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99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英文简称emg),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

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通过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自发的电活动,以及肌肉大力收缩的波型及波幅,可区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另外对神经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障碍神经病、各种肌肉病也有诊断价值。此外,肌电图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作肌电图的自动分析,如解析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以及巨肌电图等,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在进行表面肌电电极检测的时候,在检测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改变表面电极阵列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或者说改变检测区域的形状,而现有的表面电极阵列的形状均为固定形状和固定面积,无法实现改变检测区域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囊,为软质材料制成,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表面电极;支架,设置在电极囊的内部,从内部撑起电极囊,撑起的电极囊前端与皮肤接触的部分为电极检测区域;其中,支架包括支撑环和拉动单元,支撑环由多个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交替连接形成,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拉动单元具有固定片、拉线以及步进电机,固定片固定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连接处,拉线连接在相对的两个固定片之间,步进电机与拉线相连接,步进电机卷动接线以调整拉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支撑环的形状,进而使电极囊前端的电极检测区域的形状发生改变。

进一步,本发明的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支架还具有滑动环和多个支撑杆,滑动环设置在支撑环的上方,支撑杆一端设置在滑动环上,另一端设置在支撑支撑环上,支撑杆的两端均采用转动连接。

进一步,本发明的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弹簧,设置在电极囊的后端,向电极囊施加拉力。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由于使用电极囊和内部的支架,支架由可变形状的支撑环和拉动支撑环的接线和电机,因此,可以将电极囊上的检测区域的形状从长条状变为近似矩形的形状以及这两种形状的多种中间过度形状。因此实现了将表面电极阵列的形状进行改变的目 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包括:电极囊11,支架,设置在电极囊的内部,从内部撑起电极囊,撑起的电极囊前端与皮肤接触的部分为电极检测区域。

电极囊11,为软质材料制成,电极囊11的电极检测区域均匀分布有多个表面电极12。

支架,包括支撑环和拉动单元。

如图2所示,支撑环由多个第一支撑片13和第二支撑片14交替连接形成,第一支撑片13和第二支撑片14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四个第一支撑片13和四个第二支撑片14。

拉动单元具有固定片15、拉线16以及步进电机17,固定片15固定在第一支撑片13和第二支撑片14的连接处,固定片15具有弹性,在两个支撑片之间的角度发生变体时固定片15的形状相应的发生适应性的改变。拉线16连接在相对的两个固定片15之间,各拉线在静止时保持张紧状态,以维持支撑环的形状。步进电机17连接在拉线16的中间, 对拉线进行回拉和放松操作。步进电机17卷动接线以调整拉线16的长度,从而改变支撑环的形状,进而使电极囊11前端的电极检测区域的形状发生改变。在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需要改变形状时,以从图2中所示的类型菱形的形状变成长条的矩形形状为例,电机17a和电机17c卷紧相应的两条拉线16,同时电机17b和17d放松相应的两条拉线16,在电机17a和电机17c的作用下,相应的两个第二支撑片14相互靠近最终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片13和中间的一个第二支撑片14呈一直线,此时支撑环呈矩形。当然,可以在变化过程中的任意时刻停止步进电机,此时支撑环停留在当时的位置,形状介于图2中的形状和矩形之间。在电极检测区域相邻的电极囊的部分,也分布有多个表面电极,当电极发生形变时,一些电极区域的表面电极不够时,此部分多的表面电极可以进入电极检测区域,使得电极检测区域上始终布满表面电极。

支架还具有滑动环18和四个支撑杆19,滑动环18设置在支撑环的上方,支撑杆19一端设置在滑动环上,另一端设置在支撑环上,支撑杆19的两端均采用转动连接,在支撑环形变过程中随之移动。步进电机的电机杆21安装在滑动环18上。滑动环18和电极座20滑动连接,为显示电机杆和电滑环,图2中省去了电极座20,同样的,为了显示电机杆,图1中省去了滑动环18的结构。

弹簧22,设置在电极囊的后端,一端与电极囊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极座20相连接,向电极囊施加拉力,使得在电极囊发生形变的过程中,电极囊始终贴紧支撑环。

电极座20与后端的常规肌电信号采集系统相连接,电机的导线和电 极线均通过电极座20与其它设备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形状表面肌电电极,包括:电极囊,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表面电极;支架,设置在电极囊的内部,撑起的电极囊前端与皮肤接触的部分为电极检测区域;支架包括支撑环和拉动单元,支撑环由多个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交替连接形成,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拉动单元具有固定片、拉线以及步进电机,固定片固定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连接处,拉线连接在相对的两个固定片之间,步进电机与拉线相连接,步进电机卷动接线以调整拉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支撑环的形状,进而使电极囊前端的电极检测区域的形状发生改变。可以将电极囊上的检测区域的形状从长条状变为近似矩形的形状以及这两种形状的多种中间过度形状。

技术研发人员:夏唯一;袁亦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海神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4.29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