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65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背景 腰椎退行性滑落、节段性不稳、退变性脊柱侧弯、腰椎管狭窄、椎间盘源性疾病、夕卜伤性腰椎滑脱所致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一般都需要进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之一。1986年Badgy和Kusli_ch设计出适用于人体的椎间融合器,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标准手术之一。椎间融合器在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应用能够维持椎间隙的高度,恢复前中柱的支撑、增加椎间孔容量、解决神经根受压、防止椎间隙塌陷即假关节的形成。近年来,腰椎间融合器已经广泛用于腰椎融合术,随着脊椎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和腰椎间融合术的广泛应用,腰椎间融合器发展迅速,种类繁多。而骨笼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项椎间融合技术,骨笼是一种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类似笼状结构的椎间融合技术。其笼状的结构空间中可以放入少量自体、异体或骨移植物,这样可以诱导相邻间隙自体骨的再生和长入,最终完成相邻椎体的融合过程。目前市场上的椎间融合器的侧面为光滑的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滑移,使用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固定不牢的现象,达不到手术的效果。目前的椎间融合器由一个主体结构构成,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植入不方便的问题。比如患者两椎间塌陷至很小的距离时,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椎间固定在一个原本较高的距离,此时就需要一个具有较高高度的椎间融合器,但是在植入椎间的时候,就需要外加的器械设备辅助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椎间,这增加了手术的繁琐程度,也不是特别的方便。此外,市场上所拥有的椎间融合器形状规则,椎间融合器由于其外表的棱角,在被推进两椎体之间时,就需要植入器的一端施加一定的敲击或锤击,以便椎间融合器能够顺利的被植入椎间,这样也导致了手术的繁琐。在植入的过程中,椎间融合器的侧面的棱角对椎体会有一定的摩擦或刮擦的作用力,这样有可能对患者的椎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会在手术的过程中加重患者的疼痛感。由于人体椎体间的形状有很大的区别,两相邻椎体间距也不相同,而目前所拥有的椎间融合器的笼体的两相对侧面是平行的表面,这样导致了椎间融合器在植入到两椎体间的时候,接触面积变小,不能很好的与两椎体之间吻合,从而导致了椎体融合器在椎体间的稳定性差以及增加了对患者不利的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这种椎间融合器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两椎体间,具有能够方便的植入到椎体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包括一个相对的上下两侧面具有凹凸状表面的笼体和连接在所述笼体的前端面上的突起物。笼体的上下两侧面可以具有波纹状压痕,也可以是半球状或点状的凸起表面,还可以是具有蜂窝状的凹坑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笼体是六面体结构,且所述突起物与所述笼体相连接的前端面为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优选的,所述笼体具有开孔的腔洞。例如,可以是笼体的上下两个侧面有贯通的腔洞,也可以是笼体的左右两个侧面有贯通的腔洞,还可以是笼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有贯通相连的腔洞,腔洞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二个甚至多个。腔洞内可以放入少量自体、异体或骨移植物,这样可以诱导相邻间隙自体骨的再生和长入,最终完成相邻椎体的融合过程。优选的,所述笼体的后端面具有凹槽。植入器可以插入凹槽中旋转椎间融合器并 能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将其推进椎体间去。优选的,所述笼体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圆弧状的接触点有利于减少笼体材料的应力,还能减少对患者椎体的压迫。优选的,所述笼体的所述相对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0-20°。可以针对两个椎体间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上下两侧面夹角的椎间融合器。优选的,所述突起物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所述笼体的前端面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垂直于所述笼体的前端面。柱状体可以是多个并成一排,并不限于一个或两个。优选的,所述柱状体的横截面近似地为长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或扇形。例如,可以是长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或扇形中的任意一种图形,对于在同一个椎间融合器中具有多个柱状体的情况,柱状体可以为不同的形状,也可以为相同的形状。优选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柱状体沿着所述笼体的前端面一条对角线设置。优选的,当包括两个柱状体时,所述两个柱状体分别位于所述笼体的前端面的对角处。优选的,所述柱状体与所述笼体的上下两侧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10-80°优选的,所述突起物与所述笼体是一体结构或可拆卸结构。也可以是混合组合方式,即一体结构和可拆卸结构的混合组合方式。优选的,所述笼体的左右两侧面各有一个与所述柱状体连接的侧翼,所述侧翼为平面或曲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椎间融合器相对的上下两侧面具有凹凸状状表面,防止椎间融合器在椎体间发生滑移、固定不牢的现象,从而达到手术的效果。该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简单,只需短短几分钟即可完成椎间融合器的植入,并且只需要一件植入器。在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通过旋转笼体后端面的凹槽,保持植入物的角度并能简单调整最终位置。