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12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该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麻黄5、钩藤7、五味子8、蒲公英4、败酱草5、大青叶7、连翘6、栀子8、蝉衣9、前胡10、甘草7、法半夏6、肉桂8、玄参3、红花5、曼陀罗花7、三棱4、赤芍6、当归8、仙鹤草9、细辛7、蔓荆子4、辛夷6、合欢皮3、桑葚子6、丹参5、大枣3、浮小麦5、黑豆6、黄芪7、熟地4、吴茱萸6、地龙4、肉苁蓉5、玉竹6、地丁草8、白茅根4、郁金7、金钱草5、茵陈7、龙胆草5、茺蔚子6、刘寄奴8。本中药治疗支气管炎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支气管炎是感冒风寒病毒和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急性和慢性炎症,常常反复,治疗经久不愈,该病在临床上是最常见、多发性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和劳动。目前对于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大量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祛痰药如痰咳净,解痉平喘药如氨茶碱等,但这些药物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不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停药后且易反复发作,并有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本中药治疗支气管炎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06]麻黄5、钩藤7、五味子8、蒲公英4、败酱草5、大青叶7、连翘6、桅子8、蝉衣9、前胡10、甘草7、法半夏6、肉桂8、玄参3、红花5、曼陀罗花7、三棱4、赤芍6、当归8、仙鹤草9、细辛7、蔓荆子4、辛夷6、合欢皮3、桑葚子6、丹参5、大枣3、浮小麦5、黑豆6、黄芪7、熟地4、吴茱萸6、地龙4、肉苁蓉5、玉竹6、地丁草8、白茅根4、郁金7、金钱草5、茵陈7、龙胆草5、茺蔚子6、刘寄奴8。
[0007]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8](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麻黄、钩藤、五味子、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连翘、桅子、蝉衣、前胡、甘草、法半夏、肉桂、玄参、红花、曼陀罗花、三棱、赤芍、当归、仙鹤草、细辛、蔓荆子、辛夷、合欢皮、桑葚子、丹参、大枣、浮小麦、黑豆、黄芪、熟地、吴茱萸、地龙、肉苁蓉、玉竹、地丁草、白茅根、郁金、金钱草、茵陈、龙胆草、茺蔚子、刘寄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60分钟。
[0009](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10](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7的比例混合,再煎煮6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11]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0012]本发明选取麻黄、钩藤、五味子、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连翘、桅子、蝉衣、前胡、甘草、法半夏、肉桂、玄参、红花、曼陀罗花、三棱、赤芍、当归、仙鹤草、细辛、蔓荆子、辛夷、合欢皮、桑葚子、丹参、大枣、浮小麦、黑豆、黄芪、熟地、吴茱萸、地龙、肉苁蓉、玉竹、地丁草、白茅根、郁金、金钱草、茵陈、龙胆草、茺蔚子、刘寄奴等多味中药制成中药汤剂。
[0013]其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0014]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0015]五味子,收敛固潘,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001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0017]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
[0018]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
[0019]连翘,抗菌、强心、利尿、镇吐。
[0020]桅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0021]蝉衣,宣散风热,透疹利咽。
[0022]前胡,疏散风热,降气化痰。
[0023]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0024]法半夏,燥湿化痰。
[0025]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0026]玄参,清热解毒。
[0027]红花,活血通经,祛淤止痛。
[0028]曼陀罗花, 去风湿,止喘定痛。
[0029]三棱,祛瘀通经。
[0030]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0031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003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0033]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0034]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0035]辛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0036]合欢皮,安神解郁,活血消痈。
[0037]桑葚子,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0038]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
[0039]大率,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
[0040]浮小麦,除虚热,止汗。
[0041 ]黑豆,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
[0042]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43]熟地,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0044]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0045]地龙,清热熄风,平肝降压,洛络通痹,清肺平喘,利尿通淋。
[0046]肉苁蓉,补肾 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0047]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0048]地丁草,清热解毒。
[0049]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0050]郁金,活血凉血。
[0051]金钱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0052]茵陈,清热利湿。
[0053]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0054]茺蔚子,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0055]刘寄奴,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
[0056]将上述多味中药原料经过煎煮制备成汤剂,对于治疗支气管炎效果显著。
[0057]临床资料:
[0058]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过100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100例病例均来源青岛市开发区医院内科。
[0059]治疗组:按随机方法选取5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停用所有治疗药物,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月。
[0060]对照组:按随机方法选取50例,利用传统西药头孢菌素、痰咳净治疗I个月。
[0061]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0062]服用方法:治疗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汤剂,每次300毫升,疗程为I个月。对照组:给予头孢菌素0.5g (2粒)、痰咳净Ig (2粒),每日3次,餐后口服,疗程为I个月。
[0063]观察指标和方法
[0064]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0065]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9例,无效I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67]麻黄5、钩藤7、五味子8、蒲公英4、败酱草5、大青叶7、连翘6、桅子8、蝉衣9、前胡10、甘草7、法半夏6、肉桂8、玄参3、红花5、曼陀罗花7、三棱4、赤芍6、当归8、仙鹤草9、细辛7、蔓荆子4、辛夷6、合欢皮3、桑葚子6、丹参5、大枣3、浮小麦5、黑豆6、黄芪7、熟地4、吴茱萸6、地龙4、肉苁蓉5、玉竹6、地丁草8、白茅根4、郁金7、金钱草5、茵陈7、龙胆草5、茺蔚子6、刘寄奴8。
[0068]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69](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麻黄、钩藤、五味子、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连翘、桅子、蝉衣、前胡、甘草、法半夏、肉桂、玄参、红花、曼陀罗花、三棱、赤芍、当归、仙鹤草、细辛、蔓荆子、辛夷、合欢皮、桑葚子、丹参、大枣、浮小`麦、黑豆、黄芪、熟地、吴茱萸、地龙、肉苁蓉、玉竹、地丁草、白茅根、郁金、金钱草、茵陈、龙胆草、茺蔚子、刘寄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60分钟。
[0070](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71](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7的比例混合,再煎煮6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麻黄5、钩藤7、五味子8、蒲公英4、败酱草5、大青叶7、连翅6、桅子8、蝶衣9、前胡10、甘草7、法半夏6、肉桂8、玄参3、红花5、曼陀罗花7、三棱4、赤芍6、当归8、仙鹤草9、细辛.7、蔓荆子4、辛夷6、合欢皮 3、桑葚子6、丹参5、大枣3、浮小麦5、黑豆6、黄芪7、熟地4、吴茱萸6、地龙4、肉苁蓉5、玉竹6、地丁草8、白茅根4、郁金7、金钱草5、茵陈7、龙胆草5、茺蔚子6、刘寄奴8。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3877518SQ20141014381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薛丽丽, 王家玲, 薛新建, 王翠华, 杜文娟 申请人:王家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