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构及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40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机构及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机构及按摩机。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那样,已知有如下的按摩机:在安装于升降机构的基座框架的前表面上设有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为缩放仪状的能够摆动的摆动板,在该摆动板的前表面的上半部及下半部,设有分别在左侧和右侧被枢轴支承且分别向相反方向转动角度的框构件,在该框构件的前端部分别支承有揉捏体,在基座框架和摆动板的上下配设有第一驱动机构,且在上述各揉捏体的下方分别配设有第二驱动机构。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已知有如下的按摩机:具有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按摩的施疗件和使该施疗件进行按摩动作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单元在使用者侧被支承为进退移动自如,为了对施疗件相对于使用者的突出量进行调整而具备使驱动单元向使用者侧进退移动并能够保持在任意的进退位置处的进退驱动部,上述进退驱动部具有通过空气的供给、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且通过该膨胀、收缩使上述驱动单元进退移动并能够保持在任意的进退位置处。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 特开平11- 11399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20477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的按摩机中,由于通过空气来进行按摩,故存在除了缓慢且稀松平常的按摩之外,无法进行多姿多彩的按摩动作这样的问题点。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的按摩机中,为了使驱动单元进退移动而设有由气囊构成的进退驱动部,且通过使上述进退驱动部动作而使驱动单元向使用者侧进退移动。另外,驱动单元具有通过揉捏动作轴及敲打动作轴来保持的左右方向(使用者的身体的宽度方向)的一对驱动臂和与各驱动臂的前端部连结的支承臂而构成,在该支承臂的上下两端部经由左右方向的支承轴而旋转自如地安装有滚筒状的施疗件。在上述那样构成的驱动单元中,用于进行揉捏动作或敲打动作的零件非常多且较重,故存在大型化且为了向使用者侧进退移动而花费较多时间这样的问题。另外,进退驱动部设置在驱动单元的背部上,故存在按摩机的厚度增加这样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姿多彩的按摩动作,并能够减小进退驱动部,加快向使用者侧的进退移动且厚度小的按摩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臂部,传递揉捏或敲打的按摩动作;第二臂部,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起伏而摆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施疗件和使所述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的强弱调整机构。这样,通过在臂部具备强弱调整机构,由于仅对臂部进行按压,故能够进行响应速度快的强弱调整。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臂部具有:将第一臂部支承为能够摆动的第一施疗件支承体;借助所述强弱调整机构来动作的第二施疗件支承体。通过如此构成,强弱调整机构能够使第二臂部的第二施疗件支承体动作,与使每个驱动单元前后移动的方法相比,能够进行响应速度快的强弱调整。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臂部具有:使所述第一施疗件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摆动的第一摆动轴;使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摆动的第二摆动轴。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围绕第一摆动轴使臂部摆动而沿着身体的起伏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强弱调整机构使第二施疗件支承体动作地来变更强弱。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强弱调整机构在保持设置在第一施疗件支承体上的第一施疗件和设置在第二施疗件支承体上的第二施疗件的相对距离的状态下,使第二施疗件支承体动作而进行强弱调整。当变更第一施疗件和第二施疗件的相对距离时,按摩动作发生变更(由于第一施疗件和第二施疗件的接近及分离而成为抓扣动作),故通过不改变第一施疗件和第二施疗件的相对距离,而能够不改变按摩动作地对强弱进行调整。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施疗件支承体具有:安装有所述强弱调整机构的第一安装部;将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和所述第一施疗件设置在同轴上的所述第二摆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强弱调整机构使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强弱调整机构的安装,从而能够使第二施疗件支承体的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身体进入退出。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强弱调整机构由气囊构成。通过将强弱调整机构设为气囊,可实现强弱调整机构的轻量化。另外,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强弱调整机构设有使向所述气囊流入流出的空气减少的节气门。设于第二臂部的强弱调整机构的气囊采用可设于臂部上且小尺寸的气囊。小气囊能够使空气的流出流入非常快且在短时间内进行气囊的膨胀收缩。不过,急剧的强弱调整会对被施疗者带来不适感,则为了进行舒服的强弱调整而设有节气门,对空气的流出流入加以限制地进行强弱调整。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机,其具有靠背部和座部,其中包括:所述按摩机构设和使该按摩机构能够在靠背部内升降的升降机构。