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35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按比例称取药物,将三七、白及、血余炭、百草霜、茜草、降香、棕榈炭、姜黄、乳香、没药研末100~200目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硼酸搅拌均匀;再将侧柏叶、蒲黄、蒲公英、海藻加入搅拌均匀;最后将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后即可。由纯天然药物配制而成,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周期短,治愈后不反弹,治疗成本低,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患者恢复正常后,可以停药而不易复发。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属于中医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本发明涉及的烧烫伤褥疮等外伤引起的疾病,包括以下多种伤情:
烧烫伤是常见的外伤,属开放型的病理损害,伤在体表,反应在全身的伤 病。
[0003]表皮擦伤一般由摔伤、碰撞而造成。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在最外层),表皮的下面是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再下面是皮下组织。擦伤最外层的表皮,不会出血很多,但比较痛。轻微的表皮擦伤,如果创面很干净,涂些碘酊以保护局部不使感染,任其自然干燥就可以了。如果擦伤面积比较大,或伤处粘有泥土及其他不洁的东西时,可用凉开水或2—3%的淡盐水冲洗干净,然后再涂上碘酊。
[0004]皮肤撕裂伤多因摔、撞严重将表皮、真皮全部撕裂。伤口不整齐、不规则。这种伤口多数出血较多,一般不宜自己处理,但首先要按压止血,然后速送医院清创缝合处理。在按压止血时要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手絹、毛巾等盖住伤口出血的地方按压。干万不可用沙土、牙粉、面粉等洒在伤口上,因为这些东西都可将细菌带入伤口,使伤口感染化脓。如果细菌进入血液到全身,可引起败血症,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0005]割刺伤:首先要止血。最简单的方法是压迫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手絹,紧紧地按压住出血处即可止血,如果伤口很深,应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破伤风细菌是一种厌氧杆菌,在伤口的深部容易生长繁殖,如果不干净的针将破伤风细菌带入伤门的棉处,会引起破伤风,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割伤,伤口较大,较深,也应去医院做缝合处理。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伤口痊愈快,不结痂,不留疤痕等特点。
[0007]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三七5-10、侧柏叶5-10、白及5-10、血余炭3-10、百草霜3-12、硼酸3-15、蒲黄3-10,蒲公英9-15、海藻10-15、茜草10-15、降香6~10、棕榈炭3-10、姜黄3-10、乳香3-10、没药3-10、冰片 0.1-0.15、凡士林 450-500。
[0008]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优选配比为: 三七10、侧柏叶10、白及10、血余炭10、百草霜12、硼酸10、蒲黄10、蒲公英15、海藻
10、茜草10、降香6、棕榈炭8、姜黄6、乳香6、没药6、冰片0.12、凡士林500。
[000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上述药物,将三七、白及、血余炭、百草霜、茜草、降香、棕榈炭、姜黄、乳香、没药研末100-200目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硼酸搅拌均匀;再将侧柏叶、蒲黄、蒲公英、海藻加入搅拌均匀;最后将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后即可。
[0010]【用法用量】每日I次外用,局部消毒,均匀涂抹到伤口上纱布覆盖在上面胶布固定即可,每天一换药三日后伤口即可。
【适应症】祛湿解毒、化瘀养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适用于:脉管炎、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雷诺氏症、褥疮、烧烫伤、化学灼伤、电击伤、手术后刀口不愈合等各种原因引起久治不愈的皮肤溃疡,并广泛应用于病毒性带状疱疹、脓疮恶疡、等各种炎性创面感染。
[0011]本发明的方解如下:本组方依据我国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治病机理,精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的中草药,通过传统工艺炮制而成。其中,白及、三七为君药,二药合用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消肿止痛之功效;以蒲黄为臣药,有生肌止痛,消肿除湿,促进创口愈合之功效;硼酸、血余炭均为佐药,有燥湿敛疮、止血之功效。冰片.海藻.蒲公英.百草霜.柏叶侧为使药,有润肤止痒、祛风除湿、生肌长肉、收敛创口之功效,凡士林基质用药;诸药合用,共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液化、利于引流、润肤止痒、减轻疤痕、创口早愈等独特之处。
[0012]疗效证明
1、诊断标准
本【技术领域】中对烧 烫伤、褥疮及皮肤撕裂伤等外伤是伤及表皮浅层的规定。
[0013]2、疗效标准
治愈:创伤创面完全愈合,皮损全部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减轻;
显效:症状减轻;
无效:症状无减轻
