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窥镜操作部件的流体块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024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用于内窥镜操作部件的流体块及内窥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操作部件的流体块以及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流体块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的内窥镜操作部件中例如通常设置用于引导诸如充气气体的气体的气体引导软管和用于引导诸如冲洗液体的液体的液体引导软管。此外,在内窥镜操作部件中设置用于该通道的阀,用户通过所述阀控制提供气体/液体。所述阀有时是非常复杂的且成本很高。.

由此在内窥镜操作部件中产生多个面,其清洁是很难的,由此产生留存污染物的风险。此外,这样的内窥镜操作部件的组装和保养不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用于在内窥镜操作部件中布置部件的改进可能性。此外要实现一种改进的内窥镜。

在用于布置内窥镜操作部件的部件的改进可能性方面,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流体块实现该目的。

在权利要求13和14中阐明了内窥镜。

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是有利的扩展方案。

由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操作部件的流体块,其具有:至少一个具有入口和出口的、被设置在流体块的内部中的气体引导通道;至少一个具有入口和出口的、被设置在流体块的内部中的液体引导通道;以及至少一个控制阀,用于打开/阻断该至少一个气体引导通道和该至少一个液体引导通道。

在这样的流体块中可安置用于内窥镜的整个流体回路。仅对于每个通道要 求用于导管的连接块和指向内窥镜插头的连接块。对具有这样的流体块的内窥镜操作部件的组装和维护是简单的且容易维护的。

在流体块中,控制阀可被布置在流体块中,使得控制阀可从流体块的外侧操纵。

在流体块中,流体块可由透明的塑料制成。这样的流体块可以低成本被制造。

在流体块中,控制阀可被布置在至少一个气体引导通道中和至少一个液体引导通道中,其中,控制阀可在供气位置与供液位置之间切换,控制阀在供气位置上打开气体引导通道,且控制阀在供液位置上打开液体引导通道。

在流体块中,控制阀可以是可在两个切换位置上移动的滑阀,其中,控制阀在供气位置上打开气体引导通道且关闭液体引导通道,且控制阀在供液位置上打开液体引导通道且关闭气体引导通道;其中,控制阀具有在控制阀的主体中延伸的空气排出通道,其开放的外端部在流体块外向外指向,且其内端部在控制阀的供气位置上与气体引导通道连通。

在流体块的内部可设置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工作通道。

在流体块中,工作通道阀可与控制阀相邻地被布置在流体块中,使得工作通道阀可从流体块的外侧操纵,其中,工作通道阀可在工作通道被打开的位置与工作通道被关闭的位置之间切换。

在流体块中,控制阀和/或工作通道阀可以是一次使用的一次性阀。

流体块可被设置有用于在内窥镜软管的远端端部上的电子仪器的至少一个电导线的通道以及用于转向控制用牵引绳的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可合适地组合。

附图说明

下文中结合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块的使用示例;

图2示出具有图1的流体块的内窥镜操作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示出具有图2的流体块的内窥镜操作部件的从背侧看的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用于打开/阻断气体引导通道和液体引导通道的控制阀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图4A示出空气开口位置,图4B示出空气供给位置,且图4C示出冲刷位置;

图5示出工作通道阀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图5A示出工作通道在其上关闭的位置,且图5B示出工作通道在其上打开的位置。

图6示出具有图4和图5的控制阀和工作通道阀的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块的使用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至图3说明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块的使用示例。

特别地,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块1的剖视图。流体块1由优选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流体块1可通过铸模被制造。然而,流体块1也可通过诸如铣削和钻孔的机械加工被制造。本发明不限制于具体的制造方法。

在本示例中,流体块1被构建成近似长方形的,且在图1的左侧上具有近端侧且在图1的右侧上具有远端侧。流体块1具有匹配下文中描述的内窥镜操作部件的内部空间的外形。为确保可靠地放置在内窥镜操作部件中,流体块1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图1中在远离观察者一侧上的凸起。凸起远离流体块1的端面依靠在内窥镜操作部件的内壁上。