通过如此结构,能够作为按摩机的按摩机构来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使所述施疗件在第一施疗位置与第二施疗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控制单元;使所述强弱调整机构与第一控制单元配合地动作的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含配合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进入的第一动作模块在内的控制单元。通过设置这样的强弱调整机构的控制单元,能够一边进行指压按摩,一边进行其他的按摩,故按摩的方法增加,从而能够进行富有变化的按摩。[0028]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按摩机构在左右分别具有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施疗位置为设置在所述左右的第二臂部上的施疗件彼此接近的位置,所述第二施疗位置为设置在所述左右的第二臂部上的施疗件彼此分离的位置,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含配合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左右的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进入的第一动作模块在内的控制单元。通过设置这样的强弱调整机构的控制单元,能够一边进行指压按摩一边进行其他的按摩。例如能够一边对从被施疗者的体侧到脊梁骨地进行指压按摩一边进行揉捏按摩,按摩的方法增加,从而能够进行富有变化的按摩。另外,借助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除了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面的大致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分量,还施加大致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分量,从而向倾斜方向进入。例如,在施疗件的动作为接近方向的情况下,当通过倾斜方向的进入动作来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时,能够一边靠近施疗部位附近的肉一边进行施疗,从而能够进行有效地按摩。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括所述第一动作模块和在维持使左右的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的状态下来执行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动作模块的控制单元。通过设置这样的强弱调整机构的控制单元,能够一边进行指压按摩,一边进行其他的按摩,故按摩的方法增加,从而能够进行富有变化的按摩。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括所述第一动作模块和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暂时停止并维持使左右的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的状态的第二动作模块的控制单元。 通过设置这样的强弱 调整机构的控制单元,能够一边进行指压按摩,一边进行其他的按摩,故按摩的方法增加,从而能够进行富有变化的按摩。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的强弱调整机构小型化,并使强弱调整的响应速度加快,且厚度小的按摩机。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空气施疗部的配置的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的图。图5 (βΓ图5 (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的臂部的图。图6 (a)、图6 (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的强弱调整机构的图。图7 (a) 图7 (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动作的图。图8 (a) 图8 (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动作的图。图9 (a)、图9 (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的强弱调整机构的图。图10 (a)、图10 (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的强弱调整机构的图。符号说明I按摩机2靠背部3座部4踏脚5扶手部6按摩机构31控制部70第一臂部72第一摆动轴80第二臂部81施疗件81a第一施疗件81b第二施疗件82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3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5第一安装部86第二摆动轴88第二安装部89罩部90强弱调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的按摩机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所采用的方向的概念与从就座在处于立起状态下的按摩机I上的被施疗者观察时的方向的概念一致,左手侧为“左”,右手侧为“右”,头部侧为“上”,腰部侧为“下”,对于其他的情况而言则加以适当说明。图1的椅子型按摩机I具有:对被施疗者的后背进行支承的靠背部2 ;被施疗者所就座的座部3 ;对小腿和脚部进行支承的踏脚4。图2的椅子型按摩机I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I简略化而示出了空气施疗部的配置。图3的椅子型按摩机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I的框图。在图1所示的椅子型按摩机I的靠背部2中设有在靠背部2内上下升降自如的按摩机构6,进而,在如图2所示的靠背部2上,在与被施疗者的肩部相抵的部分,左右设置一对借助位于后述的座部3的下方的供排气装置32来动作的空气施疗部,且在与被施疗者的腰部触碰的部 分左右设置一对。[0074]肩部的左右一对背衬气囊L302a、背衬气囊R302b和腰部的左右一对腰气囊L303a、腰气囊R303b在靠背部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具有转动支点。优选在靠背部2具有对被施疗者的头部进行支承的靠枕部。另外,靠背部2以后述的座部3的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而设置为能够倾倒。