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瞳距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285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瞳距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瞳距测量仪,包括前后设置的壳体,壳体前部设有两个人眼注视窗、后部设有注视光标,壳体内位于人眼注视窗和注视光标之间的位置设有一对可以左右移动的滑臂,每个滑臂上分别固定有与人眼注视窗平行设置的遮光片,每个遮光片上均开设有供人眼视线透过的竖直缝隙,遮光片上位于竖直缝隙正下方的位置绘有一条竖直刻线,遮光片上绘有竖直刻线的下部为透明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遮光板上的竖直刻线对准角膜映光点测出被检测者的客观瞳距后,左右移动滑臂,最终使被测者左、右眼能够分别透过两个遮光板上的竖直缝隙看到注视光标,利用竖直缝隙捕捉并定位视线、限制视线的方向,从而测出两眼视线的位点距离,即主观瞳距。
【专利说明】一种瞳距测量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人体瞳距的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能够测量人眼主观瞳距的瞳距测量仪。

【背景技术】
[0002]瞳距就是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验光时通过检测瞳孔中心之间或者检测角膜映光点之间的距离的来获得这一数据,作为制作眼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配制眼镜时,希望人眼的视线能够通过镜片光学中心视物。
[0003]现有技术有一种瞳距测量仪,包括前后设置的壳体,壳体前部设有两个人眼注视窗、后部设有注视光标,壳体内位于人眼注视窗和注视光标之间的位置设有一对可以左右移动的滑臂,使用时人眼透过人眼注视窗观看注视光标,通过滑臂上安装的游丝测量出角膜映光点之间的距离。现有的瞳距测量仪虽然能够能够快速、便捷的测量出角膜映光点之间的距离,但是现有的瞳距测量仪通常采集的是左、右眼的角膜映光点或者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不需要被检查者反馈其视觉感受就可以检测出瞳距,也就是说,现有的瞳距测量仪测出的瞳距都是客观瞳距。
[0004]现有瞳距测量仪虽然便捷,但是其仅限于检测角膜映光点之间的距离,而不能够测得双眼视线之间的距离(主观瞳距)。主观瞳距通常采集的是左、右眼的视线镜面位点之间的距离,即视线距,主观瞳距指检查时依据被检查者感觉(具有主观特征)来测定的瞳距,需要被检查者反馈其视觉感受进行合作。对于瞳距要求高的渐进镜配戴者等一些特殊患者而言,现有的瞳距测量仪不能够采集到精确的眼镜镜片光学中心的定位用的参数,也就是说现有的瞳距测量仪不能测量主观瞳距的值。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测量人眼主观瞳距的瞳距测量仪,以利于对照选择更精确的瞳距,有利于提高眼镜配制的技术与质量水平。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瞳距测量仪,包括前后设置的壳体,壳体前部设有两个人眼注视窗、后部设有注视光标,壳体内位于人眼注视窗和注视光标之间的位置设有一对可以左右移动的滑臂,所述每个滑臂上分别固定有与人眼注视窗平行设置的遮光片,所述每个遮光片上均开设有供人眼视线透过的竖直缝隙,所述遮光片上位于竖直缝隙正下方的位置绘有一条竖直刻线,遮光片上绘有所述竖直刻线的下部为透明区。
[0007]所述遮光片开设有竖直缝隙的上部为不透明区。
[0008]所述不透明区和透明区的高度均不超过壳体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
[0009]所述遮光片开设有竖直缝隙的上部为单向透明区,该单向透明区中从人眼注视窗到注视光标的方向为不透明不可视、从注视光标到人眼注视窗的方向为透明可视。
[0010]所述单向透明区和透明区的高度均不超过壳体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
[0011]所述遮光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在滑臂上的L形底座,L形底座的竖直段与遮光片固定在一起,L形底座的水平段与滑臂固定在一起。
[0012]所述竖直缝隙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1mm。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遮光板上的竖直刻线对准角膜映光点测出被检测者的客观瞳距后,稍微向下移动瞳距测量仪,使遮光板具有竖直缝隙的上部遮盖被检测者的角膜,左右移动滑臂,从而遮光板上的竖直缝隙在水平位置上能够实现微调,最终使被测者左、右眼能够分别透过两个遮光板上的竖直缝隙看到注视光标,利用竖直缝隙捕捉并定位视线、限制视线的方向,从而测出两眼视线的位点距离。被检测者通过遮光板上的竖直缝隙注视瞳距仪内部的注视光标,以视线在眼镜平面的位点作为瞳距参数采集的参照点,本实用新型能够比较容易的测量出主观瞳距。
[0014]进一步的,遮光片上部不透明区,可防止被检测者透过竖直缝隙周围的区域看到注视光标,使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0015]进一步的,遮光片上部为单向透明区,检测者既可以透过竖直缝隙又可以透过竖直缝隙周围的区域观测被检测者的眼睛,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0016]进一步的,L形的底座使遮光片能够非常容易的安装在滑臂上,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7]进一步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Imm的竖直缝隙可以恰好使人眼视线透过,能够比较容易的看到注视光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瞳距测量仪的剖视图;
