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659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各种成分的重量份数比为:大木通40份,金银花藤40份,山楂25份,苍耳子20份,小木通藤25份,陈皮15份,黄莲40份,叶上花30份,爵床草10份,马鞭草15份,秧草30份,紫荆皮20份,防风20份,金钱草15份,小红藤10份,臭灵丹40份,白花苦果根40份,大枣10份。其为纯中草药制成,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治愈后无反弹现象,适应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专利说明】—种治疗风湿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风湿和类风湿为多发病,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分布较广,患病率较高。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纤维化及骨性增生为特征,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把它归于“痹症”范畴,认为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邪气偏胜致病,与正气虚衰致病;其治病机理重在“络脉不通”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治疗一般采用内服配合外治等辅助手段为主。临床上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多而乱,存在不少弊端,如非留体抗炎药布洛芬,主要是镇痛、抗炎及解热,虽能暂时缓解疼痛,停药即复发,且副作用较大,常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道清疡及出血;头痛、眩晕、耳鸣、水肿、抑郁、困倦、失眠、视力模糊、皮疹等;偶有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糖皮质激素虽有强大抗炎作用,且能讯速缓解风湿骨病红、肿、热、痛等症状;但糖皮质激素除有上述副作用外,还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及反跳现象与停药症状。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并且标本兼治的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各种成分的重量份数比为:大木通40份,金银花藤40份,山楂25份,苍耳子20份,小木通藤25份,陈皮15份,黄莲40份,叶上花30份,爵床草10份,马鞭草15份,秧草30份,紫荆皮20份,防风20份,金钱草15份,小红血藤10份,臭灵丹40份,白花苦果根40份,大枣10份。
[000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药由大木通20g,金银花藤20g,山楂12.5g,苍耳子10g,小木通藤12.5g,陈皮7.5g,黄莲20g,叶上花15g,爵床草5g,马鞭草7.5g,秧草15g,紫荆皮IOg,防风IOg,金钱草7.5g,小红血藤5g,臭灵丹20g,白花苦果根20g制成,大枣8份。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药由大木通26.4g,金银花藤26.4g,山楂16.5g,苍耳子13.2g,小木通藤16.5g,陈皮IOg,黄莲26.4g,叶上花20g,爵床草6.5g,马鞭草5g,秧草20g,紫荆皮13.2g,防风13.2g,金钱草IOg,小红血藤6.6g,臭灵丹26.4g,白花苦果根26.4g,大枣12份制成。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药由大木通40g,金银花藤40g,山楂25g,苍耳子20g,小木通藤25g,陈皮15g,黄莲40g,叶上花30g,爵床草10g,马鞭草15g,秧草30g,紫荆皮20g,防风20g,金钱草15g,小红血藤IOg,臭灵丹40g,白花苦果根40g,大率15份制成。
[0007]其中大木通利尿;解毒;祛风湿。主小便不利;淋病;乳汁不通;疮疖肿毒;亦治风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
[0008]金银花藤清热 解毒,疏风通络功效,可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搏,关节红肿热痛等症。[0009]山楂消食积;化滞瘀。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
[0010]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0011]小木通藤舒筋活血,去湿止痛,解毒利尿。
[0012]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0013]黄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0014]叶上花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月经不调;外用治烧烫伤,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0015]爵床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0016]马鞭草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
