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22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食管反流性胃炎、高酸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主要症状有胃脘部胀痛、隐痛、灼痛或脘腹胀满 不舒服,嗳气反酸、恶心、嘈杂、纳呆、便秘或大便不爽。现对此病的药物治疗有很多,但效果不理想,有的是治标不治本,断药后就复发,有些药物不良反应多,长期服用还会对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服用方便,疗程短,成本低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银鱼50克,砂仁30克,大枣60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半夏15克,厚朴12克,白芍10克,莱菔子20克,焦三仙30克,蒲公英15克。中医理论认为肝胃不和是慢性胃炎的病机,治疗方法多采用理气和胃,重在疏通气机,通而痛止。解肝煎能疏理肝气,和胃降逆,使气机上下通行。本发明选用银鱼能益脾胃,补气润肺;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白芍具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焦三仙具有消食导滞,健运脾胃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本发明中药的陈皮、半夏、白芍对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解除胃肠痉挛性疼痛;增强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积滞,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溃疡形成有很好的作用。本发明为纯中药,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治愈率为90%,有效率为100%。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银鱼50克,砂仁30克,大枣60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半夏15克,厚朴12克,白芍10克,莱菔子20克,焦三仙30克,蒲公英15克。每日I剂,水煎分两次温服,连服20天为I疗程。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在临床上应用多年,老少皆宜,治疗数百例患者,疗效频佳。二、治疗诊断标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三、制备和服药方法水煎,每日I剂,分服2次,饭前半小时温服。20天为一个疗程。四、疗效标准显效主症消失,理化检查明显好转。有效主症基本消失,理化检查有所好转。无效主要症状无好转,理化检查无改变。五、治疗效果本发明经多年临床应用,治疗患者110例,治愈99例,好转11例,有效率100%,治愈率在90%以上。六、典型病例I、白XX,女,42岁,2009年6月患者自我感觉上腹不适、时有隐痛,腹胀、哎气,胸口 烧灼感,纳差。钡检,慢性胃炎,服药二疗程愈,诸症消失,食欲增进。 2、李XX,男,36岁,2008年I月患者自感觉上腹隐痛、烧灼感严重伴消化不良、呕吐时有带血。既往史嗜酒,钡检,慢性胃炎,服药二疗程愈。3、张XX,女,46岁,患者自感觉节律性上腹隐痛,伴哎气、泛酸、嘈杂、胸口灼热感。2010年2月就诊钡餐诊检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药二疗程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银鱼50克,砂仁30克,大枣6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苏梗10克,白芍10克,炒莱菔子15克,焦三仙30克,蒲公英10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银鱼50克,砂仁30克,大枣60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半夏15克,厚朴12克,白芍10克,莱菔子20克,焦三仙30克,蒲公英15克,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连服20天为1疗程。本发明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治愈率为90%,有效率为100%。
文档编号A61K36/8998GK102727786SQ2012102129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姜晓红 申请人:姜晓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