至少一个气体引导通道4和至少一个液体引导通道5延伸通过流体块1。此外,在本示例中,工作通道6被设置在流体块1中。

在流体块1中设置用于未示出的且下文中更精确描述的控制阀的圆柱形盲孔12,使得盲孔12既与气体引导通道4相交也与液体引导通道5相交。控制阀由用户操纵,且选择性地阻断和打开气体引导通道4和液体引导通道5。

盲孔12将气体引导通道4分成近端部分4a和远端部分4b,且将液体引导通道5分成近端部分5a和远端部分5b。近端部分4a和5a导向内窥镜插头,且远端部分4b和5b导向导管接头。

由此,流体块1在流体块1的导管接头侧上具有气体引导通道4的口部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口部,且在流体块1的内窥镜插头侧上具有气体引导通道4的口部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口部。在图1中,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的口部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的口部位于图的右侧上。换而言之,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的口部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的口部位于流体块1的远端侧上。在图1中未示出在内窥镜插头侧上的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的口部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的口部。所述口部位于流体块1的近端侧上。本发明不限制于此。通道的口部也可被布置在流体块1的任意另一侧上。

此外,工作通道6延伸通过流体块1。

在流体块1中设置用于未示出的且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工作通道阀的圆柱形盲孔13,使得盲孔13与工作通道6相交。优选地,盲孔12与盲孔13平行且相邻地被布置。由此优选地,工作通道阀与控制阀相邻地被布置。工作通道阀被用户操纵,且选择性地阻断和打开工作通道6。

盲孔13将工作通道6分成近端部分6a和远端部分6b。近端部分6a导向内窥镜插头,且远端部分6b导向导管接头。

由此,流体块1在流体块1的导管接头侧上具有工作通道6的口部,且在流体块1的内窥镜插头侧上具有工作通道6的口部。在图1中未示出两个口部。工作通道6的口部可被布置在流体块1的任意另一侧上。优选地,远端部分6b的口部在流体块1的远端侧上。

图2示出具有图1的流体块的内窥镜操作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3出具有图2的流体块的内窥镜操作部件的从背侧看的分解透视图。

内窥镜200在内窥镜操作部件202上具有控制元件201。在内窥镜把手202的远端侧上用于二级内窥镜的进入接头203可以以45°的预定角度延伸。该预定角度不限制于45°。

内窥镜200在用于二级内窥镜的进入接头203远端具有用于未示出的软管元件的,即,导管的接头205。在图2和图3中未示出的在中心设置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操作部件202中延伸,该工作通道在未示出的内窥镜的软管元件中进一步延伸。工作通道分支204从该工作通道分岔进入进入接头203。工作通道分支204在进入接头203中同样地在中心地延伸。因此,工作通道分支204的内出口汇入内窥镜200的工作通道中。工作通道分支204的入口在进入接头203的近端侧上具有开口。在该开口上可抗扭地安置安装体,用于连接二级内窥镜。

流体块1可被制造成一体的单一流体块1。这如在图3中所示的,流体块1也可由两个流体块配合件1a构成,其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相互固定,且由此构建流体块1。左边流体块配合件1a在图3的视图中对应于在图1中所示的被剖开的流体块。

第二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4至6说明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打开/阻断气体引导通道和液体引导通道的控制阀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图4A示出空气开口位置,图4B示出空气供给位置,且图4C示出冲刷位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流体块,该流体块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块1地被构建。

在盲孔12中设置在图4中所示的控制阀2,使得该盲孔既与气体引导通道4相交也与液体引导通道5相交。控制阀2由用户操纵,且选择性地阻断和打开气体引导通道4和液体引导通道5。盲孔12具有盲孔底12A。

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和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汇入盲孔12。更确切地说,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的口部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的口部正好相反地对置,然而在盲孔12的纵向方向上相互错开,如在图4A中所示的。此外,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的口部和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的口部正好相反地对置,且在盲孔12的纵向方向上相互错开。从盲孔底12A观察,通道部分以下述顺序汇入盲孔12: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 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