保证移植物的稳定性,通过更宽大的表面承载压迫。使用过程中无挤压,降低了下沉的风险。笼体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有多种规格可以选择,满足各种患者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两椎体之间很好的吻合,保持椎体间的稳定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插入椎体间之前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后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插入椎体间之后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插入椎体间之前的主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插入椎体间之后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插入椎体间之前的主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插入椎体间之后的主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主要装置符号说明101、201、301、401、501 椎间融合器102、202、302、322、322A、402、422、432、432A、502、502A、522、522A、532、532A、542、542A柱状体103、123、133、203、303、323、403、423、433、503、523、533、543 笼体104、204、304、404、504 上侧面105、205、305、325、405、425、505 下侧面106,206,306,326,406,436,506 前端面107、207、307、407、507 后端面108、208、308、408、508 凹凸状109、209、309、409、509 凹槽110、210、310、410、510 腔洞111、211、311 倾斜角度112、122、132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0057]41、41A、42、42A、43、43A 侧翼H1、H2、H3、H4、H5 柱状体的高度D3、D4、D5前端面的对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包括一个相对的上下两侧面是凹凸状的笼体和连接所述笼体的前端面的突起物。笼体的上下两侧面可以是波纹状压痕,也可以是半球状或点状的凸点表面,还可以是具有蜂窝状的凹坑的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优 选笼体的上下两侧面是波纹状压痕。所述笼体是六面体结构,且所述突起物与所述笼体相连接的前端面为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所述笼体具有开孔的腔洞。可以是笼体的上下两个侧面有贯通的腔洞,也可以是笼体的左右两个侧面有贯通的腔洞,还可以是笼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有贯通相连的腔洞,腔洞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二个甚至多个。在实施例中,笼体有一个上下左右四个侧面都贯通相连的腔洞。所述笼体的后端面具有凹槽。植入器可以插入凹槽中旋转椎间融合器并能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将其推进椎体间去。所述笼体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圆弧状的接触点有利于减少笼体材料的应力,还能减少对患者椎体的压迫。所述笼体的所述相对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0-20°。笼体上下两侧面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呈一定范围内的夹角。所述突起物具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所述笼体的前端面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垂直于所述笼体的前端面。柱状体可以是多个并成一排,并不限于一个或两个。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突起物为垂直于笼体的前端面的一个柱状体。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突起物为垂直于笼体的前端面的两个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横截面近似地为长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或扇形。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柱状体的横截面可以是长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或扇形中的任意一种图形,对于在同一个椎间融合器中具有多个柱状体的情况,柱状体可以为不同的形状,也可以为相同的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突起物具有一个垂直于笼体的前端面的柱状体,且柱状体的横截面为长椭圆形。所述柱状体沿着笼体的前端面的对角线设置。长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可以小于笼体的前端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也可以等于笼体的前端面的对角线的长度,还可以大于笼体的前端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优选的,长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等于笼体的前端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突起物具有两个垂直于笼体的前端面的柱状体,两个柱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其中一个变形中,两个柱状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在另一个变形中,两个柱状体的横截面为扇形。[0071 ]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突起物具有一个垂直于笼体的前端面的柱状体,且柱状体的横截面为长椭圆形。