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909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汲送器械,具体涉及气胸装置,特别是涉及人工气胸针。
背景技术
人工气胸术是一种用人工方法将清洁气体注入胸膜腔,以便于下一步行内科胸腔镜手术或在CT引导下行胸膜穿刺的技术。胸膜腔是由覆盖在胸内表面的壁胸膜和覆盖在肺表面的脏胸膜所构成的密封的浆膜囊腔隙,其内包裹一薄层体液。由于胸膜腔内是负压,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只隔I毫米左右,几乎相互贴附在一起。传统的胸腔穿刺针就是一根普通的16号或12号针头,该针头具有呈斜截面的针尖,比 较锋利,因此在穿刺过程中又因患者肺的运动针尖极易伤及脏胸膜,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此外,目前与内科胸腔镜配套的气胸针设备约20万左右,费用高昂,而本人改良的人工气胸针只需几十元消毒费用。
发明内容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该人工气胸针可显著提高行人工气胸术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其特征是,它由钝头的输液针、尖头的穿刺针和针筒组成,其中,所述的针筒为管状,下端向内收缩形成接口 ;所述的输液针套装在针筒下端的接口上,其针管的内孔与所述针筒的空间连通;所述的穿刺针设在针筒内,它由针杆和手柄连接构成,其中针杆沿所述输液针的针管的内孔延伸并露出针尖。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气胸针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的针筒是透明的,且外表面设有刻度线和表示刻度的数字,其中所述的数字是自下而上由小到排列的自然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气胸针行人工气胸技术的方法如下用手同时握住针筒和穿刺针的手柄,使输液针的针管连同穿刺针的针杆一道穿过皮肤进入肌层后,拔出穿刺针,并往针筒内注入适量的无菌液;接着继续慢慢进针,并观察针筒内的液位是否下降,当针筒内的液位迅速下降时立即停止进针,因为胸膜腔内是负压,此现象表明已穿过壁胸膜,输液针的针头已进入胸膜腔。停止进针后,便可把下针筒将人工气胸箱接到输液针上,向胸膜腔内注入无菌气体,建立起人工气胸。如果在慢慢进针的过程中,针筒内的液位迅速下降后又变慢或停止,此现象表明输液针的针头碰触到脏胸膜上,此时应将输液针上提到针筒内的液位迅速下降后,再按上述方法注入无菌气体。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气胸针巧妙地利用胸膜腔内是负压的特征,并根据针筒内液位是否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来判断输液针的针头进入胸膜腔,因此它用于人工气胸术既准确又安全,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气胸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半剖)。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输液针、穿刺针和针筒三者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半剖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整个人工气胸针由钝头的输液针I、尖头的穿刺针2和针筒3组成,其中,针筒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管状,其外表面设有刻度线和表示刻度的数字I 5,该数字I 5是自下而上由小到排列,其下端向内收缩形成接口 ;输液针I为16号钝头的输液针,它套装在针筒3下端的接口上,其针管的内孔与针筒3的空间连通;穿刺针2设在针筒3内,它由针杆2-1和手柄2-2连接构成,其中针杆2-1沿输液针I的针管的内孔延伸并露出针尖2-3。为了避免穿刺针2的针杆2-1与输液针I的针管的内孔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导致进 针阻力太大,本例中将穿刺针2的针杆2-1与输液针I的针管的内孔之间的配合采用间隙 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其特征是,它由钝头的输液针(I)、尖头的穿刺针(2)和针筒(3)组成,其中, 所述的针筒(3)为管状,下端向内收缩形成接口 ; 所述的输液针(I)套装在针筒(3)下端的接口上,其针管的内孔与所述针筒(3)的空间连通; 所述的穿刺针(2)设在针筒(3)内,它由针杆(2-1)和手柄(2-2)连接构成,其中针杆(2-1)沿所述输液针(I)的针管的内孔延伸并露出针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其特征是,所述的针筒(3)是透明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其特征是,所述的穿刺针(2)的针杆(2-1)与输液针(I)的针管的内孔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人工气胸针,其特征是,它由钝头的输液针(1)、尖头的穿刺针(2)和针筒(3)组成,其中,所述的针筒(3)为管状,下端向内收缩形成接口;所述的输液针(1)套装在针筒(3)下端的接口上,其针管的内孔与所述针筒(3)的空间连通;所述的穿刺针(2)设在针筒(3)内,它由针杆(2-1)和手柄(2-2)连接构成,其中针杆(2-1)沿所述输液针(1)的针管的内孔延伸并露出针尖。本实用新型人工气胸针可显著提高行人工气胸术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M1/04GK202605390SQ20122009866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黄国华, 蔡绍曦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