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863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
蛲虫病是由蠕形驻形线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本病以肛周瘙痒为主要变现,多发于小儿。最常见的表现是肛周瘙痒,尤以夜间为重。重度感染时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腹痛等。现有的治疗蛲虫病的方法为口服药物或者在肛门部位涂抹霉素膏以诱杀蛲虫的办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疗效不好,容易污染衣物等缺陷。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它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优点。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鱼仙草13-17、百部10-14、铁苋菜6、益智仁10-14、白果10-14、乌梅10-14、蛇床子6、篇蓄13-17、车前草1-5、川芎6、五加皮6、蒲黄13-17、泥炭藓10-14、血余炭13-17、艾叶草1-5。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鱼仙草15、百部12、铁苋菜6、益智仁12、白果12、乌梅12、蛇床子6、篇蓄15、车前草3、川芎6、五加皮6、蒲黄15、泥炭藓12、血余炭15、艾叶草3。小鱼仙草,性味归经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发表,利湿止痒。用于感冒头痛,扁桃体炎,中暑,溃疡病,痢疾;外用治湿疹,痱子,皮肤瘙痒,疮疖,蜈蚣咬伤。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药利用小鱼仙草的特性,并且配合杀虫灭虱、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利水通淋、消毒止痒、止血活血、固精涩肠等中药,对于治疗蛲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
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小鱼仙草15、百部12、铁苋菜6、益智仁12、白果12、乌梅12、蛇床子6、篇蓄15、车前草3、川芎6、五加皮6、蒲黄15、泥炭藓12、血余炭15、艾叶草3。称取以上原料组分,按照丸剂的常规制法,将其制成丸剂,每粒丸2g,每天服用早、晚两次,每次两粒。一般4-8天即可治愈。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周某,男,6岁。患有蛲虫病半年,一直采用擦剂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一到夜间,肛周瘙痒难耐,后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5天后,治愈,以上症状完全消失。病例二:
梁某,女,7岁。患有蛲虫病三个月,肛周瘙痒难忍,尤其是夜间更甚。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4天后治愈,瘙痒症状消失。病例三:
单某,男,8岁。患有蛲虫病 8个月。期间靠口服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近半月,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两天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继续服用4天,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鱼仙草13-17、百部10-14、铁苋菜6、益智仁10-14、白果10-14、乌梅10-14、蛇床子6、篇蓄13-17、车前草1-5、川芎6、五加皮6、蒲黄13-17、泥炭藓10-14、血余炭13-17、艾叶草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鱼仙草15、百部12、铁苋菜6、益智仁12、白果12、乌梅12、蛇床子6 篇蓄15、车前草3、川芎6、五加皮6、蒲黄15、泥炭藓12、血余炭15、艾叶草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小鱼仙草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鱼仙草13-17、百部10-14、铁苋菜6、益智仁10-14、白果10-14、乌梅10-14、蛇床子6、萹蓄13-17、车前草1-5、川芎6、五加皮6、蒲黄13-17、泥炭藓10-14、血余炭13-17、艾叶草1-5。本发明中药利用小鱼仙草的特性,并且配合杀虫灭虱、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利水通淋、消毒止痒、止血活血、固精涩肠等中药,对于治疗蛲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33/10GK103110871SQ2012105309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陈文中 申请人:陈文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