上述座部3中具备:进行按摩动作的控制的控制部31 ;向配置在各个部位上的空气施疗部供给排出空气的供排气装置32 ;对按摩机I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操作部33 ;使上述靠背部2倾倒的促动器34 ;使后述的踏脚4倾倒的促动器35。另外,在被施疗者的臀部侧的端部设有靠背部2的转动支点,在被施疗者的膝部侧的端部设有踏脚4的转动支点。另外,在座部3的就座面中具有能够从左右对被施疗者的臀部进行按压或者推起的座气囊L307、座气囊R308,在被施疗者的膝侧具有从背面对靠膝的大腿部进行按压的座气囊A309。在座部3的两侧面设有扶手部5,上述扶手部5跨设安装在座部3和靠背部2上,从而就连被施疗者的手部、前臂部、上臂部也能够加以支承。另外,扶手部5中在被施疗者的手部、前臂部及上臂部的侧方设有壁,进而使壁延伸设置至手部和前臂部的上方。上述扶手部5中设有:对被施疗者的手部进行施疗的手气囊LA305a、手气囊LB305b、手气囊RA306a、手气囊RB306b、对被施疗者的前臂部进行施疗的前臂气囊LA305c、前臂气囊LB305d、前臂气囊RA306c、前臂气囊RB306d、对被施疗者的上臂部或肩部进行施疗的肩气囊L304a、肩气囊R304b。在位于左侧的扶手部5的对手部和前臂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设有手气囊LA305a和前臂气囊LA305c,在与上述支承面对置且延伸设置至上述支承面的上方的侧壁上设有对被施疗者的手部进行按压的手气囊LB305b和对前臂部进行按压的前臂气囊LB305d,在上臂部的侧壁设有对上臂或肩进行施疗的肩气囊L304a。右侧的扶手部5形成为与左侧的扶手部5相同的结构,故其说明省略。肩气囊L304a、肩气囊R304b也设有从横方向或者前方向对被施疗者的上臂或肩进行按压的气囊,且设置成能够通过与设于靠背部2的背衬气囊L302a、背衬气囊R302b将被施疗者的上臂或肩夹入的方式进行按压。上臂部的肩气囊L304a、肩气囊R304b的气囊的转动支点设置在靠背部2侦U。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上臂的肩气囊L304a、肩气囊R304b设置在扶手部5,但也可以直接安装在靠背部2的侧面上而从靠背部2的侧方突出设置。上述扶手部5追随靠背部2的倾倒而能够倾动设置。扶手部5分别固定在靠背部2和座部3上,在座部3侧的固定部设有滑动槽(未图示),且借助靠背部2的倾倒,而能够使该扶手部5在滑动槽(未图示)上移动,并追随倾倒。这样,通过使扶手部5追随靠背部2的倾倒,从而能够将被施疗者以适当的姿态来保持、并进行施疗。[0089]踏脚4具有:对小腿进行施疗的腿施疗部41 ;对从脚踝至脚尖进行施疗的脚施疗部42。上述腿施疗部41与上述脚施疗部42经由滑动的框架(未图示)连结,并且能够与被施疗者的脚的长度相应地来调整腿施疗部41和脚施疗部42的位置。[0090]上述框架(未图示)的端部与座部3连结且构成为转动自如。上述座部3具有使踏脚4向上下方向转动的促动器35,从而能够使踏脚4向上下方向倾倒。上述腿施疗部41以能够保持腿的方式在左右具有凹部43。腿施疗部41的凹部43在左右构成为相同的结构,故以左侧的凹部43为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凹部的两侧壁部设有对置设置的一对气囊(小腿气囊LA310a、小腿气囊LB3 IOb ),从而对腿的两侧面进行按压。在上述凹部的位于两侧壁部之间的底面部设有对小腿的背面进行按压的小腿内侧气囊L311a。上述脚施疗部42以能够保持脚部的方式在左右具有凹部46,上述凹部的两侧壁部从脚尖沿着脚踝设置。脚施疗部42的凹部46在左右构成为相同的结构,故以左侧的凹部46为例进行说明。上述脚踝部的凹部46在两侧壁部设有对置设置的一对脚踝气囊LA311C、脚踝气囊LB311d,从而从两侧面对脚踝进行按压。上述脚尖部的凹部46在两侧壁部设有对置设置的一对脚气囊LA310e、脚气囊LB310f,且在位于上述两侧壁部之间的底面部设有对脚掌进行按压的脚掌气囊L311g。设置在上述座部3上的控 制部31接受来自操作部33的信号,对以下机构进行驱动,包括:使靠背部2倾倒的促动器34 ;使踏脚4倾倒的促动器35 ;使按摩机构6升降的升降用电动机61 ;使按摩机构6进行揉捏按摩动作的揉捏电动机62 ;使按摩机构6进行敲打按摩动作的敲打电动机63 ;向各空气施疗部供给排出空气的供排气装置32。另外,供排气装置32具有电磁阀① ⑩,各电磁阀在端口打开时向气囊供给排出空气。需要说明的是,供排气装置32、各电磁阀及各气囊由配管来连结。电磁阀①36a为向后述的按摩机构6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压出气囊L301a、压出气囊R301b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在电磁阀①36a与强弱调整机构90的压出气囊L301a、压出气囊R301b的中途设有节气门37a。另外,压出气囊L301a与压出气囊R301b同步并以相同时序进行膨胀收缩。虽然在之后叙述,但通过使压出气囊L301a和压出气囊R301b膨胀,能够使施疗件81朝向被施疗者突出,从而能够进行强烈的按摩。 在本实施例中,使上侧的施疗件8Ib突出,但也可以使下侧的施疗件8Ia突出。电磁阀②36b为向设置在靠背部2的肩部分上的背衬气囊L302a和背衬气囊R302b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背衬气囊L302a与背衬气囊R302b同步且以相同时序进行膨胀收缩。另外,当对背衬气囊L302a、背衬气囊R302b和后述的电磁阀④36d进行驱动而使肩气囊L304a、肩气囊R304b膨胀时,能够夹着被施疗者的上臂部和肩部地进行按压。电磁阀③36c为向设置在靠背部2的腰部分上的腰气囊L303a和腰气囊R303b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腰气囊L303a与腰气囊R303b同步且以相同时序进行膨胀收缩。另夕卜,通过使上述腰气囊L303a和腰气囊R303b膨胀,能够在被施疗者的腰部处进行固定保持。电磁阀④36d为向设置在扶手部5的上臂部分的肩气囊L304a和肩气囊R304b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肩气囊L304a与肩气囊R304b同步地在相同时序下进行膨胀收缩。如上所述,通过使背衬气囊L302a、背衬气囊R302b、肩气囊L304a及肩气囊R304b膨胀,能够夹着被施疗者的上臂部和肩部地进行按压。对于电磁阀⑤36e及电磁阀⑥36f而言,虽然存在左右的配置的不同但为相同的结构,故以电磁阀⑤36e为例进行说明。电磁阀⑤36e为向设置在扶手部5上的手气囊LA305a、手气囊LB305b、前臂气囊LA305c及前臂气囊LB305d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在前臂气囊LA305c与前臂气囊LB305d的中途设有节气门37b。在前臂气囊上设置节气门37b的原因在于,与手气囊LA305a和手气囊LB305b相比使前臂气囊LA305c和前臂气囊LB305d的膨胀延迟,从而错开施疗的时序。另外,不使电磁阀⑤36e和电磁阀⑥36f同时膨胀而每次使单方膨胀。这是因为,若对两手臂同时进行施疗,则在紧急时刻难以从按摩机I逃脱出,故每次仅单方对电磁阀进行操作。对于电磁阀⑦36g及电磁阀⑧36h而言,虽然左右的配置的不同但为相同的结构,故以电磁阀⑦36g为例进行说明。