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870阅读:6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20-40克、花椒15-40克、蛇床子40-70克、桂枝30-120克、山茱萸40-60克、青木香25-90克、干姜15-40克、杜仲30-70克、知母10-30克、石斛15-60克和薯蓣20-60克。本发明具有消炎杀菌、祛异味、排毒祛黑、阴道收紧、提升滋润、活血生肌的功效,适用于瘙痒、炎症、糜烂、囊肿、梅毒、淋病、硬块、干涩、阴道松弛、痔疮等病症。本发明采用多种天然的特等中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温水混合均匀即可外用,操作方便,无副作用,适用于18-75岁的人群。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具体是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0002]临床用药治病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功能相对单一的药物为主,不能满足治疗多种疾病的要求。由于现有的药物名目繁多,普通患者较难根据自身病症自我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现有的药物之中大部分都是西药,不但费用昂贵使普通百姓难以接受,而且多数具有毒副作用,病人长期或者大量服用会引起人体内脏损伤,同时还会产生抗药性,根本达不到彻底根治疾病的目的。
[0003]在西医治标不治本的这种情况下,人们把治疗的希望转向中医,然而,目前中医中尚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对多种疾病同时起到疗效。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具有消炎杀菌、祛异味、排毒祛黑、阴道收紧、提升滋润、活血生肌的功效,适用于瘙痒、炎症、糜烂、囊肿、梅毒、淋病、硬块、干湿、阴道松弛、痔疮等病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20-40克、花椒15_40克、蛇床子40-70克、桂枝30-120克、山茱萸40-60克、青木香25-90克、干姜15-40克、杜仲30-70克、知母10-30克、石斛15-60克和薯蓣20-60克。
[000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30-40克、花椒25_40克、蛇床子50-70克、桂枝60-120克、山茱萸40-50克、青木香65-90克、干姜35-40克、杜仲50-70克、知母15-30克、石斛40-60克和薯蓣35-60克。
[000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35-40克、花椒35_40克、蛇床子60-70克、桂枝90-120克、山茱萸40-46克、青木香80-90克、干姜35-40克、杜仲55-70克、知母25-30克、石斛50-60克和薯蓣55-60克。
[000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40克、花椒40克、蛇床子70克、桂枝120克、山茱萸40克、青木香90克、干姜40克、杜仲70克、知母30克、石斛60克和薯蓣60克。
[0010]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配制方法,步骤为:首先分别将上述中药材从地里采收,洗净晾晒1-2个月,磨成粉,再按照比例混合配制成药粉即可。
[00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是采用中药材粉碎机或石磨。
[00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的标准为200目。
[0013]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步骤为:将10-20克的药粉放入500ml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外洗1-3分钟即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消炎杀菌、祛异味、排毒祛黑、阴道收紧、提升滋润、活血生肌的功效,适用于瘙痒、炎症、糜烂、囊肿、梅毒、淋病、硬块、干涩、阴道松弛、痔疮等病症。本发明采用多种天然的特等中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温水混合均匀即可外用,操作方便,无副作用,适用于18-75岁的人群。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20-40克、花椒15-40克、蛇床子40-70克、桂枝30-120克、山茱萸40-60克、青木香25-90克、干姜15-40克、杜仲30-70克、知母10-30克、石斛15-60克和薯蓣20-60克。
[0017]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配制方法为:首先分别将上述中药材从地里采收,洗净晾晒1-2个月,磨成粉,再按照比例混合配制成药粉即可。
[0018]本发明的各种中药材的采收时节、清洗方法和晾晒处理各不相同,在此做出描述:
[0019]菟丝子:秋季果实成熟时与寄主植物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0020]山茱萸:每年9-10月当果皮呈鲜红色时采收,然后去核干燥,方法有三种:
[0021]①水煮:将果实放入沸水锅内,煮5-10分钟,并不断翻动,待锅有泡,果实膨胀柔软,用手挤压果核很快滑出为度,即捞出放入冷水冷却,趁势挤出果核,取果肉在太阳下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0022]②蒸法:把果实放入蒸笼内,烧火蒸至冒气5分钟时,便取出挤出种子,把果肉晒干或烘干。但是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0023]③火烘法:把果实摊子竹席上,用文火烘至果皮膨胀变软时,立即取出摊晾,挤出果核,再将果肉晒干和烘干即可。
