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回医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15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回医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回医复方。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增长,中国脑梗死患者的绝对数将不断增长,脑梗死负担亦将继续增加,其复发及治疗费用的增加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认为,脑梗死是多种环境在遗传基础上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高龄、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镰刀细胞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各种影响因素具有加权效应,脑梗死残存者有1/3(约230万人)为重度残废,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多达270 2000亿元人民币。近 年来国外及我国部分地区对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社区人群干预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因此,加强脑梗死可干预危险因素的研究对于预防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部分,可反映脑动脉病变和血流状况,脑梗死患者中常见CAS改变,斑块的检出率较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T)及斑块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中医认为,CAS斑块形成是痰、瘀的产物,活血、化痰治法可有效地消除颈动脉斑块或阻止、延缓其发展,改善病变组织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缓解和控制临床症状,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回族医药以“四元”、“三子”为哲学基础,以“四性”、“四体”、“四液”为理论指导,提出“脑统百脉”、“脑主意志和运动”的生理病理观,临床上“香药”的广泛应用也成为其主要的治疗特点。《回回药方》记载了多首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有效方剂,其中扎里奴思方由开窍化痰、补肾活血药物组成,具有取脑中浊物风痰和开中风神昏窍闭作用,用于治疗中风后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方由安息香、水龙骨、乳香、没药、当归、牛膝、红花、海狗肾、菟丝子、芦荟等药组成,“可开窍,净其浑身厚浊风痰,治疗痰盛弱病”。扎里奴思方药物组成切中痰瘀互结、上蒙神窍病机。结合脑梗死后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肾虚、痰浊、瘀血病机,并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考虑,开展扎里奴思方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回医复方,采用芳香开窍、补肾益髓、活血化痰等回医回药组成的复方扎里奴思方,结合脑梗死后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肾虚、痰浊、瘀血病机,并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考虑,开展扎里奴思方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影响的研究。课题研究团队比较和筛选出了用于治疗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回医复方扎里奴思方,通过观察临床疗效,以形成能够有效治疗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回医复方技术,用于本病的防治。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回医复方,包括以下组成成分阿你松即安息香3g、法里公即小茴香12g、兀沙吉即乳香12g、法忒刺撒里荣即当归12g、木里叶即没药12g、撒法郎即红花12g、阿咱兒公即牡丹皮9g、拆不牙剌即芦荟12g、干祖伐即怀牛膝24g、萨的知即肉桂6g、腽肭脐即海狗肾12g、阿夫忒蒙即菟丝子12g、哈咱卜咱里剌即石菖蒲 12g。复方技术方案阿你松即安息香3g、法里公即小茴香12g、兀沙吉即乳香12g、法忒刺撒里荣即当归12g、木里叶即没药12g、撒法郎即红花12g、阿咱兒公即牡丹皮9g、拆不牙剌即芦荟12g、干祖伐即怀牛膝24g、萨的知即肉桂6g、腽肭脐即海狗肾12g、阿夫忒蒙即菟丝子12g、哈咱卜咱里剌即石菖蒲12g。上述药物为末,用白蜜炼后调合,冲服,每mL白蜜含生药O. 5g ;每次20mL,每日3次;所有患者从服药第I日起算,服药时间均为6个月。应用使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斑块检查,斑块检查的血管范围包括双侧CCA全长、分叉部、ICA颅外段全长,即每侧3段血管、双侧共6段血管,检查病变区应追踪到正常交界处,颈部血管检查应两侧对比,发现管腔不均匀处即测定局部内径、回声强弱,记录符合诊断标准的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个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复方对可减小颈动脉斑块,使IMT变薄,以减轻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可减小血流阻力,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的供血;和辛伐他汀类药物比较,扎里奴思方的用药更为安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可为回医药方在脑血管方面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服用扎里奴思方半年后后,根据疗效判断标准,计算颈动脉斑块总阻止率,发现扎里奴思方组(86. 05% )颈动脉斑块总阻止率较对照组(72. 50% )有降低趋势。比较脑梗死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MT)变化发现扎里奴思方(1. 33±0. 14 vs1. 02±0. 05)和舒降之组(1. 31 ±O. 12 vs1. 13±O. 07)患者的MT均降低;扎里奴思方组较舒降之组患者的MT降低显著(P < O. 05)。比较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扎里奴思方组有2例患者开始服药时出现便溏,3日后消失;舒降之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轻度增高,与扎里奴思方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O. 05)。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研究以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中医门诊、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中医门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1. 2诊断标准1. 2.1脑梗死诊断标准依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判断为急性脑梗死,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1. 2. 2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依狭窄度及斑块分型参考文献标准[6]。1. 3纳入和排除标准1. 