电磁阀⑦36g为向设置在座部3上且位于被施疗者的臀部侧的座气囊L307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电磁阀⑦36g和电磁阀⑧36h能够分别独立地动作,故能够对臀部的左右加以抑制地按压或者左右交替地膨胀而进行伸展动作。电磁阀⑨36i为用于向设置在座部3上且从背面对被施疗者的靠膝的大腿部进行按压的座气囊A309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通过使座气囊A309膨胀,而能够将被施疗者的膝部分推起。电磁阀⑩36j为向腿施疗部41的小腿气囊LA310a、小腿气囊LB310b、小腿气囊RA310c、小腿气囊RB310d与脚施疗部的脚气囊LA310e、脚气囊LB310f、脚气囊RA310g、脚气囊RB3IOh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腿施疗部41的小腿气囊LA310a、小腿气囊LB310b、小腿气囊RA310c、小腿气囊RB310d与脚施疗部的脚气囊LA310e、脚气囊LB310f、脚气囊RA310g、脚气囊RB310h同步且以相同时序进行膨胀收缩。通过如此膨胀,能够使施疗富有变化。电磁阀 36k为向腿施疗部41的小腿内侧气囊L31 la、小腿内侧气囊R311b、脚施疗部42的脚踝气囊LA311c、脚踝气囊LB311d、脚踝气囊RA311e、脚踝气囊RB311f、脚掌气囊L3llg、脚掌气囊R311h供给排出空气的电磁阀。腿施疗部41的小腿内侧气囊L311a、小腿内侧气囊R311b、脚施疗部42的脚踝气囊LA311c、脚踝气囊LB311d、脚踝气囊RA311e、脚踝气囊RB311f、脚掌气囊L311g、脚掌气囊R311h同步且以相同时序进行膨胀收缩。通过如此膨胀,从而能够使施疗富有变化。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电磁阀① @能够通过组合多个电磁阀来动作,从而通过组合来实现复杂的施疗。例如,当在使电磁阀①36a动作的状态下使按摩机构6升降时,在使施疗件81向身体突出的状态下按摩机构6升降,故能够进行舒展背部肌肉那样的按摩。另外,当使电磁阀③36c、电磁阀⑦36g、电磁阀⑧36h驱动时,能够形成使腰部固定并使臀部悬浮的状态。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揉捏按摩或敲打按摩,能够对若座在椅子型按摩机I上就无法施 疗的臀部到腰部进行按摩。[0120]图4的按摩机构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构6。图4的按摩机构6具有:具有施疗件81的第二臂部80 ;向第二臂部80传递按摩动作的第一臂部70 ;进行按摩动作的驱动源62、63 ;收容上述驱动源62、63的框体100。在上述按摩机构6的框体100之中设有:进行揉捏动作的驱动源62 ;进行敲打动作的驱动源63 ;对来自上述驱动源62、63的驱动力进行减速的减速机构(未图示);与上述减速机构(未图示)连结并进行揉捏动作的揉捏轴71 ;进行敲打动作的敲打轴76 (参考图
5、图 6)。上述揉捏轴71具有在轴的中途以规定的角度弯曲的偏角部(未图示),在上述偏角部(未图示)设有后述的第一臂部70,通过使揉捏轴71旋转,向设于偏角部(未图示)的后述的第一臂部70传递大致呈圆状的揉捏按摩动作。上述敲打轴76具有在轴的中途偏心的曲柄部(未图示),在上述曲柄部(未图示)设有曲柄杆76a,上述曲柄杆76a与后述的第一臂部70连结,在敲打轴76旋转的作用下,使大致圆状的敲打按摩动作从设于曲柄部(未图示)的曲柄杆76a向第一臂部70传递。第一臂部70和第二臂部80分别设置在左右,且第二臂部80具有施疗件81(81a、81b)。需要说明的是,以后的第一臂部70及第二臂部80的说明中,由于在左右构成为相同的结构,故以左侧的第一臂部70及第二臂部80为基准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6的第一臂部70和第二臂部80的图。图5a是表不第二臂部80的图。图5b是表不第一臂部70的图。图5c是将第一臂部70和第二臂部80组合而成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构6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图。图6a是表示按摩机构6的设置在第二臂部80上的强弱调整机构90未动作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按摩机构6的设置在第二臂部80上的强弱调整机构90动作的状态的图。上述第一臂部70中设有:使第二臂部80能够摆动地设置的第一摆动轴72 ;对第二臂部80的摆动加以限制的限制机构73 ;使第二臂部80从摆动复归的施力机构74 ;与揉捏轴71连结连动的揉捏轴连结部75 ;将曲柄杆76a的端部安装在敲打轴76上的敲打轴连结部77。另外,第一臂部70具有后述的摆动检测机构(肩位置检测机构)64,对第二臂部80的摆动动作进行检测。上述第一臂部70将使用者侧设为前端部70a,将离使用者最远的部分设为后端部70b。在上述前端部70a上设有狭缝78,在上述狭缝78之间设有第二臂部80,还设有贯穿上述狭缝78和第二臂部80并将第二臂部80支承为能够摆动的第一摆动轴72。另外,在前端侧设有对第二臂部80的摆动加以限制的限制机构73,从而使第二臂部80在适当的摆动范围内进行摆动。另外,还设有使上述第二臂部80从摆动状态复归的施力机构74,从而能够使摆动状态的第二臂部80 复归为原始的位置。[0136]另外,在狭缝78中设有摆动检测机构(肩位置检测机构)64,其能够对第二臂部80的摆动进行检测。摆动检测机构(肩位置检测机构)64采用光学式的传感器,借助传感器的通断来检测第二臂部80的摆动状态。上述摆动检测机构(肩位置检测机构)64在第一臂部70的狭缝78的内部对置设置。第二臂部80在上述狭缝78内摆动,由此通过光传感器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来切换接通和切断,从而能够对第二臂部80的摆动进行检测。另外,通过升降机构的升降动作而使第二臂部80沿着身体的起伏摆动以对身体的起伏进行检测,故不仅仅局限于肩位置,还能够进行臀部或腰部、后背等的位置检测。在上述第一臂部70的后端部70b上设有球状座79,该球状座79设有球状的凹部,且连结有设于敲打轴76的曲柄部(未图示)的曲柄杆76a的端部。曲柄杆76a的端部构成为球状,通过与第一臂部70的球状座79嵌合,而能够传递来自上述曲柄杆76a的敲打按摩动作。通过将传递敲打按摩动作的曲柄杆76a与设于第一臂部的后端侧的球状座79连结,从而能够借助杠杆的原理使设于前端部70a上的第二臂部80进行较大地敲打动作。另外,第一臂部70的揉捏轴连结部75设置在前端部70a与后端部70b之间。如上所述,第一臂部70设置在揉捏轴71的偏角部(未图示)上,能够通过揉捏轴71的旋转来传递揉捏按摩动作。上述揉捏轴连结部75由偏角凸轮75a和轴承75b构成,从而能够与揉捏轴71连结并进行揉捏动作。上述第二臂部8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臂部70上,且具有上下一对施疗件81 (81a、81b)和强弱调整机构90。