,32分别用作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通路31配置于通过一对棒弹簧22a、22b各自的中心轴X2、X3的假想平面H的一方的面侧H1,通路32配置于假想平面H的另一方的面侧H2。由此,如后所述, 能够使探针2的弯曲部朝两个方向偏转。此外,只要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配置于假想平面H的一方的面侧Hl以及另一方的面侧H2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在配置于其中任一方的情况下,能够使探针2的弯曲部朝一个方向偏转。通路33 37中的通路33配置成在通路31与通路32之间包括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I。另外,通路34 37配置成与通路31及通路32 —起包围通路33。通路33 37从手柄6延伸,被用作供与末端片状电极10及环状电极12电连接的多根导线等插通的通路。多条通路31 37由多个管(多个管部)分别形成。多个管包括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 (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 (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第一管43 (第一管部)、第二管44 (第二管部)、第三管45 (第三管部)、第四管46 (第四管部)、第五管47 (第五管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中空构造的多个管收纳于收纳空间20内,多个管的中空部分分别构成通路31 37。本实施方式中的各管的内径、亦即通路31 37的直径例如约为0.46mm。多个管中的第一管43配置成跨越假想平面H的一方的面侧Hl及另一方的面侧H2。另外,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第二管44、第三管45、第四管46以及第五管47配置成在管状部件4的圆周方向上排列、且相邻的管部彼此外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部43配置成包括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I。另外,第二管44及第三管45之间配置有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上述管配置于假想平面H的一方的面侧Hl。第二管44与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彼此外接,第三管45与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彼此外接。另外,第四管46及第五管47之间配置有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上述管配置于假想平面H的另一方的面侧H2。第四管46与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彼此外接,第五管47与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彼此外接。并且,第二 第五管44 47、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以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包围第一管43。第二管44与第五管47彼此外接,第三管45与第四管46彼此外接。这样,使多个管中的至少一部分在管状部件4的圆周方向上排列,并使相邻的管彼此外接,由此能够使管状部件4形成为针对来自多个方向的外力保持稳定的构造。例如,如上所述,环状电极12通过对直径大于管状部件4的外径的金属环进行敛缝而被紧固于管状部件4,由此固定于管状部件4。因此,以往在设置环状电极12时存在管状部件4发生变形的可能性。针对该问题,以上述方 式配置各管而形成为使管状部件4保持稳定的构造,由此能够防止进行敛缝时因施加于管状部件4的力而导致管状部件4发生变形的情况。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 第五管44 47、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以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分别与第一管43外接。由此,能够使管状部件4形成为针对外力更加稳定的构造,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管状部件4的变形。另外,由于将第一管43配置成与假想平面H相交,因此与具有板弹簧的构造相比能够增加插通管状部件4的导线类部件的数量。另外,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配置成与假想平面H分离。由此,与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靠近假想平面H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小的力使棒弹簧22a、22b弯曲。因此,提高了探针2的操作性。第二 第五管44 47、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以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密接固定于内筒4b的内周面。能够利用粘接、熔接等方法来进行上述管与内筒4b的固定。操作用线50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操作用线50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如图6所示,在操作用线50a的远位端形成有直径比位于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内的操作用线50a的直径大且局部为球状的固定器(anchor)52a。同样,在操作用线50b的远位端也形成有直径比位于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内的操作用线50b的直径大且局部为球状的固定器52b。在末端片状电极10的内侧形成有凹部11,软钎料62填充于该凹部11。固定器52a、52b埋设于软钎料62。由此,操作用线50a、50b相对于软钎料62及末端片状电极10被固定,并与管状部件4的远位端附近连接。另外,操作用线50a、50b的近位端与图1及图2所示的旋钮7连接。由此,通过操作图1及图2所示的旋钮7而能够牵拉操作用线50a、50b,以使探针2的远位端摆头而偏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操作用线50a进行牵拉而能够使探针2的远位端朝图2的箭头Dl方向偏转,通过对操作用线50b进行牵拉而能够使探针2的远位端朝图2的箭头D2方向偏转。
