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脚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19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护脚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脚套,包括脚套主体及第一分趾垫,所述脚套主体包括环形套及第一分趾垫套,所述环形套为一两端开口的且大致呈梯形状的柱体,所述第一分趾垫套的形状与第一分趾垫的形状相当,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分趾垫,所述第一分趾垫套连接在所述环形套的一端开口处的两侧边上,以将所述环形套的该端划分为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用于穿过使用者的拇趾,第二开口用于穿过使用者的其他四个脚趾。上述护脚套使用起来更加舒适且护理效果更佳。
【专利说明】护脚套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护脚套。
【背景技术】
[0002]拇趾外翻是ー种常见的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中20%的患者是由于穿鞋不当造成的,得了该疾病的病人在行走时会发生疼痛。而且疼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严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0003]手术治疗拇趾外翻主要运用大切ロ手术矫正治疗,手术采用内固定和术后石膏外固定的方式,因此,病人需要休息几周时间才能恢复,且手术操作复杂、对身体有损伤、恢复慢并且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市面上的拇趾外翻分趾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只是简单的夹于拇趾与ニ脚趾之间,但缺乏护理套的功能,影响使用的舒适度及护理效果,患者在使用时仍然容易产生疼痛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使用起来更加舒适且护理效果更佳的护脚套。
[000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护脚套,包括脚掌套、第一分趾垫及连接装置,所述脚掌套包括本体及第一分趾垫套,所述本体为ー两端开ロ的柱体状,所述第一分趾垫套连接在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第一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以将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该第一端划分为第一开ロ及第ニ开ロ,其中第一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拇趾,第二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其他四个脚趾;所述连接装置的两端对应连接在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第二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分趾垫用于装设在所述第一分趾垫套内。
[0006]其中,所述护脚套还包括足弓垫,所述足弓垫装设于本体上。
[0007]其中,所述护脚套还包括第一力量增强装置,所述第一力量增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带及脚趾环,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本体的第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第二端与脚趾环相连。
[0008]其中,所述第一力量增强装置还包括第一扣钩,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扣钩与本体相连;所述本体的第一侧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一扣钩用于挂在扣眼上。
[0009]其中,所述脚趾外翻矫正套还包括第二力量增强装置,所述第二力量增强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带及脚趾环,所述第二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本体的第二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带的第二端与脚趾环相连。
[0010]其中,所述第二力量增强装置还包括第二扣钩,所述第二连接带的第一端通过第ニ扣钩与本体相连;所述本体的第二侧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二扣钩用于挂在位于本体的第二侧处的扣眼上。
[0011]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三连接带、第三扣钩及第四扣钩,所述第三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及第四扣钩相连;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三及第四扣钩分别用于挂在两侧的扣眼上。
[0012]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三连接带及第三扣钩,所述第三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本体的第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带的第二端设置第三扣钩;所述本体的第二侧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三扣钩用于挂在扣眼上。
[0013]其中,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以使得该本体形成环形。
[0014]其中,所述护脚套还包括第二分趾垫套及第二分趾垫,所述第二分趾垫套连接在所述环形套的第一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且不与所述第一分趾垫套相接触,以将所述第二开ロ进ー步划分为第三开ロ与第四开ロ,所述第三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中间三个脚趾,第四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小脚趾;所述第二分趾垫用于装设于第二分趾垫套内。
[0015]上述护脚套在使用时,先将本体放置于使用者脚掌的底部,之后根据使用者脚掌的宽度与厚度调节子母扣的公面与母面相粘合的位置即可将本体包裹使用者的脚掌。之后,使得使用者的拇趾位于第一分趾垫套的左侧,其他脚趾则位于第一分趾垫套的右侧,即所述第一分趾垫套位于使用者的拇趾与ニ脚趾之间。如此将可使得使用者的行走过程中更为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护脚套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护脚套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护脚套进行详细说明。