[0020]图3是图1中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2]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瞳距测量仪包括前后设置的壳体1,壳体I是由壳体上部分12和壳体下部11分构成,壳体前部设有两个供被检查者观看的人眼注视窗8,壳体的后部设有供检查者观察的检查窗口 2,壳体内靠近检查窗口 2的位置设有注视光标3,壳体I内位于人眼注视窗8和注视光标3之间的位置设有一对可以左右移动的滑臂6,两个滑臂6是安装在壳体内的主滑轨5和辅助滑轨7上的,滑臂6和注视光标之间设有视距调整透镜4,所述每个滑臂6上分别固定有与人眼注视窗8平行设置的遮光片9,遮光片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在滑臂上的L形底座95,分别采用螺栓将L形底座95的竖直段与遮光片9固定在一起、将L形底座95的水平段与滑臂6固定在一起。所述每个遮光片9上均开设有供人眼视线透过的竖直缝隙93,该竖直缝隙93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1mm,所述遮光片9上位于竖直缝隙93正下方的位置绘有一条竖直刻线94,本实施例的遮光片采用透明板制成,遮光片开设有竖直缝隙的上部贴有一层单向透明膜,因此遮光片开设有竖直缝隙的上部为单向透明区91,该单向透明区中从人眼注视窗到注视光标的方向为不透明不可视、从注视光标到人眼注视窗的方向为透明可视,遮光片上绘有所述竖直刻线94的下部为透明区92,所述单向透明区91和透明区92的高度均不超过壳体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
[0023]本实施例的瞳距测量仪在使用时,用遮光板上的竖直刻线对准角膜映光点测出被检测者的客观瞳距后,稍微向下移动瞳距测量仪,使遮光板具有竖直缝隙的上部遮盖被检测者的角膜,左右移动滑臂,从而遮光板上的竖直缝隙在水平位置上能够实现微调,最终使被测者左、右眼能够分别透过两个遮光板上的竖直缝隙看到注视光标,利用竖直缝隙捕捉并定位视线、限制视线的方向,从而测出两眼视线的位点距离。被检测者通过遮光板上的竖直缝隙注视瞳距仪内部的注视光标,以视线在眼镜平面的位点作为瞳距参数采集的参照点,能够比较容易电热测量出主观瞳距。遮光片上部的单向透明区,可防止被检测者透过竖直缝隙周围的区域看到注视光标,同时检测者既可以透过竖直缝隙又可以透过竖直缝隙周围的区域观察被检测者的眼睛,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遮光片上部的单向透明膜替换为不透明膜,从而遮光片开设有竖直缝隙的上部为不透明区,遮光片的不透明区或者单向透明区还可以分别采用不透明材料或者单向透明材料制成。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不透明区/单向透明区和透明区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竖直缝隙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遮光片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滑臂上,从而可以省去L形底座。
【权利要求】
1.一种瞳距测量仪,包括前后设置的壳体(1),壳体(I)前部设有两个人眼注视窗(8)、后部设有注视光标(3),壳体内位于人眼注视窗和注视光标之间的位置设有一对可以左右移动的滑臂(6),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臂(6)上分别固定有与人眼注视窗(8)平行设置的遮光片(9),所述每个遮光片(9)上均开设有供人眼视线透过的竖直缝隙(93),所述遮光片(9 )上位于竖直缝隙(9 )正下方的位置绘有一条竖直刻线(94),遮光片(9 )上绘有所述竖直刻线的下部为透明区(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瞳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9)开设有竖直缝隙(93)的上部为不透明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瞳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明区和透明区(92)的高度均不超过壳体(I)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瞳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9)开设有竖直缝隙(93)的上部为单向透明区(91),该单向透明区中从人眼注视窗(8)到注视光标(3)的方向为不透明不可视、从注视光标(3)到人眼注视窗(8)的方向为透明可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瞳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透明区(91)和透明区(92)的高度均不超过壳体(I)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飞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瞳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在滑臂(6)上的L形底座(95),L形底座(95)的竖直段与遮光片(9)固定在一起,L形底座(95)的水平段与滑臂(6)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飞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瞳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缝隙(93)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1mm。
【文档编号】A61B3/11GK203987981SQ20142038637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欧阳永斌 申请人:金陵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