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540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动康复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上主要存在着三类各种形式的健身康复器材,一类是靠人们的身体肢节运动驱动的各种器具,如各种踏步机、健身车等;一种是由外来动力(主要是电力)驱动来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按摩、伸展运动的,如按摩器、减肥器等;还有一种是将前二者结合,如各种跑步机及其上所附带的各类按摩运动附件。这些已有的健身康复器材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器材多是针对人体肌肉进行训练,达到健身或者理疗效果,对于通过作用于身体穴位来带动全身主要部位协调运动的器材,尚未见诸报道。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以外来动力驱动来使人体章门穴部、胯部、肩部协调循序运动,并进而使人全身协调运动,达到全面锻炼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章门穴处的能够转动并施压的两个理疗端,理疗端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理疗端带动章门穴运动,进而带动身体的脏腑、肩部和胯部运动,最终使得身体被动协调运动。
所述理疗端为旋转片或滚珠,在每个章门穴处的数量为I 50个,直接置于身体上,或者设置于一个同时接传动系统的空心轴上,或者设置于面端能够吸附于身体上的橡胶内之中。
所述转动的转动方向为两个理疗端同时逆时针、同时顺时针方向或者一个为逆时针而另一个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速度为0.2-60转/分,施压的力度为0.5-200牛顿。
所述理疗端的转动方式为圆周运动或者进行一定弧度的往复转动。
所述两个理疗端按次序施压,以带动章门穴部进行平转和斜转。
在该结构中,用外来动力带动身体二侧的章门穴部进行立转、平转及斜转运动,之后用章门穴部的内动带动胯部、肩部的协调运动。外来动力可以采用外接电源、电池或其它动力形式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章门穴处的旋转片或滚珠进行转动或按压运动。按压运动中旋转片或滚珠依着一定次序对章门穴加压,带动章门穴部进行平转和斜转。理疗器中外来动力驱动章门穴处的运动结构与胯部、肩部的结构构成循序运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具体可包括如下四种形式:
(1) 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立转、平转或斜转运动的结构。这一结构的理疗器是在二个章门穴部形成连动结构,二个章门穴处分别具有一个压力旋转结构,二个部分可以独立存在或者用固定带、固定板结构连接起来。通过二个章门穴部被动地顺势旋转运动,带动人体肋骨骨膜内脏腑的循序伸展放松、被动自我按摩与气血机能运动。
(2) 二个章门穴部与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上述第(I)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左右可调节压力的坐垫结构,将二个章门穴的运动结构与坐垫结构联系起来,当章门穴部被动地做旋转运动时,坐垫顺势做左右升降运动,升降运动的幅度为0.5-50毫米。坐垫可制做成平放型或固定在人的胯部处,其中间不动,左右部分可与章门穴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3) 二个章门穴部与左右肩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上述第(I)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左右可调节压力的肩垫结构,将二个章门穴的运动结构与肩垫结构联系起来,当章门穴部被动地做旋转运动时,肩垫顺势做前后旋转或往复弧形运动,带动或诱导人有意识地进行肩部前后旋转或一定角度的弧形运动。肩垫可固定在人的肩部处,左右部分可与章门穴处的旋转结构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4) 二个章门穴部与左右胯部、左右肩部同时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这种结构是上述第(2)、(3)种结构的复合结构,当章门穴部被动地做旋转运动时,坐垫和肩垫顺势做左右升降和转动运动,顺势带动胯部和肩部运动,达到全身协调运动的效果。
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的另一种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胯部的能够转动并升降的两个坐垫,坐垫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坐垫带动胯部运动,进而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脏腑和肩部运动,最终使得身体被动协调运动。
所述每个坐垫是由1-50片的棒、板材、颗粒或网格丝状材料构成的双排结构,每排依次序升降。
或者,所述每个坐垫是由1-50片的棒、板材、颗粒或网格丝状材料构成的整体结构,每个坐垫依次序升降。
其中棒材可以在自转同时进行依次的升降运动,板材只进行依次的升降运动,颗粒或网格丝状材料不同位置依次进行旋转和升降运动。
在该结构中,用外来动力带动身体二侧的胯部坐垫进行上下运动,之后用胯部的运动带动章门穴部、脏腑和肩部的协调循序运动。外来动力可以采用外接电源、电池或其它动力形式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胯部处的二排棒或板制成的坐垫转动和(或)依次升降运动。转动方向为同时逆时针、同时顺时针方向或者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方向,转速为0.2-60转/分。每个棒或板材的升降频率为0.2-60次/分。理疗器中外来动力驱动胯部运动与章门穴部、肩部的运动构成循序运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具体可包括如下四种形式:
(5)坐垫二侧保持协调同步升降运动的结构。这一结构的理疗器是在坐垫的二侧形成连动结构,坐垫中间保持不动,当坐垫的一侧上升运动时,另一侧做下降运动。坐垫升降运动的幅度为0.5-50毫米。
