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6065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帽(2)、牵引板(6)、杠杆背板(10)、斜拉杆(3)、升降杆(14)、升降手柄(9)和颈椎牵引模块(1),斜拉杆(3)与杠杆背板(10)转动连接,牵引帽(2)还铰接在牵引板(6)上,升降手柄(9)与升降杆(14)连接并驱动升降杆(14)沿滑轨(15)滑动,颈椎牵引模块(1)与牵引板(6)固定连接,颈椎牵引模块(1)上设有与颈部形状配合的弧形凸块,弧形凸块上设有颈椎调准器(19)。本发明不但从根本上消除病人目前存在的各类颈椎病症状,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消除了颈椎病的启动因素,阻断了颈椎病发生—发展—演变的恶性循环的过程。
【专利说明】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0002]人类进化之不完美,在颈椎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人类的直立行走,一方面,使头部的重量完全由颈椎承受;另一方面,与胸椎和腰椎相比,颈椎骨性稳定因素(其椎间小关节接近水平方向)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所提供的支持、保护、稳定作用(软组织稳定因素)都十分薄弱。因此,它易于发生劳损,进而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病。
[000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使颈椎病的发病率日益、急剧升高并且年轻化。
[0004]1、各种类型、不同程度或阶段的颈椎病(基本的类型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多为混合型)其基本发病环节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而退行性变的结果是椎间盘易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
[0005]椎间盘破裂至少引发三种继发性病理变化,一是破裂物压迫脊髓,引起瘫痪、大小便障碍等:二是椎间隙变窄(两节椎骨靠近)从而使椎间孔变小,引起神经根受压而产生手指发麻、刺痛等:三是颈椎不稳牵拉、刺激椎动脉痉挛,引起眩晕、心悸、恶心等。颈椎的持续不稳定又引发一系 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启动机体的代偿、适应性过程,如软组织与骨性的代偿适应性增生肥大,这种代偿适应性反应本意在于重新建立病理性稳定,但实际上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病理演变过程,加剧其不稳定性,甚至处于脱位、半脱位状态。这是一个病变一代偿一失代偿的恶性循环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慢性渐进性、积累性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病情一旦发展到中一晚期的阶段,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且持续不缓解,治疗十分困难,病人苦不堪言。
[0006]2、启动(“源头”)环节:生理弧度改变。
[0007]正常情况下,颈椎呈一向前方的弯曲弧度,是为生理弧度。工作或生活中,经常持续保持某一种体位(多半是伏案低头位),就会导致生理弧度改变,而这种改变恰好是引发颈椎病的始动环节,临床上,中青年病人或早期病人毫无例外地都表现为生理弧度的异常(弧度变浅、消失甚至反弓、半脱位等),生理弧度的持续异常,又进一步加剧颈椎力学失衡、紊乱,致使椎间盘力学紊乱,引发和加速其退行性变,从而引发颈椎病的一系列病变过程,持续到中老年阶段,病理变化错综复杂、互相叠加,症状不断加重。
[0008]各种类型的颈椎病都毫不例外地由生理弧度异常引起或由此而进入恶性循环过程。因此,一旦发生弧度异常,当务之急、首当其冲的事就是使生理弧度实现“回归”。
[0009](I)、椎动脉型(以眩晕为主):由于生理弧度异常、排列不正不稳而影响椎动脉供血所致。
[0010](2)、神经根型(以手指发麻、刺痛及头颈肩放射痛为主):由于生理弧度异常、排列不正不稳而使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受压所致。
[0011](3)、脊髓型(以脊髓受压-肢体肌肉无力瘫痪为主):由于生理弧度异常而使颈椎间盘力学紊乱-加速退变、破裂,压迫脊髓所致。
[0012]因此,如果从这一启动环节阻断,就是从“源头”上防治颈椎病。
[0013]3、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0014]生理弧度异常是力学紊乱的结果,只有通过力学调整,恢复正常力学平衡,才能恢复其生理弧度(即7节颈椎骨恢复正常的排列方式),这就是颈椎牵引。其它措施都达不到这种作用,如:
[0015](I)、任何药物治疗:都只能起辅助作用(缓解软组织痉挛、缓解疲劳症状)。
[0016](2)、手法纠正:有明显缺陷:一是用力大小无法量化控制;二是用力方向也不易主观控制,而横向力常发生失误、甚至导致高位截瘫等严重后果;三是它仅是一次性作用,安全度和有效性严重受限。而牵引是持续性作用。因此,牵引远远比手法安全、有效。
[0017](3)、佩戴颈围:只有被动、静态维持稳定、防范进一步错位的保护作用,而没有主动纠正已存在的错位功能。
[0018](4)、已出现的“田博士颈椎弧”,仅相当于“枕头”功能,也只有静力作用,因而也只有预防而无纠正业已存在的生理弧度异常的作用,即缺乏治疗作用。
[0019]4、现有颈椎牵引仪的致命缺陷: [0020]虽然具有动力牵引作用,但其牵引力只作用于垂直方向,不符合颈椎本身的生理弧度要求,因而根本不可能纠正其生理弧度异常,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有损韧带和小关节。

【发明内容】

[002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能克服现有相关器械的严重缺陷,符合颈椎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真正有效地纠正颈椎异常、力学失稳甚至错位,使之回归到正常的生理弧度,从而到达从源头上防治颈椎病的疗效。
