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负压吸引可冲洗三腔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839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式负压吸引可冲洗三腔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气囊式负压吸引可冲洗三腔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穿刺术是呼吸内科常规操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失。现有胸腔积液引流装置有一次性胸穿包、单腔可留置胸穿包、胸管、S型引流管等。一次性胸穿包具有操作简便、胸壁损伤小、价格较低;但不能留置、引流不充分、反复胸穿、易出现气胸、易脱出。单腔可留置胸穿包具有操作简便、胸壁损伤小、可留置、节省人工;但易脱出、阻塞,冲洗易感染。胸管操作较简便、不易阻塞、可留置、节省人工;但不能冲洗、胸腔注药,胸壁损伤大,引流可能不充分,可脱出。S型引流管操作较简便、胸壁损伤小、可留置、节省人工,但易阻塞、脱出、冲洗易感染、需超声引导、价格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胸腔引流装置存在易脱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气囊式负压吸引可冲洗三腔胸腔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材料易于获得,费用较低,操作较简便,适合临床推广。一次留置,可反复冲洗、注药,因此对脓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及恶性胸水等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前端封闭,尾部与三通固定连接,引流管本体在靠近前端1/3处设置气囊,注气管贯穿引流管本体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上端引出并与三通的两侧的一空腔连通,注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气囊内,吸液管贯穿引流管本体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上端引出并与三通的中间空腔连通,吸液管的进液口位于引流管本体前端,注液管贯穿引流管本体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上端引出并与三通的两侧的另一空腔连通,注液管的出液口位于引流管本体前端。注液管接上滴药装置,输入液体、药物等,起到治疗、充分冲洗胸腔、避免胸膜粘连及医源性感染等作用。吸液管上接负压吸引器,由流速阀调控引流速度,匀速引流胸腔积液、减少患者不适及节省人工,可避免胸腔积液引流不充分及胸腔积液反流。由进液装置经注气管注入IOml液体,使气囊充液,压迫胸腔内壁防止积液沿引流管壁漏出及置管脱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易掌握,操作较简便、反复冲洗、充分引流、不逆流、不脱出、不易阻塞及医源性感染,可留置、节省人工、价格较低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I—进液口,2—出液口,3—引流管本体,4—气囊,5—三通,6—进液装置,7—负压吸引器,8—注气管,9—滴药装置,10-吸液管,11-注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
图1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气囊式负压吸引可冲洗三腔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本体3,引流管本体3前端封闭,尾部与三通5固定连接,引流管本体3在靠近前端1/3处设置气囊4,注气管8贯穿引流管本体3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3上端引出并与三通5的两侧的一空腔连通,注气管8的出气口位于气囊内,吸液管10贯穿引流管本体3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3上端引出并与三通5的中间空腔连通,吸液管10的进液口 I位于引流管本体3前端,注液管11贯穿引流管本体3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3上端引出并与三通5的两侧的另一空腔连通,注液管8的出液口 2位于引流管本体3前端。
权利要求1.气囊式负压吸引可冲洗三腔胸腔引流装置,它包括引流管本体(3),其特征在于引流管本体(3 )前端封闭,尾部与三通(5 )固定连接,弓丨流管本体(3 )在靠近前端1/3处设置气囊(4),注气管(8)贯穿引流管本体(3)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3)上端引出并与三通(5)的两侧的一空腔连通,注气管(8)的出气口位于气囊内,吸液管(10)贯穿引流管本体(3)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3)上端引出并与三通(5)的中间空腔连通,吸液管(10)的进液口(I)位于引流管本体(3)前端,注液管(11)贯穿引流管本体(3)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3)上端引出并与三通(5)的两侧的另一空腔连通,注液管(8)的出液口(2)位于引流管本体(3)前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公开了气囊式负压吸引可冲洗三腔胸腔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胸腔引流装置存在易脱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本体前端封闭,尾部与三通固定连接,引流管本体在靠近前端1/3处设置气囊,注气管贯穿引流管本体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上端引出并与三通的两侧的一空腔连通,注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气囊内,吸液管贯穿引流管本体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上端引出并与三通的中间空腔连通,吸液管的进液口位于引流管本体前端,注液管贯穿引流管本体的壁并由引流管本体上端引出并与三通的两侧的另一空腔连通,注液管的出液口位于引流管本体前端。本实用新型用于胸腔内液体引流到体外。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029685SQ20132004415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才旭 申请人:才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