[0017]秧草降血脂、抗凝血、防出血、清内热。
[0018]紫荆皮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治风寒湿痹,妇女经闭、血气疼痛,喉痹,淋疾,痈肿,癣疥,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0019]防风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的功效。
[0020]金钱草清利湿热,通淋,消肿。
[0021]小红藤接骨,化瘀,驱风除湿。
[0022]臭灵丹清热解毒。
[0023]白花苦果根祛风除湿。
[0024]大枣具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的功效
本发明的特点是:纯中草药制成,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治愈后无反弹现象,适应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同时,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在保证重量百分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减药量,以保证在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发明提供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并且标本兼治的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其由大木通40份,金银花藤40份,山楂25份,苍耳子20份,小木通藤25份,陈皮15份,黄莲40份,叶上花30份,爵床草10份,马鞭草15份,秧草30份,紫荆皮20份,防风20份,金钱草15份,小红血藤10份,臭灵丹40份,白花苦果根40份,大枣10份。
[0026]作为优先的,所述中药由大木通20g,金银花藤20g,山楂12.5g,苍耳子10g,小木通藤12.5g,陈皮7.5g,黄莲20g,叶上花15g,爵床草5g,马鞭草7.5g,秧草15g,紫荆皮IOg,防风IOg,金钱草7.5g,小红血藤5g,臭灵丹20g,白花苦果根20g,大率8份制成。
[0027]作为优先的,在保证药物成份重量百分比不变的前提下,所述中药由大木通26.4g,金银花藤26.4g,山楂16.5g,苍耳子13.2g,小木通藤16.5g,陈皮10g,黄莲26.4g,叶上花20g,爵床草6.5g,马鞭草5g,秧草20g,紫荆皮13.2g,防风13.2g,金钱草IOg,小红血藤6.6g,臭灵丹26.4g,白花苦果根26.4g,大枣12份制成。
[0028]作为优先的,在保证药物成份重量百分比不变的前提下,所述中药由大木通40g,金银花藤40g,山楂25g,苍耳子20g,小木通藤25g,陈皮15g,黄莲40g,叶上花30g,爵床草IOg,马鞭草15g,秧草30g,紫荆皮20g,防风20g,金钱草15g,小红血藤IOg,臭灵丹40g,白花苦果根40g,大枣15份制成。
[0029]临床试验例:
[0030]1、马XX,女,45岁。全身肌肉酸楚疼痛,手指、肩、膝、腰困重酸软,肢体活动不灵便,阴雨天加重,膝关节肿胀。服用本配方2个月全愈。
[0031]2、孙XX,女,55岁。膝、踝关节周围弥漫肿大,指关节呈梭形肿大。服用本配方三个月而愈。
[0032]3、段XX,男,58岁。患风湿24年,膝关节发热肿大,行动无法自理。服用本方4个月而愈,可自行走路。
[0033]4、蔡XX,男,65岁。X线显示膝部软骨下骨侵蚀破坏,肩、腕、指、膝关节呈对称性发热疼痛,阴雨天疼痛加剧,行走困难,自述有37年病史。服用本配方后6个月疼痛解除身体痊愈。
5、陈XX,男,76岁。全身关节疼痛,有些关节变形,腿部肌肉严重委缩,无法下床走路。服用本法后3个月疼痛缓解,4个月可下床行走。
[0034]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种成分的重量份数比为:大木通40份,金银花藤40份,山楂25份,苍耳子20份,小木通藤25份,陈皮15份,黄莲40份,叶上花30份,爵床草10份,马鞭草15份,秧草30份,紫荆皮20份,防风20份,金钱草15份,小红血藤10份,臭灵丹40份,白花苦果根40份,大枣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大木通20g,金银花藤20g,山楂12.5g,苍耳子10g,小木通藤12.5g,陈皮7.5g,黄莲20g,叶上花15g,爵床草5g,马鞭草7.5g,秧草15g,紫荆皮10g,防风10g,金钱草7.5g,小红血藤5g,臭灵丹20g,白花苦果根20g,大枣8份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大木通26.4g,金银花藤26.4g,山楂16.5g,苍耳子13.2g,小木通藤16.5g,陈皮10g,黄莲26.4g,叶上花20g,爵床草6.5g,马鞭草5g,秧草20g,紫荆皮13.2g,防风13.2g,金钱草10g,小红血藤6.6g,臭灵丹26.4g,白花苦果根26.4g,大枣12份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大木通40g,金银花藤40g,山楂25g,苍耳子20g,小木通藤25g,陈皮15g,黄莲40g,叶上花30g,爵床草10g,马鞭草15g,秧草30g,紫荆皮20g,防风20g,金钱草15g,小红血藤10g,臭灵丹40g,白花苦果根40g,大枣15份制成。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3908527SQ201410136332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6日
【发明者】杨有贵 申请人:杨有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