[002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帽、牵引板、杠杆背板、斜拉杆、升降杆、升降手柄和颈椎牵引模块,所述牵引帽与所述斜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斜拉杆与所述杠杆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牵引帽还铰接在所述牵引板上,所述牵引板与所述升降杆连接,所述杠杆背板上设有滑轨,所述升降手柄与所述升降杆连接并驱动所述升降杆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颈椎牵引模块与所述牵引板固定连接,所述颈椎牵引模块上设有与颈部形状配合的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上设有颈椎调准器。
[0023]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颈椎调准器内设有磁
O
[0024]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颈椎牵引模块内部设有直流电机和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按摩槌和共振子。
[0025]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颈椎牵引模块的背部设有微调旋钮。
[0026]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颈椎牵引模块的表面设有自发热布。
[0027]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杠杆背板的底部设有腰围带。
[0028]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杠杆背板的底部设有动力操手杆。
[0029]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杠杆背板上设有开关和电池夹。
[0030]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杠杆背板上设有活动卡,所述斜拉杆穿过所述活动卡。
[0031]在本发明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中,所述斜拉杆通过调节栓与所述牵引帽连接。
[0032]实施本发明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通过操作升降手柄带动颈椎牵引模块移动,在动力牵引过程中产生符合颈椎生理弧度的合力,这个合力不仅向上、同时有向后的分力,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向枕后方向的合力,这个“合力”的方向恰好与颈椎生理弧度完全一致,通过持续的动态的牵引作用,使异常排列的颈椎安全有效地“回归”到正常生理弧度。
[0034](2)、牵引所产生的是动力性的牵引力,因而具有纠正已有畸形的治疗作用。
[0035](3)、通过设置颈椎调准器,使牵引力的作用点更集中于颈4-5-6节段的后方(此为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中心部位),成为力学支点,进一步强化、优化牵引效果。
[0036]本发明不但从根本上消除病人目前存在的各类颈椎病症状,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消除了颈椎病的启动因素,阻断了颈椎病发生一发展一演变的恶性循环的过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38]图1是本发明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的主视图;
[0039]图2是本发明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的后视图;
[0040]图3是颈椎牵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a是病例一治疗前的颈椎X光照片;
[0042]图4b是病例一治疗后的颈椎X光照片;
[0043]图5a是病例二治疗前的颈椎X光照片;
[0044]图5b是病例二治疗后的颈椎X光照片;
[0045]图6a是病例三治疗前的颈椎X光照片;
[0046]图6b是病例二治疗后的颈椎X光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8]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帽2、牵引板6、杠杆背板10、斜拉杆3、升降杆14、升降手柄9和颈椎牵引模块I。牵引帽2与斜拉杆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斜拉杆3通过调节栓4与牵引帽2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栓4可以牵引帽2的位置。斜拉杆3与杠杆背板10转动连接,杠杆背板10上设有活动卡13,斜拉杆3穿过活动卡13,斜拉杆3可以绕该活动卡13转动。牵引帽2还铰接在牵引板6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合页12铰接。牵引板6与升降杆14连接,杠杆背板10上设有滑轨15,升降手柄9与升降杆14连接并驱动升降杆14沿滑轨15滑动,本实施例中的滑轨15为滚珠滑轨15,滑轨15外侧可以设置滑轨外罩8。颈椎牵引模块I与牵引板6固定连接,颈椎牵引模块I上设有与颈部形状配合的弧形凸块,弧形凸块上设有颈椎调准器19。
[0049]通过操作升降手柄9带动颈椎牵引模块I移动,在动力牵引过程中产生符合颈椎生理弧度的合力,这个合力不仅向上、同时有向后的分力,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向枕后方向的合力,这个“合力”的方向恰好与颈椎生理弧度完全一致,通过持续的动态的牵引作用,使异常排列的颈椎安全有效地“回归”到正常生理弧度。牵引所产生的是动力性的牵引力,因而具有纠正已有畸形的治疗作用。通过设置颈椎调准器19,使牵引力的作用点更集中于颈4-5-6节段的后方(此为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中心部位),成为力学支点,进一步强化、优化牵引效果。