(6) 二侧胯部与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在上述第(5)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调节压力和转速的旋转片结构,旋转片固定在二个章门穴处,其运动与坐垫联系起来,当坐垫做升降运动时,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被动地做旋转运动,升降运动的幅度为0.5-50毫米,旋转片的结构转动速率为0.2-60转/分,使章门穴部与胯部二侧的升降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7)左右胯部与左右肩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在上述第(5)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左右可调节压力的肩垫结构,将二侧胯部的运动与肩垫结构联系起来,当二侧胯部被动地做升降运动时,肩垫顺势做前后旋转运动,带动或诱导人有意识地进行肩部前后旋转运动。肩垫可固定在人的肩部处,左右部分与二侧胯部的升降结构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8)二侧胯部与二个章门穴部、左右肩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在上述第(5)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调节压力和转速的旋转片结构固定在二个章门穴处和增加一个左右可调节压力的肩垫结构,使章门穴部、肩部的运动与胯部运动联系起来,当坐垫做升降运动时,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被动地做旋转运动、同时肩垫顺势做前后旋转运动,带动或诱导人有意识地进行肩部前后旋转运动,达到全身胯部、肋骨、肩部自下而上协调运动的效果O
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的第三种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肩部的能够旋转并升降的两个肩垫,肩垫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肩垫带动肩部运动,进而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脏腑和胯部运动,最终使得身体被动协调运动。
所述每个肩垫由1-50片的短棒、短板、颗粒或丝状材料构成,各片依次进行旋转运动并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
在该结构中,用外来动力带动身体二侧的肩膀部运动垫进行上下圆转或弧形的旋转运动,之后用肩膀部的运动带动章门穴部、脏腑和胯部的循序协调运动。外来动力可以采用外接电源、电池或其它动力形式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肩部处的肩垫转动和(或)依次升降运动。转动的转动方向为同时逆时针、同时顺时针方向或者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方向,转速为0.2-60转/分。左右肩部处产生的压力方式为在左右同时存在或一边有压力时、另一边不产生压力;左右短棒或板的压力顺序为在短棒内依次轮流形成,压力的范围为0.1-200牛顿,每个棒或板的压力产生频率为0.2-60次/分。理疗器中外来动力驱动肩部运动与章门穴部、胯部的运动构成循序运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具体可包括如下四种形式:
(9)肩垫二侧保持协调同步上下圆转或弧形的旋转运动的结构。这一结构的理疗器是在肩垫的二侧形成连动结构,当肩垫的一侧上升圆转运动时,另一侧做下降的圆转运动或者同步做协调的前后旋转运动,肩垫升降运动的幅度为0.5-50毫米。
(10)左右肩部与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在上述第(9)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调节压力和转速的旋转片结构,旋转片固定在二个章门穴处,其运动与肩垫联系起来,当肩垫做升降运动或同步协调的前后旋转运动时,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被动地做旋转运动,升降运 动的幅度为0.5-50毫米,旋转片的结构转动速率为0.2-60转/分,使章门穴部与肩部二侧的上下圆转或弧形的旋转运动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11)左右肩部与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在上述第(9)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左右可调节压力的胯部坐垫结构,将二侧胯部的运动与肩垫结构联系起来,当左右肩部被动地做上下圆转、弧形的旋转运动或同步协调的前后旋转运动时,坐垫顺势做上下升降和旋转运动,带动或诱导人有意识地进行胯部起伏旋转运动。
( 12 )左右肩部与二个章门穴部、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在上述第(9 )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调节压力和转速的旋转片结构固定在二个章门穴处和增加一个左右可调节压力的坐垫结构,使章门穴部、胯部的运动与肩部运动联系起来,当肩垫做升降运动时,带动身体的章门穴被动地做旋转运动、同时坐垫顺势做前后旋转运动,带动或诱导人有意识地进行胯部升降运动,达到全身肩部、肋骨、胯部自上而下协调运动的效果。
总之,以上三种主要结构,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两两结合,或者共同结合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我国太极拳运动以身体脏腑、穴位的内动带动肢体、关节外动的原理,用外来动力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胯部或肩部运动,使相系的脏腑器官同步在骨架内被伸展与放松、被弧形牵引形成综合按摩振荡,并带动全身运动,使人全身达到被动协调运动的效果。本器材着重锻炼进肋骨骨膜、脏腑的运动机能,康复肩部关节与肌肉、胯部关节与肌肉、章门穴所系肋骨与肌肉的血气代谢与神经调节机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二个章门穴处分别具有一个压力旋转结构,每个压力旋转机构由I个空心旋转片构成,2个空心旋转机构固定一个带子上,带子长度和位置可调,系在人的身体上使旋转片位置正对在二个章门穴处。用外接电源驱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传动系统、进而带动放置在章门穴处的空心旋转片转动,电机的转动方向可变,为同时逆时针、同时顺时针方向或者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方向,电机转速可调,范围为1-10转/分。当空心旋转片旋转时,身体章门穴部位做有意识地做跟随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腑脏和肌肉的有意识运动。