此处,如上所述,通过将固定器52a、52b设置于操作用线50a、50b的远位端,能够使得操作用线50a、50b难以被从软钎料62中拔出。由此,能够提高探针2的动作可靠性。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用线50a、50b固定于末端片状电极10,但是并未特别局限于此,操作用线50a、50n的远位端也可以固定于管状部件4等。另外,优选,操作用线50a、50b的远位端配置于自棒弹簧22a、22b的轴向上的中间位置起朝向远位端侧的区域。更加优选,操作用线50a、50b的远位端配置于从朝向近位端方向距离棒弹簧22a、22b的远位端30mm的位置起朝向远位端侧的区域。与末端片状电极10及环状电极12电连接的导线插通于第一 第五管43 47。例如,与末端片状电极10电连接的末端片状电极用导线(未图示)插通于第一管43。末端片状电极用导线的远位端埋设于软钎料62。由此,经由软钎料62而将末端片状电极用导线与末端片状电极10电连接。此外,也可以通过焊接而将末端片状电极用导线的远位端与末端片状电极10电连接。另外,能够使作为检测探针2的远位端附近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其它传感器等插通于第一管43。或者,第一管43还能够用作将期望的液体从探针2的末端排出的导管。与每个环状电极12分别电连接的多个环状电极用导线(未图示)在彼此绝缘的状态下插通于第二 第五管44 47。各环状电极用导线的远位端经由第二 第五管44 47以及设置于管状部件4的细孔而与各环状电极12电连接。通过软钎料(未图示)或焊接而将各环状电极用导线的远位端固定于环状电极12。此外,可以使温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插通于第二 第五管44 47,或者将第二 第五管44 47用作上述导管。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末端片状电极用导线及环状电极用导线插通于第一 第五管43 47,因此能够防止导线伴随着探针2的弯曲而彼此互相缠绕。由此,能够避免在探针2 (管状部件4)的表面产生因缠绕的导线而引起的凹凸等的情形。此处,参照图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探针2的各管的配置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管的配置的简要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管状部件4的圆周方向上排列的第二 第五管44 47、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1以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配置成:与以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为中 心的假想近似圆S内接。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管状部件4的截面形状保持为近似圆形。在管状部件4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圆形的情况下,易于朝护套(sheath)、血管插入探针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探针2,能够容易确保探针2良好的操作性。另外,能够插入到患者体腔内的探针2的大小(粗细)一般由管状部件4的直径最大的部分的大小(直径)来决定。因此,在将该直径最大部分的大小设定为相同而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截面近似圆形的探针2与截面扁平形状、截面多边形状的探针2相比,能够更加提高空间利用率。即,能够增加插通于管状部件4的导线类部件的数量,能够实现探针2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另外,通过将管状部件4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近似圆形,能够提高管状部件4的强度平衡,从而能够形成为针对来自多个方向的外力更加稳定的构造。此外,所谓“近似圆”意味着包括纯圆以及具有能够获得上述效果的程度的纯圆度的圆。另外,一对棒弹簧22a、22b配置于由在管状部件4的圆周方向上排列的管中的相邻的两个管与假想近似圆S包围的区域。具体而言,棒弹簧22a配置于由第三管45、第四管46以及假想近似圆S包围的区域R1。另外,棒弹簧22b配置于由第二管44、第五管47以及假想近似圆S包围的区域R2。这样,通过将棒弹簧22a、22b配置于相邻的两个管之间的死角(dead space),能够提高探针2的空间利用率。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棒弹簧22a、22b的垂直于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圆形。而且,棒弹簧22a配置成与第三管45及第四管46外接且与假想近似圆S内接,棒弹簧22b配置成与第二管44及第五管47外接且与假想近似圆S内接。由此,由于形成为棒弹簧22a、22b分别由两个管夹持的状态,因此能够限制棒弹簧22a、22b在相对于管状部件4扭转的方向上的运动。因此,能够更加提高探针2的扭转刚性。另外,由于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管状部件4的截面形状保持为近似圆形,因此能够将管状部件4形成为针对外力更加稳定的构造。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探针2具备一对棒弹簧22a、22b, —方的棒弹簧22a相对于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l错开配置,另一方的棒弹簧22b相对于中心轴Xl朝与棒弹簧22a相反的方向错开配置。由此,能够适当地保持探针2的弯曲部的平面性,另外,与设置有板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插通于管状部件4内的导线类部件的数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这样组合后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后的实施方式也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内。通过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与下述变形例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同时具有组合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各自的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棒弹簧22a、22b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遍及全长地埋设于管状部件4,但是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轴向上的局部埋设于管状部件4。即,对于棒弹簧22a、22b而言,在能够获得探针2的扭转刚性提高效果的范围内,只要其沿轴向延伸的外周面中的、轴向及圆周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管状部件4即可。对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 的探针2而言,在将形成于内筒4b的收纳空间20设为单个筒腔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下述构造,即:内筒4b具有单腔构造,且在内筒4b的筒腔内收纳有与内筒4b分体的管41 47。然而,并未对探针2的构造进行特殊限定,管41 47也可以与管状部件4形成为一体。即,内筒4b也可以具有下述多腔式构造,S卩:形成有构成通路31 37的多个筒腔以及供一对棒弹簧22a、22b插通用的贯通孔。