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修复皮肤功能的鲟鱼鱼油和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6203阅读:1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鲟鱼鱼油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氧化以及皮肤修复功能的鲟鱼鱼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活性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在氧化代谢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在机体各种酶体系作用下又不断被还原,清除,维系细胞的正常功能。衰老和疾病的产生与氧化密切相关,不间断地产生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等各种活性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DNA链断裂,酶失活,生物膜结构损伤引起机体发生病变。通过补充天然抗氧化剂可抑制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保持身体健康,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等保健,也可用于皮肤修复。但在实际应用中因其存在异味并且却少显著的功能指向,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无异味、具有抗氧化以及皮肤修复功能的鲟鱼鱼油以及制备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异味、具有抗氧化以及皮肤修复功能的鲟鱼鱼油。本发明提供的鲟鱼鱼油由鲟鱼的卵巢或精巢提取得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鲟鱼鱼油的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鲟鱼卵巢或精巢解冻,按料液比1:1.5加入水,使用匀浆器匀浆,得到组织匀浆;b.将步骤a中的组织匀浆加温至45℃;c.向骤b中已加温至45℃的组织匀浆加入10%氢氧化钠液,直至组织匀浆的pH至8,保温8min,按质量比1.5%的比例向组织匀浆中加入氯化钠,继续在45℃下保温15分钟;d.将步骤c中的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分离的粗鲟鱼鱼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鲟鱼鱼油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脱胶;b.脱酸;c.脱色;d.脱臭。进一步地,步骤a采用磷酸脱胶法,将粗鲟鱼鱼油加热至80℃,向鱼油中加入60%磷酸,搅拌后,离心分离除去胶质的沉淀,得到上清液,即为脱胶鲟鱼鱼油,其中60%磷酸与粗鲟鱼鱼油的质量比为1:100。进一步地,步骤b采用氢氧化钠脱酸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定鲟鱼鱼油酸价,计算用碱量,按照所需的用碱量配制15%NaOH溶液,将鲟鱼鱼油加热至40℃,在20min-30min内缓慢加入计算得出的所需的15%NaOH溶液;(2)继续将鲟鱼鱼油搅拌、升温至60℃,静置分层后离心,沉淀;(3)向鲟鱼鱼油加入8%的淡盐水,洗涤至中性,4000r/min离心15分钟,收集上清液,得到脱酸鲟鱼鱼油,其中8%的淡盐水与鲟鱼鱼油的比例为20:100。进一步地,步骤c包括将鲟鱼鱼油加热至60℃,加入脱色剂,搅拌30min后抽滤,得到滤液,其中脱色剂与鲟鱼鱼油的质量比为10:100。进一步地,脱色剂为凹凸棒土Palygorskite。进一步地,步骤d采用减压通氮脱臭法,在真空度0.095MPa条件下,向步骤c中的脱色鲟鱼鱼油平稳地通入氮气,升温至85℃,保持50min后完成。鱼油是一种从多脂鱼类提取的油脂,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具有抗炎、调节血脂等健康益处。但是,由于鱼普遍具有腥味,使从鱼中提取的鱼油具有腥味,而不同品种的鱼腥味程度不同,并且从鱼的不同部位提取的鱼油腥味程度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鱼的品种,以及提取部位有利于减小鱼的腥味。经过实验发现,具有洄游特性的三文鱼、虹鳟、鲟鱼、雅鱼、华子鱼腥味较小,鲟鱼尤其突出,因此,本发明选用鲟鱼作为原料制备鱼油,可有效地减小制得鱼油的腥味。鲟鱼鱼油中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自由基基清除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保护生物膜参与组织创伤后的愈合过程,现在的市场应用中,鱼油常用于食用保健,而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鲟鱼鱼油对皮肤修复的作用,可用于外敷,修复皮肤浅度烫伤。鲟鱼鱼油具有抗氧化性,其自身容易被氧化而失效,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抗氧化组分可有效降低其自身氧化的速度,增长保质期。