具体而言,第二臂部80具有: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 ;通过强弱调整机构90而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的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上述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具有:供上述第一摆动轴72通过的贯通孔84 ;安装有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的第一安装部85 ;将上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和上述第一施疗件81a设置在同轴上的第二摆动轴86的贯通孔87。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通过组合扁平的板材来形成,上述第一安装部85和第二摆动轴86的贯通孔87设置在与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对置的前表面上,在后表面设有供强弱调整机构90的配管通过的孔和供上述第一摆动轴72通过的贯通孔84。上述第一安装部85安装在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的前表面上,在比第一安装部85更靠下方利用第二摆动轴86而安装有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和第一施疗件81a。另外,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具有:第二摆动轴86的贯通孔87;作为第二施疗件81b的安装部的第二安装部88。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中将第二摆动轴86的贯通孔87和第二安装部88设置在前表面上,且在与上述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的前表面对置的后表面上设有承受来自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的驱动力的面。另外,第二摆动轴86的贯通孔87设置在上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的前表面的下方,上述第二安装部88设置在上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的前表面的上方。另外,承 受来自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的驱动力的面位于第二安装部88的后表面,以容易向第二施疗件81b传递驱动力。另外,在第二摆动轴86上设有用于使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从借助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摆动的状态复归的施力机构(未图示),在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未动作的状态下,以沿着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的状态被保持。另外,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具有罩部89,上述罩部89设置在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上,其构成为覆盖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那样的大小。另外,上述罩部89为防止第二臂部80与靠背部2等其他构件的干涉而设置。第二臂部中,由于设置强弱调整机构90,从而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则存在与靠背部2的开口干涉而使强弱调整机构90产生摩擦损伤的顾虑,故通过设置罩部89来防止强弱调整机构90的损伤。另外,即便在使强弱调整机构90动作的情况下,第一施疗件81a和上述第二施疗件81b的相对距离也仍被保持。这是因为,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的下部与第一施疗件81a一同设置在第二摆动轴86上,且在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的上部设有第二施疗件81b,在保持该状态下强弱调整机构90以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的第二摆动轴86为支点摆动,故第一施疗件81a和第二施疗件81b的距离得以保持。例如,当第一施疗件81a与第二施疗件81b的距离发生变更时,第一施疗件81a和第二施疗件81b变为接近的状态而构成抓扣动作,故施疗动作改变,无法对施疗中的按摩动作的强弱进行调整。这样,通过保持第一施疗件81a与第二施疗件81b的距离,能够对同一种类的按摩动作进行强弱调整。
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由蛇腹状的气囊301a (301b)构成,且设置在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的第一安装部85上。另外,在第一安装部85上存在供配管通过的孔,蛇腹状的气囊301a (301b)的供排气口自此伸出。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在上述第一施疗件81a侧具有摆动支点,通过空气的供气而向被施疗者侧进行摆动。另外,优选上述蛇腹状的气囊301a (301b)比施疗用的气囊(302a等)小。通过减小气囊,能够以较少的空气量来形成膨胀状态,从而能够实现响应速度快的强弱调整。另外,与蛇腹状的气囊301a (301b)的供给排出口连结的空气配管(未图示)向位于座部3的下方的供排气装置32连结。在上述空气配管的中途配置有节气门37a,以对空气向强弱调整机构90的蛇腹状的气囊301a (301b)的流入流出量进行抑制。强弱调整机构90的蛇腹状的气囊301a (301b)为比其他的气囊小的尺寸,故若与通常的气囊同样地流入空气则反应速度会过快,故设置节气门37a来抑制空气的流入流出。上述节气门37a (37b、37c)以能够配置在空气配管与空气配管的中途的方式而由连结配管与配管的管状构件形成。另外,节气门37a (37b、37c)既可以形成为在流路的中途仅仅使内径缩小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使内径逐渐变小那样的形状。例如,在从强弱调整机构90侧(空气的流出侧)观察到的节气门37a (37b,37c)的内径为仅仅使内径缩小的形状,从供排气装置32侧(空气流入侧)观察到的节气门37a(37b,37c)的内径为朝向强弱调整机构90而逐渐变小那样的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带有空气的流入比空气的流出快而空气的流出比空气的流入慢这样的变化。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I的动作的图,其为利用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来进行揉捏按摩的图。