长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可以小于笼体的前端面相邻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度,也可以等于笼体的前端面相邻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度,还可以大于笼体的前端面相邻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度,优选的,长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大于笼体的前端面相邻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度。在椎间融合器的主视图中,所述柱状体和所述笼体的上下两侧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倾斜角度可以为10-80°。通过转动柱状体可使得笼体高度和笼体与椎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发生改变。所述突起物与所述笼体是一体结构或可拆卸结构。在实施例中,所述突起物具有一个或两个连接在所述笼体的前端面的柱状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柱状体为两个,与笼体是一体结构。在一个变形中,两个柱状体都与笼体是可拆卸结构。在另一个变形中,两个柱状体其中的一个与笼体是一体结构,另外一个与笼体是可拆卸结构。所述笼体的左右两侧面各有一个与所述柱状体连接的侧翼,所述侧翼为平面或曲 面。下面分别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出详细说明。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Hl、H2、H3、H32、H4、H42、H5分别对应附图中所标示的柱状体的高度。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椎间融合器在插入椎体间之后(即椎间融合器植入两椎间之后的水平放置状态)的主视图中,从柱状体的右下角到左上角的方向称为“柱状体的倾斜方向”,该柱状体的倾斜方向和笼体的下侧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斜角度”。图I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整个椎间融合器101包括笼体103和连接在笼体103前端面的柱状体102,笼体103的上侧面104和下侧面105上有波纹状压痕108,笼体103是六面体结构,笼体103具有上下左右四个侧面贯通相连的腔洞110。由图2可知,笼体103的前端面106为正方形,笼体103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如图3所示,在笼体103的后端面107具有凹槽109,使用时,将植入器插入凹槽109中,从而将椎间融合器101插入到椎体间。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101的笼体103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112为0°。柱状体102垂直于笼体103的前端面106。柱状体102的横截面为长椭圆形。由图2可知,柱状体102位于笼体103的前端面106的对角处,且柱状体102的高度Hl为笼体103的前端面106的对角线长度。如图5所示,柱状体102的倾斜方向和笼体103的下侧面105呈倾斜角度,倾斜角度111为45°。柱状体102与笼体103是一体结构。图6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形结构,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笼体123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122为10°。图7是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形结构,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笼体133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132为20°。图8至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整个椎间融合器201包括笼体203和连接在笼体203前端面的柱状体202,笼体203的上侧面204和下侧面205上有波纹状压痕208,笼体203是六面体结构,笼体203具有上下左右四个侧面贯通相连的腔洞210。在笼体203的后端面207具有凹槽209,使用时,将植入器插入凹槽209中,从而将椎间融合器201插入到椎体间。由图9可知,笼体203的前端面206为梯形,笼体203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柱状体202垂直于笼体203的前端面206。柱状体202的横截面为长椭圆形。柱状体202位于笼体203的前端面206的对角处,且柱状体202的高度H2为笼体203的前端面206的对角线长度。如图10所示,柱状体202的倾斜方向和笼体203的下侧面205呈倾斜角度,倾斜角度211为30°。柱状体202与笼体203是一体结构。图11至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整个椎间融合器301包括笼体303和连接在笼体303前端面的柱状体302,笼体303的上侧面304和下侧面305上有波纹状压痕308,笼体303是六面体结构,笼体303具有上下左右四个侧面贯通相连的腔洞310。在笼体303的后端面307具有凹槽309,使用时,将植入器插入凹槽309中,从而将椎间融合器301插入到椎体间。由图12可知,笼体303的前端面306为长方形,笼体303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柱状体302垂直于笼体303的前端面306。柱状体302的横截面为长椭圆形。柱状体302的倾斜方向与笼体303的前端面306相邻的一条对角线D3相交,且柱状体302的高度H3大于笼体303的前端面306的对角线D3的长 度。由图13可知,柱状体302的倾斜方向和笼体303的下侧面305呈倾斜角度,倾斜角度311为60°。柱状体302与笼体303是一体结构。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变形结构。如图14所示,与第三种实施方式基本一样,区别在于连接在笼体323的前端面326的是柱状体322和柱状体322A,柱状体322和柱状体322A的横截面近似地为三角形,柱状体的倾斜方向和笼体323的下侧面325呈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为20°。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整个椎间融合器401包括笼体403和连接在笼体403前端面的柱状体402,笼体403的上侧面404和下侧面405上有波纹状压痕408,笼体403是六面体结构,笼体403具有上下左右四个侧面贯通相连的腔洞410。在笼体403的后端面407具有凹槽409,使用时,将植入器插入凹槽409中,从而将椎间融合器401插入到椎体间。笼体403的前端面406为长方形,笼体403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柱状体402垂直于笼体403的前端面406。柱状体402的横截面为长椭圆形。柱状体402的倾斜方向与笼体403的前端面406相邻的一条对角线D4相交,且柱状体402的高度H4大于笼体403的前端面406的对角线D4的长度。