本发明选用的冷水鱼油具有低腥味,高抗氧化性以及修复皮肤的功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中鲟鱼鱼油和抗坏血酸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对比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皮肤烫伤后1天各组创面组织的光镜观察结果,其中a为单纯烫伤组,b为银锌霜组,c为鲟鱼鱼油组;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皮肤烫伤后3天各组创面组织的光镜观察结果,其中a为单纯烫伤组,b为银锌霜组,c为鲟鱼鱼油组;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皮肤烫伤后18天各组创面组织的光镜观察结果,其中a为单纯烫伤组,b为银锌霜组,c为鲟鱼鱼油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鲟鱼鱼油抗氧化活性的研究1、淡碱水法提取鲟鱼卵巢鱼油取鲟鱼卵巢若干解冻后,料液比1:1.5加入自来水,组织匀浆器匀浆,加温45℃用10%氢氧化钠液调pH至8,保温8min,按1.5%比例加入氯化钠,继续保温15分钟后,离心(5000r/min,15min)分离的粗鱼油。2、鲟鱼卵巢鱼油精制脱胶:采用磷酸脱胶法。主要除去磷醋和杂质,将鲟鱼鱼油加热至80℃,按1%质量比加入60%磷酸,充分搅拌后,离心分离除去胶质。脱酸:采用氢氧化钠脱酸法,测定鲟鱼鱼油酸价,计算用碱量,配制成15%NaOH溶液,将鱼油加热至40℃,20min-30min内缓慢加入。搅拌、升温至60℃,静置分层并离心分离除去皂脚沉淀。按鱼油20%比例加入淡盐水(8%)洗涤至中性,4000r/min离心15分钟,收集上清液即为脱酸鲟鱼鱼油。脱色:将鲟鱼鱼油加热至60℃,按比例加入10%脱色剂(凹凸棒土Palygorskite),不断搅拌30min抽滤。脱臭:采用减压通氮脱臭法,在真空度0.095MPa条件下,平稳地通入氮气,升温至85℃50min完成。3、测定指标方法脂肪酸组成分析Ge-MS法。4、结果5、鲟鱼鱼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各种活性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在氧化代谢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在机体各种酶体系作用下又不断被还原,清除,维系细胞的正常功能。衰老和疾病的产生与氧化密切相关,不间断地产生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等各种活性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DNA链断裂,酶失活,生物膜结构损伤引起机体发生病变。希望能通过补充天然抗氧化剂抑制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保持身体健康,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活性已见报道。鲟鱼卵巢鱼油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常见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有硫氰酸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抗氧化能力指数法等,1,1-二苯基-2-苦基苯肼法(DPPH)因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常为首选。故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并与抗坏血酸比较测试鲟鱼鱼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为鲟鱼鱼油在抗氧化活性上提供基础数据。仪器与试剂实验方法:无水乙醇配制DPPH溶液0.04mg/ml;配制抗坏血酸1mg/ml储备液,稀释成系列浓度(40、50、60、70和80μg/ml);鲟鱼鱼油配制系列浓度(2、6、10、14、18mg/m)。各取2ml抗坏血酸和鲟鱼鱼油加入2mlDPPH溶液,混匀,室温放置30min后,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17nm处测吸光值。DPPH自由基清除率按下列公式计算:A0:无水乙醇+DPPH溶液吸光值;A1:样品溶液+DPPH溶液吸光值;A2:样品溶液+无水乙醇吸光值。实验结果:以鲟鱼鱼油浓度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拟合,如图1所示(Y为DPPH自由基清除率,X为鱼油浓度)。表1鲟鱼鱼油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其清除能力均随着鱼油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质量浓度越大,清除能力越强,2mg/ml-10mg/ml上升明显,较好的剂量-效率相关性,10mg/ml有一个平缓过程,但质量浓度越大清除能力越强趋势明显。表1鲟鱼鱼油和抗坏血酸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鲟鱼鱼油mg/ml2.06.010.014.018.0抗坏血酸μg/ml4050607080鲟鱼鱼油清除率%11.5328.3160.4264.8569.58抗坏血酸清除率%17.5331.8640.2360.5578.2鲟鱼鱼油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LC50=10.03mg/ml)与鱼油浓度呈线性关系,即鱼油浓度越大,清除率越强。说明鲟鱼鱼油的超氧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实施例2鲟鱼鱼油对烫伤大鼠创面的影响鲟鱼鱼油从鲟鱼卵巢提炼而来,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自由基基清除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保护生物膜参与组织创伤后的愈合过程。