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7494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包括:马缨花,白花苋,见血清,茱苓草,红背叶,公鸡头叶,萱草根,大叶藜,枸骨子,红旱莲,锦香草,翻白草,太白花和鸡血莲。本发明中药制剂滋阴凉血,清热解毒,止血调经,对虚热型崩漏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0003]中医学中的崩漏证相当于西医学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科生殖内分泌领域的常见病变,亦是疑难重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本病多用激素、抗纤溶、刮宫、子宫或内膜切除术等,其作为主要疗法的激素治疗,虽作用肯定,但其疗效难以巩固,且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而手术疗法则难以是青春期及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接受,并且存在可能出现副损伤等弊端。
[0004]中医学认为崩漏之因主要在于冲任失固,不能固摄经血,本于肾虚,涉及肝脾,因肝,脾,肾功能失调,致虚、热、瘀之病变从气血病变而论,特别在出血期,也以虚、热、瘀为主要病机,也有崩漏日久不愈而复感邪气,或久漏致瘀,证见虚实夹杂,而反复难愈的。虚热型崩漏多因阴虚血热所致,治疗原则为滋阴凉血,清热解毒,止血调经。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以滋 阴凉血、清热解毒和止血调经为主,对虚热型崩漏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材包括:马缨花,白花苋,见血清,茱苓草,红背叶,公鸡头叶,萱草根,大叶藜,枸骨子,红旱莲,锦香草,翻白草,太白花和鸡血莲。
[0007]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马缨花5~15份,白花苋5~15份,见血清15~25份,茱苓草5~15份,红背叶10~20份,公鸡头叶5~15份,萱草根5~15份,大叶藜10~20份,枸骨子20~30份,红旱莲10~20份,锦香草30~40份,翻白草15~25份,太白花10~20份和鸡血莲15~25份。
[0008]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马缨花5~10份,白花苋5~10份,见血清15~20份,茱苓草5~10份,红背叶10~15份,公鸡头叶5~10份,萱草根5~10份,大叶藜10~15份,枸骨子20~25份,红旱莲10~15份,锦香草30~35份,翻白草15~20份,太白花10~15份和鸡血莲15~20份。
[0009]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马缨花6份,白花苋8份,见血清17份,茱苓草8份,红背叶13份,公鸡头叶6份,萱草根7份,大叶藜12份,枸骨子24份,红旱莲13份,锦香草34份,翻白草16份,太白花12份和鸡血莲18份。
[0010]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马缨花7份,白花苋6份,见血清19份,茱苓草7份,红背叶11份,公鸡头叶8份,萱草根6份,大叶藜14份,枸骨子22份,红旱莲11份,锦香草32份,翻白草18份,太白花14份和鸡血莲16份。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I~2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骨;
[0013]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0014]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4倍的微晶纤维素、0.1~0.4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0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I~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骨;
[0017]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0018]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制剂滋阴凉血、清热解毒、止血调经,对虚热型崩漏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材包括:马缨花,白花苋,见血清,茱苓草,红背叶,公鸡头叶,萱草根,大叶藜,枸骨子,红旱莲,锦香草,翻白草,太白花和鸡血莲。
[0021]上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0022]马缨花:苦,凉。归肝,肾经。清热拔毒,止血,调经。治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云南中草药选》:清热拔毒,止血,调经。治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
[0023]白花苋:辛,性微寒。活血散瘀,清热除湿。主月经不调,血瘀崩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湿热黄疸,痢疾,角膜云翳。
[0024]见血清:苦,涩,凉。归肺,肾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胃热吐血,肺热咯血,肠风下血,崩漏,手术出血,创伤出血,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四川常用中草药》:生新散瘀,清肺,止吐血。治各种吐血,劳伤咳嗽,肺肾阴虚咯血,肠风下血,红崩,拔脓生肌,刀伤。
[0025]茱苓草:苦,平。归肝,大肠,膀胱经。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治月经不调,痛经,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崩漏,白带,痢疾,腹痛。
[0026]红背叶:甘,凉。归膀胱,大肠,肺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杀虫止痒。主痢疾,热淋,石淋,血尿,崩漏,带下,风疹,湿疹,疥癣,龋齿痛,褥疮。
[0027]公鸡头叶:苦,微寒。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崩漏,白带,刀伤出血,烫火伤。
[0028]萱草根:苦,凉。归脾,肝,膀胱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乳痈,乳汁不通。
[0029]大叶藜:甘,平。调经,止血。用于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吐血,衄血,咯血,尿血。
[0030]枸骨子:苦,涩,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活络,固涩下焦。主休虚低热,筋骨疼痛,崩漏,带下,泄泻。
[0031]红旱莲: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调经,清热解毒。主血热所致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痛经,乳汁不下,风热感冒,疟疾,肝炎,痢疾,腹泻,毒蛇咬伤,烫伤,湿疹,黄水疮。