[0019]请參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护脚套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脚掌套1、分趾垫2、连接装置5、第一力量增强装置6、第二力量增强装置8及足弓垫9。
[0020]所述脚掌套I包括本体10及分趾垫套12,所述本体10采用软性布制成,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子母扣的公面以及母面,其中公面上设置有细软的纤维,母面上设置有带有勾刺的弾性纤维。通过将脚掌套I的公面与母面粘合以将脚掌套I形成一两端开ロ的且大致呈梯形状的柱体。所述分趾垫套12连接在所述本体10所形成的柱体的一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所述连接装置5连接在所述本体10所形成的柱体的另一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力量增强装置6连接在所述本体10所形成的柱体的ー侧,所述第二力量增强装置8连接在所述本体10所形成的柱体的另ー侧。所述足弓垫9设置于本体10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足弓垫9可通过尼龙粘扣等方式固定于本体10上。
[0021 ] 具体而言,所述分趾垫套12大致呈一方形套状,所述分趾垫2大致呈一方形,所述分趾垫套12用于固定所述分趾垫2。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0及分趾垫套12采用弾性透气布料制成。
[0022]所述分趾垫2装设于分趾垫套12内,且所述分趾垫套12将本体10所形成的环形套的一端划分为两个开ロ,其中一个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拇趾,另ー个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其他四个脚趾。所述分趾垫2则位于使用者的拇趾与ニ脚趾之间。
[0023]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带50及两个扣钩,所述连接带50的两端均设置有扣钩。对应的,所述本体10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若干扣眼。所述两个扣钩用于挂在设置在对应侧的扣眼上。本实施方式中,每ー侧的扣眼的数量为三个。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所包括的连接带亦可不通过扣钩与本体10相连,即所述连接带的两端直接与本体10的两侧固定相连即可。
[002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带50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两端的宽度较宽。
[0025]所述第一力量增强装置6包括连接带60、脚趾环65及扣钩,所述连接带60的一端设置扣钩,所述连接带60的另一端设置脚趾环65。所述脚趾环65的内壁设置有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的加厚片。所述第二力量增强装置8包括连接带80、脚趾环86及扣钩,所述连接带80的一端设置扣钩,所述连接带80的另一端设置脚趾环86。所述脚趾环86的内壁设置有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的加厚片。其中,所述两力量增强装置的扣钩分别用于挂在设置在本体10的两侧的扣眼上。当然,和连接装置一祥,所述两个力量增强装置的连接带亦可不通过扣钩与本体10相连,即所述连接带的一端直接与本体10的两侧固定相连即可。
[0026]另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力量增强装置6和/或第二力量增强装置8均可省略。同时,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带亦可采用子母扣方式进行连接,如此可根据使用者脚掌的长度对应调节连接带的长度。
[0027]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分趾垫2及足弓垫9均采用硅胶或其他柔软缓冲材料且具有一定的韧性的材质制成。
[0028]使用时,先解开连接装置的扣钩与扣眼的连接,再将本体10放置于使用者脚掌的底部,之后根据使用者脚掌的宽度与厚度调节子母扣的公面与母面相粘合的位置即可将本体10包裹使用者的脚掌。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0亦可采用其他粘结方式进行连接。之后,使得使用者的拇趾位于分趾垫套12的左侧,其他脚趾则位于分趾垫套12的右侦牝即所述分趾垫套12位于使用者的拇趾与ニ脚趾之间。此时,所述足弓垫9位于使用者的脚掌底部足弓处。
[0029]再之后,将连接带50绕过使用者的脚后跟,井根据使用者脚掌的长度以及使用者的舒适度将扣钩52挂在合适位置的扣眼中,即可将整个护脚套固定在使用者的脚掌上。同时,根据所需拉カ的大小将扣钩68挂在合适位置的扣眼中,并将脚趾环65套设在使用者的拇指上,之后根据所需拉カ的大小将第二力量增强装置8的扣钩挂在合适位置的扣眼中,并将脚趾环86套设在使用者的小脚趾上。
[0030]完成之后,使用者可穿上鞋子,在行走时即较为舒适;或者晚上睡觉时亦可直接穿着上述护脚套,以起到调理的功能。
[0031]由于分趾垫2及足弓垫9均采用硅胶等制成,因此将可使得使用者的行走过程中更为舒适,且可缓解行走过程中脚掌所承受的压力。又,由于脚套主体I采用透气性布料制成,因此增加了脚部的透气性。
[0032]所述主体I的长度小于使用者脚掌的长度,即当将主体I套设于使用者的脚掌吋,所述主体I不会完全包裹住使用中的脚掌。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I的长度略小于脚掌长度的二分之一。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I的长度亦可设计成其他长度,甚至于使用者脚掌的长度相当亦可。
[0033]请參考图2,本实用新型护脚套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护脚套还包括另一分趾垫3 (下文将分趾垫及另一分趾垫分别记为第一分趾垫及第二分趾垫),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另一分趾垫套13 (下文将分趾垫套及另一分趾垫套分别记为第一分趾垫套及第二分趾垫套)。
[0034]所述第二分趾垫套13亦连接在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一端开口处的两侧边上,且与第一分趾垫套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分趾垫套与第二分趾垫套13之间的距离与使用者脚掌的中间三个脚趾的宽度相当。
[0035]所述第二分趾垫3装设于第二分趾垫套13内,且所述第一分趾垫套及第二分趾垫套13将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的一端划分为三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用于穿过使用者的拇趾,中间的开口用于穿过使用者的中间三个脚趾,另一个开口用于穿过使用者的小脚趾。所述第一分趾垫位于使用者的拇趾与二脚趾之间,所述第二分趾垫3位于使用者的小脚趾与四脚趾之间。