实施例2
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二个章门穴处分别具有一个压力旋转结构,每个压力旋转机构由5个空心旋转片构成,5个空心旋转片固定地套在一个空心轴上,带子长度和位置可调,系在人的身体上使旋转片正对在二个章门穴处,空心轴轴向与身体垂直。用外接电源驱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传动系统、进而带动放置在章门穴处的旋转片转动,电机转动方向可变,为同时逆时针、同时顺时针方向或者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方向,电机转速可调,范围为2-20转/分。当旋转片旋转时,身体章门穴部位做有意识地做跟随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腑脏和肌肉的有意识运动。
实施例3
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二个章门穴处分别具有一个压力旋转结构,二个部分独立运行,压力旋转结构由旋转片镶嵌在橡胶内构成,旋转片可在橡胶内往复进行I 一 30度的转动,压力旋转结构的橡胶面可吸在身体章门穴处。用电池驱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传动系统、进而带动 放置在章门穴处的旋转片可以转动I 一 30度,电机转动方向可变,为同时逆时针、同时顺时针方向或者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方向,电机转速可调,频率为2-10次/分。身体章门穴部位做有意识地做跟随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腑脏和肌肉的有意识运动。
实施例4
二个章门穴部与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与左右可调节压力的坐垫结构连接起来,坐垫包括二排圆棒,每排由1-5根圆棒构成,圆棒直径为15-30毫米,圆棒自转同时进行依次的升降运动。压力旋转结构与坐垫结构可进行同步运动。当章门穴被动地做旋转运动时,坐垫顺势做左右升降运动,升降幅度为2-10毫米。坐垫固定在人的胯部处,其中间不动,左右部分可与章门穴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实施例5
二个章门穴部与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与左右可调节压力的坐垫结构连接起来,坐垫由丝网状材料构成,丝网材料内有驱动片,控制丝网材料的不同部分进行依次的升降和圆转运动。压力旋转结构与坐垫结构可进行同步运动。当章门穴被动地做旋转运动时,坐垫顺势做左右升降运动,升降幅度120毫米内可调节。坐垫为平置型,人可直接坐在坐垫上,其中间不动,左右部分可与章门穴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实施例6
二个章门穴部与左右肩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与左右可调节压力的肩垫结构连接起来,肩垫二侧分别由二排2-5根的木板构成,木板长度40-200毫米、宽度为5-30毫米、厚度1-20毫米,当章门穴被动地做旋转运动时,肩垫顺势做前后旋转运动,带动或诱导人有意识地进行肩部前后旋转运动。肩垫可固定在人的肩部处,左右部分可与章门穴处的旋转结构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实施例7
二个章门穴部与左右肩部、左右胯部同时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与左右可调节压力的坐垫结构、肩垫结构连接起来,当章门穴被动地做旋转运动时,坐垫和肩垫分别顺势做上下升降运动和前后旋转运动,带动或诱导人有意识地进行胯部的上下运动以及肩部的前后旋转运动。坐垫升降幅度3-30毫米内可调节。坐垫为平置型,人可直接坐在坐垫上,其中间不动,左右部分可与章门穴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肩垫可固定在人的肩部处,左右部分可与章门穴处的旋转结构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实施例8
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用外接电源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胯部处的二排圆棒制成的坐垫转动和依次升降运动。胯部坐垫处的二排圆棒由1-5根圆棒构成,圆棒直径为15-30毫米,圆棒自转同时进行依次的升降运动。自转时上升为逆时针方向、下降为顺时针方向,转速为2-10转/分。胯部处的二排圆棒的依次升降运动顺序为一排依次上升、则另一排依次下降,每个圆棒的升降频率为2-10次/分。
实施例9
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用外接电源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胯部处的丝网状材料构成的坐垫转动和依次升降运动,丝网材料内有驱动片,控制丝网材料的不同部分进行依次的升降和圆转运动,升降频率为1-10次/分。圆转运动的转速为2-10转/分。
实施例9
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用外接电源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胯部处的滚珠状材料构成的坐垫 转动和依次升降运动,滚珠可在受控进行依次的升降和圆转运动,升降频率为1-10次/分。圆转运动的转速为0.1-10转/分。
实施例11
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用外接电源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胯部处的二排木板制成的坐垫依次进行升降运动。胯部坐垫中间不动,二侧由二排2-5根的木板构成,木板长度40-200毫米、宽度为15-30毫米、厚度2-20毫米,二排木板的依次升降运动顺序为一排依次上升、则另一排依次下降,每个木板的升降频率为2-10次/分。