3、治疗方法
每日I次外用,局部消毒,均匀涂抹到伤口上纱布覆盖在上面胶布固定即可,每天一换药三日后伤口即可。
[0014]4、疗效结论
选择典型的60例烧烫伤患者,20例褥疮患者,20皮肤撕裂伤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治愈90%,有效5%,显效5%,无效O。其疗效高于同类药物。
[0015]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由纯天然药物配制而成,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周期短,治愈后不反弹,治疗成本低,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患者恢复正常后,可以停药而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称取三七10g、侧柏叶10g、白及10g、血余炭10g、百草霜12g、硼酸10g、蒲黄10g、蒲公英15g、海藻10g、菌草10g、降香6g、棕榈炭8g、姜黄6g、乳香6g、没药6g、冰片0.12g、凡士林500g,按比例称取上述药物,将三七、白及、血余炭、百草霜、茜草、降香、棕榈炭、姜黄、乳香、没药研末100-200目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硼酸搅拌均匀;再将侧柏叶、蒲黄、蒲公英、海藻加入搅拌均匀;最后将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后即可。[0017]实施例2
称取三七5g、侧柏叶5g、白及5g、血余炭3g、百草霜3g、硼酸5g、蒲黄5g、蒲公英9g、海藻15g、菌草10g、降香6g、棕榈炭3g、姜黄3g、乳香3g、没药3g、冰片0.lg、凡士林450g,将三七、白及、血余炭、百草霜、茜草、降香、棕榈炭、姜黄、乳香、没药研末100-200目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硼酸搅拌均匀;再将侧柏叶、蒲黄、蒲公英、海藻加入搅拌均匀;最后将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后即可。
[0018]实施例3
三七8g、侧柏叶8g、白及8g、血余炭5g、百草霜12g、硼酸3g、蒲黄3g、蒲公英10g、海藻10g、菌草10g、降香8g、棕榈炭5g、姜黄5g、乳香5g、没药5g、冰片0.lg、凡士林450g,将三七、白及、血余炭、百草霜、茜草、降香、棕榈炭、姜黄、乳香、没药研末100-200目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硼酸搅拌均匀;再将侧柏叶、蒲黄、蒲公英、海藻加入搅拌均匀;最后将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后即可。
[0019]实施例4
三七10g、侧柏叶10g、白及10g、血余炭10g、百草霜5g、硼酸15g、蒲黄10g、蒲公英15g、海藻15g、菌草15g、降香10g、棕榈炭10g、姜黄10g、乳香10g、没药10g、冰片0.15g、凡士林500g,将三七、白及、血余炭、百草霜、茜草、降香、棕榈炭、姜黄、乳香、没药研末100-200目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硼酸搅拌均匀;再将侧柏叶、蒲黄、蒲公英、海藻加入搅拌均匀;最后将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后即可。
[0020]通过以下几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 病例I
田某、男、45岁、锅炉工;`前胸大面积深二度烧伤.面积达27cmX45cm。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外敷25日后患者痊愈。未留疤痕。
病例2
张某、男、45岁;治疗前诊断为糖尿病足,伤口不愈合。使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一次每次20克25日后伤口痊愈。6个月随访无反弹。
[0021]病例3
高某、女、69岁;治疗前诊断为褥疮。使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一次;每次50克外敷50日后伤口痊愈。本发明药物疗效:化瘀养血,祛腐生肌,6个月随访无反弹。
[0022]病例4
胡某、男、49岁;治疗前诊断为外伤后伤口不愈合。使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一次每次28克,30日后伤口痊愈。本药物疗效:活血化瘀,去腐生肌。6个月随访无反弹。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三七5-10、侧柏叶5-10、白及5-10、血余炭3-10、百草霜3-12、硼酸3-15、蒲黄3-10,蒲公英9-15、海藻10-15、茜草10-15、降香6~10、棕榈炭3-10、姜黄3-10、乳香3-10、没药3-10、冰片 0.1-0.15、凡士林 450-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优选配比为: 三七10、侧柏叶10、白及10、血余炭10、百草霜12、硼酸10、蒲黄10、蒲公英15、海藻10、茜草10、降香6、棕榈炭8、姜黄6、乳香6、没药6、冰片0.12、凡士林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上述药物,将三七、白及、血余炭、百草霜、茜草、降香、棕榈炭、姜黄、乳香、没药研末100-200目细粉,加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硼酸搅拌均匀;再将侧柏叶、蒲黄、蒲公英、海藻加入搅拌均匀;最后将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后即可。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3690903SQ201410007741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梁剑鸣, 孙晶, 李玉兰 申请人:梁剑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