[0050]本发明不但从根本上消除病人目前存在的各类颈椎病症状,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消除了颈椎病的启动因素,阻断了颈椎病发生一发展一演变的恶性循环的过程。
[0051]进一步的,颈椎调准器19内设有磁石22,本实施例中为天然磁石22,可以进行磁疗。
[0052]进一步的,颈椎牵引模块I内部设有直流电机23和与电机23连接的按摩槌25和共振子21。起到在颈后部的电动按摩理疗作用,既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酸痛症状,又能消除肌肉韧带的痉挛,从而有助于颈椎生理弧度的“回归”。
[0053]进一步的,颈椎牵引模块I的背部设有微调旋钮7,可以调节进行行程的微调。
[0054]进一步的,颈椎牵引模块I的表面设有自发热布24。
[0055]进一步的,杠杆背板10的底部设有腰围带11,杠杆背板10上设有双肩背带20。
[0056]进一步的,杠杆背板10的底部设有动力操手杆18。
[0057]进一步的,杠杆背板10上设有开关16和电池夹17,电池夹17可以为电机23供电。
[0058]本发明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的使用过程如下:
[0059]给病人从背后安上牵引器,戴上牵引帽2,扣紧牵引带5,扣紧双肩背带20,固定稳妥动力操手杆18,此时,颈椎牵引模块I紧贴着颈椎的项部的正后方,而颈椎调准器19正好居于4-5-6节颈椎后方,形成牵引时的力学“支点”。此时,医生在病人背面上下操作升降手柄9,即可产生与颈椎生理弧度方向一致的、即顺应颈椎自身的生理弧度的、向上又同时向后的两个分力所形成的一股合力,从而能有效地纠正颈椎弧度的异常状态(生理弧度变浅甚至反弓、排列不稳甚至半脱位等)。同时,打开开关16,产生电动按摩理疗作用,一方面,它能有效缓解业已存在的颈部僵硬、酸痛等症状;另一方面,它还能解除肌肉韧带的痉挛,有助于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的恢复,即它与牵引有协同作用,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0060]应用本发明牵引器的临床典型病例观察:
[0061]1、典型病例I。主诉:右颈肩背及头枕面部疼痛,手指放射刺麻痛年余,加重三个月。X片显示(见图4a):颈椎生理弧度消失,4-5-6节段反弓,5-6椎间隙变窄。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牵引为主治疗。经治疗后病人原有的上述症状明显缓解,颈椎X片显示生理弧度恢复、反弓纠正(见图4b)。[0062]2、典型病例2。主诉:颈痛,活动受限伴头晕、恶心半年。颈椎X片显示(图5a):生理弧度消失,反弓、4-5节严重失稳、半脱位。诊断为“椎动脉型”为主颈椎病。以牵引在为主治疗。颈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颈椎X片显示失稳、半脱位及反弓状态纠正,生理弧度恢复(见图5b)。
[0063]3、典型病例3。主诉:右上肢刺痛、乏力及双下肢乏力半年。颈椎X片显示(图6a)生理弧度消失、严重失稳、4-5节段椎间隙狭窄。诊断为“脊髓压迫型”为主颈椎病。经牵引等措施治疗后,颈椎X片显示(图6b)颈椎各节段排列状况有所改善。临床症状亦有所改善。但此病人还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受压。
[006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帽(2)、牵引板(6)、杠杆背板(10)、斜拉杆(3)、升降杆(14)、升降手柄(9)和颈椎牵引模块(1),所述牵引帽(2)与所述斜拉杆(3)固定连接,所述斜拉杆(3)与所述杠杆背板(10)转动连接,所述牵引帽(2)还铰接在所述牵引板(6)上,所述牵引板(6)与所述升降杆(14)连接,所述杠杆背板(10)上设有滑轨(15),所述升降手柄(9)与所述升降杆(14)连接并驱动所述升降杆(14)沿所述滑轨(15)滑动,所述颈椎牵引模块(I)与所述牵引板(6)固定连接,所述颈椎牵引模块(I)上设有与颈部形状配合的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上设有颈椎调准器(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调准器(19)内设有磁石(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牵引模块(I)内部设有直流电机(23)和与所述电机(23)连接的按摩槌(25)和共振子(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牵引模块(I)的背部设有微调旋钮(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牵引模块(I)的表面设有自发热布(24)。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背板(10)的底部设有腰围带(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背板(10)的底部设有动力操手杆(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背板(10)上设有开关(16)和电池夹(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背板(10)上设有活动卡(13),所述斜拉杆(3)穿过所述活动卡(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颈椎生理弧度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杆(3)通过调节栓(4)与所述牵引帽(2)连接。
【文档编号】A61F5/042GK103445900SQ201310405164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邹季, 李瑛 , 肖强兵, 朱凌, 王伟军, 左昌俊 申请人:湖北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