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92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气囊助产仪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科技人员研制的新产品,它利用仿生的原理,使用气囊代替胎头,将气囊先后放置于宫颈管及阴道内,逐渐充气机械性地扩张软产道,既能用于引产又能用于催产,明显缩短了产程,减轻了产妇痛苦,减少了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力性难产,降低了剖宫产率也降低了围生」L死亡率。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气囊助产仪还存在以下不足气囊的扩大仅凭医生的经验和产妇的感觉,不能做到准确控制;气囊内置的气通管道比较尖锐,容易造成医疗事故;气囊 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对产妇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替代现有助产仪的手柄,精确控制气囊的扩大,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减少手术对产妇造成的伤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包括气囊、探头主体、出气头、锁紧装置、连接管和内腔管;探头主体连接出气头,出气头通过连接管与内腔管连接;气囊套装在探头主体和出气头外部,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内腔管为双腔结构,内部包含探头线路和气路;内腔管外部设置有外壳。进一步地,气囊添加外囊,呈双层结构。进一步地,外壳表面具有手握式结构。进一步地,探头线路和气路平行排列在内腔管中。进一步地,探头线路设置在气路内部。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替代现有助产仪的手柄,能够探察宫内情况,精确控制气囊的扩大;气通管道口添加橡胶头,不会伤害人体组织;采用双层结构的气囊,避免气囊炸裂对产妇造成伤害。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未装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安装气囊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3是实施例I中内腔管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2中内腔管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如图1、2所示,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包括气囊I、探头主体2、出气头3、锁紧装置4、连接管5和内腔管6 ;探头主体连接出气头,出气头通过连接管与内腔管连接;气囊套装在探头主体和出气头外部,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内腔管为双腔结构,内部包含探头线路7和气路8 ;内腔管外部设置有外壳。气囊添加外囊,呈双层结构。外壳表面具有手握式结构。探头线路和气路平行排列在内腔管中。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探头线路设置在气路内部。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替代现有助产仪的手柄,能够探察宫内情况,精确控制气囊的扩大;气通管道口添加橡胶头,不会伤害人体组织;采用双层结构的气囊,避免气囊炸裂对产妇造成伤害。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探头主体、出气头、锁紧装置、连接管和内腔管; 所述探头主体连接出气头,出气头通过连接管与内腔管连接; 所述气囊套装在探头主体和出气头外部,通过锁紧装置固定; 所述内腔管为双腔结构,内部包含探头线路和气路; 所述内腔管外部设置有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添加外囊,呈双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表面具有手握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线路和气路平行排列在内腔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线路设置在气路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包括气囊、探头主体、出气头、锁紧装置、连接管和内腔管;探头主体连接出气头,出气头通过连接管与内腔管连接;气囊套装在探头主体和出气头外部,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内腔管为双腔结构,内部包含探头线路和气路;内腔管外部设置有外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超导可视仿生助产仪双腔探头,替代现有助产仪的手柄,能够探察宫内情况,精确控制气囊的扩大;气通管道口添加橡胶头,不会伤害人体组织;采用双层结构的气囊,避免气囊炸裂对产妇造成伤害。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2776501SQ2012203635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曹峰章 申请人:无锡中大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