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20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由吴茱萸、当归、川穹、地黄、白芍、熟大黄、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黄芩、桂枝、茯苓、炒白术、桃仁、苦杏仁(炒)、红参、干姜、黄附子、灸甘草组成。本发明具有滋阴清热,活血破淤,通经消痞的作用。本发明药物能够达到对乙肝肝硬化标本兼治的效果,消除临床症状,最终达到治愈目的。同时本药物将具有消炎作用药物与保肝护肝,通经、滋阴药物相结合,对乙肝患者病程不同时期均具有良好效果。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肝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疾病,死亡率高。在我国,常见的肝硬化病因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易导致肝先维化,肝纤维化即使慢性肝炎的结果,有事肝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原因。
[0003]目前,西医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药物,但其疗效缺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0004]为获得新型高效安全的可适用于治疗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人对此经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劳动后,完成了本发明。
[0005]针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本发明采用凉血解毒、消炎镇痛、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养阴利水的药物进行辨证论治。
[0006]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由吴茱萸、当归、川穹、地黄、白芍、熟大黄、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黄芩、桂枝、茯苓、炒白术、桃仁、苦杏仁(炒)、红参、干姜、黄附子、灸甘草组成。
[0007]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在所述药物组合物中,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0008]吴茱萸40-80份、当归100-130份、川穹100-130份、地黄280-320份、白芍100-130份、熟大黄280-320份、水蛭(制)40-80份、虻虫(去翅足,炒)40-80份、黄芩40-80份、桂枝100-130份、茯苓100-140份、炒白术40-80份、桃仁100-140份、苦杏仁(炒)100-130份、红参110-120份、干姜100-130份、黄附子40-80份、灸甘草80-100份。
[0009]本发明所述药物有优选配比为:
[0010]优选的,吴茱萸60份、当归120份、川穹120份、地黄300份、白芍120份、熟大黄300份、水蛭(制)60份、虻虫(去翅足,炒)60份、黄芩60份、桂枝120份、茯苓120份、炒白术60份、桃仁120份、苦杏仁(炒)120份、红参120份、干姜120份、黄附子60份、灸甘草90份。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其制备方法为:1)、按照所述重量份称药物,清水浸泡2小时后,加13?17倍重量的水煎2.5?3.5小时,过滤离心去渣,浓缩成清膏;2)、将步骤I)所得清膏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工艺,制备成糖浆剂、冲剂、片剂、水丸、蜜丸坐寸ο
[0012]优选的,步骤I)中为加15倍重量的水煎3小时。
[0013]每日煎服一次。
[0014]禁忌:辛辣、酒、生、凉、过硬食物、油炸食品、饮料、勿生气。
[0015]其中,主要药物成分的作用功效为:
[0016]吴茱萸:入肝、胃经,镇痛、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
[0017]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0018]川穹: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0019]地黄:清热凉血。
[0020]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
[0021]熟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0022]水蛭(制):抗凝血。
[0023]虻虫:《本草纲目纲目》: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
[0024]黄芩: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湾痢,黄疸,热淋,吐、紐、崩、漏,目赤肿痛。
[0025]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
[0026]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0027]炒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0028]桃仁:《本草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0029]苦杏仁:抗炎镇痛。
[0030]红参: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等作用。
[0031]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
[0032]灸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00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4]结合上述原料药的药理及药性,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反复的临床治疗试验,研制出本发明药物,具有滋阴清热,活血破淤,通经消痞的作用。本发明药物能够达到对乙肝肝硬化标本兼治的效果,消除临床症状,最终达到治愈目的。同时本药物将具有消炎作用药物与保肝护肝,通经、滋阴药物相结合,对乙肝患者病程不同时期均具有良好效果。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0036]实施例1
