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62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按摩装置,分为手动按摩装置和电动按摩装置两大类,一般说来,手动按摩装置结构相对较简单,结构也比较便宜,而电动按摩装置一般结构比较复杂,价格也比较高。尤其现有技术的手动按摩装置或者电动按摩装置,普遍设计得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而且功能和作用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整体小巧,方便携带,具有较好的内科护理按摩的功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包括有按摩左球、按摩中球、按摩右球、永磁体圆片、连接轴、叉形支架、弹簧中柄和手柄。叉形支架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的主体支撑件,在叉形支架的上端部,横置有水平形式的连接轴,穿入在叉形支架的居中位置的连接轴上,设置有按摩中球,连接轴水平延伸到叉形支架的两侧,穿入在叉形支架左侧边的连接轴上,设置有按摩左球,穿入在叉形支架右侧边的连接轴上,设置有按摩右球,在按摩左球、按摩中球和按摩右球上,均设置有永磁体圆片。叉形支架的下端连接设置有弹簧中柄,弹簧中柄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作为手持件的手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可以采用滚压的形式进行内科护理按摩,也可以采用拍打的形式进行内科护理按摩,尤其在本实用新型的三个按摩球上都设置有圆片形式的永磁体,在进行按摩的同时可以起到磁疗的作用,对于内科护理按摩的效果会更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整体小巧,方便携带,具有较好的内科护理按摩的功效。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一按摩左球2—按摩中球 3—按摩右球 4一永磁体圆片 5—连接轴 6—叉形支架 7—弹簧中柄8—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包括有按摩左球I、按摩中球2、按摩右球3、永磁体圆片4、连接轴5、叉形支架6、弹簧中柄7和手柄8。叉形支架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的主体支撑件,在叉形支架6的上端部,横置有水平形式的连接轴5,穿入在叉形支架6的居中位置的连接轴5上,设置有按摩中球2,连接轴5水平延伸到叉形支架6的两侧,穿入在叉形支架6左侧边的连接轴5上,设置有按摩左球1,穿入在叉形支架6右侧边的连接轴5上,设置有按摩右球3,在按摩左球I、按摩中球2和按摩右球3上,均设置有永磁体圆片4。叉形支架6的下端连接设置有弹簧中柄7,弹簧中柄7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作为手持件的手柄8。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可以采用滚压的形式进行内科护理按摩,也可以采用拍打的形式进行 内科护理按摩,尤其在本实用新型的三个按摩球上都设置有圆片形式的永磁体,在进行按摩的同时可以起到磁疗的作用,对于内科护理按摩的效果会更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整体小巧,方便携带,具有较好的内科护理按摩的功效。
权利要求1. 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包括有按摩左球(I)、按摩中球(2 )、按摩右球(3 )、永磁体圆片(4)、连接轴(5)、叉形支架(6)、弹簧中柄(7)和手柄(8),叉形支架(6)是主体支撑件,在叉形支架(6)的上端部,横置有水平形式的连接轴(5),穿入在叉形支架(6)的居中位置的连接轴(5)上,设置有按摩中球(2),连接轴(5)水平延伸到叉形支架(6)的两侧,穿入在叉形支架(6)左侧边的连接轴(5)上,设置有按摩左球(1),穿入在叉形支架(6)右侧边的连接轴(5)上,设置有按摩右球(3),在按摩左球(I)、按摩中球(2)和按摩右球(3)上,均设置有永磁体圆片(4);叉形支架(6)的下端连接设置有弹簧中柄(7),弹簧中柄(7)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作为手持件的手柄(8)。
专利摘要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包括有按摩左球、按摩中球、按摩右球、永磁体圆片、连接轴、叉形支架、弹簧中柄和手柄。叉形支架是主体支撑件,在叉形支架的上端部,横置有水平形式的连接轴,穿入在叉形支架的居中位置的连接轴上,设置有按摩中球,连接轴水平延伸到叉形支架的两侧,穿入在叉形支架左侧边的连接轴上,设置有按摩左球,穿入在叉形支架右侧边的连接轴上,设置有按摩右球,在按摩左球、按摩中球和按摩右球上,均设置有永磁体圆片。叉形支架的下端连接设置有弹簧中柄,弹簧中柄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作为手持件的手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科护理按摩装置整体小巧,方便携带,具有较好的内科护理按摩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N2/08GK202478119SQ20122007954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李广敏 申请人:李广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