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温肾结肠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95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组温肾结肠药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组温肾结肠药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组成: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吴茱萸、诃子、肉桂、附子炙、生姜、大枣。
【专利说明】—组温肾结肠药片
一、【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组温肾结肠药片。主要由下列药物组成:肉豆蘧、五味子、补骨脂、吴茱萸、诃子、肉桂、附子炙、生姜、大枣。
二、技术背景:
[0002]功效:温肾补脾,涩肠止泻。
[0003]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0004]现代主要用于:本方主要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之久泻或五更泄泻属于脾肾虚寒,尤以肾阳虚为著者。
三、
【发明内容】
: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组温肾结肠药片,以克服公知技术之不足。
[000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组温肾结肠药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肉豆蘧1-3份、 五味子1-3份、补骨脂2-6份、吴茱萸1-3份、诃子1-3份、肉桂
0.5-1.5份、附子炙0.5-1.5份、生姜2-6份、大枣1_3份。
[0007]肉豆蘧: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之功效。
[0008]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肾经。有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之功效。
[0009]补骨脂:味辛、苦,性大温。归肾、脾经。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效。
[0010]吴茱萸: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脾、胃、肝经。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效。
[0011]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肝、心、肾、脾经。有温中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
[0012]附子炙: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脱,温肾助阳,祛寒止痛之功效。
[0013]诃子: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有涩肠止泻,敛肺利咽之功效。
[0014]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效。
[0015]大枣: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
[0016]方解:方中补骨脂辛苦而温,补肾助阳,温脾止泻,尤善补命门之火以散寒邪,为治肾虚泄泻,状火益土之要药,正如李时珍所谓:“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本草纲目》),故为君药。肉豆蘧涩肠之泻,温中行气,与补骨脂、诃子相配既可助温肾暖脾之功,又能涩肠止泻,敛肺利咽,肉桂、附子炙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同为臣药。吴茱萸辛热温中散寒,消除阴霾之气;五味子收敛固涩以助止泻;重用生姜以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胃以助运化,俱为佐药。诸药配伍,正如《医方集解》所谓:“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脾肾温则运化复,大肠固而泻可止;使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和治愈。
四、【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0018]【具体实施方式】:先称取肉豆蘧500g、补骨脂1000g、吴茱萸500g、诃子500g、生姜1000g、大枣500g共4000g,用布袋装好,用液体多功能浓缩机浓缩成膏状,再放入低温电热真空干燥机烘干,能制出浓缩干药块600g-700g,再称取五味子500g、肉桂250g、附子炙250g共lOOOg,放入微波干燥杀菌机160° -200°高温下,运作3_5分钟灭菌烘干留下做基质用。和浓缩药块一起放入冰柜冷冻6小时后,用全封闭粉碎机加工成细粉。再用旋转式压片机压成0.5克药片装瓶备用。
[0019]服用方法:成人一天3次,饭后半小时3-4片,体重在45_60kg,每次服3片,60公斤以上每次服4片,饭后服用。
[0020]将本品按每千克体重0.2克计算喂食小白鼠,每天一次,连续喂食30天,小白鼠生理机能正常,检查小白鼠器官功能正常,没发现任何异常。
[0021 ] 禁忌:孕妇忌用。
[0022]注意事项:有过敏体质者慎用。
[0023]杨某某,男,36岁。患慢性结肠炎,服用一组温肾结肠药片一天三次,每天饭后半小时4粒,服用两个疗程治愈。
[0024]李某某,女,45岁。患过敏性结肠炎,服用一组温肾结肠药片一天三次,每天饭后半小时3粒,服用两个疗程治愈。 [0025]纪某某,男,39岁。患慢性结肠炎,服用一组温肾结肠药片一天三次,每天饭后半小时4粒,服用两个疗程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组温肾结肠药片,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组成:肉豆蘧1-3份、五味子1-3 份、补骨脂2-6份、吴茱萸1-3份、诃子1-3份、肉桂0.5-1.5份、附子炙0.5-1.5份、生姜 2-6份、 大枣1-3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623364SQ201210321178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李承平 申请人:李承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