[0024]石斛:每年春末萌芽前采收,采收时剪下三年生以上的茎枝,留下嫩芽让其继续生长。加工方法有两种:
[0025]①将采回的茎株洗净泥沙,去掉叶片及须根,分出单茎株,放入85°C热水烫1-2分钟,捞起,摊在竹席或水泥场上暴晒,晒至5成干时,用手搓去鞘膜质,再摊晒,并注意常翻动,至足干即可;
[0026]②将洗净的石斛放入沸水中浸烫5分钟,捞出晒干,置竹席上暴晒,每天翻动2-3次,晒至身软时,边晒边搓,反复多次至去净残存叶鞘,然后晒至足干即可。
[0027]蛇床子:从种到收3个月,在立冬前后播种的6月中旬采收,春播的在7月中旬采收,夏播的9月中旬采收。割下全株晒干,打落种子,去净杂质即为成品。
[0028]知母:知母栽种2-3年开始收获。春秋两季可采挖,以秋季采收较佳,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根茎,晒干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
[0029]花椒:花椒果实成熟期一般在立秋至处暑前后。花椒成熟时,果皮呈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突起,少量开裂,种子黑色光亮。可闻到浓郁的麻香味,这是最适宜的采收时期,采取果实一般是用手摘或剪子剪,放在太阳下晒干,去除杂质。
[0030]薯蓣:薯蓣采挖时,要保护薯蓣块茎的完整性。选择外形圆整、表面光滑、瘤少、无病虫害、无冻伤的薯蓣块茎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刷去泥土等杂质,用清水冲洗2-3次,轻轻刨去薯蓣表层,切成厚度为3-4毫米的薄片,将薯蓣片一块块扑在烘筛上,经干制机在45摄氏度下干燥7-8小时。应注意,薯蓣片暴露在空气中较长时间会吸湿回潮,应放在干制机中再次干燥。
[0031]杜仲:在6-7月高温湿润季节,选用栽培10-20年的树干,在离地面250px以上树干用刀半环剥法剥取树皮,切树干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注意割至韧皮部时不伤形成层,然后剥取树皮,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一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0032]干姜: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茎叶枯萎时挖取根茎,去掉茎叶、须根,烘干。干燥后去掉泥沙、粗皮,扬净,取质地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即成。
[0033]青木香:在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即可。
[0034]桂枝:春夏两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皮部红棕色,表皮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除去杂质即可。
[0035]陈艾叶:每年的五月是采艾叶的最佳时期,采摘的鲜艾叶经过反复的日晒后的干品即为生艾,再把生艾避光储存,使生艾叶慢慢老化,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以达煅去燥气之功,需要储存3年。
[0036]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为:用一个不锈钢盆,放500ml温水,再将10-20克的药粉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外洗1-3分钟即可。
[0037]实施例1
[0038]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20克、花椒40克、蛇床子50克、桂枝70克、山茱萸40克、青木香25克、干姜40克、杜仲70克、知母10克、石斛30克和薯蓣20克。
[0039]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配制方法为:首先分别将上述中药材从地里采收,洗净晾晒1-2个月,磨成粉,再按照比例混合配制成药粉即可。
[0040]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为:用一个不锈钢盆,放500ml温水,再将10-20克的药粉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外洗1-3分钟即可。
[0041]实施例2
[004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40克、花椒15克、蛇床子70克、桂枝30克、山茱萸50克、青木香60克、干姜20克、杜仲42克、知母20克、石斛50克和薯蓣45克。
[0043]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配制方法,步骤为:首先分别将上述中药材从地里采收,洗净晾晒1-2个月,磨成粉,再按照比例混合配制成药粉即可。
[0044]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为:用一个不锈钢盆,放500ml温水,再将10-20克的药粉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外洗1-3分钟即可。
[0045]实施例3
[004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30克、花椒30克、蛇床子55克、桂枝100克、山茱萸40克、青木香85克、干姜32克、杜仲68克、知母30克、石斛15克和薯蓣50克。