下文中描述了控制阀2的结构。控制阀4被构建成滑阀。

控制阀2具有在控制阀2的圆柱形滑阀主体中延伸的空气排出通道22,其开放的外端部23在流体块1外向外指向,且其内端部24在控制阀2的供气位置上与气体引导通道4连通。优选地,空气排出通道22中在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的内部中在中心延伸。空气排出通道22具有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空气排出通道22的外部部分在朝向外侧的外端部23上汇入,且被构建成在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中的盲孔。在盲孔的内部端部上,空气排出通道22的内部部分与滑阀主体的外圆周面优选成直角。空气排出通道22的内部部分的端部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面上形成空气排出通道22的内端部24。空气排出通道22的内端部24朝向盲孔12的内圆周面并与其间隔。

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在其外圆周上在合适的位置上设置有密封件25,其内部面密封地紧靠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且其外部面密封地紧靠在盲孔12的内圆周上。密封件25相对于控制阀2被固定和不移动。

第一密封件25在控制阀2的移动出来的位置上(参见4A)这样地安置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即,第一密封件还安置在盲孔12中。在运行中,控制阀2未很远地移动出盲孔12使得第一密封件25离开盲孔12。滑阀主体的突出部分21在第一密封件25与滑阀主体的在图4向上指向的、具有空气排出通道22的外端部23的端部之间延伸。

第二密封件25在控制阀2的移动出的位置上与第一密封件25间隔地在一位置上安置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使得在盲孔的内圆周上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在第一密封件25与第二密封件25之间汇入。

第三密封件25在控制阀2的移动出的位置上与第二密封件25间隔地在一位置上安置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使得在盲孔的内圆周上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在第二密封件25与第三密封件25之间汇入。

第四密封件25在控制阀2的移动出的位置上与第一密封件25间隔地在一位置上安置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使得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空气排出通道 22的内端部24在第三密封件25与第四密封件25之间汇入。

在图4A和图4B中示出控制阀2的移出位置。

如在图4A中所示的,在控制阀2的移出位置上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的内部端部分与盲孔12的盲孔底12A间隔。

优选地,盲孔12在下述位置上在其圆周壁上具有槽4bb,其中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汇入盲孔12。槽4bb的长度在盲孔12的的纵向方向上大于第四密封件25的直径。在控制阀2的移出位置上,第四密封件25安置在槽4bb上,使得第四密封件25在盲孔12的纵向方向上看与槽4bb的向外朝向的端部间隔且与向内朝向的端部间隔。由此,流体可通过槽4bb在第四密封件25之上的区域(在第三密封件25与第四密封件25之间的区域)与密封件25之下的区域(在盲孔底12A与第四密封件25之间的区域)之间运动。

在控制阀2的移动进入的位置上,第一密封件25安置在盲孔12的向外朝向的开放端部与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之间。

在控制阀2的移动进入的位置上,第二密封件25安置在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之下,第三密封件25安置在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上的槽4bb的向外朝向的端部上,且第四密封件25安置在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与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之间。

在图4C中示出控制阀2的移动进入的位置。

由此,控制阀2是可在两个切换位置上移动的滑阀。控制阀2的移出位置是供气位置。控制阀2的移动进入的位置是供液位置。控制阀2可在供气位置与供液位置之间通过移动切换。

在供气位置上,第四密封件25在下述位置上,即,在该位置之下使得在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与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之间可连通。气体引导通道4由此是打开的。在供气位置上,第二密封件25位于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之下且位于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之上,且在其之间不允许连通。液体引导通道5由此被关闭。

在供气位置上可有两个运行模式。

图4A示出空气排出模式。因为在空气排出模式中第四密封件安置在槽4bb上,使得流体可在第四密封件25之下的区域与第四密封件25之上的区域之间运动,且空气排出通道22的内端部24在第三密封件25与第四密封件25之间,诸如空气的气体可从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通过空气排出通道22向外被排出。来自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的气体供给自身不妨碍气体从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通过空气排出通道22向外排出。