3.1纳入标准患者经两位主治医师医生的指导下,依1996年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判断为脑梗死患者,经CT或MR确诊为脑梗死,且以脑梗死为第一诊断,并常规颈动脉彩超检查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 3. 2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③因血液病、肿瘤等原因所致的脑卒中;④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急病及骨关节病;⑤病情危重,不宜搬动,或不能配合检查者精神障碍或严重痴呆;⑦主观意愿上不能配合和坚持治疗者。1. 3. 3病例的脱落与剔除①纳入后发现不符合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而被误纳入者;②观察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病情加重、严重不良事件如肌痛、肝功能损害明显等,需要立即停药者观察过程中未按规定服药,或自行终止者,或自行合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对试验药物影响较大的温阳、养阴、化瘀类中药,影响有效性或安全性判断者完成服药疗程,但拒绝复诊(复查彩超、血检)者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复诊者。1. 4分组与给药 1. 4.1分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扎里奴思方)48例与对照组(舒降之)44例;全部病例均经彩超检查,明确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存在,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至少有I次脑梗死病史;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进行X2检验,P> O. 05,具有可比性。1. 4. 2用药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扎里奴思方治疗。扎里奴思方出自《回回方药》,由宁夏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提供;方药组成为安息香3g、法里公即茴香12g、法忒刺撒里荣即当归12g、木里叶即没药12g、撒法郎即红花12g、牡丹皮12g、芦荟12g、伯思八牙即水龙骨12g、干祖伐即怀牛膝24g、肉桂12g、腽肭脐即海狗肾12g、阿夫忒蒙即菟丝子12g、咱卜咱里剌即石菖蒲12g ;上述药物为末,用白蜜炼后调合,冲服,每mL白蜜含生药O. 5g ;每次20mL,每日3次;所有患者从服药第I日起算,服药时间均为6个月。对照患者44例患者给予舒降之片(辛伐他汀)治疗。舒降之片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20mg,每晚顿服。服药时间及疗程同扎里奴思方。1. 5观察指标1. 5.1疗效判断治愈斑块消失。显效斑块数量或总面积减少70%。有效斑块数量或总面积减少30%。稳定斑块数量、面积无变化。无效斑块数量或面积增加,或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心肌梗死。计算斑块的总阻止率,计算公式总阻止率=(治愈+显效+有效+稳定)例数/总例数X 100%。1. 5. 2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获得,颈动脉超声由专科医师完成。使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 5MHz,参数设置四点聚焦,深度5cm,声束与血流夹角< 60°。受试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部仰伸位,充分暴露颈部,头偏向被检查部位的对侧或保持中位,颈动脉扫查采用连续扫查,从锁骨上窝水平胸锁乳突肌处依次显示两侧颈总动脉(carotid artery, CCA)、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 artery, ICA)、颈外动脉(carotid artery, ECA),首先自颈总动脉起始部到分叉部,再到颈内、颈外动脉纵向扫查,再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横向扫查。颈动脉管壁表现为由相对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亮线,内膜管腔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内一中膜厚度(MT)。标准部位MT测量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前20mm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即同步心电图显示R波时)冻结标准部位的图像,每侧颈总动脉连续测量3次,3次检验值的平均值即为该侧的MT,以双侧MT值的平均值进行记录。斑块检查的血管范围包括双侧CCA全长、分叉部、ICA颅外段全长,即每侧3段血管、双侧共6段血管,检查病变区应追踪到正常交界处,颈部血管检查应两侧对比,发现管腔不均匀处即测定局部内径、回声强弱,记录符合诊断标准的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个数。1. 5. 3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行颈动脉彩超时,在颈动脉分叉前20mm处,即颈总动脉位置,以频谱多普勒测算颈总动脉平均流速(MPV)、颈总动脉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舒张术流速(DPV)、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取双侧平均值记录。1. 5. 4安全性检测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醉Scr),进行安全性评价。1. 6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SPSS 13. O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了土s表
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 2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 =0.05。2.结果2.1失访率控制本次研究共收到病例报告表83份,总失访率为7. 7%;观察组回收43例,3例失访;对照组回收40例,4例失访;失访率< 15%,控制良好。2. 2颈动脉斑块总阻止率根据疗效判断标准,计算颈动脉斑块总阻止率。观察组总阻止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I。表I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阻止率变化比较)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回医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成分安息香3g、小茴香12g、乳香12g、当归12g、没药12g、红花12g、牡丹皮9g、芦荟12g、怀牛膝24g、肉桂6g、海狗肾12g、菟丝子12g、石菖蒲12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回医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成分安息香3g、小茴香12g、乳香12g、当归12g、没药12g、红花12g、牡丹皮9g、芦荟12g、怀牛膝24g、肉桂6g、海狗肾12g、菟丝子12g、石菖蒲12g。该中药复方对可减小颈动脉斑块,使IMT变薄,以减轻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可减小血流阻力,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的供血;和辛伐他汀类药物比较,扎里奴思方的用药更为安全。
文档编号A61P9/10GK103006993SQ2012105755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刘敬霞, 牛阳, 尤桂英, 杜小利 申请人:宁夏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