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16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包括吸管以及与所述吸管连接的负压管,所述吸管与所述负压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吸管在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段管壁上设有折弯波纹,所述连接管包括一端与所述吸管固接的内管和一端与所述负压管固接的外套管,所述内管插入所述外套管将所述吸管与所述负压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简易,吸残液效果好,在靠近手持处设置折弯波纹,易操作,方便实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专利说明】—种新型医用吸引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
【背景技术】
[0002]医用吸引管在临床手术中起吸引流作用,与吸引装置配套,用于手术残液的吸引。吸引管一般由与吸引装置连接的负压软管和负压软管前端的吸管构成,为了方便顺利插入组织内残液处,吸管一般为硬管,但是有些残液残留在拐角或比较隐蔽处,或者被周边组织遮挡住,吸管不易接触到,而且持吸管的手容易碰到旁边的组织。专利号为CN203234807的中国专利于2013年10月16日公开了宫腔组织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操作柄及管接,所述吸引管分为直线段和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位于所述吸引管的前部,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直线段成10-14°的角度。吸引管顺畅光滑,自然弯曲,使用过程中病人无疼痛,杜绝医源交叉感染,保护阴道及子宫腔粘膜。但是吸引管的弯曲度固定,不可调节,仅针对子宫状的弯曲,对于其他手术中遇到弯曲度不一的残液死角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简单方便,适用性广,可以在手术中根据需要的角度来调节吸管的弯曲度,减少对病人的疼痛度,避免交叉感染。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包括吸管以及与所述吸管连接的负压管,所述吸管与所述负压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吸管在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段管壁上设有折弯波纹。
[0005]通过吸管上的折弯波纹来调节吸管与负压管之间的弯曲角度,以适应角落或隐蔽处的残流液,连接管同时也为手持段,可以方便快捷的调节弯曲度,设置在靠近连接管的一端,便于操作。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包括一端与所述吸管固接的内管和一端与所述负压管固接的外套管,所述内管插入所述外套管将所述吸管与所述负压管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由固定段和连接段构成,所述连接段的直径由靠近至远离所述固定段逐渐变小,所述连接段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段的直径。
[0008]这样设置,一来方便吸引管的组装,二来保证了密封性,也不会使残液在连接处渗漏。
[0009]作为优选,所述折弯波纹与所述固定段之间的距离为1-3 Cm。
[0010]实施该技术方案,避免了因为反复折曲波纹导致连接处的损坏,出现漏气的现象,提闻了吸引管的质量。
[0011]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在与所述负压管相邻段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凸起圈。
[0012]凸起圈可以加大连接段的摩擦,使连接处更结实。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外表面设有条状凸起。
[0014]连接管也是手持吸引管的地方,手术时,医生手套上会有一些液体,容易出现滑落,设置条状凸起,手持吸引管时,不易滑动。
[0015]通过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简易,吸残液效果好,在靠近手持处设置折弯波纹,易操作,方便实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吸管;11.折弯波纹;2.负压管;31.内管;311.固定段;312.连接段;
32.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包括吸管I以及与吸管I连接并连通吸引装置的负压管2,吸管I连接在负压管2前端,吸管I与负压管2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吸管I在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段管壁上设有折弯波纹11,用一定的力度,即可将连接管进行弯曲,从而改变吸管I与负压管2之间的角度,折弯波纹11距离连接管1-3厘米,本实施例为I厘米,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反复折压波纹处而损害连接处,出现漏气。连接管3包括一端与所述吸管I固接的内管31和一端与负压管2固接的软质的外套管32,内管31插入外套管32将吸管I与负压管2连接;为了增大手持处的摩擦,外套管32外表面设有条状凸起,吸管I和负压管2均灭菌密封装好待用,通过插入及安装方式,方便操作;内管31由固定段311和连接段312构成,连接段312的直径由靠近至远离固定段311逐渐变小,连接段312的最大直径大于固定段311的直径,这样设置在方便安装的基础上保证了密封性,也不会使残液在连接处渗漏。外套管32在与负压管2相邻段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凸起圈,加大连接处的摩擦,不易滑脱,而靠近吸管I的一段内壁上为平滑的,保证密封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包括吸管(I)以及与所述吸管(I)连接的负压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I)与所述负压管(2 )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吸管(I)在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段管壁上设有折弯波纹(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一端与所述吸管(I)固接的内管(31)和一端与所述负压管(2)固接的外套管(32),所述内管(31)插入所述外套管(32 )将所述吸管(I)与所述负压管(2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1)由固定段(311)和连接段(312)构成,所述连接段(312)的直径由靠近至远离所述固定段(311)逐渐变小,所述连接段(312)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段(311)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波纹(11)与所述固定段(311)之间的距离为1-3 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32)在与所述负压管(2)相邻段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凸起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医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32)外表面设有条状凸起。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777379SQ20142010994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吴亚乐 申请人:吴亚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