图4B示出充气模式。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的突出部分21朝向外侧突出,且具有空气排出通道22的外开口23。用户可通过诸如大拇指的手指F封闭空气排出通道22的外开口23。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通过密封件25和其磨擦连接而这样抗滑动地安装在盲孔12中,即,当用户的手指F挤压抵靠空气排出通道22的外开口23时,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不被推入盲孔12中。

通过有目的地克服盲孔12的内圆周上的密封件25磨擦连接才可将控制阀2的滑阀主体从供气位置推入供液位置。

图4C示出供液位置。第四密封件25位于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与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之间。因此,气体引导通道4被中断。因为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的口部位于第三密封件25之下,且流体由此可在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与空气排出通道22的内端部24之间连通,气体总可通过空气排出通道22向外被排出。在第一密封件25与第二密封件25之间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流体连通。液体引导通道5由此被打开。

图5示出工作通道阀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图5A示出工作通道被关闭的位置,且图5B示出工作通道被打开的位置。

图5中的盲孔13具有盲孔底13A且在盲孔底13A上的中心具有在本示例中向下延伸的工作通道6的远端部分6b的口部。工作通道6的近端部分6a在盲孔13的内圆周面上汇入。近端部分6a具有如在图5中所示的口部6aa。

在盲孔13中设置在图5中所示的工作通道阀3,使得工作通道阀与工作通道6相交。工作通道阀3与控制阀2相邻地被布置在流体块1中,使得工作通道阀可从流体块1的外侧操纵,其中,工作通道阀3可在工作通道6被打开的 位置与工作通道6被关闭的位置之间切换。工作通道阀3可被用户操纵,且选择性地阻断和打开工作通道6。

在下文中描述工作通道阀3的精确结构。

同样地,工作通道阀3被构建成滑阀。该工作通道阀3具有圆柱形的滑阀主体。

工作通道阀3具有被布置在工作通道阀3的圆柱形的滑阀主体中的内部通道32。内部通道32具有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内部通道32的入口部分被构建成盲孔,且优选地在工作通道阀3的滑阀主体的内部中心延伸,且在滑阀主体盲孔底侧上具有入口34。内部通道32在内部通道32的入口部分的内端部上过渡到出口部分中,该出口部分与滑阀主体的外圆周面优选成直角。内部通道32的出口部分的端部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形成内部通道32的排出口33。内部通道32的排出口33朝向盲孔13的内圆周面且与其间隔。

工作通道阀3的滑阀主体在其外圆周上在滑阀主体的下端部(盲孔底端部)上合适的位置上设置有密封件35,该密封件的内部面密封地紧靠在滑阀主体的外圆周上,且该密封件的外部面密封地紧靠在盲孔13的内圆周上。密封件35相对于工作通道阀3被固定且不移动。在工作通道阀3被安装在盲孔13中时,密封件35位于工作通道6的远端部分6b与工作通道6的近端部分6a之间。

由此,工作通道阀3是可在两个切换位置上滑动的滑阀。工作通道阀3的移出位置是关闭位置。工作通道阀3的移动进入的位置是打开位置。工作通道阀3可通过滑动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关闭位置上,工作通道6被中断。在打开位置上工作通道6是打开的,且可通过工作通道6被吸气。

图5A示出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上,内部通道32的朝向盲孔13的内圆周面的排出口33不位于对置于工作通道6的近端部分6a的口部6aa的位置上。内部通道32的排出口33例如具有口部密封件,用于密封盲孔13的内圆周面上的内部通道32的排出口33的边缘。

通过朝向盲孔底13A推入工作通道阀3且与由此克服盲孔13的内圆周上的密封件35的磨擦连接,工作通道阀3的滑阀主体可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图5B示出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上,工作通道阀3的滑阀主体的下部端面 紧靠在盲孔底13A上,其中,在该位置上,指向盲孔13的内圆周面的内部通道32的排出口33对置于工作通道6的近端部分6a的口部6aa。由此,在工作通道6的近端部分6a与工作通道6的远端部分6b之间可通过内部通道32流体连通。由此工作通道6被打开。