[0037]—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0038]吴茱萸40份、当归100份、川穹100份、地黄280份、白芍100份、熟大黄280份、水蛭(制)40份、虻虫(去翅足,炒)40份、黄芩40份、桂枝100份、茯苓100份、炒白术40份、桃仁100份、苦杏仁(炒)100份、红参110份、干姜100份、黄附子40份、灸甘草80份。
[0039]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40]I)、按照所述重量份称药物,清水浸泡2小时后,加13?17倍重量的水煎2.5?3.5小时,过滤离心去渣,浓缩成清膏;2)、将步骤I)所得清膏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工艺,制备成糖浆剂、冲剂、片剂、水丸、蜜丸等。
[0041]实施例2
[0042]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在所述药物组合物中,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0043]吴茱萸80份、当归130份、川穹130份、地黄320份、白芍130份、熟大黄320份、水蛭(制)80份、虻虫(去翅足,炒)80份、黄芩80份、桂枝130份、茯苓140份、炒白术80份、桃仁140份、苦杏仁(炒)130份、红参120份、干姜130份、黄附子80份、灸甘草100份。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44]同实施例1。
[0045]实施例3
[0046]—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在所述药物组合物中,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0047]吴茱萸50份、当归110份、川穹110份、地黄290份、白芍110份、熟大黄290份、水蛭(制)50份、虻虫(去翅足,炒)50份、黄芩50份、桂枝110份、茯苓110份、炒白术50份、桃仁110份、苦杏仁(炒)110份、红参110份、干姜110份、黄附子60份、灸甘草90份。
[0048]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49]同实施例1。
[0050]实施例4
[0051]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在所述药物组合物中,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0052]吴茱萸70份、当归120份、川穹120份、地黄280-320份、白芍120份、熟大黄310份、水蛭(制)70份、虻虫(去翅足,炒)70份、黄芩70份、桂枝120份、茯苓130份、炒白术70份、桃仁130份、苦杏仁(炒)120份、红参120份、干姜120份、黄附子70份、灸甘草90份。
[0053]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54]同实施例1。
[0055]实施例5
[0056]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在所述药物组合物中,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0057]吴茱萸60份、当归120份、川穹120份、地黄300份、白芍120份、熟大黄300份、水蛭(制)60份、虻虫(去翅足,炒)60份、黄芩60份、桂枝120份、茯苓120份、炒白术60份、桃仁120份、苦杏仁(炒)120份、红参120份、干姜120份、黄附子60份、灸甘草90份。
[0058]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59]同实施例1。
[0060]病例及临床效果:
[0061]病例1:
[0062]叶某,女,73岁,2013年7月来诊,主诉腹胀、乏力,消瘦、两肋胀痛。临床主要体征:腹隆,软,无压痛,肝区无扣痛,肝掌、小便黄,腹水征阳性,舌紫暗,脉弦,化验肝功不正常,谷丙、谷草转氨酶分别为357和477.4 ;总蛋白62.0 ;白蛋白为35.0、球蛋白27.0 ;直接胆红素6.4、总胆红素12.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面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肝脏体积形态大致缩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匀称,门脉直径约15mm,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肿大,长径18.1cm,厚6.3cm,形态饱满,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均匀。
[0063]临床诊断为:诊断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大并脾亢,腹水形成,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煎服一次也可分为两次服用,早晚饭前服用为佳。经服用本发明药物90天后复诊,病人无腹胀,饮食睡眠良好。查体,腹部平软,无胀气,两肋叩击无痛疼感,精神尚可、肝掌已好、舌质淡红,面色红润、脉细。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体积仍缩小,回声不均匀,肝脏表明欠光滑,门脉直径约12mm,脾脏大小长径15.1cm,厚4.3cm ;未见腹水形成。肝功化验结果显不,谷丙、谷早转氣酶分别为13.0和36.0 ;总蛋白67.0 ;白蛋白为33.0 ;球蛋白34.0 ;直接胆红素9.2 ;间接胆红素13.2 ;总胆红素22.4。乙肝病毒检查,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面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嘱咐其回去照旧维持量服药,维持量为I日I次,服法同上。180日后复查,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体积仍缩小,回声较前均匀,肝脏表明欠光滑,门脉直径约11mm,脾脏大小长径14.1cm,厚4.2cm ;余正常。
[0064]病例2:
[0065]黄某,女,69岁,2012年7月来诊,食欲差,食后腹胀、乏力,两肋胀痛。服用恩替卡韦治疗。临床主要体征:腹平软,无压痛,肝区无扣痛,无肝掌、小便黄,舌紫暗,脉弦,化验肝功不正常,谷丙、谷草转氨酶分别为60和77.4 ;总蛋白57.0 ;白蛋白为30.0、球蛋白27.0 ;直接胆红素10.4、总胆红素22.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余阴性,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肝脏体积形态大致正常,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匀称,门脉直径约13mm,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肿大,长15.1cm,厚4.3cm,形态饱满,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均勻。
[0066]临床诊断为:诊断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大,咐其停用一切药物,随改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煎服一次也可分为两次服用,早晚饭前服用为佳。经服用本发明药物60天后复诊,主述,能吃饭了,饭后不腹胀了。经查,腹部无胀气,两肋叩击无痛疼感,精神尚可、舌质淡红,面色红润、脉细。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回声不均匀,肝脏表明仍欠光滑,脾脏大小长13.1cm,厚3.3cm ;门脉直径约10mm,肝功化验结果显示,谷丙、谷草转氨酶分别为28.0和26.0 ;总蛋白70.0 ;白蛋白为33.0 ;球蛋白30.0 ;直接胆红素3.2 ;间接胆红素14.2 ;总胆红素19.5 ;乙肝病毒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余阴性,嘱咐其回去照旧维持量服药,维持量为I日I次,服法同上。90日后复查一切正常。
[0067]病例3
[0068]王某,男,39岁,2012年3月来诊,服用过保肝丸和恩替卡韦,检查乙肝病是大三阳、脾肿大始终不轻,吃饭少,食后腹胀、浑身乏力,消瘦、两肋胀痛。
[0069]临床诊断为:右肋拒按有肿块,疼痛,肝掌、小便黄,舌紫暗,脉弦,化验肝功不正常,谷丙、谷草转氨酶分别为189.0和176.7 ;总蛋白59.0 ;白蛋白为31.0、球蛋白36.0 ;直接胆红素15.5、总胆红素36.5。乙肝病毒阳性,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肝脏体积缩小,形态大致正常,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匀称,门脉直径增宽走形欠规则,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肿大,厚4.7cm,长泾13.1cm,形态饱满,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脾静脉内径
0.8cm。
[0070]临床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咐其停用一切药物,随改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煎服一次也可分为两次服用,早晚饭前服用为佳。恩替卡韦改为每天服2/3片,服7天后再改服半片,再服7天后再改服1/3片,服7天后停服恩替卡韦。经服用本发明药物30天后复诊,主述,能吃饭了,饭后不腹胀了、小便也不黄了。经查,腹部无胀气,两肋叩击无痛疼感,右肋下未扪及硬块,精神尚可、消瘦减轻、肝掌已好、舌质淡红,面色红润、脉细。90日后复查一切正常,脾脏长12.4cm,厚3.9cm,随访至今未复发。
[0071]乙肝肝硬化诊疗标准:将临床症状为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恶心、精神疲倦、乏力,消瘦、两肋胀痛、右胁胀痛坚硬,肝手掌、小便黄,舌紫暗,脉弦,化验肝功不正常,乙肝病毒阳性,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时肝、脾肿大,肝被膜增厚,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脉直径增宽,腹水的诊断为乙肝肝硬化。
[0072]显效:以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0073]有效: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0074]无效:达不到显效及有效评定标准者。
[0075]将累计200名乙肝患者服本发明所述药3个疗程后的诊疗效果进行统计,每日煎服一次,7日为一疗程。统计结果见表1
[0076]治疗结果见下表(表1,表2):
[0077]表1.治疗后血小板疗效例(% )
[007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吴茱萸、当归、川穹、地黄、白芍、熟大黄、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黄芩、桂枝、茯苓、炒白术、桃仁、苦杏仁(炒)、红参、干姜、黄附子、灸甘草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各组分按照重量份计为:吴茱萸40-80份、当归100-130份、川穹100-130份、地黄280-320份、白芍100-130份、熟大黄280-320份、水蛭(制)40-80份、虻虫(去翅足,炒)40-80份、黄芩40-80份、桂枝100-130份、茯苓100-140份、炒白术40-80份、桃仁100-140份、苦杏仁(炒)100-130份、红参110-120份、干姜100-130份、黄附子40-80份、灸甘草80-10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各组分按照重量份计为:吴茱萸60份、当归120份、川穹120份、地黄300份、白芍120份、熟大黄300份、水蛭(制)60份、虻虫(去翅足,炒)60份、黄芩60份、桂枝120份、茯苓120份、炒白术60份、桃仁120份、苦杏仁(炒)120份、红参120份、干姜120份、黄附子60份、灸甘草9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其制备方法为:1)、按照所述重量份称药物,清水浸泡2小时后,加13?17倍重量的水煎2.5?3.5小时,过滤离心去渣,浓缩成清膏;2)、将步骤I)所得清膏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工艺,制备成糖浆剂、冲剂、片剂、水丸、蜜丸等。
【文档编号】A61P1/16GK104174005SQ20141046814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5日
【发明者】栾绍海, 孙昕, 张巍巍, 孟欣颖 申请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