在图7a中,将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的间隔较宽的状态设为A位置,将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的间隔较窄的状态设为B位置。在图7b的表中,在第一动作模块、第二动作模块、第三动作模块当中示出了左右的施疗件81从A位置向B位置移动的状况。在图7c的表中,不出了第一动作模块、第二动作模块、第三动作模块中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空气量。按摩机I的控制部31包括: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在第一施疗位置与第二施疗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控制单元;使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配合第一控制单元来动作的第二控制单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施疗位置相当于图7的B位置,第二施疗位置相当于图7的A位置。在第一控制单元中,进行揉捏动作。当进行揉捏动作时,施疗件81对于被施疗者向大致水平方向动作,如图7所示,一边从A位置到B位置或者从B位置到A位置大致圆状地移动一边进行揉捏动作。需要说明的是,A位置为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分离且左右一对施疗件81的间隔较宽的状态,B位置为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接近且左右一对施疗件81的间隔较窄的状态。第二控制单元配合上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强弱调整机构90动作。第二控制单元为包含如下模块的控制单元,即包含:配合上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进入的第一动作模块;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且在维持该状态下来执行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动作模块;配合上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退出的第三动作模块。详细而言,一边利用强弱调整机构90 —边进行揉捏动作,在从A位置向B位置或者从B位置向A位置的移动时使空气流入流出而进行揉捏动作。在上述第一动作模块中,在从A位置向B位置移动之际向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流入空气,在到达B位置之际,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形成为最大膨胀状态。另外,从A位置向B位置或者从B位置向A位置的移动为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面的大致左右方向上的动作,而强弱调整机构90的动作为使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面进入退出的大致垂直方向上的动作。通过组合上述大致左右方向动作的移动分量和上述大致垂直方向动作的移动分量,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向倾斜方向动作。当通过上述倾斜方向的动作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时,能够一边靠近施疗部位附近的肉一边进行施疗,从而能够进行有效地按摩。在上述第二动作模块中,在保持使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膨胀的状态下,反复进行从B位置向A位置或者从A位置向B位置的移动。在上述第三动作模块中,在从B位置朝向A位置之际,使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的空气流出,在到达A位置之际,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形成为不膨胀的状态。换而言之,第 一动作模块为一边从身体的外侧向脊梁骨侧移动一边使揉捏动作的压力逐渐增强的动作,第二动作模块为以相同的揉捏压力从身体的外侧向内侧(或者从内侧向外侧)进行多次揉捏动作的揉捏动作,第三动作模块为一边从身体的内侧向外侧移动一边使揉捏压力逐渐减弱的揉捏动作。另外,从A位置向B位置的移动或者从B位置向A位置的移动、使空气向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流入流出的时序并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也可以进行适当地设定。通过设置这样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控制单元,能够一边进行指压按摩,一边进行其他的按摩,故按摩的方法增加,从而能够进行富有变化的按摩。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I的动作的图,其为利用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来进行指压按摩的图。图8a示出了施疗件的位置,即示出了 C位置、D位置、E位置。需要说明的是,C位置为左右一对施疗件81接近被施疗者的脊梁骨的位置,D位置和E位置为左右一对施疗件81位于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侧面与脊梁骨的中间位置处的位置。图Sb中,示出了在第一动作模块、第二动作模块、第三动作模块当中左右的施疗件81向C位置、D位置、E位置移动的状况。图8c中,示出了第一动作模块、第二动作模块、第三动作模块中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空气量。按摩机I的控制部31包括: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在第一施疗位置与第二施疗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控制单元;使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配合第一控制单元来动作的第二控制单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施疗位置相当于图8的C位置,第二施疗位置相当于图8的D位置和E位置。在第一控制单元中,使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向大致水平方向动作,如图8所示,进行使施疗件81向C位置、D位置、E位置移动的动作。C位置为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接近且左右一对施疗件81彼此的间隔较窄的状态,D位置和E位置为按摩机构6的左右一对施疗件81分离且左右一对施疗件81的间隔较宽的状态。