本实验初步观察了鲟鱼鱼油对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旨在为鲟鱼鱼油应用于烫伤组织修复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体重约250-300g武汉大学动物中心;鲟鱼卵巢鱼油,上海墣优公司;银锌霜新乡市华信生化医用敷料有限责任公司;动物模型Wistar大鼠66只动物自由进食、水。实验前观察一周。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银锌霜治疗组和鲟鱼鱼油治疗组,每组22只。动物烫伤前1d背部脱毛,实验时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15s,制成2cmx3cm(10%TBSA)浅Ⅱ度烫伤模型(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生理盐水纱布、银锌霜纱布、鲟鱼鱼油纱布覆盖,各创面分别于伤后即刻给药,第ld-3d每8h换药一次,此后每d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创面愈合观察:以创面痴皮脱落,新上皮生成为愈合标准。2检测指标每天换药时观察创面情况,,红肿变化情况,是否干燥、创面水肿渗出程度、有无分泌物、是否出现炎性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以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完全上皮覆盖作为创面愈合判断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大鼠于伤后3d、6d、9d、12d、15d和18d记录创面愈合率。按下列公式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组织病理学观察:各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3、18d(n=6)麻醉后从创面切取约1cm×1cm的创面组织,取材后即用37%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0进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结果伤后1d-3d烫伤组创面红肿明显,真皮显著肿胀,皮肤创面有少量液体渗出,创面周边明显高出,银锌霜组次之,鲟鱼鱼油组最轻;3d后浅II度烫伤三个组创面均干燥,先后形成干痂。早期烫单纯伤组镜下可见真皮乳头层有明显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离散(图2,图3)。早期银锌霜组和鲟鱼鱼油组镜下炎症表现类似于单纯烫伤组,伤后3d两治疗组与烫伤组比较明显恢复。大鼠浅II度烫伤后第3天起,治疗组创面出现明显的肉芽组织增生,单纯烫伤组创面伤后3d肉芽少量组织增生现象。18d各组大白鼠创面基本愈合,愈合创面有鼠毛长出(图4)。大鼠创面愈合率见表2。实验结果显示:浅II度创面治疗组与单纯烫伤组愈合率比较,于伤后第3、6、9、12、15、18d愈合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鲟鱼鱼油和银锌霜治疗组与对照组组相比具有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未出现创面皮肤坏死,局部创面炎症反应或增加肉芽组织过度生长现象。。氧自由基损伤在烧伤创面损害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重视。在创面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受损的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烧伤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使局部氧自由基浓度过高,引起组织损伤。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主要是引发生物膜中的脂质过氧化和蛋白变性。从鲟鱼卵巢提炼出来的鲟鱼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自由基基清除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保护生物膜参与组织创伤后的愈合过程。表2各组创面愈合率比较(x±s,%,n=10)*:与单纯烫伤组比较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浅II度创面烫伤创面应用鲟鱼鱼油后相对于单纯烫伤组创面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充血红肿等炎性反应程度降低,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其能减轻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等表明鲟鱼鱼油能减轻氧自由基对组织损伤,有一定抗炎作用,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功能,对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有一定意义。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技术领域
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