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消毒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48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消毒针灸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消毒针灸针。



背景技术:

针灸针一般为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为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但是,目前的针灸针大都在用完后,采用集中消毒处理,然后放置待下次使用,而放置期间针灸针容易粘附外界污染物,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时具有自消毒功能的针灸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消毒针灸针,包括壳体、与壳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壳盖、位于壳体内的针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针体腔,针体腔的顶部设有上下移动的针柄固定器,针体置于针体腔内且针体的针柄端置于针柄固定器内,针柄固定器一端位于壳体外,另一端位于针体腔内,针柄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设有堵头,针体腔的下部侧壁设有储药海绵,储药海绵的下方设有集液室,集液室的开口与针体腔连通,集液室的开口下边缘处设有刮板。

具体地,所述刮板一端与针体接触,另一端与集液室连接,刮板与针体接触的一端位置高于与集液室连接的一端。

具体地,所述刮板与针体接触的一端为医用硅胶材质。

具体地,所述壳体与壳盖的侧面均设有握孔。

具体地,所述壳盖位于壳体的下部,转轴位于壳体的侧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针灸针内置吸收有消毒液的储药海绵,在针灸过程中,对针体进行消毒,并将多余的消毒液从针体上刮掉收集于集液室内,且针灸深度可控,保证针灸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针灸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针灸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壳盖,3、转轴,4、针柄固定器,5、堵头,6、握孔,7、针体,8、储药海绵,9、集液室,10、刮板,11、针体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消毒针灸针,包括壳体1、与壳体1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的壳盖2、位于壳体1内的针体7,所述壳体1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针体腔11,针体腔11的顶部设有上下移动的针柄固定器4,针体7置于针体腔11内且针体7的针柄端置于针柄固定器4内,针柄固定器4一端位于壳体1外,另一端位于针体腔11内,针柄固定器4的两端分别设有堵头5,针体腔11的下部侧壁设有储药海绵8,储药海绵8的下方设有集液室9,集液室9的开口与针体腔11连通,集液室9的开口下边缘处设有刮板10。

具体地,所述刮板10一端与针体7接触,另一端与集液室9连接,刮板10与针体7接触的一端位置高于与集液室9连接的一端。

具体地,所述刮板10与针体7接触的一端为医用硅胶材质。

具体地,所述壳体1与壳盖2的侧面均设有握孔6。

具体地,所述壳盖2位于壳体1的下部,转轴3位于壳体1的侧面。

使用时,打开壳盖2,将针灸针的针柄插入针柄固定器4中,针体7置于针体腔11内,盖上壳盖2,向上拉动针柄固定器4至针柄固定器4下部的堵头5用于壳体1接触,此时针灸针被带动至最高位置,针尖瞄准要针灸的位置,拇指和中指分别置于壳体1和壳盖2的握孔6处,食指按压于针柄固定器4顶部的堵头5上,同时用力,通过按压握孔6处,挤压储药海绵8内的消毒液至针体腔7内,食指按压堵头5使针体7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被消毒液清洗消毒,刮板10将针体上多余的消毒液挂掉,收集于集液室内。堵头5移动至壳体1处受限不动,针灸针穿刺的深度即为针柄固定器4的长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