第二控制单元配合上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强弱调整机构90动作。第二控制单元为包含如下模块的控制单元,即包含:配合上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进入的第一动作模块;使上述第一控制单元暂时停止,并维持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的状态的第二动作模块;配合上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退出的第三动作模块。详细而言,一边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向C位置、D位置、E位置移动一边使强弱调整机构90膨胀收缩,从而进行指压动作。在第一动作模块中,施疗件81从C位置向D位置移动,并在从C位置向D位置移动之际,使空气向强弱调整机构90流入,在到达D位置之际,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形成为膨胀的状态。另外,从C位置向D位置的移动或者从D位置向C位置的移动、从C位置向E位置的移动或者从E位置向C位置的移动为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面的大致左右方向上的动作,而强弱调整机构90的动作是使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面进入退出的大致垂直方向上的动作。通过组合上述大致水平方向动作的移动分量和上述大致垂直方向动作的移动分量,施疗件81向倾斜方向动作。当通过上述倾斜方向的动作来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时,能够一边靠近 施疗部位附近的肉一边进行施疗,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按摩。在第二动作模块中,在使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膨胀的状态下使左右一对施疗件81的移动动作暂时停止。在第三动作模块中,左右一对施疗件81从D位置向C位置移动,并在从D位置向C位置移动之际使强弱调整机构90的空气流出,在到达C位置之际,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形成为收缩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从C位置向E位置、从E位置向C位置的施疗件81的移动和气囊的膨胀时序与从C位置向D位置、从D位置向C位置的动作相同,故其说明省略。另外,在C位置处,强弱调整机构90的空气量为最小状态,在D位置及E位置处,强弱调整机构90的空气量为最大状态,施疗件81在D位置及E位置处停止移动动作。换而言之,第一动作模块为一边使施疗件81从被施疗者的脊梁骨侧的位置向位于被施疗者的身体的外侧与脊梁骨的中间位置移动一边使指压动作的压力逐渐增强的动作,第二动作模块为在维持上述指压的压力的状态下停止施疗件81的移动并对中间位置进行指压的动作,第三动作模块为一边使施疗件81从中间位置向脊梁骨侧的位置移动一边使指压动作的压力逐渐减弱的动作。另外,从C位置向D位置的移动或者从D位置向C位置的移动、从C位置向E位置的移动或者从E位置向C位置的移动、使空气向强弱调整机构90的气囊流入流出的时序并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也可以进行适当地设定。通过设置这样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控制单元,能够一边进行指压按摩,一边进行其他的按摩,故按摩的方法增加,从而能够进行富有变化的按摩。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图。在图9中,将强弱调整机构90从气囊变更为另外的驱动机构,其结构为,在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的后表面设置驱动用的电动机93,且通过螺杆式促动器92来驱动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图9a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强弱调整机构90未动作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强弱调整机构90动作时的状态的图。在图9a的、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的后表面设有驱动用的电动机93,且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由螺杆式促动器92来驱动。上述螺杆式的促动器92设置在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的后表面上。螺杆式的促动器92具有电动机93、螺杆94、传递来自电动机93的驱动力的传递部95,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螺杆94向被施疗者侧移动,并使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摆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从而对按摩动作的强弱进行调整。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强弱调整机构90的图。图1Oa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强弱调整机构90未动作的状态的图。图1O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强弱调整机构90动作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虚线示出了图1Oa的强弱调整机构90未动作的状态。另一实施方式所涉 及的按摩机构6具有:传递揉捏或敲打的按摩动作的第一臂部70 ;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起伏而摆动的第二臂部80,上述第二臂部80具有:施疗件81(81a、81b);使上述施疗件81 (81a、81b)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的强弱调整机构90。上述强弱调整机构90具有:强弱调整部96、传递部97。强弱调整部96为圆形状的偏心凸轮,其固定在按摩机构6的揉捏轴71的偏角部。另外,根据上述偏心凸轮的偏心量来确定使第二臂部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的量。上述传递部9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臂部7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臂部8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中途部设有与偏心凸轮接触并在偏心凸轮的外周上滚动的滚筒98,上述滚筒98与偏心凸轮接触,从而能够使第二臂部80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另外,图10所示的强弱调整机构90借助揉捏轴71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强弱调整,故能够与揉捏或指压按摩相配合地使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例如,能够实现图7或图8所示那样的动作。工业上的可利用性[0209]能够提供一种按摩机,在该按摩机中,能够将使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81进入退出的强弱调整机构90小型化,加快强弱调整的响应速度,且厚度小。
