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3534发布日期:2018-06-18 13:1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外用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手和脚部的肌腱被刀具、玻璃或金属利器割断是常有发生的事故,然后经过医院缝接与住院观察后,开些药就可带回家了。可是,药物一吃完,缝接起来的远离身体躯干的那段肢体还会酸痛、麻木和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去复查时医生就说:就需要一段时间的;或你缺乏锻炼;或你自己没有保养好。时间一久,大部分患者会有所改善,可是很慢;也有些患者就落下或多或少的活动功能障碍。本人根据家传的“续接手指”验方与治疗经验,配制了一种“用料少、见效快”的外敷药来外贴患处,并取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只是有些药物会受时间与季节因素的限制。为了发掘民间医药,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传承经验与敢于创新,使“简”“便”“验”“廉”的民间技艺来服务于社会,本人决定公开这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物组方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本附图结构与本人于2016年1月25提交(申请号:2016100873539)”的附图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以便于手或脚部肌腱被割断患者的治疗与方便包敷为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包含一条缠绕带1,该缠绕带1上设有一块用于粘贴药物的巴布剂2,该巴布剂2的四条边上各预设有一条用于方便放置药泥块的预设纸3,该缠绕带1的另一端设有一块粘贴布4,其特征是:所述的巴布剂2上设有一块由“刺钵”尖、祁州一枝蒿、紫花堇菜根和花斑叶一起粉制的药粉同射尿拐捣制的药泥块。

所述的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药物组方及制备工序:

(1)于每年的5月份,摘取“刺钵”的嫩芽,晒干,并同干燥的祁州一枝蒿、紫花堇菜根和花斑叶以2∶1∶1∶1的质量比例配制,然后用200目的粉碎机打成药粉,再高温消毒,备用;

(2)使用时,捕取射尿拐1-2只,去内脏,然后置石臼内捣碎,再加入制备工序(1)所得的药粉4-6克,一起捣拌成药泥,同时,剪一块油纸粘贴在巴布剂2上,接着把药泥放在巴布剂2的油纸上,并打压成3-4mm厚的药泥块,随后掀去预设在巴布剂2周围的预设纸3,最后把缠绕带1连同药泥块一起包在伤口上,并用缠绕带1的另一端来多层缠绕及用粘贴布4来固定,48小时后更换,更换时再依上述制备方法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上述结构和制备工序可知,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药泥块是由鲜射尿拐同“刺钵”尖、祁州一枝蒿、紫花堇菜根和花斑叶等的药粉一起捣制,该药泥块具有清热消肿、凉血止血和接筋续骨的功效,然后把药泥块放置在缠绕带1的巴布剂2上,并使缠绕带1连同药泥块一起外敷在患处,使药效直达病灶,使之消炎收敛、破淤接筋骨,从而达到治疗肌腱被割断后功能障碍的效果。在使用中,本药贴为2天包敷1次;一般的肌肉间的筋膜被割断缝接后连续外贴2-3次就愈;手脚肌腱若呈半割断状态的经缝接术后,连续外贴3-5次就愈;手脚肌腱完全割断的经缝接术后,连续外敷3次后,缝接处的伤疤就开始变软,活动功能改善,外敷7次后就可痊愈;韧带撕裂的部位直接采用本药贴(药泥块)来外敷,使用5次后活动功能可恢复80%以上。近10年,曾经来本我处治疗与提供给患者家属自己去寻找治疗的19位手脚肌腱被割断、经过医院缝接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中,使用本药贴连续5次的外敷后,痊愈者14人(即酸痛消失、不再麻木与活动基本正常),好转者5人,总有效率100%;另外,本药贴(药泥块)曾给4位桡骨骨折和3位韧带撕裂患者外敷,各经过5次的外敷后,其疗效明显快于其它的治疗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药泥块为纯天然药物,具有外敷恰当、成本低廉、治疗效果优良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实施例的示意图(由于纸张的关系,附图中缠绕带1的长度用虚线点来代示缩短)。

具体实施方

如图所示,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包含一条缠绕带1,该缠绕带1上设有一块用于粘贴药物的巴布剂2,该巴布剂2的四条边上各预设有一条用于方便放置药泥块的预设纸3,该缠绕带1的另一端设有一块粘贴布4,其特征是:所述的巴布剂2上设有一块由“刺钵”尖、祁州一枝蒿、紫花堇菜根和花斑叶一起粉制的药粉同射尿拐捣制的药泥块。

