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723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征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包括主体和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层、隔离层和第二传感层,隔离层设置在第一传感层和第二传感层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体征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将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信息与远程终端设备实现交互通信。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结构;穿戴组件采用3层结构设计并设有两组传感器系统,提高了获得人体健康指标的准确性;能为佩戴者、及其亲友或医生提供体征信息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力地保障了佩戴者的人身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征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

【背景技术】
[0002]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对医疗条件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特殊行业工作人员、年迈的老人或伴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需要更加周全的健康监护。
[0003]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监护的需要,现有技术中,开发了很多移动式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如健康监护手表、移动监控终端等,对特殊人群提供24小时的健康监护。然而,现有监控器多采用手表式结构设计,将大量的传感器、元器件和电池等集中安装表身上,往往使得已公开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存在着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生产和维修的成本高且难度大等问题。另外,现有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佩戴装置多采用与手表相似的表带,使得正常使用时表身无法紧贴或正对着皮肤表面,造成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甚至无法工作,使得已公开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存在着检测结果不可靠等问题。
[0004]更重要的是,现有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多采用单个体温传感器来检测体温,且检测的体温为体表温度,其和腋窝处温度、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有较大区别,且体表温度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佩戴者、监护人或医生无法据此“体表温度”来准确判断佩戴者的健康状况。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采用特殊的穿戴组件和双传感器系统设计,一方面优化了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主体的结构设计,减小主体的体积;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体温、脉搏和血压等监控指标的准确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体征监控系统,所述体征监控系统可使所述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佩戴者、及其亲友或医生获得其体征信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包括主体和穿戴组件,所述主体包括显示屏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主电路板模块和电池模块,各模块间通过电连接;所述穿戴组件的一端与主体连接、另一端与主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穿戴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层、隔离层和第二传感层,隔离层设置在第一传感层和第二传感层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层上设有包括体温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或pH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感层上设有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无线充电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层和第二传感层分别与主体进行通信。
[0012]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组件采用3层结构设计且设有两组传感器系统,第一传感层上设有的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健康指标,第二传感层上设有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气候特征。为了使两层检测器上的检测结果互不干扰,在第一传感层和第二传感层之间设有隔热隔湿的隔离层。
[0013]主体上的处理器对第一传感层体温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层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或校准,进而得出准确的体温。另外,主体上的处理器接收第二传感层上的压力传感器信号,与系统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穿戴组件与人体间的压力超过或低于阈值,智能体征监控器将会发出调节穿戴组件松紧度的警报,以利于提供脉搏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等的工作条件。
[0014]所述第二传感层上装配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主电路板模块或电池模块连接。本方案将无线充电模块装配在第二传感层上,可有效的增大无线充电线圈的尺寸,进而加大充电功率,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散热效果好,克服了原有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主体上造成结构复杂,充电效率低,散热效果差等缺点。
[0015]为了优化主体的结构和减少体积,所述穿戴组件还设有织物软键盘。
[0016]为了使得正常使用时传感器紧贴或正对着皮肤表面,所述穿戴组件为弹性带;所述第一传感层和第二传感层为具有弹性的智能纺织品;所述隔离层为具有弹性的柔性硅胶层或柔性树脂层。所述智能纺织品为由智能纤维纺织而成或智能纤维与常规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智能纺织品是指电子信息智能纺织品,其将微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融合到纺织品中,能按照预先的设定采集信号,并能对信号做出处理及反馈。所述智能纺织品还具有良好的弹性、柔软性,并拥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性能,使用时该智能纺织品能有效的保持与传感器模块相应部位皮肤的干爽,从而为传感器的工作提供适合的环境。
[0017]为了使传感器与穿戴组件更好的配合、融为一体,且更加轻便化,所述传感器由智能纤维制成。所述智能纤维包括导电纤维、光导纤维、形状记忆纤维、变色纤维、调温纤维或涂覆特殊材料的纤维等。
[0018]为了更好地使用可穿戴智能体征监控器,所述连接件为卡扣式、磁铁式、魔术贴式或纽扣式中的一种;所述连接件可调节穿戴组件的松紧程度。
[0019]为了方便了解体征监控器佩戴者的位置,所述主体内还装配有定位系统模块,具体地,可以为GPS导航模块、格洛纳斯导航模块、伽利略导航模块或北斗卫星导航模块。
[0020]所述主体上的显示器为非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或电磁式触摸屏中的一种。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GSM模块、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方案获得:
[0022]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体征监控系统,所述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终端设备相连,进行交互通信。