优选地,控制阀2和/或工作通道阀3是一次使用的一次性阀。优选地,控制阀2和/或工作通道阀3由模制的双成分塑料制成。所述阀由此不构成污染风险且不需要昂贵的清洁过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具有图4和图5的控制阀和工作通道阀的流体块的使用示例。

控制阀2和工作通道阀3在其运行位置上相互平行且相邻地被设置在流体块1中。此外在图6中示出在流体块1中的通道的路线。在流体块1中,气体引导通道4的远端部分4b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远端部分5b从控制阀2引导且工作通道6的远端部分6b从工作通道阀3引导至远端侧。在远端侧上,流体块1具有通道的相应接头,其使得各通道可进一步引导通过内窥镜操作部件202至导管和至远端内窥镜端部。在流体块1中,气体引导通道4的近端部分4a和液体引导通道5的近端部分5a从控制阀2引导且工作通道6的近端部分6a从工作通道阀3引导至近端侧。在近端侧上,流体块1具有通道的相应接头,其使得各通道可进一步引导至近端内窥镜插头。

由此,流体块1仅具有近端和远端通道接头。因此,流体块1例如可通过模制方法低成本地被制造。组装是简单的。改进了内窥镜操作部件202的维护方便性。

流体块1可被布置在被构建成抓手件的内窥镜操作部件202中,使得流体块1被内窥镜操作部件202的壳体部分包围。该内窥镜操作部件202的壳体部分具有匹配流体块1的内部形状且具有开口,阀2和3的突出部分21、31通过该开口。

流体块1也可自身形成内窥镜操作部件202的抓手件且相应地被模制。如果这样,不需要额外的壳体。

替选方案

在第一和第二示例中,气体引导通道4、液体引导通道5和工作通道6被设置在流体块1中。所述通道的数量不受限制。可在一个流体块中设置多个气体引导通道和/或多个液体引导通道和/或多个工作通道。

在流体块中,除了气体引导通道4、液体引导通道5和工作通道6之外,可在远端内窥镜软管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子仪器的一个或多个电导线的一个或多个通道,且设置有用于转向控制用牵引绳的通道。

在第一和第二示例中,在流体块1中设置用于控制阀2的盲孔12和用于工作通道阀3的盲孔13。在一替选方案中,在流体块中的被设置用于控制阀2和工作通道阀3的孔也可以是通孔。如通过盲孔底在示例中设置的阀止动面可通过在各孔中的横截面收缩或通过被插入的销或被插入的圆盘等被设置。

在另一替选方案中,可设置不带有阀止动面的通孔。在该情况下,安置在孔中的阀可到达除操作者侧外的阀位置。

在盲孔中的通道部分4a、4b、5a、5b、6a和6b的位置也可根据需求且通过适当调整相应阀被修改。

在实施例中,用于阀的孔12和13是圆柱形的。用于阀的孔可具有任意形状。具有任意外形的阀可造成在流体块中的匹配该阀外形的横截面和形状。

参考标记列表

1 流体块

1a 流体块配合件

2 控制阀

3 工作通道阀

4 气体引导通道

4a 近端部分

4b 远端部分

4bb 槽

5 液体引导通道

5a 近端部分

5b 远端部分

6 工作通道

6a 近端部分

6aa 口部

6d 远端部分

12 用于控制阀的盲孔

12A 盲孔底

13 用于工作通道阀的盲孔

13A 盲孔底

21 突出部分

22 空气排出通道

23 空气排出通道的外开口

24 空气排出通道的内开口

25 密封件

26 阀端部部分

31 突出部分

32 内部通道

33 内部通道的排出口

34 内部通道的入口

35 密封件

36 阀端部部分

200 内窥镜

201 内窥镜的控制元件

202 内窥镜操作部件

203 用于二级内窥镜的进入接头

204 进入接头中的工作通道分支

205 用于软管元件的接头

F 手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