在该情况下,由自构成通路31 37的各筒腔的内壁起具有规定厚度的部分形成管部。此外,在内筒4b具有多腔式构造的情况下,形成为棒弹簧22a、22b的外周面整体埋设于管状部件4的构造,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探针2的扭转刚性提高效果。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棒弹簧22a、22b呈棒状态,但是棒弹簧22a、22b可以是具有中空构造的筒状体。由此,能够实现探针2的轻量化,并提高探针2的操作性。另外,也可以与棒弹簧22a、22b的中空部分的直径相应地将导线类部件插入于该中空部分。附图标记的说明:H…假想平面;S…假想近似圆;X1、X2、X3…中心轴;2…探针;4…管状部件;22a、22b…棒弹簧;31、32、33、34、35、36、37…通路;41…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2…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43…第一管;44…第二管;45…第三管;46…第四管;47…第五管;50a、50b…操作用线。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能够用作探针。
权利要求
1.一种探针,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状部件; 一对棒弹簧,该一对棒弹簧沿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轴设置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一方的棒弹簧相对于所述中心轴错开配置,另一方的棒弹簧相对于所述中心轴朝与所述一方的棒弹簧相反的方向错开配置; 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该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沿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轴设置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并配置于通过所述一对棒弹簧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的一方的面侧及另一方的面侧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操作用线,该操作用线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所述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该操作用线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管状部件的远位端附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其中, 所述探针具备多个管部,该多个管部设置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并用于形成包括所述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在内的多条通路, 所述多个管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并且相邻的管部彼此外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其中, 所述多个管部中的至少一个管部配置成跨越所述假想平面的一方的面侧以及另一方的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探针,其中, 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配置成与所述假想平面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其中, 在所述圆周方向上排列的管部配置成与以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假想近似圆内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探针,其中, 所述一对棒弹簧配置于被在所述圆周方向上排列的管部中的相邻的两个管部与所述假想近似圆包围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针,其中, 所述一对棒弹簧的垂直于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轴的截面形状是近似圆形,并且所述一对棒弹簧配置成与所述两个管部外接且与所述假想近似圆内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其中, 所述一对棒弹簧的沿其轴向延伸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所述管状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其中, 所述多个管部包括第一管部 第五管部与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 第一管部配置成包括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轴,第二管部、第三管部以及配置于该第二管部与该第三管部之间的第一操作 用线插通用管部配置于所述假想平面的一方的面侧,第四管部、第五管部以及配置于该第四管部与该第五管部之间的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配置于所述假想平面的另一方的面侧,第二管部 第五管部与第一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及第二操作用线插通用管部包围第一管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其中, 在远位端区域具备多个电极, 所述多个电极用的导线插通于所述多条通路中的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以外的至少一部 分通路。
全文摘要
探针具备管状部件(4);一对棒弹簧(22a、22b),它们沿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1)设置于管状部件(4)的内部,一方的棒弹簧相对于中心轴(X1)错开配置,另一方的棒弹簧相对于中心轴(X1)朝与一方的棒弹簧相反的方向错开配置;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31、32),其沿管状部件(4)的中心轴(X1)设置于管状部件(4)的内部,并配置于通过一对棒弹簧(22a、22b)的中心轴(X2、X3)的假想平面(H)的一方的面侧(H1)及另一方的面侧(H2);以及操作用线(50a、50b),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操作用线插通用通路(31、32),该操作用线(50a、50b)的一方的端部与管状部件(4)的远位端附近连接。
文档编号A61M25/00GK103079626SQ20118003914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0日
发明者森谦二 申请人: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