在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药物组方及制备工序:

(1)于每年的5月份,摘取“刺钵”的嫩芽,晒干,并同干燥的祁州一枝蒿、紫花堇菜根和花斑叶以2∶1∶1∶1的质量比例配制,然后用200目的粉碎机打成药粉,再高温消毒,备用;

(2)使用时,捕取射尿拐1-2只,去内脏,然后置石臼内捣碎,再加入制备工序(1)所得的药粉4-6克,一起捣拌成药泥,同时,剪一块油纸粘贴在巴布剂2上,接着把药泥放在巴布剂2的油纸上,并打压成3-4mm厚的药泥块,随后掀去预设在巴布剂2周围的预设纸3,最后把缠绕带1连同药泥块一起包在伤口上,并用缠绕带1的另一端来多层缠绕及用粘贴布4来固定,48小时后更换,更换时再依上述制备方法使用。

在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治疗肌腱被割断经缝接后功能障碍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组成的药物分析如下:

(1)射尿拐,又叫树蛙,平时活动在玉米、芋艿、丝瓜叶或竹子上,下雨天会叫,冬天藏于鲜竹节(筒)内;味咸,性微寒,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和骨折。

(2)“刺钵”尖,即一种蔷薇科植物的嫩芽条;性凉,味酸、涩,具有活血、止血、收敛和生津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胃病,接骨、跌打损伤和风湿痛等;该植物的叶子似金樱子(糖钵);果子的形状似刺梨,但,果子表面光滑、不长刺。

(3)祁州一枝蒿,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口腔炎、眼结膜炎、风火牙痛、风湿骨痛和皮肤瘙痒等;民间用于止血和消肿。

(4)紫花堇菜,又叫地黄瓜,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化瘀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无名肿毒、刀伤、跌打肿痛、慢性咽喉肿痛等;本实施例中用其根切片、晒干后再粉碎。

(5)花斑叶,味辛,性温,具有疏风解毒、消肿散瘀和接骨续筋的功效,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骨折筋伤、跌打扭伤和风湿麻木等。

(6)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药泥块是由鲜射尿拐同“刺钵”尖、祁州一枝蒿、紫花堇菜根和花斑叶等的药粉一起捣制,该药泥块具有清热消肿、凉血止血和接筋续骨的功效,然后使药泥块外敷患处,使药效直达病灶,使之消炎收敛、破淤接筋骨,从而达到治疗肌腱被割断后功能障碍的目的。

在实施例,缠绕带1由棉纱布料制成,整条缠绕带1的长度在60-90cm之间,宽度在5-7cm之间;巴布剂2为熨注在缠绕带1的一端,该巴布剂2有利于粘贴住油纸和药泥块,该油纸有利于防止药泥块干燥与渗出;该巴布剂2上预设有一张用于防止巴布剂与缠绕带1面料粘连的预设纸,该预设纸是事先粘贴在巴布剂2的表面上的,使用时根据所使用药泥块面积而用刀片在预设纸上切割一块,并掀除掉,即露出了一块用于粘贴油纸和放置药泥块的巴布剂2及剩下的一圈预设纸3;该预设纸3也是用于临时设置的,即方便粘贴油纸和有利于把药泥块打压成薄饼状;油纸和药泥块的大小与长短由所使用部位的大概面积而定,如果患处较细小,多余的巴布剂2就与缠绕带1一起缠绕在外层使用,宽度可事先剪掉一条;如果患者对巴布剂有过敏现象,预设纸3可间歇的剪掉或不掀去来使用。

在实施例,本药贴(药泥块)还可以用于治疗其它类的疾病,如伤口缝合、骨折固定后的酸痛和韧带撕裂及手指(或脚趾)创伤所留下的后遗症的治疗,或者可用于辅助的治疗。如果为了效果更显著且不怕麻烦,可全部采用新鲜的药物来捣制外敷。

在实施例,上述说明中所标明相同药物名称或组方的药物,不管为新鲜的或全部干燥及烘制的制备方法而得到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