[0032]锦香草:味苦,辛,性寒。清热凉血,利湿。主热毒血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血热崩漏,肠热痔血,小儿阴囊肿大。
`[0033]翻白草:甘,苦,平。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肺热咳喘,泻痢,疟疾,咳血,便血,崩漏,痈肿疮毒,疮癣结核。《纲目》: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
[0034]太白花:淡,平。归肝,胃经。平肝,健胃,调经止血。治高血压症,头晕目眩,偏头痛,目疾,虚劳,鼻衄,崩漏,白带,月经不调。
[0035]鸡血莲:苦,潘,凉。活血调经,散瘀止痛,除湿。主月经不调,崩漏,跌打伤痛,风湿痹痛,痢疾,水肿。
[0036]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马缨花5~15份,白花苋5~15份,见血清15~25份,茱苓草5~15份,红背叶10~20份,公鸡头叶5~15份,萱草根5~15份,大叶藜10~20份,枸骨子20~30份,红旱莲10~20份,锦香草30~40份,翻白草15~25份,太白花10~20份和鸡血莲15~25份。
[0037]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马缨花5~10份,白花苋5~10份,见血清15~20份,茱苓草5~10份,红背叶10~15份,公鸡头叶5~10份,萱草根5~10份,大叶藜10~15份,枸骨子20~25份,红旱莲10~15份,锦香草30~35份,翻白草15~20份,太白花10~15份和鸡血莲15~20份。
[0038]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马缨花6份,白花苋8份,见血清17份,茱苓草8份,红背叶13份,公鸡头叶6份,萱草根7份,大叶藜12份,枸骨子24份,红旱莲13份,锦香草34份,翻白草16份,太白花12份和鸡血莲18份。
[0039]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马缨花7份,白花苋6份,见血清19份,茱苓草7份,红背叶11份,公鸡头叶8份,萱草根6份,大叶藜14份,枸骨子22份,红旱莲11份,锦香草32份,翻白草18份,太白花14份和鸡血莲16份。
[004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I~2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骨;
[0042]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0043]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4倍的微晶纤维素、
0.1~0.4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004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 ,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I~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骨;
[0046]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0047]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0048]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0049]实施例1:胶囊剂
[0050]取马缨花60g,白花苋80g,见血清170g,茱苓草80g,红背叶130g,公鸡头叶60g,萱草根70g,大叶藜120g,枸骨子240g,红旱莲130g,锦香草340g,翻白草160g,太白花120g和鸡血莲180g;
[0051]按以下步骤制备:
[0052]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0053]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的超微细粉;
[0054]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4倍的微晶纤维素、0.4倍的淀粉、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0055]实施例2:散剂
[0056]取马缨花70g,白花苋60g,见血清190g,茱苓草70g,红背叶110g,公鸡头叶80g,萱草根60g,大叶藜140g,枸骨子220g,红旱莲IlOg,锦香草320g,翻白草180g,太白花140g和鸡血莲160g;
[0057]按以下步骤制备:
[0058]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0059]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目的超微细粉;
[0060]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4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0061]毒性实验:
[0062]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30~4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8.82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 (即单次给药剂量为44.1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LD50M4.1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88.2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用药量为8.S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14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35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00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0063]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1胶囊剂对小鼠按15.78,23.45和45.1l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0064]临床资料:
[0065]病例选择:全部84例病例均为2009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人,年龄18~50岁,平均30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7.2个月,轻度患者15人,中度患者22人,重度患者5人;对照组42人,年龄年龄18~48岁,平均29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7.1个月,轻度患者17人,中度患者21人,重度患者4人。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0066]诊断标准:[0067]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及《中医妇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2003年)制定:(I)症状: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不规律。如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或大量出血而休克。半数患者常先有数周或数月的闭经,继之出现大量的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能自止,出血多或长时间出血可出现贫血。(2)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3)辅助检查:基础体温呈单相型;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无周期性变化;出血前数日宫颈粘液结晶呈羊齿叶状;激素水平测定雌二醇升高,孕激素降低;经前或经期子宫内膜检查可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过长改变。
[0068]中医辨证脾虚型证候:主症: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质薄。次症:气短神疲,面色咣白,或面肢浮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或沉弱。以上主症必备,次症1-2项加舌脉即可诊断。
[0069]纳入病例标准:1、符合崩漏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脾虚型症候。2、经期14天以上,连续2个月经周期者。3、治疗观察期间不服用其它调经止血药,自愿配合治疗者。4、年龄在18~50岁。[0070]病例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和剔除标准):(I)经检查证实由妊娠、肿瘤、炎症、上环、外伤或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引起者。(2)合并有心,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3)有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者。(4)年龄〈18岁或>50岁者。(5)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0071]治疗方法:
[0072]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4粒,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0073]对照组:采用西药性激素调节月经周期,口服炔诺酮片(每片0.625mg,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2829),每8h服一次,2~3天血止后每隔3天递减1/3,直至维持量每天2.5~5mg,持续用药到血止后20天停药,停药后3~7天发生撤药性出血,出血第5天起再次服用炔诺酮,每天2.5~5mg,持续20天后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0074]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恢复正常,其它症状消失;显效:月经周期恢复28±7天,月经过多者,经量较治疗前减少1/3或少于100ml,经期恢复在7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有效:治疗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它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治疗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较治疗前无改善。
[0075]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疗效比较见下表。
[0076]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虚热型崩漏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包括:马缨花,白花苋,见血清,茱苓草,红背叶,公鸡头叶,萱草根,大叶藜,枸骨子,红旱莲,锦香草,翻白草,太白花和鸡血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马纟婴花5~15份,白花觅5~15份,见血清15~25份,茱茶草5~15份,红背叶10~20份,公鸡头叶5~15份,萱草根5~15份,大叶藜10~20份,枸骨子20~30份,红旱莲10~20份,锦香草30~40份,翻白草15~25份,太白花10~20份和鸡血莲15~2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马缨花5~10份,白花苋5~10份,见血清15~20份,茱苓草5~10份,红背叶10~15份,公鸡头叶5~10份,萱草根5~10份,大叶藜10~15份,枸骨子20~25份,红旱莲10~15份,锦香草30~35份,翻白草15~20份,太白花10~15份和鸡血莲15~20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马缨花6份,白花苋8份,见血清17份,茱苓草8份,红背叶13份,公鸡头叶6份,萱草根7份,大叶藜12份,枸骨子24份,红旱莲13份,锦香草34份,翻白草16份,太白花12份和鸡血莲18份。
5.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马缨花7份,白花苋6份,见血清19份,茱苓草7份,红背叶11份,公鸡头叶8份,萱草根6份,大叶藜14份,枸骨子22份,红旱莲11份,锦香草32份,翻白草18份,太白花14份和鸡血莲16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I~2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4倍的微晶纤维素、0.1~0.4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7.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I~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8.—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I~2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4倍的微晶纤维素、0.1~0.4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I~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I~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I~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5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3623237SQ20131071656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李晓燕, 姜永华 申请人:李晓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