实施例12
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用电池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胯部处的二块塑料板制成的坐垫依次进行升降运动。胯部坐垫中间不动,二侧各由一块塑料板构成,塑料板长度40-200毫米、宽度为20-200毫米、厚度2_30毫米,二块塑料板的依次升降运动,当一侧上升时、则另一侧下降,每个塑料板的升降频率为5-20次/分。
实施例13
左右胯部与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坐垫处的升降运动与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连接起来,坐垫升降结构与章门穴的压力旋转结构与可进行同步运动。当坐垫带动左右胯部做升降运动时,章门穴顺势被动地做旋转运动,使人的章门穴可与左右胯部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实施例14
左右胯部与二个章门穴部、左右肩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坐垫处的升降运动与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左右可调节压力的肩垫结构连接起来,使左右胯部的升降运动与章门穴部的转动、肩部的前后旋转运动同步进行。当坐垫带动左右胯部做升降运动时,章门穴顺势被动地做旋转运动、左右肩部顺势做前后转动,使人全身进行同步的循序协调运动。
实施例15
左右肩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结构。用电池驱动,经传动系统带动放置在肩部处的肩垫依次进行升降圆转运动。肩垫二侧分别由二排2-5根的木板构成,木板长度40-200毫米、宽度为5-30毫米、厚度1-20毫米,二排木板的依次升降运动顺序为一排依次上升、则另一排依次下降,每个木板的升降频率为2-10次/分。
实施例16
左右肩部与二个章门穴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肩垫处的升降圆转运动与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连接起来,肩垫升降结构与章门穴部的压力旋转结构与可进行同步运动。当肩垫带动左右肩部做升降圆转或一定弧形的运动时,章门穴顺势被动地做旋转运动,使人的章门穴可与左右肩部做同步的循序调节运动。
实施例17
左右肩部与二个章门穴部、左右胯部保持协调同步运动的理疗器结构。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用机械连接或电子系统将肩垫处的升降圆转运动与二个章门穴处的压力旋转结构、左右可调节压力的坐垫结构连接起来,使左右肩部的升降圆转运动与章门穴的转动、胯部的升降运动同步进行。当肩垫带动左右肩部做升降圆转运动时,章门穴顺势被动地做旋转运动、左右胯部顺势做升降运动,使人全身进行同步的循序协调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章门穴处的能够转动并施压的两个理疗端,理疗端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理疗端带动章门穴运动,进而带动身体的脏腑、肩部和胯部运动,最终使得身体被动协调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端为旋转片或滚珠,在每个章门穴处的数量为I 50个,所述旋转片或滚珠直接置于身体上,或者设置于一个同时接传动系统的空心轴上,或者设置于面端能够吸附于身体上的橡胶内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的转动方向为两个理疗端同时逆时针、同时顺时针方向或者一个为逆时针而另一个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速度为0.2-60转/分,施压的力度为0.5-200牛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端的转动方式为圆周运动或者进行一定弧度的往复转动,两个理疗端按次序施压,以带动章门穴部进行平转和斜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胯部的能够转动并升降的两个坐垫,坐垫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肩部的能够旋转并升降的两个肩垫,肩垫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
7.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胯部的能够转动并升降的两个坐垫,坐垫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坐垫带动胯部运动,进而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脏腑和肩部运动,最终使得身体被动协调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坐垫是由1-50片的棒、板材、颗粒或网格丝状材料构成的双排结构,每排依次序升降; 或者,所述每个坐垫是由1-50片的棒、板材、颗粒或网格丝状材料构成的整体结构,每个坐垫依次序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肩部的能够旋转并升降的两个肩垫,肩垫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
10.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身体两侧肩部的能够旋转并升降的两个肩垫,肩垫通过传动系统接外来动力,肩垫带动肩部运动,进而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脏腑和胯部运动,最终使得身体被动协调运动。
全文摘要
一种太极运动理疗器,包括在二个章门穴部的能够转动并施压的结构和/或在左右肩部的能够旋转并升降或一定弧形同步运动的结构和/或在左右胯部能够转动并升降的结构;本发明用外来动力带动身体的章门穴部和/或左右肩部和/或左右胯部运动,进而带动身体的肋骨、脏腑、肩部、胯部循序协调运动,达到全身达到被动协调运动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4GK103156755SQ2013100484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郭宏, 王亚平 申请人:郭宏, 王亚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