[0036]同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相同,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趾垫、第二分趾垫3、足弓垫均采用硅胶等软性且具有一定的韧性的材质制成,所述本体及两个分趾垫套则均采用弹性透气布料制成。
[0037]使用时,先解开连接装置的扣钩与扣眼的连接,再将本体放置于使用者脚掌的底部,之后根据使用者脚掌的宽度与厚度调节子母扣的公面与母面相粘合的位置即可将本体包裹使用者的脚掌。之后,使得使用者的拇趾位于第一分趾垫套的左侧,中间三个脚趾位于第一分趾垫套与第二分趾垫套13之间,小脚趾则位于第二分趾垫套13的右侧,即所述第一分趾垫套位于使用者的拇趾与二脚趾之间,所述第二分趾垫套13位于使用者的四脚趾与小脚趾之间。同时,所述足弓垫位于使用者的脚掌底部足弓处。
[0038]再之后,将连接带绕过使用者的脚后跟,并根据使用者脚掌的长度以及使用者的舒适度将扣钩挂在合适位置的扣眼中,即可将整个护脚套固定在使用者的脚掌上。同时,根据所需拉力的大小将第一力量增强装置的扣钩挂在合适位置的扣眼中,并将第一力量增强装置的脚趾环套设在使用者的拇指上,之后根据所需拉力的大小将第二力量增强装置的扣钩挂在合适位置的扣眼中,并将第二力量增强装置的脚趾环套设在使用者的小脚趾上。
[0039]完成之后,使用者可穿上鞋子,在行走时即较为舒适;或者晚上睡觉时亦可直接穿着上述护脚套,以起到调理的功能。
[00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ー种护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套包括脚掌套、第一分趾垫及连接装置,所述脚掌套包括本体及第一分趾垫套,所述本体为ー两端开ロ的柱体状,所述第一分趾垫套连接在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第一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以将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第一端划分为第一开ロ及第ニ开ロ,其中第一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拇趾,第二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其他四个脚趾;所述连接装置的两端对应连接在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第二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分趾垫用于装设在所述第一分趾垫套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套还包括足弓垫,所述足弓垫装设于本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套还包括第一力量增强装置,所述第一力量增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带及脚趾环,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本体的第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第二端与脚趾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量增强装置还包括第一扣钩,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扣钩与本体相连;所述本体的第一侧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一扣钩用于挂在扣眼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趾外翻矫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趾外翻矫正套还包括第ニ力量增强装置,所述第二力量增强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带及脚趾环,所述第二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本体的第二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带的第二端与脚趾环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趾外翻矫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力量增强装置还包括第二扣钩,所述第二连接带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扣钩与本体相连;所述本体的第二侧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二扣钩用于挂在位于本体的第二侧处的扣眼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趾外翻矫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三连接帯、第三扣钩及第四扣钩,所述第三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及第四扣钩相连;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三及第四扣钩分别用于挂在两侧的扣眼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趾外翻矫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三连接带及第三扣钩,所述第三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本体的第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带的第二端设置第三扣钩;所述本体的第二侧设有若干扣眼,所述第三扣钩用于挂在扣眼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趾外翻矫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以使得该本体形成柱体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套还包括第二分趾垫套及第ニ分趾垫,所述第二分趾垫套连接在所述本体所形成的柱体的第一端开ロ处的两侧边上且不与所述第一分趾垫套相接触,以将所述第二开ロ进ー步划分为第三开ロ与第四开ロ,所述第三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中间三个脚趾,第四开ロ用于穿过使用者的小脚趾;所述第二分趾垫用于装设于第二分趾垫套内。
【文档编号】A61F5/01GK203436439SQ201320500500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唐云, 罗宇 申请人:唐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