柱状体402的倾斜方向和笼体403的下侧面405呈的倾斜角度为20°。柱状体402与笼体403是一体结构。笼体403的左右两侧面各有一个与柱状体403连接的侧翼41A和侧翼41,侧翼41和侧翼41A为平面。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形结构,其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笼体423的左右两侧面的侧翼42A和侧翼42都为曲面。柱状体422的倾斜方向和笼体423的下侧面425呈的倾斜角度为70°。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形结构,其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在笼体433的前端面436的是柱状体432和柱状体432A,柱状体432和柱状体432A的横截面近似地为三角形,笼体433的左右两侧面的侧翼43A和侧翼43为曲面。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整个椎间融合器501包括笼体503和连接在笼体503前端面的柱状体502和柱状体502A,柱状体502和柱状体502A垂直于笼体503的前端面506。笼体503的上侧面504和下侧面505上有波纹状压痕508,笼体503是六面体结构,笼体503具有上下左右四个侧面贯通相连的腔洞510。笼体503的前端面506为长方形,笼体503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在笼体503的后端面507具有凹槽509,使用时,将植入器插入凹槽509中,从而将椎间融合器501插入到椎体间。柱状体502和柱状体502A的横截面近似地为圆形,即柱状体502和柱状体502A为两个垂直于笼体503的前端面506的圆柱体。柱状体502和柱状体502A位于笼体503的前端面506的对角处,且柱状体502和柱状体502A之间的高度H5为笼体503的前端面506的对角线D5的长度。柱状体的 倾斜方向和笼体503的下侧面505呈倾斜角度为50°。柱状体502和柱状体502A与笼体503是一体结构。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形结构,其与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柱状体522和柱状体522A与笼体523是可拆卸结构。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形结构,其与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柱状体532与笼体533是可拆卸结构,柱状体532A与笼体533
是一体结构。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变形结构,其与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柱状体542和柱状体542A与笼体543是可拆卸结构,柱状体542和柱状体542A的横截面近似地为扇形。本实用新型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退变性椎体滑脱、退变性脊柱侧弯、假关节及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等腰部疾患。作为一个使用示例,在使用过程中,将植入器插入椎间融合器的后端面的凹槽中并与椎间融合器连接,使椎间融合器的突起物插入上下两脊椎体之间;插入后将椎间融合器逆时针旋转80°,使突起物在两个椎体之间可以撑开一个高于笼体高度的距离,借助腰椎融合器光滑的边缘,将椎间融合器推进两椎体之间;再次将椎间融合器顺时针旋转20°,使波纹状压痕面贴合上下两个椎体,取走植入器,将椎间融合器留在两椎体之间。上述实施例是用于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在权力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列。
权利要求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包括一个相对的上下两侧面具有凹凸状表面的笼体和连接在所述笼体的前端面上的突起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是六面体结构,所述突起物与所述笼体相连接的前端面为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具有开孔的腔洞。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的后端面具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的侧面相交处呈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的所述相对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0-20°。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物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所述笼体的前端面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垂直于所述笼体的前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的横截面近似地为长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或扇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柱状体沿着所述笼体的前端面一条对角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与所述笼体的上下两侧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所述的倾斜角度为10-80°。
11.根据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物与所述笼体是一体结构或可拆卸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的左右两侧面各有一个与所述柱状体连接的侧翼,所述侧翼为平面或曲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材料领域。该椎间融合器包括一个相对的上下两侧面是凹凸状的笼体和连接所述笼体的前端面的突起物。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能够方便快速地植入到椎体间,并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两椎体间。
文档编号A61F2/44GK202619916SQ20122014976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吕洋, 陈建君 申请人:南京康佳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