权利要求1.一种按摩机构,其中,具有: 第一臂部,传递揉捏或敲打的按摩动作; 第二臂部,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起伏而摆动, 所述第二臂部具有施疗件和使所述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的强弱调整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臂部具有:将第一臂部支承为能够摆动的第一施疗件支承体; 借助所述强弱调整机构来动作的第二施疗件支承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臂部具有:使所述第一施疗件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摆动的第一摆动轴;使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摆动的第二摆动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按摩机构,其中, 所述强弱调整机构在保持设置在第一施疗件支承体上的第一施疗件和设置在第二施疗件支承体上的第二施疗件 的相对距离的状态下,使第二施疗件支承体动作而进行强弱调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施疗件支承体具有:安装有所述强弱调整机构的第一安装部;将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和所述第一施疗件设置在同轴上的所述第二摆动轴, 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强弱调整机构使所述第二施疗件支承体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退出。
6.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构,其中, 所述强弱调整机构由气囊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机构,其中, 所述强弱调整机构设有使向所述气囊流入流出的空气减少的节气门。
8.—种按摩机,其具有靠背部和座部,其中,包括: 如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构; 升降机构,使所述按摩机构在靠背部内能够升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机,其中, 所述按摩机具有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包括:使所述施疗件在第一施疗位置与第二施疗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控制单元; 使所述强弱调整机构与第一控制单元配合地动作的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含配合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进入的第一动作模块在内的控制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机,其中, 所述按摩机构在左右分别具有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施疗位置为设置在所述左右的第二臂部上的施疗件彼此接近的位置,所述第二施疗位置为设置在所述左右的第二臂部上的施疗件彼此分离的位置,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含配合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而使左右的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逐渐进入的第一动作模块在内的控制单元。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按摩机,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括所述第一动作模块和在维持使左右的施疗件相对于被施疗者进入的状态下来执行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动作模块的控制单元。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按摩机,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包括所述第一动作模块和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暂时停止并维持使左右的施疗件相对于 被施疗者进入的状态的第二动作模块的控制单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机构及按摩机,其目的在于,将使施疗件向被施疗者接近分离的强弱调整机构小型化,使强弱调整的响应速度加快,且厚度小。该按摩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传递揉捏或敲打的按摩动作的第一臂部(70);将第一臂部(70)支承为能够摆动且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起伏而摆动的第二臂部(80),所述第二臂部(80)具有施疗件(81);使所述施疗件(81)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身体而接近分离的强弱调整机构(90);沿着被施疗者的起伏而进行摆动的第一施疗件支承体(82);借助强弱调整机构(90)来动作的第二施疗件支承体(83)。
文档编号A61H1/00GK203075135SQ2012207364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加藤充纪, 长光知己, 白川智久, 原田永敏 申请人:发美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