[0047]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配制方法,步骤为:首先分别将上述中药材从地里采收,洗净晾晒1-2个月,磨成粉,再按照比例混合配制成药粉即可。
[0048]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为:用一个不锈钢盆,放500ml温水,再将10-20克的药粉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外洗1-3分钟即可。
[0049]实施例4
[0050]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40克、花椒40克、蛇床子70克、桂枝120克、山茱萸40克、青木香90克、干姜40克、杜仲70克、知母30克、石斛60克和薯蓣60克。
[0051]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配制方法,步骤为:首先分别将上述中药材从地里采收,洗净晾晒1-2个月,磨成粉,再按照比例混合配制成药粉即可。
[0052]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为:用一个不锈钢盆,放500ml温水,再将10-20克的药粉倒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外洗1-3分钟即可。
[0053]本发明中,各中药材的作用如下:
[0054]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酸痛、小便余沥、阴部湿痒、消炎、杀菌;
[0055]知母:外感热病、肺热燥咳、消渴、滋阴、润燥;
[0056]石斛:养胃阴、补肾、积精、益气力;
[0057]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气力、长肌肉;
[0058]艾叶:驱寒、除湿、通经络;
[0059]菟丝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可用于腰膝酸痛,阳瘘壮阳;
[0060]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蛔虫症、外治湿瘆瘙痒;
[0061]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杀虫,治男子阳瘘、阴囊湿痒、女子宫寒不孕、寒湿带下阴痒肿痛;
[0062]桂枝:散寒解表、风寒感冒、流鼻涕、咳嗽、利肝、利肺、利尿;
[0063]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经止血、尿频、遗精、消炎、杀菌作用;
[0064]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脘腹疼痛、疝气、下痢腹痛、咳嗽痰喘、利尿;
[0065]干姜:化痰止咳、和胃止呕、肠炎、痢疾。
[0066]本发明具有消炎杀菌、祛异味、排毒祛黑、阴道收紧、提升滋润、活血生肌的功效,适用于瘙痒、炎症、糜烂、囊肿、梅毒、淋病、硬块、干涩、阴道松弛、痔疮等病症。本发明采用多种天然的特等中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温水混合均匀即可外用,操作方便,无副作用,适用于18-75岁的人群。
[006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6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20-40克、花椒15-40克、蛇床子40-70克、桂枝30-120克、山茱萸40-60克、青木香25-90克、干姜15-40克、杜仲30-70克、知母10-30克、石斛15-60克和薯蓣20-6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30-40克、花椒25-40克、蛇床子50-70克、桂枝60-120克、山茱萸40-50克、青木香65-90克、干姜35-40克、杜仲50-70克、知母15-30克、石斛40-60克和薯蓣35-6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35-40克、花椒35-40克、蛇床子60-70克、桂枝90-120克、山茱萸40-46克、青木香80-90克、干姜35-40克、杜仲55-70克、知母25-30克、石斛50-60克和薯蓣55-60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菟丝子30克、艾叶40克、花椒40克、蛇床子70克、桂枝120克、山茱萸40克、青木香90克、干姜40克、杜仲70克、知母30克、石斛60克和薯蓣60克。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首先分别将上述中药材从地里采收,洗净晾晒1-2个月,粉碎成粉,再按照比例混合配制成药粉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是采用中药材粉碎机或石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的标准为2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用于消炎杀菌的外用中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10-20克的药粉放入50001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外洗1-3分钟即可。
【文档编号】A61P9/14GK104474495SQ20141067072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李华 申请人:李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