[0023]所述远程终端设备包括手机、计算机或医疗设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4]为了使亲朋或医生在远程即可获得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佩戴者的体征信息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并对佩戴者给出建议或警告。所述体征监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上的数据与手机、计算机或医疗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相连,进行交互通信,形成一套具备远程监控功能的体征监控系统。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通过将传感器系统设置在穿戴组件上为主体内部各元器件的布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简化了主体的结构,避免了高度集成电路易出故障、生产和维修难等问题,也减小了主体的体积。
[0027]穿戴组件采用3层结构设计并设有两组传感器系统,提高了获得人体健康指标的准确性。
[0028]所述穿戴组件使用的智能纺织品具有良好的弹性、柔软性,并拥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性能,能有效的保持与传感器模块相应部位皮肤的干爽,从而为传感器的工作提供适合的环境。
[0029]所述体征监控系统能够实现体征数据的交互,能为佩戴者、及其亲友或医生提供体征信息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力地保障了佩戴者的人身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穿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包括主体I和穿戴组件2。主体I包括显示屏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主电路板模块和电池模块,各模块间通过电连接。具体地,显示屏模块为电容式显示屏,无线通信模块有蓝牙模块、wifi模块、3G通信模块和相应的天线,主体I还设有GPS导航模块。
[0036]穿戴组件2的一端与主体I连接、另一端与主体I通过连接件3连接。穿戴组件2包括第一传感层21、隔离层22和第二传感层23,第一传感层21和第二传感层23分别与主体I进行通信。
[0037]为了使两层检测器上的检测结果互不干扰,在第一传感层和第二传感层之间设有隔热隔湿的隔离层22,隔离层22为具有弹性的柔性硅胶层或柔性树脂层。
[0038]第一传感层21上设有包括体温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或pH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健康指标。第二传感层23上设有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织物软键盘和无线充电模块,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气候特征。
[0039]本实施例中,主体I上的处理器可对第一传感层21上的体温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层23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或校准,进而得出准确的体温。另外,主体I上的处理器接收第二传感层23上的压力传感器信号,与系统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穿戴组件2与人体间的压力超过或低于阈值,智能体征监控器将会发出调节穿戴组件松紧度的警报,以利于提供脉搏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等的工作条件。
[0040]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装配在第二传感层23上,无线充电模块与主电路板模块或电池模块连接,有效的增大了无线充电线圈的尺寸,进而加大充电功率,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散热效果好。
[0041]穿戴组件2为弹性带;所述第一传感层21和第二传感层23为具有弹性的智能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为由智能纤维纺织而成或智能纤维与常规纤维混纺而成。传感器由智能纤维制成。
[0042]本实施例中,智能纺织品是指电子信息智能纺织品,其将微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融合到纺织品中,能按照预先的设定采集信号,并能对信号做出处理及反馈。该智能纺织品还具有良好的弹性、柔软性,并拥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性能,使用时该智能纺织品能有效的保持与传感器模块相应部位皮肤的干爽,从而为传感器的工作提供适合的环境。智能纤维包括导电纤维、光导纤维、形状记忆纤维、变色纤维、调温纤维或涂覆特殊材料的纤维坐寸ο
[0043]连接件3为卡扣式、磁铁式、魔术贴式或纽扣式中的一种;所述连接件3可调节穿戴组件2的松紧程度,当智能体征监控器将会发出调节穿戴组件松紧度的警报时,佩戴者通过连接件3调节穿戴组件2的松紧程度,使得穿戴组件的松紧度适中。
[0044]实施例2
[0045]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征监控系统,包括实施例1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远程终端设备。具体的,远程终端设备包括手机、计算机或医疗设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6]本体征监控系统的工作步骤为:S1.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佩戴者选择对应的监控模式,如日常模式、跑步模式等,每种模式所对应的体征指标的阈值有所差别;S2.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开始工作,包括计时、定位、检测体征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阈值比较;S3.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实时发送到远程终端设备;S4.当监控到的数据大于阈值时,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和远程终端设备均会发出警报和/或建议。
[004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I)和穿戴组件(2),所述主体(I)包括显示屏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主电路板模块和电池模块,各模块间通过电连接;所述穿戴组件(2)的一端与主体(I)连接、另一端与主体(I)通过连接件(3)连接;所述穿戴组件(2)包括第一传感层(21)、隔离层(22)和第二传感层(23),隔离层(22)设置在第一传感层(21)和第二传感层(2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层(21)上设有包括体温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或pH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层(23)上设有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无线充电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层(21)和第二传感层(23)分别与主体(I)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2)还设有织物软键盘。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2)为弹性带;所述第一传感层(21)和第二传感层(23)为具有弹性的智能纺织品;所述隔离层(22)为具有弹性的柔性硅胶层或柔性树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纺织品为由智能纤维纺织而成或智能纤维与常规纤维混纺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2和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由智能纤维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卡扣式、磁铁式、魔术贴式或纽扣式中的一种。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的体征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的智能体征监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终端设备相连,进行交互通信。
【文档编号】A61B5/02GK203828906SQ201420281278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丁世芳, 卢青, 彭毅, 陈志楠, 蒋桔泉, 付文波, 龚志刚, 李志刚, 王 华, 姜其均, 石金虎, 林锋, 周道裕 申请人:周道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