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713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是指女性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甚则剧痛昏厥,又称“经行腹痛”。痛经随着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给广大妇女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治疗痛经,基本上是用西药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长期疗效差、易复发,而且副作用大。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肝肾亏损五个证型。中医分清类型,分型调理各类型的痛经,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且无副作用,不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治疗时以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为主。针对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苏木3-5克、当归3-5克、香附3-5克、川芎3-5克、青皮4-6克、牡丹皮4-6克、枳壳4-6克、生地4-6克、泽兰5-8克、红花5-8克、柏子仁5-8克、赤芍5-8克。优选地,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苏木4克、当归4克、香附4克、川芎4克、青皮5克、牡丹皮5克、枳壳5克、生地5克、泽兰6.5克、红花6.5克、柏子仁6.5克、赤芍6.5克。所述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加4-6倍量的水浸没,浸泡3小时后煎煮3个小时,过滤,再向药渣中加2-3倍量的水,浸没,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即得。本发明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苏木:味甘、成,性平。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安胎、止痛润肠。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川芎:味辛,性温。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青皮:味苦、辛,性温。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牡丹皮:味辛、苦,性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枳壳:味苦,性凉。功效:破气宽中、除胀消痞。生地:味甘、苦,性寒。功效:养阴生津、凉血养血。泽兰:味辛,性微温。功效:祛瘀通经、活血行水。红花:味辛,性温。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柏子仁:味甘,性平。功效:补益心脾、滋养肝肾。赤芍:味苦,性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诸药合用,配伍合理,疗效明确,舒肝理气、活血散瘀、调经止痛,对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苏木3克、当归3克、香附3克、川芎3克、青皮4克、牡丹皮4克、枳壳4克、生地4克、泽兰5克、红花5克、柏子仁5克、赤芍5克。实施例2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苏木4克、当归4克、香附4克、川芎4克、青皮5克、牡丹皮5克、枳壳5克、生地5克、泽兰6.5克、红花6.5克、柏子仁6.5克、赤芍6.5克。实施例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苏木5克、当归5克、香附5克、川芎5克、青皮6克、牡丹皮6克、枳壳6克、生地6克、泽兰8克、红花8克、柏子仁8克、赤芍8克。临床资料: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过80例痛经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患者均有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等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自月经结束第一天开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配方的中药,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至下一次月经开始为止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效果:治愈6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